为了满足读者们对于《新玩意》栏目加更的需求,机器人特地邀请了 Matrix 作者们也来聊聊自己近期购买的新奇产品。喜欢本栏目的话,欢迎充电或评论文章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你的每一次真心夸赞或建议,都是作者前进的动力。
所有内容均遵循 原创、首发、非商务 原则,投稿细则可查看文末。
前段时间,我的旧光驱坏了。作为一个较为频繁购买 CD、不那么频繁但一年总会买几次 DVD 或者蓝光影碟的人,我只能马上开始物色一个新的光驱。对于光驱这样的产品,可能每个用户的出发点和使用需求都不太一样,为了让这篇文章对各位读者能更有一些参考价值,我先把我自己的需求,也就是我挑选时的一些选择指标列在这里:
其实我买上一台光驱的时候,需求和上面所写的并无太大区别。对于 CD 和 DVD,可以说今天市面上只要是能转的光驱都可以支持,最后影响决策的重点就落在了蓝光的兼容性上:作为比较新的光盘介质,一旦把蓝光加入到需要兼容的格式中,淘宝上五花八门的光驱选择面一下子就变少了许多。
目前,网上可以买到的支持蓝光的外接光驱大致有两种。第一种是「正规大厂」所生产的款式,例如华硕、建兴、和我最后所购买的先锋,这些厂商通常自己也生产蓝光播放器,技术上没有问题,不过同时,这类「大厂光驱」普遍也比较昂贵,价格普遍在六百元到一千多元的范围,也有更贵的;
另一种则是使用公模的贴牌或杂牌光驱,虽然有吸入式有托盘式,有黑色有白色,外壳也有不同的花样,品牌更是五花八门——有惠普、ThinkPad、苹果、甚至还有 VAIO。不过只要你在淘宝上刷上几页,就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他们都是一回事儿。这类光驱的价格通常都在两百元以上四百元以下,和前面一类正规大厂出品有着明显的价格区分。
我的上一台坏掉的光驱正是后面一种,当时我的想法是,既然我并不需要更多更好的功能,光驱差一些也不影响抓轨的质量 (这一点没有错,只要光驱能正常工作、盘面本身也没有问题,虽然速度有快慢,但最终得到的文件都是一样的,仅由于光驱质量导致的抓轨失败或瑕疵的概率虽然不是零,但是微乎其微),因此就怎么便宜怎么来,花了 227 元买了一个完全没品牌标识的黑色托盘式光驱,通过抓轨软件显示的信息,这个光驱的机芯是 MATSHITA BD-CMB UJ152,Matshita 是松下在光驱制造商信息里的签名。这个机芯原本是 SATA 接口的笔记本电脑配件,这可能也解释了光驱背后莫明其妙多出来的一个电源接口 (实际上不单独接电源也可以用)。总之,虽然它确实也正常服役了几年,但是杂牌产品糟糕的做工也让我吃尽了苦头——这个光驱从刚买来的时候供电就非常不稳定,经常在插入电脑之后亮灯但不转也不读盘,需要像对待老电视一样对它又敲又捏,反复插拔 USB 线好几次才能读取,这个现象在它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严重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因此,这次我吸取了教训,打算还是从大厂出品下手。不过动辄七八百元往上的售价实在是很难符合我拮据的预算,目标也就自然转向了闲鱼。在二手市场购买光驱其实还算是合理的选择,今天光驱已经是堪称小众的电脑配件,厂商没有太多造假的动力,直接生产廉价贴牌货风险更低;而现在会购买光驱的人,除了企业采购,估计就只剩比较老派的音乐 / 影碟爱好者和「偶尔需要读一张盘不得不买」的人这两种,只要花些时间,应该可以找到许多实际没用过几次的闲置产品。
果然,我在闲鱼上找到了一批先锋的蓝光光驱,在闲鱼上有三四个不同的商家在出售,但是内容出奇的一致——所在地都在深圳、库存都是「几十个」、成色都是「七八成新」、价格都在 260 到 280 元之间,虽然无法知道真正的源头,不过可以猜测这不是「洋垃圾」就是被淘汰的企业批量采购品。下单到手之后,果然基本符合我的猜测——光驱内部近乎全新,但是铝合金的顶盖却有着一些奇怪的褪色,可以看出被闲置了很久,但没怎么被使用过。考虑到同款全新品至少也要七八百元才能买到,虽然没有售后,近乎三分之一的价格买到一台功能上基本全新的机器也非常划算了,退一步讲,同样的价格能买到的杂牌产品的售后本来也很难令人放心。
产品本身使用上挑不出什么毛病,这款光驱没有采用最常见的托盘式,而是使用了顶部翻盖,因为桌面空间有限,我原本会在光驱上摞一个硬盘,现在不得不改变一下布局,但这不是光驱的错;读盘速度远超我的预期,旧的光驱最快时也只能达到三至四倍,这台新光驱只要盘面干净,至少也可以有五六倍的速度,有时甚至可以超出十倍。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它运行时的噪音相当大,十倍转速下的声音可能比家用电风扇开到最大档还要吵,在第一次使用时颇让我吓了一跳,我没有用过太多不同的光驱,不知道其它产品在高转速下是否也是这样。不过因为我自己不太会在抓轨时听音乐,所以这个缺点尚可忍受,但如果介意的话最好在购买时多加注意。
5 月 24 日的时候,小米手环 7 发布了,终于增加了我心心念念的 AOD(息屏显示),首发价 279(NFC 版本)。于是趁着 618 就订购了一块,31 号付完尾款之后,第二天立刻就送到了,京东的速度确实快。
换新手环之前,我使用的是小米手环 5,开箱时特意翻出来 5 代的包装盒,发现差别并不大,里面附属的内容也没有太大区别,一条黑色的腕带、说明书和一根充电线。7 代手环因为屏幕变大,因此腕带和 5 代无法复用,但两代手环的磁吸式充电线可以完美复用,可以说小米在成本控制和物料复用上,已经做到极致了。
7 代的手环相比于小米手环 6 主要升级了:
因为我是从 5 代升级而来,最有用的升级还是屏幕和息屏显示。屏幕大小对比 5 代,在观感上有着直观的增大,就像旧手环吃胖了一圈,看惯了旧款还需要花一点时间适应,但经过两天的使用后,小米证明了屏幕越大就越好,除了显示的信息越多,细腻程度也更好。
除了屏幕的升级,息屏显示对于我来说也是重要的升级,在使用 5 代的抬腕亮屏时,反应灵敏度一直达不到让我满意的程度,经常出现无法点亮屏幕的情况。而息屏显示则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开启之后,日常看时间的时候方便了很多,再也不用傻傻晃手腕,显示效果也完全满足日常使用。
但需要吐槽的是,开启息屏显示必须要升级系统,并不是随手环系统版本内置,而且开启的位置在逻辑层级上也比较靠里,无法直接通过 App 操作开启,希望小米后续能优化这一点。除此之外,新的腕带设计上有一点点变化,卡扣处增加了一圈金色圆环最为点缀,个人认为反而变丑了,不如原来简洁。卡扣的圆钮也比前一代要大一小圈,单手按进环扣里时,要比上代稍稍费劲一些,可以说这一点上反而是一个小退步,需要用户重新适应。
最后在对旧数据的迁移过程也非常顺利,只需要在小米运动健康 App 中操作将 Zeap Life 数据授权迁移,整个过程大概花费不到 5 分钟,如果你一使用小米运动健康,迁移流程也免了。因为到手的时间较短,还无法确认续航时间是否有提升,需要后续继续观察。
总的来看,如果使用的是 5 代甚至更早的版本,那么小米手环 7 代非常值得更换,新的功能具有质的飞跃,但如果你是 6 代的用户,那么本次的升级就需要好好考虑一下是否有必要更换了。
最早见到这款键盘,是在 Testv 的一期介绍蓝牙键盘的视频,几乎瞬间被种草,巨硬家的产品对于我也算是半个宗教产品吧,通过某宝搜索,全新的价格又大几百块,对于一款蓝牙键盘来说,价格显然又高出了我的预期。后来我通过教育优惠(3 期免息)入手了 ipad mini6 和 apple pencil2,几乎只差一个便携键盘就可以组成「完全体的生(爱)产(奇)力(艺)工具」。几经辗转,我最终通过闲鱼入手了这款键盘。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感受到了很多键盘带来的便利:机身轻薄小巧,磁吸折叠,轻度防水,外出携带时并不会累赘;开盖即连(支持 iPad 和 iPhone、Android、Windows 系统,可以一键切换之前配对过的设备),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工作形态的「变形」,而且拥有不错的续航表现,对于偶尔使用 iPad 码字、回复邮件的我,这款键盘还是很符合我的心理预期的。
当然,小巧的机身肯定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的:为了方便折叠,空格键被分成了两半,方向键较小,对于习惯使用全尺寸键盘的用户还是需要适应的,偶尔会出现打错字的情况,但并不是很影响使用;其次是限于机身尺寸和电池大小,键盘有些轻微段落感但反馈一般,仅强于敲击屏幕(毕竟捧着 iad 打字还是有些累的,还是键盘更加舒服),键盘没有触控板、没有背光、有些键位需要使用 FN 键进行切换。
总的来说,瑕不掩瑜。很推荐给使用 iPad mini 6 的用户,毕竟苹果官方并没有针对 mini6 的尺寸发布适配的妙控键盘保护套,对于居家办公、灵活办公常态化的今天,还是很方便随时随地开展工作的。
在入手了三星 S22 Ultra 之后,按照习惯都是「裸奔」使用的,但人总是喜新厌旧的,偶尔也会看看有啥新奇的手机保护壳,结果发现 PITAKA 推出了一款浮织芳纶保护壳,重点在于这款保护壳兼容 MagSafe 磁吸,可以让 S22 Ultra 使用少数派的 MagStone 了,于是乎下单入手试试。
即使是一款售价接近 500 元的手机壳,在我首次收到时还是觉得 PITAKA 包装过度了,去掉杂七杂八的保护措施,包装壳可以说比 S22 Ultra 或者 iPhone 的包装更加「奢侈」,相比之下觉得我之前帮 Pixel 4 XL 买的官方编制壳包装环保多了。
与包装相比,这款浮织芳纶艺术磁吸壳就显得正常多了,材质是芳纶纤维,也就是常说的凯夫拉,看介绍应该用的是 1500D,毕竟为了兼容 MagSafe 磁吸,没有用上 600D 也是合理的。对比起 PITAKA 自家 600D 的那款保护壳,这款产品的外观特点在于独特的配色,我购买的是「序曲」款,还有「协奏」、「狂想」 可供选择。不过整体仍然是使用黑色作为主色调,只在边缘处给了跃动的配色,我倒是觉得可以学习一下之前 Evutec 使用红色作为主色调,或许会更契合富有音乐性的设计理念。
这款保护壳在左右侧边是采取半包围、上下侧采取覆盖的设计,对于 S22 Ultra 的曲面屏来说带上之后基本不影响触摸的手感,主要是背部的磨砂玻璃质感变化了。整体的开孔、贴合性很好,作为一款价格那么高的手机保护壳来说是及格的,要是连这一点都无法保证就可以退货了。
接下来重点说说吸引我的特性——兼容 MagSafe 磁吸。PITAKA 在保护壳中内嵌的磁铁吸力很强,比起 iPhone 原装的要强多了,所以在配合使用 MagStone 时为了把 S22 Ultra 拿下来,我都得用上两只手。但是因为 S22 Ultra 无线充电并不兼容 MagSafe 快充,所以充电功率非常低,8% 的电量放上去,提示需要 4 小时 9 分钟可以充满……更让人崩溃的在于,为了测试是不是真的可以充满,特地使用 MagStone 为 S22 Ultra 充了整整一个晚上(0 点——8 点),最后 S22 Ultra 的电量是 63%,而用有线充电的话充到这个水平也就半小时,实用性真的不高。
另外我还顺带测试了和其它无线充电产品的兼容性,在装上该款保护壳后,Pixel Stand、小米立式无线充电器等我手上其它非 MagSafe 的产品全都会触发异物检测,无法充电,仅有支持 MagSafe 的产品可以正常使用。但是只要不装保护壳,S22 Ultra 全部都能兼容,而且充电效率比 MagSafe 的产品都要高,起码不会提示需要 4 个小时才能充满。
总的来说,PITAKA 这款浮织芳纶艺术磁吸壳在设计上可圈可点,兼容 MagSafe 磁吸的特性也的确实现了,缺点嘛就是实用性不高,有时反而还拖累了正常功能的发挥。如果是想要一款凯夫拉的保护壳,那我觉得 PITAKA 那款 600D 不兼容 MagSafe 磁吸的或者其它品牌的会更实用一些,至于想体验 MagSafe 的话建议还是把手机换成 iPhone 更实际。
在我接收这个「办公本」之前,它在前任和前前任手里停留的时间都不超过一天,而我是它的第三任主人。两次闪电般的转赠经历,似乎预示着它既不智能,也不胜任办公。近段时间体验后,确认自己不是它的准确需求用户,最后也被我用来作为居家阅读的好伙伴。
进入界面的第一眼,就知道「笔记」是办公本的主打功能,起初我以为不过是配备手写笔功能的笔记罢了。在认真地尝试后,发现这个手写笔根本不是重点,「多人模式」才是整个笔记功能里面的灵魂。
针对会议中先后不同人的发言,多人模式能准确识别声线与顺序,还实时转译文字。线下会议甚少会使用录像的形式来记录过程,而办公本则提供了除画面外的信息,皆可收集的功能,收集的信息包括:录音音频、录音转文本、手写笔记。
回想起公司每周进行的例会,时长基本维持在一个半小时及以上,期间记录简要的同事手速是跟得上讨论的节奏,这情况显得办公本像是一种刻意创造需求的产品。但办公本所提供的不遗漏、不重复、手写标重点的全内容记录方式,非常适用于会后的内容回顾、复核、撰写详细的会议纪要。就这点来讲的话,我已经不是它的标准用户了。
关于手写笔记的部分,不值得一提。因为你单纯使用手写笔记,无须录音配合,那么同等价格下可选择的 Pad 类平替品就很多了。
横向数过来的第二个是「邮件」,在我看来是为了配合「办公」二字情况下,一个既标准又无用的功能。收邮件算是当代办公人士的刚需,而且有些邮件还具有时效性,可能需要收件人及时查阅并回复。倘若收邮件的设备不具备提醒功能,需要用户定时查阅,就如同一加负一等于零。
正常用户肯定不止一台设备,收件提醒也能在别处完成。问题在于,哪个提醒我了,我就会在相应的地方看这个邮件,此时找不到理由去翻一台没有提醒我的设备。另外,有打算在这类墨水屏设备上进行邮件回复的,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墨水屏的打字效率能把你劝退;二是上传附件的前提是本地有这个文件。任意一个问题,都能让你把它放置一边,转到别的设备上快速回复邮件。
最后一个是我最喜欢的「阅读」功能,但也仅仅喜欢其中很少的一部分。阅读功能的整体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网络阅读;二是云阅读;三是本地阅读;四是第三方阅读。
网络阅读的资源是新浪新闻,可以自选喜欢的频道来关注信息。但不足之处在于不支持网页直接阅读,需要收集安装「读写客」APP 进行收藏,办公本同步后再阅读,这就相当于是「稍后阅读」了。又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都已经被戏称为稍后阅读等于不读。
云阅读所指的是「讯飞书城」和「当当云阅读」,两者的书源丰富程度在此就不用展开了,因为它们都需要充值或付费。
本地阅读是以导入电子书的方式来阅读,可以选择 Wi-Fi 导入或 USB 有线导入。无论我们选哪种方式,都须先进行收集资源这一步骤,接着导入。对于快节奏阅读者来说,怎么快就怎么读,被要求进行两个步骤后再去阅读,那本身的阅读兴致多少会有点打折。
第三方阅读自然是「微信读书」和「Kindle 阅读」,得益于办公本是安卓 7.1 的定制操作系统,它们能以独立 APP 的形式内置在出厂配置里。虽然两个阅读软件是落后于当前最新版本且不能更新,但这完全不妨碍第三方阅读的体验。
扫码登录微信读书,自然同步你所有的书籍与进度。与传统的 Kindle 阅读器对比,着实是大了不少,若说拿着 kindle 是接近于实体书的感觉,那办公本是类似于读者杂志。由于办公本不支持重力感应横屏设置,这导致微信读书在这个大小的屏幕上读出了一种大字报的感觉,Kindle 阅读 APP 就不提了(是因为作者的亚马逊账号忘了)。免费的微信读书能在 10.3 英寸的墨水屏上读起来,是真的香。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 sspai 官方店铺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