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奇艺」到生产力: iPad 发布这 12 年经历了什么
就在刚刚过去的 10 月 18 日,Apple 以新闻稿的形式发布了第 10 代基础款 iPad 与使用 M2 处理器的第 6 代 iPad Pro 。尽管这次的硬件配置与配件支持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论,不可否认的是, iPad 这一系列产品仍然是那个几乎凭一己之力拓开了整个「平板电脑」市场的、标杆一样的存在。
然而在十二年前,乔布斯在发布会上端出初代的 iPad 时,故事却稍微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
虽然现在的 iPad 几乎已经制霸了整个平板电脑市场,但它本身却并不是 Apple 第一台平板类触控设备。如果你读过《乔布斯传》,或者对 90 年代的电子产品比较感兴趣的话,你就会了解面市于 1993 年的 Newton 才是 Apple 第一次尝试将计算机和交互设备整合进同一块平板状机身中的产物:
虽然从产品形式上看, Newton 的确可以算作所有 iPad 的前身——以及所有 iPhone 的前身——但是 Newton 与 iPad 也是迥然不同的两类产品。对于九十年代的人们来说,所有的「电脑」都是放在桌子上的,最便携的那些电脑也不过是从一张桌子跑到另一张桌子上而已。
因此 Newton MessagePad 无论在宣传材料还是系统设计中,都没有过度强调其与「电脑」的相关性,而是很明确的把自己和 RIM (或者说稍后的黑莓)定位在一起,作为一款 PDA (个人数字助理)产品面向市场。
当然,如同很多趁着 1985 - 1997 年间乔布斯被挤出 Apple 的空隙野蛮生长的混乱产品一样,Newton 系列仅仅发布了两款产品:使用手写笔的 MessagePad 和长得很像笔记本电脑的 eMate 之后就迎来了生命的终结。
背后的原因并非单纯是产品的失败(虽然 Newton MessagePad 主打的手写识别功能的确非常糟糕),更重要的是乔布斯倾注了很多个人情感在上面:在他眼里, Newton 是那个自己亲手从百事挖过来、又亲手把自己挤出 Apple 的约翰·斯卡利的心头好,必须要砍掉才完成自己的报仇。
于是,整条 Newton 产品线于 1997 年被正式关闭,包括 Apple 自己生产的 7 代 MessagePad 和唯一一款 eMate 300 ,也包括外包给摩托罗拉、夏普和西门子等等几家厂商的 OEM 型号。
尽管乔布斯肃清了 Newton ,但他其实很看好「触控」这项技术,更加直观的操作方式非常符合他追求简洁的禅宗哲学。因此除了与约翰 · 斯卡利的个人纠葛之外, Newton 让乔布斯看不起的主要还包括那根手写笔。因此造出一台仅用手指就可以轻松控制的电子设备这个想法则留在了乔布斯的心里,还有 Apple 每年的百杰集思会的选题板上。
但是如果想要实现乔布斯「用手指操控一台一体式电脑」的方案,则需要一套比 Newton 与同时期绝大多数触摸产品上的电阻式屏幕(即压力触控屏)更轻便更灵敏的解决方案。而这项解决方案直到 2005 年 iPhone 的研发项目被立项前夕才展露雏形,这就是现在已经被广泛使用的多点触控(Multi-touch)技术:
无论多点触控技术的由来是网上广为流传的「惹恼乔布斯的微软工程师」,还是乔尼 · 艾弗带领的设计团队原本为 MacBook Pro 设计的一个触控方案。不可否认的是, iPad 产品本身的成型与多点触控技术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尽管 Apple 的第一个「多点触控产品」既不是 iPhone 也不是 iPad ,而是上一篇中提到过的 2006 年第一代 MacBook Pro 上的多点触控板——但是「多点触控屏幕」毫无疑问是脱胎于平板电脑项目的开发、成熟于 iPhone 的形态、最终成为了 iPad 的产品这样一颗果实。
换句话说,如今大相径庭的 iPhone 与 iPad ,它们的亲缘关系比大家想象的还要更近许多。
2010 年 1 月,距离「改变世界」的第一代 iPhone 面世已经过去两年多、市场上也开始逐渐涌现各类搭载触摸屏的电子设备时,第一代 iPad 到来了。
在谈及一款全新形态的产品时,人们往往会问:什么是 iPad?
而这也是发布会上,乔布斯在介绍产品本身之前率先回答的问题:一台介乎于 iPhone 和 Mac 之间的、并且可以在一些使用场景中同时胜过两者的设备。换句话说,在诸如网页浏览、收发邮件、看照片视频听音乐、玩游戏和电子书之类的使用场景中,使用 iPad 的体验必须要比用手机和用电脑都更好才行。
而事实也证明,尽管市场初期对于这样一款全新形态的产品稍微有所争议,但是 iPad 的销量无疑佐证了这样一台非常单纯的「内容消费设备」的成功。毕竟,Apple 把一块 9.7 英寸高清 IPS 屏幕塞进了不到 1.5 厘米的机身中,再加上刚刚上线 18 个月的 App Store 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 iPad 对于那些为小屏幕开发的软件的良好兼容能力和 Apple 强大的号召力。
这一切都为 iPad 的市场成功铺平了道路:最终,第一代 iPad 仅仅花了一个月就实现了一百万台的销量,在大约一年的销售周期中实现了总计超过 1500 万台的销售数字,几乎可以说是当时最成功的消费产品。
而在市场表现之外,第一代 iPad 在技术上同样具有一些「非同凡想」的意义。在初代 iPad 的开发阶段,得益于之前 Mac 产品线全线转向英特尔处理器带来的正面效果,乔布斯原计划在 iPad 中使用的 CPU 其实是英特尔的 Atom(凌动)处理器。
随后由于乔布斯非常信任的硬件工程师托尼 · 法德尔的坚持,第一代 iPad 才没有成为另一个「上网本」式的受害者,而是收购了帕罗奥图总部附近一家不大的处理器设计公司 P.A.Semi ,开始自行设计基于 ARM 架构的集成式芯片——也就是最终出现在第一代 iPad 上的 1GHz Apple A4 ,在 Apple 此后整整十二年中自研处理器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因此,尽管第一代 iPad 上没有摄像头、有很多人不喜欢「iPad」这个名字1、 iPad 主打内容消费的使用场景和 Apple 以往专业化的形象不太相符……这些都没有妨碍 iPad 成为一款商业上非常成功的产品。
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Apple 硬件产品的「三驾马车」: iPhone、iPad 和 Mac 正式碰面。
iPad 的初代产品收获了巨大成功,也让 Apple 变得更有自信。因此,在相隔 14 个月的 iPad 2 中,Apple 做出了一些非常显著的进步。
首先, iPad 2 在前代的基础上做出了非常激进的瘦身,相比于初代 iPad 大约 13.4 毫米的机身, iPad 2 将厚度缩减到了 8.8 毫米,甚至比同年的 iPhone 4 都要更薄。而在这片更轻更薄的机身里,Apple 却塞下了与第一代 iPad 一样的 10 小时电池,以及更重要的——双核的 A5 Soc。
相比上一代的 A4 处理器,A5 不仅带来了翻倍的 CPU 性能,从 PowerVG SGX535 到 SGX543MP2 的升级更是带来了暴涨 9 倍的 GPU 性能。再搭配 App Store 在短短一年内积攒的超过 6 万多款专门为 iPad 开发的软件,可以说彻底保住了 iPad 「终极内容消费设备」的称号。至少,不会再有人把 iPad 看成单纯的电子相框了。
外观方面,除了瘦身的机身尺寸之外, iPad 2 也第一次为 iPad 带来了白色面板,以及用户呼声很高的前后摄像头。然而相比单纯的机器本身,真正让 iPad 2 跳脱出传统理念的,反而是它的一个配件:Smart Cover 智能保护盖。
iPad 2 的发布会上,乔布斯提到了之前为第一代 iPad 制作的 Smart Case 保护壳,并且抛出了这个非常经典的理论:
我们费了好大劲设计出优美的机身,却又用一个壳子把它们套起来,更要命的是,这反而又让产品变得厚重。
而这个「与 iPad 2 一起设计」的新配件,就是此后成为 iPad 的产品标志之一的 Smart Cover 保护盖。通过在机身内置磁铁, Smart Cover 可以非常轻松的吸附在 iPad 2 机身左侧,起到支架的目的之余还能保护屏幕,并且在固定的同时还不会覆盖到机身的其余部分。
极少有大公司会在产品的配件上下如此多的功夫,但乔布斯有时就会在类似的小细节上做出惊人的坚持。在之后的市场反响中也可以发现, Smart Cover 保护盖甚至占到了 iPad 2 口碑中的相当一部分。
同时,乔布斯在内心深处依然珍视着自己「艺术家」的那部分,对于第一代 iPad 收到的许多「把用户变成单纯的内容消费者」评价耿耿于怀,在 iPad 2 中将 GarageBand (库乐队)和 iMovie 从 Mac 平台移植了过来,着重强调了 iPad 的创作属性。
而由此开始,关于 iPad 究竟是内容消费设备还是内容生产设备的争论就再也没有停下来过。
第一台没有乔布斯的 iPad ,同时也是所有恼人的 iPad 代际命名方式的根源。
或许是因为 iPad 2 的瘦身非常成功,第三代 iPad 被 Apple 明明为「The new iPad」。它在机身外观上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动,而是将升级的精力主要放在了硬件规格上。
其中最显眼的,莫过于这是视网膜显示屏在 iPad 上的首秀。虽然仍然是一块 9.7 寸的屏幕,第三代 iPad 的屏幕分辨率从 iPad 2 的 1024*768 一举跃升至 2048*1536 ,显示效果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而为了驱动之前 4 倍的像素数量, iPad 2 上面的 A5 处理器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因此第一款代后缀的 A 系列处理器——搭载了双核 CPU 与四核 GPU 的 A5X 来到了 iPad 上。
在连通性方面,第三代 iPad 也是第一款支持 4G (LTE) 网络的 iPad ,但是只限北美地区销售的机型,至于其他市场的机型则和前两代一样最高只能支持 3G 网络。
第四代 iPad 仿佛迫不及待一般,在 2012 年初的第三代 iPad 刚刚销售了七个月后就宣告上市,让第三代 iPad 成为了或许是在售时间最短的一款 iOS 产品。相比于前一代机型,第四代 iPad 在外观上唯一的变化就是从之前的 30-pin 接口升级到了 Lightning ,内部的处理器则从 A5X 升级为 A6X 。
第四代 iPad 于 2013 年 10 月的发布会后宣布停产。然而在短短 5 个月后,伴随着 iPad 2 在 2014 年 3 月彻底停产,第四代 iPad 又被重新上架,作为整条 iPad 产品线中的入门款,一直销售到当年 10 月才第二次退市,彻底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直到从第三代 iPad 到第四代 iPad 之间连个水花都没有的换代整整五年后,基础款的无印 iPad 才又迎来了一次更新。 2017 年的第五代 iPad 带来了我们最熟悉的阳极氧化铝机身,中规中矩的非全贴合、无抗眩光屏幕,以及无印 iPad 产品线上的第一块 Touch ID 。
除此之外,尽管使用着与 iPhone 6s 系列一样的 A9 处理器 + M9 运动协处理器的组合,第五代 iPad 仍然不支持借助协处理器的全天候「Hey Siri」指令。然而除了软件功能上的小幅阉割之外,第五代 iPad 上的实体静音开关竟然都被 Apple 拿掉了。正是从这一代开始,无印 iPad 在硬件配置与功能性上的差异与同时期的其他几款 iPad 显著拉大,彻底降格成了所有 iPad 的入门款。
2018 年 3 月,几乎与上一代完全相同的第六代 iPad 来了,除了更新的 A10 Fusion 处理器之外,第六代 iPad 在硬件上几乎没有做出任何改动——不过,至少你从此可以在最入门的 iPad 上面使用 Apple Pencil 了。
2019 年 9 月,边框更窄的第七代 iPad 终于来了。实际上,从 2012 年的第三代 iPad 配备了一块 9.7 寸的视网膜显示屏之后,无印 iPad 的屏幕规格就停留在了 2048*1536 ,所幸在 2019 年终于迎来了改观——边框收窄后,第七代 iPad 的屏幕尺寸从原本的 9.7 寸提升到了 10.2 寸,分辨率则小幅提升至 2160*1620 。
然而让人恼火的是,与上一代 iPad 换处理器不换屏幕的行为相似,第七代 iPad 相比上一代,反而变成了换屏幕不换处理器,使用的依然是一块 A10 Fusion 。不过,至少这次 Apple 同时还加上了对于智能键盘保护盖的支持。
2020 年 9 月,第八代 iPad 迈着相同的「换汤不换药」的步伐走来了。第七代 iPad 上的 A10 Fusion 处理器这一次提升到了 A12 Bionic ,除此之外则一切如故。
但如果你喜欢亮色的屏幕边框的话,第八代 iPad 还是有它的特殊性所在的——这是最后一款在银色与金色机身上提供白色前面板玻璃的 iPad 产品了,在它之后的所有种类的 iPad 产品中,机身正面都变成了统一的黑色。
虽然使用的依然是老款的机身模具,一年后的第九代 iPad 上更新的配色方案至少还是提供了一个短暂的「眼前一亮」的机会,并且储存规格的增长梯度也从上一代的 32 - 128GB 变成了相对更合理一些的 64 - 256GB 。升级后的前置超广角摄像头也凭借着 A13 Bionic 的优势算力支持了非常好玩的「人物居中」功能,总算为沉闷的无印 iPad 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技巧。
在刚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有关使用了新款「全面屏」模具的第十代 iPad 的争论甚嚣尘上,甚至于都盖过了搭载 M2 处理器的 iPad Pro。整整五年之后终于更新的外观模具,甚至还有大家都喜欢的 USB-C ,却仍然只支持使用第一代的 Apple Pencil ,还一并失去了直插 iPad 配对和充电的能力——这样的搭配组合,怎么能不让人感到迷惑。
Q:介绍一下自己吧
A:20岁,是学生。摸鱼爱好者,懒狗。
Q:平时用的 iPad 与配件
A:第八代 iPad(2020)+ 一代 Apple Pencil。
Q:用 iPad 做的最多的事情
A:对于我来说,在不同的阶段我的 iPad 一直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我一直将 iPad 当作生产力工具来用,其中最常用的 APP 就是各种记笔记以及播放 PDF 和 PPT 的软件。
由于大学里大多数老师并不禁止学生使用 iPad 上课浏览课件和记笔记,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我的 iPad 就一直充当着一个播放 PPT 并且实时在 PPT 上面写写画画的电子纸,在课后整理笔记和梳理知识点也比较方便。在少数情况下,它是我的万能摸鱼草稿纸,利用 iPad 的分屏和侧边栏小窗模式我可以在上课的时候浏览新闻、聊天、看小说等等(错误使用方式,不提倡上课摸鱼)。
在购买之初其实萌生了用 iPad 刷剧、看电影的想法,但是经过我一段时间的体验之后,我发现用 iPad 看剧比较鸡肋,在床上或者沙发上躺着的时候,面对动辄时长两个小时的电影,举着 iPad 看很容易手酸或者不太舒服;而用支架摆在桌面上的时候,为什么不用电脑看电影呢?屏幕更大,观影体验更好(仅代表个人观点)。
Q:有什么想吐槽 iPadOS 或者 Apple 软件生态的地方
A:其实想吐槽的不是 iPadOS 或者 Apple 生态,要怪就怪我个人的硬件软件生态没有做好。因为贪玩打游戏没有选择买 Mac 而是 Windows ,在 Windows 和 iPad 之间互传文件真的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原先还想利用 Apple 的好屏幕修修图,后来因为传文件过于麻烦也只能作罢。
Q:常用的软件
A:GoodReader、Notability、MuseDash。
2013 年 10 月,在如同被风吹起来的宣传片中,纤瘦的机身缓缓飘起,露出了下面的名字: iPad Air 。
Apple 一向很重视「Air」这个词的份量,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第一个使用 Air 作为后缀名的产品,也就是 MacBook Air 对 Apple 来说意义非凡。因此,当 2013 年第一代 iPad Air 问世时,它继承的不仅有 Air 的头衔,还有曾经 MacBook Air 与 Pro 同样高端的产品定位。
作为同场发布会中价格最耀眼的那个产品来说,第一代 iPad Air 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曾经 MacBook Air 的高度——尽管屏幕的尺寸和分辨率都与之前的第四代 iPad 相同,改进的背光却让屏幕有了更好的亮度和颜色表现。
更重要的是,第一代 iPad Air 的边框宽度相比 iPad 2 缩窄了超过 40% ,并且将厚度压缩到了和同时发布的第二代 iPad mini 同等的水平。无论是和 iPad 2 还是停产的第四代 iPad 做比较,都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是两个时代的产品。
除了一副好骨架之外,第一代 iPad Air 也远非花拳绣腿。Apple 的第一块 64 位处理器 A7 搭配上 M7 运动协处理器,优秀的底子让第一代 iPad Air 的系统维护周期长达 8 年 10 个月,生命力甚至强过更晚两年发布的 iPad mini 4 。
2014 年 10 月,第二代 iPad Air 在宣传片中激光烧蚀铅笔的吱吱声中正式露面。在第一代 iPad Air 7.5mm 厚度的基础上,第二代 Air 进一步将厚度缩减至 6.1mm ,成为了非全面屏机型中最薄的一款 iPad ,这条厚度纪录直到 2018 年才被 iPad Pro 打破。
在进一步瘦身之外,第二代 iPad Air 更多是一次循序渐进的升级。除了补全呼声很高的 Touch ID 和处理器例行升级到 A8X 之外,还将后置摄像头升级到了 800 万像素,并且使用更新的抗炫光涂层将屏幕的整体反射率进一步降低了 56% 。
时隔五年之后,Apple 才又一次想起了 iPad Air。2019 年的第三代 iPad Air 除了处理器由 A8X 升级到 A12 Bionic 之外,最明显可感的或许就是再次收窄的屏幕边框了,视网膜屏幕的尺寸也从第二代的 9.7 寸扩大到了 10.5 寸,相应的分辨率也有所提升,来到了 2224*1668 ,并且总算补上了已经在 iPhone 上出现许久的 P3 广色域支持, Smart Connecter 的加入也给 iPad Air 带来了种类更加丰富的配件。
虽然更新的脚步算不上快, iPad Air 的口碑依然是相当稳健的,而随着 2020 年第四代 iPad Air 终于等来了全面屏的模具和对于第二代 Apple Pencil 的支持,让起售价有所上涨的 iPad Air 仍然保持着足够的吸引力。
在搭配上 A14 Bionic 处理器和回归潮流的外观,至少在大约一年的时间内,第四代 iPad Air 成为了入门款式的首选。
2022 年 3 月,最早出现在 iPad 上的 A 系列处理器成熟为 M 系列处理器之后,最终还是回到了 iPad 上。 但是第五代 iPad Air 上的 M1 处理器却提出了一个比 iPad Pro 更加急迫的问题:在 iPadOS 中,真的有实际使用场景可以发挥出 M 系列处理器的全部实力吗?
Q:介绍一下自己吧
A:🙌🏻 大学在校生,除了学习以外的日常活动有:看热闹(影视、动画、书籍)、和喜欢的朋友耍(散步、吃饭、旅游)、玩游戏(电脑、掌机)。高考以前对电脑和平板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主要用于娱乐和做 PPT,因此对电子产品的感觉其实比较迟钝。iPad 是唯一使用过的 Apple 系产品,经历了三代: iPad 2(退役)、iPad Air 3(进水)、iPad Air 4(健在)。
大学时期购买平板的初衷是不喜欢背很多书到处走,看重它方便下载课本 / PPT / 论文并进行直接标记,以及想要尝试更加灵活便捷的无纸化办公方式。
Q:平时用的 iPad 与配件
A: iPad Air 4(2020)
基础配件有收纳包(Air 3 进水后我在想如果当初有个包,是不是就不会死那么彻底了)、保护壳、磨砂钢化膜,另加购 Apple Pencil 和折叠蓝牙键盘。
因为平板并不作为我最主要的生产力工具,我的日常活动又很简单随意,所以在配件选择上只图满足基本需求和不要添麻烦。
Q:用 iPad 做的最多的事情
A:会随着场景和我的任务情况变动:在校期间主要用来整理课堂笔记、看闲书、查阅与标记和作业有关的论文;放假回家后会拿来看热闹;最近两个月是在看网课。
总的来说, iPad 很好携带,相较笔记本电脑启动更便捷,可以用笔和手指操作,比之手机又有更大的屏幕。因此除了装课堂 PPT 和笔记外,应对一些短时性的需要进行文档编辑的作业,利用休闲时间放个视频等都十分省心。
还有个点,作为我唯一的 iOS 产品,可以体验 Androids 和 Windows 搭载不了的 app ,打开手机电脑打不开的文件。未来会更多探索它在内容处理和产出上的有关功能吧(最好真的回归成生产力!)
Q:有什么想吐槽 iPadOS 或者 Apple 软件生态的地方
A:我对 iPad 功能的发掘不深入,也比较缺乏其他产品的比较性体验,很难讲出什么啦这部分,非要写困扰的话大概就是:
对于一切的电子产品都很担心费眼睛,有时候会考虑要不要找块墨水屏。
因为没有在用 iPhone 和 Mac ,很遗憾不能体验到 Apple 的文件快传和通用控制功能。
Q:你有哪些常用的软件?
A:Safari、Google:在线看漫画/影视剧、获取资讯、互联网漫游。
Notability、Xmind:装手写笔记、看论文。
Obsidian、Flomo:写读书笔记、记录闪念/日常,是我正在摸索而且很有好感的软件!
WPS 和石墨文档:跨平台同步,可以用来操作学校的文件、写小作业。
2012 年 10 月,伴随着菲尔 · 席勒按下手里的遥控器, Keynote 中的 iPad 2 缓缓转过身去,露出了藏在身后的第一代 iPad mini 。
作为 iPad mini 系列的开山之作,第一代 iPad mini 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乔布斯在 iPhone 与 Mac 之间留出的那个空档中,而与当年不同的是,这一次空档的另一边不再是 Mac ,而是 iPad 2 。
尽管第一代 iPad mini 的屏幕尺寸从 iPad 2 的 9.7 寸缩小到了 7.9 英寸,分辨率却保持在了 1024*768,虽然没有达到同时期第四代 iPad 那块视网膜屏幕的 PPI 水准,但这样的尺寸缩小仍然为画面的锐利程度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提升。再加上更加现代化的外观,尽管使用的处理器依然是稍早的双核 A5 而非 A5X,仍然足以让很大一部分单纯只想用 iPad 娱乐、但又不想太累手的潜在用户心动了。
换句话说, iPad mini 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市场细分。
在同一年 iPad Air 光环的笼罩下, iPad mini 2 显得有些暗淡。与第一代 iPad mini 作为之前大尺寸产品的缩小版不同, iPad mini 2 变成了同时发布的 iPad Air 的缩小版。
不过由于 7.9 英寸的屏幕依然保持了和 9.7 英寸 iPad Air 一样的 2048*1536 的分辨率, iPad mini 2 在发布会上的名字其实是「iPad mini with Retina display」,之后又改成了「iPad mini 2 with Retina display」,几年之后随着 iPad mini 产品线命名方式的稳定,最终才成为了如今 iPad 机型列表上的「iPad mini 2」。
2014 年 10 月,除了颜色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硬件提升的 iPad mini 3 发布了,相比 iPad mini 2 并没有做出屏幕与性能方面的升级,但还是加装了 Touch ID ,并为前置 FaceTime 摄像头添加了拍摄全景照片的功能,以及一小部分网络制式上的进步。
2015 年 9 月,处理器换代的 iPad mini 4 如约而至,在 A8 处理器与 M8 协处理器之外, iPad mini 4 与上一代的区别主要集中在:去除了机身侧面的静音开关、调整了耳机孔的位置,并且蜂窝版终于支持除了 Apple SIM 之外的标准 nano-SIM 卡了。
沉寂了四年之后, iPad mini 总算在 2019 年 3 月迎来了自己的第五代机型。恼人的是,Apple 再一次修改了 iPad mini 系列的命名规则,从 iPad mini 2、3、4 又改成了和无印 iPad 一样的代际命名——因此最常用的「iPad mini 5」实际上是一个不规范的叫法,还是得叫做「第五代 iPad mini」。
虽然机身设计上没有什么大的进步,第五代 iPad mini 凭借着跨代升级的 A12 Bionic 处理器还是做到了相比前代的 A8 有三倍的 CPU 提升和九倍的 GPU 提升,同时屏幕支持了原彩显示和 P3 色域,也总算顺应用户的呼声提供了 Apple Pencil 支持——大约也就是从这一代机型开始,「最佳游戏机」的称号开始缓缓围绕着 iPad mini 显现。
在发布了整整 7 年后才第一次更换机身造型的第六代 iPad mini 着实在当年狠狠的吸引了一波眼球,并且支持了方便许多的第二代 Apple Pencil ,弯道超车了同时发布的第九代 iPad 并将它远远甩在了后面。
得益于比 iPhone 13 系列宽裕许多的机身热容积,第六代 iPad mini 里面的 A15 处理器可以在持续的高负载任务中实现非常稳定的性能输出,彻底坐实了 iPad mini 最佳游戏机的称号。再加上不算离谱的价格区间与 USB-C 支持,全面屏的第六代 iPad mini 是 Apple 近几年来在 iPad 产品线中打出来的少见的性价比好牌。
2015 年 9 月,Apple 毅然决定试试 iPad 与生产力的组合。
实际上,关于 iPad 究竟是内容消费设备还是内容生产设备的争论,早在十二年前最早一代的 iPad 上就已经出现了。而不得不承认,在缺少合适的辅助工具时, iPad 就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内容消费工具——毕竟所有人都可以在 iPad 上看两个小时的小说,但是用手指戳着屏幕连续做两个小时的读书批注?谢谢,我还是找一台电脑吧。
Apple 自然也清楚这一点。因此,在 2015 年的初代 iPad Pro 的发布会上,Apple 花了不小的篇幅介绍为 iPad Pro 制作的两款配件: Smart Keyboard 和 Apple Pencil ,后者更是在发布会中得到了明显不属于排练好的欢呼声。
诚然,有很多人在看到 Apple Pencil 的第一眼,会认为这是一种对于乔布斯的背叛,原因自然就是 Newton MessagePad 与它的手写笔。但事情并不尽然如此,乔布斯痛恨手写笔,除了「爱屋及乌」地痛恨斯卡利之外,更重要的是电阻屏逼迫用户将手写笔取代了手指、用不直观的操作取代了直观的操作——否则你是很难点击屏幕角落的某个小按钮的。
但是对于多点触控技术已经完全成熟的 iPad Pro 来说, Apple Pencil 并不是要拿来取代手指触控的,反而以更直观的方式解决了之前例子中「连续做两个小时批注」的问题:用什么做批注?当然是用笔写呀。
因此,第一代 iPad Pro 对于生产力的态度无疑是严肃的,除了 Apple Pencil 这样的外设,内部配置自然也是给好给满: A9X 处理器、4GB 的内存(可惜只有 12.9 寸机型有 4GB 内存,稍晚发布的 9.7 寸 iPad Pro 则只有 2GB),同时期最大的 iPad 屏幕和四扬声器阵列,毫无疑问,第一代 iPad Pro 在硬件上是完全符合这句标志性的广告语的:
在 iPad Pro 面世的两年后,Apple 为其进行了第一次、也是意义非凡的一次升级:在 2017 年的第二代 iPad Pro 上,Apple 加入了 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技术——这不仅是 Apple 的第一款 ProMotion 屏幕,也标志着此后在所有「Pro」产品线中布局高刷新率屏幕的开端(虽然最终花了五年才在 iPhone、iPad 和 Mac 上实现了 Pro 产品的全部高刷),处理器也从 A9X 升级到了 A10X Fusion ,并且终于为所有的型号都配备了 4GB 的内存。
而在外观方面,第二代 iPad Pro 取消了上一代的 9.7 寸机型,在小号的配置上通过收窄左右边框将屏幕提升到了 10.5 寸;并且尽管使用的仍然是 Lightning 接口制式,第二代 iPad Pro 最高却可以实现接近 USB 3.0 的传输速度——遗憾的是,这项技术从此销声匿迹,并没有变来到 iPhone 上。
模具改头换面的第三代 iPad Pro 伴随着重新设计的第二代 Apple Pencil 总算来了。
尽管第一代 Apple Pencil 是一根非常好用的数位笔,然而其相当恼人的充电方式不得不让人怀疑这笔与使用 Lightning 接口充电的第二代 Magic Mouse 是不是有着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幸好 2018 年 Apple 重新想起了被忽视许久的磁铁,在使用了全新直角边框模具的全面屏 iPad Pro 上拿出了如今这个优雅得多的解决方案。
第三代 iPad Pro 除了处理器从 A10X Fusion 按部就班地升级为 A12X 之外,也首次为 iPad 带来了最高 1TB 的储存规格,并且伴随着 USB-C 接口的加入,这最高 1TB 的空间的确有了被利用起来的可能性——虽然 iOS 的文件管理系统仍然需要过几年才能针对 iPad 的外置存储设备做出改进。
横竖皆可用的 Face ID 在平均了边框、干掉 Home 键的同时,却也一不小心同时将刀挥到了 3.5mm 耳机孔的头上,导致第三代 iPad Pro 同样成为了 iPad 没有耳机孔的罪魁祸首。不过整体而言,它所采用的全面屏机身模具所带来的正面效果,还是大于负面影响的。更加规整的内部空间也极大的简化了内部元件设计的难度,让 2018 年的第三代 iPad Pro 成为了所有 iPad 中的身材冠军——比 iPad Air 还要更薄的 5.9mm 的机身,至今无人超越。
除此之外,从第三代 iPad Pro 开始,你就只能买到银色或者深空灰色的 iPad Pro 了。
2020 年 3 月,长着一双眼睛的 iPad Pro 到来了。 2020 年的第四代 iPad Pro 上,Apple 首次在 iPad 产品线中加入了双摄像头,同时为了满足 LiDAR 激光雷达模组所需的更高算力,这一代的 iPad Pro 还带来了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 A12Z——这颗性能非常超前的处理器至今都还偶尔出现在一些处理器性能横评中。
而在储存规格方面,第四代 iPad Pro 终于为全系列的所有机型标配了 6GB 的内存,虽然硬盘上限仍然保持了与上一代一致的 1TB ,但是起步配置总算从 64GB 变成了 128GB ,形成了如今我们所习惯的 128 - 256 - 512 规格阶梯。
2021 年 4 月,M1 处理器的加入让第五代 iPad Pro 的跨界属性更上了一层楼。
2020 年末 Apple Silicon 的实装和后续优异的口碑,向用户们印证了 Apple 从 2010 年布局至今的自研处理器终于收获了回报。如果在 iPhone 上, A 系列处理器还时不时能被骁龙隔三差五的缩短差距,那么把桌面端的 M1 塞进平板电脑里面则直接让 iPad 一骑绝尘,成为了市面上所有平板电脑产品中自成一派的存在。
处理器升级的同时,Apple 还在 12.9 寸的第五代机型上首次配备了 mini LED 显示屏,最高 HDR 亮度显示全屏白色时,机身空载就高达 20 瓦的恐怖功耗同时也意味着第五代 iPad Pro 极高的屏幕素质,虽然现阶段的 mini LED 技术仍然很难消除「光晕」的问题,但同时也给第五代 iPad Pro 带来了全流程的 HDR 创作、编辑与消费能力——与 Mac 类似, iPad Pro 终于也开始展现出面向视觉内容创作者们的产品倾向了。
2022 年 10 月,M2 、Wi-Fi 6E 和 5G 来了,除了 Apple Pencil 的悬停检测之外,你甚至还可以直接用第六代 iPad Pro 拍摄 ProRes 规格的视频了——但一定要记得拿稳。
Q:介绍一下自己吧
A:Hi 我是赤田,大学刚毕业正在备考研究生的普通无业游民一枚,大学本科专业是「数字媒体艺术」,也就是啥都学点「哪里需要往哪搬」但是啥都学不精的专业。爱好是画画和睡懒觉,后者没啥好多说的,画画的话自己很喜欢钻研动画和一些角色设计,这些也基本都是在 iPad 上完成的。
至于为啥选 iPad ,因为我们家是个 Apple 世家(并不),全家都是用的 Apple 产品,而且对于我个人而言 iOS 系统比安卓更简洁用着更舒服更安全,对于搞设计和画画的而言, Apple 设备(比如显示器啥的)基本都是首选,我大学时身边的同学基本都人手一台 iPad 。
Q:平时用的 iPad 与配件
A:现在用的还是 iPad Pro 12.9 寸三代,大二的时候用来替代有点老的 iPad Pro 一代,配件就是二代 Apple Pencil,也曾经给它买过一个蓝牙键盘,但是说实话有点鸡肋(特别是我后面又买了笔电之后)就很快闲置了。
Q:用 iPad 做得最多的事情
A:最多的事情第一肯定就是用来画画的,第二就是也经常拿 iPad 来看视频,比如 bilibili 啥的,大屏看着也挺爽,在我没有笔电之前也经常拿来用备忘录写平时课程的论文。
Q:有什么想吐槽 iPadOS 或者 Apple 软件生态的地方?
A:电!池!电!量!少!得!太!快!了!!!!!感觉就是 Apple 设备的通病,特别是 iPad Pro 这种,我基本画两张画之后电量就剩不下多少了,所以平时在家的话一般都是接着充电线一边充电一边用,但是这样肯定也会减少电池寿命,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了!还有一些专业绘画软件是 iPadOS 安装不了的,导致我有的工作还是得用笔电配合着完成。
Q:常用的软件
A:常用的就是 Procreate 啦,这款软件无疑是 iPad 端最好用的绘画软件(我觉得没有之一),功能很齐全,快捷键啥的熟悉了之后也非常方便。其次就是做动画的 FlipaClip 和 RoughAnimatior ,但是这两款的功能还是没有我在电脑上的 CSP 好,属于稍微有点鸡肋型。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