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疫情原因,线上会议逐渐成为大家日常生活场景之一。比如公司内开会、跨公司内外,亦或是各种丰富多样的线上分享。在线会议的存在,可谓是给人们提供了最直接又方便的连接。
除了开会和分享,其实在线会议也可以更完美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也衍生出了更多有意思的线上虚拟产品等。除了跟家里亲戚是通过微信语音交流,其他时候基本都是第一时间「稍等,我分享会议链接」。
疫情期间在线会议不限时长,更是提供给了我们非常多的应用场景。
目前的一些环境趋势影响下,我们没有太多机会跟朋友一起逛街、一起嗨皮了。即便是同城,很多时候也会因为气温高或者太晒而不想出门(不想画了美美的妆出去三分钟就开始流汗😅)。现在出门的成本都开始变高了,要核酸检测又要防晒防热,对我这种嫌麻烦的人,还是呆在家里最舒服。
没了线下社交,除了日常的线上交流外,是否还有一些途径可以让我们再多唠唠呢?当然有。
前段时间,我给朋友推荐了《坏蛋联盟》电影,因为电影里的人物们都很可爱,自然要安利给喜欢这些元素的朋友。而朋友也顺口说道了「要不一起在线看吧,你就当二刷了」,我欣然接受。
然后我们约了周末时间,朋友自己准备好了影片然后发起了腾讯会议链接,全程他的角色类似于电影放映员,主要把控视频的流畅度、播放环境等因素调整。我就负责人接入,然后全神贯注地再投入到这次线上观影体验。
我是一个偏爱动画电影的观看者,比较喜欢皮克斯、迪士尼等制作的动画,对可爱元素的影片也很感兴趣。朋友刚好也有类似兴趣方向,所以作为观影范围接近的一波人,一起刷电影时,至少在选择上不会有太多犹豫。
由于大家平时也有各自忙碌的事情,所以我们在看过一次后,就简单约定了之后大概一周刷一片的频率,时间一般为周末。选片题材上文也提到了,选择最近想看或觉得好看的电影,商定个两人都合适的时间,在线看电影的提前准备环节基本就结束了。
通常在线上观影的当天,大家会专门空出来这段时间,保证无事、无人打扰是最好的。无论是谁因外界因素打扰而暂停,都会影响两个人的观影体验。即使你是观影者,因为不想打扰对方,而独自去处理扰乱因素,接下来的故事剧情对你来说也不再连贯了。
所以在时间和空间上,一定要提前准备好个人单独模块,尽量让自己可以完整观影。
如果涉及到播放器的选择,就我个人播放经验来看,曾出现过用 IINA 播放器播 mp4 类型会出现对方看起来音画不同步的现象,不太清楚是视频还是播放器的问题。尝试使用 Mac 自带播放器播放时,没有出现相关问题。这里也提出来仅供各位参考。
一般我们选择在线会议共享的影片,基本都是非院线影片,上线流媒体渠道的。比如《小黄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传》《The Sea Beast》,或者《I Am Groot》这种超短剧,第一季 5 集基本 15 分钟就可以看完,适合当电影前菜或者工作日放松之选。
就在线会议观影的体验上来说,比我自己去线下看电影多了一种即时弹幕感。通常在电影院看电影时我是不会左右交流的,而这种在线看的方式,尤其在看到小黄人卖萌这种场景时,两个人可以疯狂尖叫。这种就属于即时情绪共享,以及短促想法的表达。这对以娱乐心态看电影的我来讲,其实刚刚好。
也因为有放映者的主人翁意识,通常我会更有耐心地看完这部影片。相比自己刷片,多了一份坚定感,不会时不时中断或放弃看片。因为你的放映状态,可是会影响多人观感的。因此,如果想要更专注地观影又想有些互动,可以尝试以线上会议的方式跟朋友一起哦。
使用在线会议看电影之前,我曾尝试过使用直播、主流视频网站的「一起看」功能,还有各自电脑播放 + 使用即时通讯工具语音通话对进度等方式,在线会议无疑是最好的解决方案。直播虽然对观影几乎没有人数限制,但放映者和观看者会存在较大的延迟,这成为了我们放弃使用直播观影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开通直播账号的流程也比较繁琐,比如需要手持身份证拍照来实名认证等。
腾讯视频、爱奇艺、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和客户端也都推出了「一起看」功能,用户可以加入同一个房间,一起线上观影追剧。听起来很棒吧?除了存在网络波动和延迟,令我们放弃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大部分「一起看」只能通过文字交流,并未开通实时语音功能,相当于仅房间内可见的弹幕。而打字的交流及时性和情绪表达与语音交流是无法比拟的,打字所占用的时间也可能会中断观影体验。所以,「一起看」功能并没有给组团线上观影的体验带来质的提升。
在了解在线会议之前,通过即时通讯软件线上观影是我和朋友们最常用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语音通话,询问对方在几分几秒,来对齐彼此的观影时间线,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视频播放上的网络延迟问题。但这样做,除了多一个对齐时间线的步骤,还涉及到不同聊天工具的适配问题。以现在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微信为例,如果使用电脑版微信语音的同时播放电影,那么电脑的媒体音量就被降到很低,几乎听不到电影的声音。那么使用手机或其它设备语音通话就可以了吗?这种方式也同样有问题,我们就很有可能会听到彼此电脑媒体播放的声音,使其变成我们观影时的噪音,大幅降低沉浸感。
所以,几乎没有延迟的在线会议成为了我和异地好友一起看视频的最佳选项,甚至解决了 MacOS 无法共享音频的问题。除了看电影,我们还可以实时共享自己拍摄的视频日常、一起做不要笑挑战(看搞笑视频),所获得的陪伴感和沉浸感也是其它方式无法比拟的。
除了线上多朋友一起观影,如果朋友人数较多的话可以尝试一起刷综艺,收获即时、全方位、多角度吐槽的体验。
此外,我还有一个想法暂未开启,就是约球友们一起看球。现在还没到 NBA 常规赛阶段,所以我打算等有比赛之后,也尝试在周末约几个朋友朋友一起看球。如果刚好包括双方球队粉丝,这场线上观赛会异常好看吧。
作为一个远程工作者,我的性格和日常习惯节奏非常适应远程办公的氛围,但是我适应不代表其他人也会如此。所以有时因为个人性格或公司琐事等导致的一些沟通问题,就会多少影响心情。
目前的一些办公场景中,有时通过开会我会捕捉到同部门远程同事的不对劲状态。所以有时候开完例会后,我们也会自己私下开个飞书会议继续沟通(此场景的前提是没有其他会议安排)。
我们并不是在闲聊或是摸鱼,而是第一时间去找合适的人表达出来现在的情绪,将坏情绪排出或者直接解决掉,然后再更专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有时我们在各自表达完之后,大家并没有要退出的意向,于是就很默契地各自忙着手头的事情不说话。这种情况被我调侃为「陪伴式办公」。
陪伴式办公并不是表面理解的纯陪伴,更多是彼此在电脑前互相忙碌而产生的环境白噪音。这种留白方式的会议反而多了一份安全感,同时还可以有问题直接沟通。最夸张的时候,我跟同事飞书会议开了一下午,中间我听到了他的小爱同学整点报时 4 次。
但这种情况只是偶尔出现,因为我个人觉得,当在职场中出现一些情绪而影响工作进度时,是需要选择一种方式去沟通和排解的,那么线上会议只是途径之一。
当然除了在线会议,我们公司的年轻同事们,也尝试开过在线虚拟办公室。利用 Gather Town 创建空间,大家偶尔上去开着小车车互相打个招呼;或者每人占个工位开启一天的仪式感办公,就算虚拟,我也要加点生活气息(是的,所有地上的字都是我加的;也只有我的工位被我单独装饰过)。
虽然这些都有一些娱乐属性,但确实是让一天的工作增添了一些仪式感和小乐趣。小人物凑近就可以开麦交流,去会议室就可以全频道通话,在露台还能听篝火白噪音等等。也让在线「假」会议多了一份可可爱爱。
对于此类带点娱乐属性的虚拟线上会议,我觉得 Gather Town 的场景和装饰都比较优秀,不管是上手难易度还是效果呈现角度,同时以 2D 像素化的可爱细节,让场景更加真实。除了上述截图中体现的场景外,还有一些海盗船等场景进行选择。
除了 Gather Town 外,Kumospace 也是一个拥有类似效果的平台。不过 Kumospace 是那种带点现实风格的 2D 场景,不会有类似 Gather 的那种小人物视角,而是类似俯视图的角度呈现。
在远程场景下,回归到工作层面,其实对人员沟通和同步机制有着更严格的要求,这其中也会涉及个人主动性等因素。
如果只是单纯的工作交流或者进度同步,一般电话或者语音都可以解决。但是当涉及到一些技术性场景,可能需要同事手把手帮助,就必须依赖在线会议工具了。很多时候我都希望可以直接安排个研发在我旁边,这样可能会省事很多,但也可以依靠在线会议勉强实现类似效果。
回到上述场景需求,我需要帮助同事测试在 M1 芯片下,项目镜像是否可以成功使用。由于我本人平时并不熟悉 Docker 的使用,所以在进行操作时,我跟同事开启飞书会议,共享屏幕的同时,耳朵听着各种指令的输入,在找不到点击位置时,同事也会贴心的用画笔标注。
虽然过程比较耗时,但是得益于在线会议的高清、低延迟和高互动性的功能支撑,让这次的测试算是顺利进行,且有了最终结果。实现了即便我不会技术,也能帮忙测试某些需求场景的情况。
也正是因为这次测试帮忙,让我对 Docker 的使用有了兴趣,结束这次共享测试后,我连夜刷了 3 小时的 Docker 入门指南。
所以,这种互助式办公除了能解决工作场景下的现实需求,也会一定程度上给使用者带来一些兴趣使然,没准还能学习到更多知识。
在远程办公场景下,有些朋友偶尔存在一些孤独或者有情绪不知如何表达的现状。这种情况下,还是建议大家尝试主动交流。这个交流可以是同事之间的,也可以是与生活朋友之间的。远程办公的状况下,好多人都会把工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但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太好。
因为远程办公下,你的所有节奏都要自己把控,固定时间开会也只是在时间框架上占据了你的某段时间,但是一天的时间安排其实还是完全在你自己手里的。
所以我的个人建议是,远程办公要给自己做好物理空间和时间上的分隔,尽量给自己做一些有仪式感的行为去开启或结束某一方式。比如我个人是以早上洗脸为号,代表正式开始进入工作状态,每天早上开例会我都是从不洗脸进行接入,会议结束后才开始正常收拾正式进入办公节奏。当然你也可以去拓展更多的个人场景进行一些尝试。
除了一些娱乐和工作细节,在线会议其实也更多地存在于大家录播客的场景中。
当然有些朋友或许没有非常专业的录音需求,或者是只想录一些日常闲聊作为播客素材,或是没有条件去录音棚。这时,在线会议应该是最方便的工具了。
门槛低,不需要太多专业工具或环境限制,一个会议链接就可以集结起多个朋友。选个周末傍晚,来个不限主题的卧谈会,分享彼此对生活看法。在线会议这种轻交友又有画面感的模式,确实给了我们不错的体验。
因为是通过线上会议进行播客的录制,所以顺畅的网络环境与合理的设备是必须条件。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座位,可以是沙发、书桌、床上。然后架设自己的麦克风,或者干脆用耳机自带的麦克风(注意喷麦防护)。约好线上会议室,叫上参会人员,大家分别测试一下自己的录制与网络环境,检查一下麦克风。最后倒一杯水,开始准备录音。
之前,我在年初与年中都分别使用这种方式录制播客。由于少数派作者的「一贯特性」,二者分别都还没有发出来,不过已经在剪辑中。两次我们都是使用飞书的线上会议来进行播客的录制。录制过程非常有趣,类似早年凤凰卫视的节目《锵锵三人行》,大家就是聊天,主题随意,针对不同的主题各自发表观点,有讲到游戏手机,还讲到感情问题。
我们之所以使用飞书的线上会议是因为「飞书妙记」这个功能能够大大提高后期剪辑的效率。「妙记」可以将我们的语音自动转变为文字,且文字能够根据说话的人进行区分。有了这种区分,我就可以根据文字来进行粗剪辑,在初期阶段没有必要听完一个多小时的谈话了。
要说体验略差的地方,可能就是录制的过程中,一旦场面开始混乱可能会让节目有点吵,听众体验会下降。采取非语音人闭麦的方式又会有很多人忘了开麦就开始说话,导致流程卡顿。不过毕竟是一种新方式,所以还需要时间来熟悉。
对于线上会议这种重度依赖网络的工作方式,首先需要保证的就是网络的通畅与稳定。网络不稳定所带来的影响就是录制的时候声音产生卡顿。无论你是参与方还是录制方,网络的不顺畅都会让成品的质量降低。
其次就是录制设备的选择。麦克风通常分为电容与动圈两种。电容麦克风的优点在于收音范围广,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环境里的声音全部收纳进去。动圈麦克风的优点是声音的还原度和录音指向性强。针对播客录制的场景,动圈麦克风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不然就会跟我一样在录制过程中产生不可消除的噪音。
在疫情时代,许多异地恋情侣从以前的一周一见、半月一见,可能变成了一年一见。两个相爱的人因为疫情被强制分开,无奈中透着焦急。以前可以「一起」做许多事情,现在却只能对着手机嘘寒问暖。随着线上视频会议的普及,你只需要一台电脑或者平板,就可以分享你的屏幕画面,实现全方位陪伴。
情侣之间有许多互相陪伴的日常,比如吃饭、看电影、在家宅着无所事事(是的,情侣一起宅也很有趣)。线上会议的作用在于,无论是在做什么,另一个人只是换了一种形式陪伴在一旁。没有冷漠的文字,取而代之的是声音与画面交织的相伴。
在当代移动互联网环境中,每个人都离不开使用手机上各式各样的服务和应用程序,可是长辈们相比年轻人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没有这么强,常常遇到各种困难。另一方面,奔赴大城市工作也是当代年轻人的常态。这就形成了一个问题,当长辈们遇到手机问题的时候,我们无法有效地面对面指导解决问题。
但好消息是,日益增强的在线会议软件,给远程指导手机问题也带来了不错的体验。
目前最流行的通讯工具仍然是微信,同时也是长辈们用得最顺手的工具。因此挑选一个既能分享会议邀请到微信,又支持共享手机屏幕的会议软件尤为关键。我试用筛选了下来,还是腾讯自家的「腾讯会议」最好用。
由于要采集屏幕信息,因此长辈端必须要安装腾讯会议的 App。这一步可以在我们回家的时,教长辈如何共享屏幕和分享会议到微信。而我们这边可以直接复制微信链接卡片中的会议号,粘贴到腾讯会议小程序中加入会议(以前可以一键打开小程序的说),当然如果你手机也安装了腾讯会议 App,则会自动跳转。最后就是最好多测试几遍,确保当实际需要问题指导的时候能够万无一失。
从我妈妈的反馈来说,她觉得「终于不用刻意描述手机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点尤为靠谱。因为之前总是说不清楚,但现在能分享屏幕复现一遍了;另外,能够在会议软件中看到我的脸,也对她自己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给了莫大的信心。
而我体验是,终于能看到她手机的屏幕了T^T。以前听描述,哪怕理解了问题所在,但不同的手机系统设置菜单中的选项名称也是不一样的,有时候很难准确表述该点哪里。但现在看得到,一切设置问题就都迎刃而解。
通过手机会议作为指导途径是一个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的解决方案,在即时交流中表达了具体操作的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尽管 App 的适老化进程已在推进中,但我觉得未来的日子里,软件的复杂度也还会增长。所以,增强长辈的使用手机的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作者?冲!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