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Hvv真实溯源过程,在流量设备告警能力弱的情况下,重人工介入分析整个过程总结,回顾当时整个溯源过程和0day的捕获过程,尝试把当时的心境和技术上的思考点梳理出来,给大家参考。
事件起源于4月9日午后的一则来自EDR的webshell告警,如下:
马上展开对该服务器的排查,该服务器为某信源VRV,纯内网环境。说明攻击者已经进入内网环境,分两条线分别对攻击入口和内网影响面进行排查。
因为某信源VRV的管理后台使用SSL协议,在协调厂商提供证书的同时,对access.log日志进行分析,尝试找出其中的攻击入口。
从日志寻找入口的思路:
(1)定位webshell访问接口,确认攻击跳板的IP
(2)对webshell访问前后日志进行分析,确定漏洞URL
(3)将可疑URL在其他时段日志中进行搜索,找出在其他时段没出现过的URL重点分析
(4)对POST请求的日志重点分析。
通过对日志分析,发现10.*.*.*2在对VRV服务器尝试扫描,扫描日志符合fscan等类型内网扫描工具的流量,如下:
此时已经定位了攻击某信源VRV的主机为10.*.*.*2,同时安排其他同事对该IP进行溯源分析。
该部分扫描无影响,然后继续分析,发现攻击队成功登陆了audit账号:
结合测试,发现audit账户为弱口令123456,同时在audit审计账户的后台中发现system也被登录过,同样为弱口令。(PS:此时猜测admin用户也是弱口令,经过测试并不是。)
时间和IP都和攻击者路径对得上。但audit和system账户权限有限,并不会直接控制终端。
此外,在审计用户的后台还发现,admin账户的密码被修改过,操作者时admin本人,登录IP为攻击队控制的跳板机,修改后密码后,admin账户成功登录。
到这得到的信息,总觉得是因为admin账户密码被重置导致的整台服务器实现(如果是admin弱口令的话,就不会存在admin修改自己密码的操作了。)
继续分析日志,发现在logo.aspx文件被访问前,还曾访问过logo.txt。
而且logo.txt的访问中存在一次404的访问,说明马没写成功。那么比对两次logo.txt访问前被访问的接口,大概率可以定位到漏洞存在点。
成功定位/VRVEIS/SystemMan/GetNavUserByNavGuid.aspx就是漏洞文件,而该文件能写入shell,且从日志看,该路径应该需要admin权限才能访问。
那么问题来了,admin账号权限咋来的?带着疑问,先分析GetNavUserByNavGuid.aspx被访问的日志:
在admin用户登录前,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接口调用和访问,里面奇迹般的记录了一个POST的body,把思路引向了注入(后话:最后证明pczq参数与漏洞利用无关)。
恰好如果是注入的话,也解释的通admin账号的来源和写文件的操作。mssql支持堆叠注入,update操作可以改密码,xp_cmdshell可以用于写shell。
而在登录admin之前,登录audit、system账号的行为,原因大概是因为admin用户的密码复杂,cmd不可解。所以先解开audit和system的密码登录的。
从流量分析已经是几个小时以后的事情了,某信源厂家并不愿意提供证书对流量进行解密。但是在不经意间看到VRV根目录下有一个cert目录,在其中找到证书。
证书有加密,尝试以后发现证书密码是123。
此时终于有了明文流量了,直接搜索接口,验证上面从日志中溯源的结论,如下:
与日志分析结论一致,且在流量中有发现修改admin的密码。(时间久远,找不到数据包截图了,payload截图如下)
某信源这个漏洞是0day,后来因为客户要求,将细节给了某信源,某信源还特地发了公告:
具体漏洞分析过程见3.1
shell在上传后,我们马上进行了处置,从某信源服务器进行拓展是来不及的,所以我们重点从某信源后台失陷后,攻击者都干了些什么来确定影响面。
众所周知,某信源是终端管控系统,其最常用的攻击方法就是通过后台对管控的终端进行下发文件/执行命令等方式操作进行利用。于是在日志中找到相应的接口进行分析:
根据DeviceID可以确定出被攻击的机器具体是哪台,最终梳理出一个表,最后使用时间都在被攻击之前,如下:
也不敢大意,在流量侧重点监控了几个IP的流量,没有明显异常行为,对PC都进行了查杀、进程、启动项、注册表分析,确认未被攻击者控制。此时已经凌晨3点多。
第二天与客户沟通后发现,该VRV是用于VPN接入时进行管控的,而VPN在4月8日晚上已经关闭。
该失陷主机在DMZ区,且开放对互联网的访问,所以大概率这就是首台被攻破的机器了。
凌晨3点多,我同事还没有完整的梳理出该机器的影响面,于是我参与其中一起梳理。(PS:客户第二天一早要看到影响面,不敢怠慢)。
分析思路:
(1)以10.*.*.*2作为源IP,分析其对内网的整个访问流程中的异常流量。
(2)分析10.*.*.*2上的木马文件、攻击者工具等文件,在分析影响面的同时也寻找被攻击的点。
(3)关联服务器分析
整个分析展开时,由于流量设备告警能力弱(可以说连SQL注入都不怎么告警),分析依靠蛮力介入的比较大。整体看下来就是扫描流量非常多,但分析是否成功实在工作量太大了。
在扫描文件的时候,发现服务器上仍存在攻击队未删除的fscan扫描结果,如下:
整理后,结合流量进行分析,发现攻击队共计探测到28台内网机器(含10.*.*.*2本身),其中存在漏洞的情况如下:
10.*.*.*2 存在MS17-010漏洞(本机),DMZ区域做了策略优化,禁止了该区域内的445访问,所以其只能访问自己的445。
10.*.*.*7 存在Druid未授权访问漏洞,未发现流量中有利用行为。
10.*.*.*1 存在MySQL弱口令,未在流量中发现进一步漏洞利用。
10.*.*.*5 存在某信源SQL注入0day
10.*.*.*3 被成功登录了数据库
其本身情况就是这样了,然后对其关联的服务器进行分析,因为该应用站库分离,用的是mssql,使用的是sa用户,IP为10.*.*.*3,在流量中也证实该机器被成功登录了mssql。那极有可能通过xp_cmdshell已经获取到了数据库服务器的权限。
通过上机排查10.*.*.*3,发现xp_cmdshell已经被激活,但未从数据库日志里面找到xp_cmdshell被调用的记录,无法得知攻击队用xp_cmdshell做了什么。
在流量侧对10.*.*.*3进行分析,仅发现其与10.*.*.*2(应用)有流量交互,不存在向内网扩散的行为。
之所以把对DMZ区域的攻击过程溯源放的比较靠后,是因为该机器出现问题后一直处于断网状态,所以不急着分析。
对于10.*.*.*2的被攻击的路径是一点线索也没有,所以上去先对进程、文件、定时任务、启动项、网络连接进行检查,状况如下:
(1)定时任务、进程、启动项里面没有驻留的后门
(2)网络连接只有外网访问该应用的,并没有由内向外的C2回连(因为不出网)
(3)文件方面只发现了fscan,竟然没有发现webshell。
此时可以说是一头雾水,又整理了一下手里的信息:
(1)服务器处于DMZ区,向外提供服务
(2)服务是e-mobile,当时未暴出0day(ps:溯源到的第二天细节公开了)
(3)无文件落地,可能是用了内存马(ps:不排除攻击过程中有文件落地)
于是,使用cop对内存马进行检测,如下:
果然发现了内存马,然后找到内存马对应的java文件,如下:
根据对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该内存马的特征流量为返回包的set-cookie中包含eagleeye-traceid字段,对流量中包含该特征的流量进行检索,如下:
发现两个IP有过webshell连接的请求,随后对两个IP的的流量进行分析,发现两个IP的交互都很有目标,直接就连接了webshell,未发现其进行其他攻击操作。
然后又开始了苦逼的分析。
通过对内存马访问前后流量的排查,未发现直接上传webshell的操作(服务没shell文件,不排除内存马植入后删除了木马,所以排查了webshell上传行为)。
想到可能是直接执行代码将内存马加载到内存中的,搜索关键字loadClass,截图如下:
从而定位到攻击IP和加载内存马的过程。根据攻击IP筛选,还原整个漏洞利用过程。
漏洞为SQL注入,通过创建别名的方式执行java代码,将内存马的字节码文件写入到tmp目录下的tmpD591.tmp中,字节码文件较长,所以进行了多次追加写入,然后在最后调用java.net.URLClassLoader类将tmpD591.tmp字节码文件加载到内存中。
随后上机排查,在tmp目录下发现tmpD591.tmp,截图如下:
通过对字节码文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包含了一个名为resin.class的字节码文件。
通过分析代码,证实该文件是Resion的内存马。至此,整个溯源过程结束,跨时2天。
当我们在为发现两枚0day而窃喜的时候,第二天E-moblie这个漏洞就被公开了。下面是分析过程,看官们直接跳转,不赘述了。
https://forum.butian.net/share/84
找到漏洞文件,代码如下:
通过反编译VRV的dll文件,找到该方法的实现:
直接从request中拿到了navGuid参数,然后带入了GetListByNavGuid方法,跟踪该方法:
直接将参数拼接到SQL语句中产生的注入。
时隔1年多,整理手中的材料时想拿出来做分享,部分过程没有找到相对应的截图。各位看官将就一下。站在上帝视角,回顾整个过程,颇有收获:
(1)DMZ区的被攻破应用的数据库就在核心区域,而且核心区域访问关系不清晰,没有做严格的分级分域,里面全部互通。如果攻击队通过10.*.*.*3进行资产扫描,我们早就退场了。这也给了我以后打红队的启发。
(2)在分析过程中,对于漏洞攻击过程的追求远大于对事件影响的排查,也庆幸在甲方的督促下,我注意到了其中的重要性。
(3)关于项目开发,某信源对0day的解释是某项目的定制需求,定制需求还放在标准产品中,显然是审计工作不够充分。
(4)某信源系统多个不被人关注到的账号,都是123456这个弱密码。这类问题不止体现在某信源,其他产品也是,所以作为防守方应该注意这些问题。
‘
声明:⽂中所涉及的技术、思路和⼯具仅供以安全为⽬的的学习交流使⽤,任何⼈不得将其⽤于⾮法⽤途以及盈利等⽬的,否则后果⾃⾏承担。所有渗透都需获取授权!
来源于奇安信社区(Alivin )
原文链接:https://forum.butian.net/share/1765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