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美国最火的应用,不是TikTok而是它
2022-12-30 12:2:20
Author: 爱范儿(查看原文)
阅读量:12
收藏
在一天的某个随机时刻,你和朋友们同时收到通知,在 2 分钟的时间内,你们使用前后摄像头拍摄当下,没有滤镜也不做任何编辑,直接共享当天彼此的真实瞬间。这是法国社交媒体应用 BeReal 主打的「社死」玩法。当然,在他们的角度,这一玩法就像应用的名字一样坦诚,也意味着你有真正的朋友。但双摄像头的想法并非 BeReal 原创。早在 2013 年,昙花一现的 iOS 拍照应用 Frontback 就支持这一功能。今年类似 BeReal 的真实社交也在主流平台普及,想让越来越多人 Keep Real。真实社交,TikTok、Instagram 都在「抄」各家平台的「社死」玩法,都有些 BeReal 的影子,但多多少少也掺入了自己的特色。9 月 15 日,TikTok 宣布,将在未来几周测试一项名为 Now 的功能,在收到每日提示后,用户可以使用前后摄像头拍摄静态照片或 10 秒视频,记录此时此刻正在做的事情,并且分享给互相关注的朋友。短视频自然是 TikTok 不能放弃的内容形式,对于 TikTok,这是视频创作工具的一次扩展。8 月 29 日,Snapchat 在相机工具栏中加入「双摄像头」图标,它有垂直、水平、画中画和抠图四种布局,还能使用创意工具添加音乐、贴纸、镜头等,后者正是 Snapchat 的特色所在。比起 BeReal,Snapchat 的「双摄像头」并不会发送每日拍照提醒,但多了编辑工具。或许这是因为,它本就「阅后即焚」,有较强的当下感,要做的是怎么更好地记录当下。「双摄像头」的创新之处便是,同时捕捉多个视角。Instagram 更早一步动了模仿 BeReal 的心思。8 月 23 日,Instagram 被曝出正在内测「IG Candid」功能,Candid 意为坦率。命名和 BeReal 相近,内核更是如出一辙。按照爆料人@Alessandro Paluzzi 的说法,使用这项功能的 Instagram 用户,将在每天的随机时间,收到一条拍照通知。收到通知后,Instagram 相机同时打开前置和后置摄像头,用户有 2 分钟的时间拍摄照片,然后将内容分享在快拍(Stories)中。头像周围有一圈醒目蓝边,和其他快拍区分开来。如果想看他人的 Candid,先要创建自己的 Candid,毕竟信任是相互的。这点亦和 BeReal 雷同,在 BeReal 上传自己的照片之前,你也无法滚动浏览其他人的每日照片。Meta 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证实,该功能是「内部原型」而非「外部测试」,但拒绝提供更多细节。至少可以说明,Instagram 的确在考虑复制这一功能。事实上,早在 7 月,Instagram 已经推出双摄像头录制模式「Dual」,只是还没有搭配其他体验。但据一位前 Instagram 产品设计师,「Dual」实际上已经开发了好几年。它掐准在 BeReal 风头正盛的时候发布,或许是看时机正合适。每天在意想不到的时候被要求拍照,又无法编辑和完善图像,这是 BeReal 相信的「随机性将产生真实性」。当 BeReal 将自己定位为「反 Instagram」,Instagram 也走上了和过去不同的方向,主动变得不那么精致,不那么 Instagram。开头提到的 BeReal 玩法,还有 3 个有趣的细节:如果拍照超过了 2 分钟,照片会被标记为「迟到」;元数据会显示,在发布最终版之前,照片被重拍了多少次;一旦新的一天发出新的拍照提醒,此前的照片便会消失。所以,一边是规则限制带来的紧迫感,一边又是聚焦平淡日常的松弛感。与其说 BeReal 是照片,不如说是与朋友分享东西的日常仪式。朋友昨晚具体吃了什么或许并不重要,但与他们分享一天中的某个时刻很有趣,「记得保持联系」很重要。但《纽约客》认为,BeReal 也并非完全真实,当拍照提醒到达,我们会下意识做出改变,让自己看起来尽量不那么尴尬,比如从躺着变成坐着。而 BeReal 的营销措辞,又暗含了对 Instagram 等传统社交平台的批评,似乎后者鼓励不诚实与不真实,让我们的社交质量和心理健康降低了。其实不论在哪个社交平台,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表演出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是人性所致,无可厚非。刻意地追求真实,反而是一场幻觉。不过,BeReal 的火爆足以说明,在线社交的方式改变了。BeReal 2020 年面世,却在 2022 年火爆。最开始它被大学生关注,今年早些时候,年轻人开始在 TikTok 上大量讨论这款应用,许多关于 BeReal 的内容获得了 50 万以上的点赞,而后这股热情又延续到了 Twitter,有不少出圈梗图。如今,BeReal 已经成为 Z 世代最喜欢的应用程序之一,在今年 8 月成为美国 App Store 排名第一的非游戏应用,蝉联冠军数周。Instagram 负责人 Adam Mosseri 在采访中强调,让人们与家人朋友联系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说,和两年前、五年前或八年前一样重要。但是,随着交流方式发生变化,平台满足这种需求的方式也随之改变。比如,刚推出 Instagram 时,没有快拍(Stories)也没有私信(DM)。现在,交流已经转移到快拍、私聊和群聊。一天内分享到快拍中的照片和视频,比分享到动态(Feed)的要多。同样,如今面对受 Z 世代青睐的 BeReal,倍感危机的 Instagram 必须紧随其后。扎克伯格曾表示,将采取更多措施赢得 18 至 29 岁之间的年轻成人用户,即使以牺牲年长用户为代价。有趣的是,BeReal 曾经公开声明,它不会让用户出名,如果想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可以留在 TikTok 和 Instagram。而 Instagram 对 BeReal 的仿效,确实可能将更多用户留在自己这边。正如爆料人@Alessandro Paluzzi 所说:「目前使用 BeReal 和 Instagram 的人,肯定会发现在一个平台上玩得更方便,即使是那些现在批评这个功能的人,最终也会使用它。」前段时间,Instagram 因为「TikTok 化」,被顶流网红卡戴珊姐妹公开要求「让 Instagram 再次成为 Instagram」。她们认为,它应该专注于朋友之间的照片共享。意识到反对者众,Instagram 不得不暂停内测类似 TikTok 的全屏显示,并减少动态(Feed)中的算法推荐内容。但 Instagram 负责人明确表示,「撤退并不是永久性的」。与此同时,Instagram 对短视频的决心没有改变。因为他们留意到,当网络变得更快,当数据变得更便宜,人们越来越多地转向视频,「我们只是一遍又一遍地看到这一点」。然而,WSJ 近日报道,Instagram 在模仿 TikTok 方面受挫,「大多数 Reels 用户根本没有参与度」。Reels 是 Instagram 的短视频功能,它允许录制短视频并添加音乐、滤镜和其他效果,给人的感觉是「TikTok 的复制品」,只是它存在于 Instagram 内部,并非独立的 app。从数据上看,Instagram 用户每天花费不到 1760 万小时观看 Reels,而 TikTok 用户付出的时间是 1.978 亿小时,后者比前者多出 10 倍。Instagram 认为主要原因是,缺少使用 Reels 的内容创作者和影响者。三分之一的 Reels 是在其他网站创建的,其中很多出自 TikTok,搬运到 Instagram 还带着水印。回到卡戴珊姐妹的呼声,再次成为 Instagram,那什么又是真实的 Instagram?在她们看来,真正的 Instagram 主要关于照片和朋友,而虚假的 Instagram 由算法推荐和视频组成。当然更实际的是,从前者转变到后者,还将影响到创作者的创作模式和营收。如今,Instagram 又可能向 BeReal 看齐。Instagram 之前也有不少「模仿」经历。2016 年,仿效 Snapchat,推出发布 24 小时后消失的 Stories;2020 年 8 月,紧跟 TikTok,上线短视频功能 Reels。Instagram 及其母公司 Meta,在与 TikTok 和 BeReal 等新玩家的所有竞争中都战战兢兢。然而,与其突破界限并尝试新事物,它看起来只是想将应用程序变成其他东西。
Instagram 甚至因为模仿陷入了略为矛盾的情况。一方面,引入 TikTok 风格的算法,用户首页越来越多地出现未关注人的短视频,而非关注人的静态图片,我们在信息流里被注意力经济推搡。另一方面,试水更真实的社交模式,像 BeReal 一样维护现实世界的友谊,在支离破碎的社交网络里,提供一次短暂的在线共享。其实,Instagram 和 BeReal 并非完全的对立。如果说 BeReal 是小而美,Instagram 更像大而全,前者是个人化的、聚焦的,后者是普遍的、分散的。诚然,世界瞬息万变,Instagram 也需顺势而为。易用性、丰富的滤镜、整洁的网格布局,是 Instagram 最早塑造的形象。那些让 Instagram 回到 Instagram 的呼声,就像对 BeReal 的欣赏一样,未必不是出自怀旧之情。
文章来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gzMTAwODI0MA==&mid=2652219268&idx=1&sn=e548b9f7ba2c0a60ff77d1073658f679&chksm=9b63311bac14b80d4c30f42be7c0b18050842a9f6872b2ea40554a46a76de06534771f24ac93#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