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解析 | 用好 Mac 第一步,全面掌握访达与 macOS 文件系统
付费栏目万字解析
「万字解析」是体验少数派付费栏目内容的最佳方式。我们希望用一万字的篇幅,系统、深度地分享有价值的内容,让少数派读者可以享受获得新知的愉悦。
本期「万字解析」内容选自《macOS 蓝皮书》。《macOS 蓝皮书》是一套面向所有 Mac 用户的栏目,希望它能帮你化繁为简,享受 macOS 的核心体验。我们将《macOS效率手册》中的大量操作技巧整合进了蓝皮书,尽力挖掘 macOS 的效率技巧,让 Mac 成为一台高效的生产力工具。
🛒 前往购买
文件是我们在电脑上操作最多的交互对象之一,因此访达也是我们在 macOS 系统上使用最频繁的应用之一。类比于 Windows 系统上的文件资源管理器,访达 App 掌管着 macOS 系统中文件、硬盘、外接设备、服务器的管理,其中也包含了重要的系统文件。
每次当你启动 Mac 时,第一眼看到自动打开的便是「访达」。「访达」是无法关闭退出的,它将一直保持打开状态。「访达」是用来展示你的 Mac、iCloud 云盘以及其他储存设备的内容。「访达」可以帮助你快速地查找和整理文件,这也是这个名字的由来。
首先向你介绍几个「访达」视图的分区概念,以便于你可以快速找到提及的位置,更好的理解接下来的内容:
以上介绍的几个分区并不会全部默认显示,你可以在「访达 > 显示」中选择显示或隐藏。
初次上手 Mac 的时候,你肯定会注意到 macOS 的文件存储逻辑和常见的 Windows 不同,比如 Windows 中的磁盘分区在 macOS 中就显得没有那么直观,macOS 中也没有事先为你分好诸如 C 盘、D 盘、E 盘的分区。所以想要灵活的使用 macOS 的文件管理器——访达,先要了解熟悉 macOS 的文件存储逻辑。
点击「访达」,你会看到左侧列表中有较多选项,其中「位置」下属的内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件存储位置,其他的选项,诸如「个人收藏」「iCloud」我们稍后介绍。
「位置」中默认显示了两个下属选项,一个是以你的 Mac 名字命名的,另一个是「Macintosh HD」。当你连接的其他存储介质时,它们也会显示在「位置」的下属列表中,比如外置磁盘、CD、DVD、iOS 设备、云端存储空间、Bonjour 电脑、已连接的服务器。
若你不想显示,则可以在菜单栏 访达 > 设置… > 边栏 > 位置
中点选关闭。显示有你的 Mac 的名称的位置默认内含有两个文件夹,或者可以称之为位置,「网络」和「Macintosh HD」,「网络」指的是邻域中的存储位置,使用的几率较低,「Macintosh HD」则就是之前介绍的在左侧列表中显示的「Macintosh HD」,这是 Mac 中本地存储文件的主要位置,可以说你的 Mac 中的绝大部分本地文件都可以在「Macintosh HD」中找到。
「Macintosh HD」的全称是 Macintosh Hard Disk,直译即麦金塔硬盘,Macintosh 是早期 Apple 生产电脑的名称,后面改名为 MacBook 之后,Macintosh 这个名称就在软件中以位置名称的形式保留下来了。
「Macintosh HD」中包含四个文件夹分别是:系统、应用程序、用户和资源库。其实这四个文件夹并不是并列关系,严格意义上「Macintosh HD」下属只包含「系统」和「用户」,「应用程序」和「资源库」属于「系统」下的文件夹,只是因为这两个文件夹较为重要,所以放在了与「系统」「用户」并列显示的位置。
「系统」中存放的是偏向 macOS 操作系统的文件,例如安装的应用程序、系统安装时产生的文件,总结起来就是用以维护 macOS 正常运行的文件;「用户」中存放的则更多是 Mac 用户自己的个人文件。你可以理解为,「系统」对应 Windows 中的 C 盘(系统盘),「用户」对应 Windows 中的其他盘。
如果你不是很清楚「系统」中的文件用途,请不要轻易删除、重命名、移动它们。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资源库」有时会在文件路径中显示为「Library」。
「用户」中分为管理员(显示的是你的账户名字)、「客人」和「共享」三个文件夹,分别对应不同用户权限的用户。如果你使用的是管理员账户,那么你的个人本地文件就会存储在「管理员(显示的是你账户的名字) 」中,当你需要新建文件夹时,也可以将文件夹新建在此处,这样与系统文件区分开来,便于日后的管理。
如果想要新建文件夹,可以点击「访达」界面右上方的「用所选项执行任务」按钮,然后选择「新建文件夹」操作,也可以直接通过鼠标右键菜单中的「新建文件夹」操作来完成。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上文中介绍的都是存储在 Mac 上的本地文件,那么存储在云端,尤其是 Apple 提供的 iCloud 服务中的文件存放在什么地方呢,或是说在哪里查看呢。
在「访达」的左侧列表中有一个选项是「iCloud」,其中的下属选项「iCloud 云盘」显示的就是 iCloud 服务中存储的文件。
你可以在「iCloud 云盘」中查看所有 iCloud 中的文件,包括开启了 iCloud 同步的应用程序所生成的同步文件。如果你想新建一个文件夹需要 iCloud 同步至你的所有登录有 Mac 同一 Apple ID 的Apple 设备,那么你应该在「iCloud 云盘」下新建个人文件夹。
若你的文件夹右侧出现一个云朵图标,表示文件夹内部分文件仍然存储在云端且 Mac 本地并未下载该文件,你可以选中该文件夹并右键或双指轻点触控板,选择「现在下载」来立即下载该文件至本地。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在前面新建个人文件夹的时候,选择的位置层级都较为深,需要多次点击操作才能到达。
为了简化操作,你可以将你的常用文件夹加入到「访达」左侧列表的「个人收藏」中,这样当你想要访问该文件夹时可以「一步到位」。你只需要将想要快速访问的文件夹选中,拖移至左侧「个人收藏」列表中,你还可以自由选择其在列表中放置的位置。你可以将「个人收藏」理解成 Windows 中的快捷方式。
在左侧「个人收藏」列表中,你还可以对想要快速访问的文件夹进行更多的调整。将光标悬停至该文件夹名称上或选中该文件夹,点击鼠标右键或双指轻点触控板,就可以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更多功能:
此外,「个人收藏」中还有许多系统自带的快捷访问,比如,「桌面」「下载」。你可以在菜单栏选择 访达 > 设置… > 边栏 > 个人收藏
以更改显示的个人收藏内容。
合理的设置「访达」视图、显示内容会大大减少寻找、管理文件的工作量。
在「访达 > 显示」中你可以设置显示文件的样式,有图标、列表、分栏、画廊四种样式,四种显示的样式各有特点,你可以根据当前主要展示的文件的性质进行更改。
如果显示图片较多的内容时,你可以选择「画廊」以获得更大的预览效果,如果想要更加清晰的展示文件夹层级关系,你可以选择「分栏」以显示多个文件夹层级和所属关系。
工具栏中包含了一些常用的功能按键。
最左侧的箭头表示前进和后退文件夹界面,注意这是根据你的操作决定的,并不是根据文件夹的层级所属关系,这一点和 Windows 类似。箭头右侧显示的是当前文件夹名称。再向右看,四个图标可以快速切换前文提到的 4 种文件显示样式。
紧接着右侧是群组,可以用来更改文件或者文件夹的分类方式。你可以选择「无」即按照你想要的方式自由排列,或者选择「名称」「种类」「应用程序」等按照各种属性归类,你也可以在 访达 > 显示 > 排序方式
中调整。
右侧的按钮是对应着右键菜单,仅仅在选中一个文件夹时才可用。接下来就是四个功能按键,从左至右分别是「隔空投送」「移至废纸篓」「分享」「新建文件夹」,其中前三个仅在选中文件夹或文件时可用,「新建文件夹」在你是否选中文件夹时都是可以使用的,并且是在当前页面(也就是你现在打开的这个文件夹)中新建文件夹。最右侧的是「搜索栏」,在你搜索时可以选择相应的搜索范围。
如果你对当前默认的工具栏布局不满意,可以选择 访达 > 显示 > 自定工具栏…
中自定义,在这里你也可以选择工具栏的显示样式,图标、文字、图标和文字。
在配备了 Touch Bar 的 Mac 上你还可以选择 访达 > 显示 > 自定触控栏…
以自定义 Touch Bar 上的图标和功能。
你还可以选择 访达 > 查看显示选项
以进一步自定义显示设置,比如,显示大小、文字大小、显示分栏,你还可以点击「用作默认」以保证每次打开该文件夹都是此显示效果。
标签管理是 macOS 比较有特色的文件管理模式,你可以给文件和文件夹添加不同颜色的标签以便于查找,不论是储存在 Mac 上的还是上传至 iCloud 云端的(iOS 和 iPadOS 设备也可以查看标签颜色)。
你可以选中想要添加标签的文件,右键或双指轻点触控板呼出右键菜单,在菜单的下方你可以选择想要标记的标签,你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点击「标签…」可以展示出所有标签以供选择,你也可以在上方的输入栏中输入标签的名称以搜索。
当然,你也可以选中文件后依次点击菜单栏的 文件-添加“X色”
或者 文件-标签...
以进行同样的操作。如果你使用的是配备 Touch Bar 的MacBook Pro,那么你也可以通过触控栏来为任意文件添加标签。
你可以在「访达」左侧的边栏中的「标签」中选中一个颜色的标签进行「从边栏移出」「删除」「重命名」等操作。
标签管理的一大优势就在于搜索方便,当你想要搜索带有以特定标签的文件或文件夹时,你可以:
你还可以在「访达 > 设置 > 标签」中对标签进行增减、重命名、更改颜色等操作。
如果你想要将多个文件夹打包放入同一个文件夹中,你可以同时选中它们,点击「访达 > 文件 > 用所选项目新建文件夹」
智能文件夹可以列出具有共同之处的文件,如文件类型、文件的打开日期或文件内容。例如,如果你喜欢 Apple,可以创建智能文件夹以包括去年打开的且含「Mac」和「iPhone」字样的所有 Pages 文稿。此外,当你在 Mac 上添加、更改或删除符合条件的文件时,智能文件夹中的文件列表都将会自动更新。
你可以点击「访达 > 文件 > 新建智能文件夹」,此时会出现搜索界面,输入你想要在智能文件夹中列出的文件的主题、短语、日期或其他特征,然后从显示在搜索栏下方的建议中进行选择。你也可以点击搜索栏中的弹出式菜单进一步细化搜索。当然你也可以添加搜索规则,点击「存储」右侧的「+」以设定规则。最后点击「存储」保存该智能文件夹。
前文主要介绍的是一些复杂混合操作,一些简单但是又十分常见的操作在此提及:
选中一个文件或文件夹,右键或双指轻点触控板呼出右键菜单,可以选择删除、压缩、打开方式、复制、制作替身等操作。
复制、拷贝、制作替身:复制是指在当前文件夹中创建一个和该文件一样的文件。拷贝是指将该文件拷贝一份至剪贴板,你可以随时在其他地方粘贴。制作替身是指在当前文件夹中创建一个该文件的快捷方式,你可以将这个替身拖移至任何位置,当打开替身时,原始文件会打开。
批量重命名文件:在「访达」窗口中同时选择多个需要被重命名的文件,双指单击触摸板或用鼠标 右键单击文件打开文件选项,选择「重新命名 」,如下图所示。弹出的重命名工具提供三种批量重命名的方式,分别是:替换文本、添加文本、格式。
「访达」的很多操作在日常的使用频率都很高,熟练掌握常用快捷键可以显著的提升工作效率。你可以在「访达」的菜单栏处学习各个操作的快捷键(每个功能的快捷键都标注在了选项的右侧)。
「访达 > 设置」中可以调节部分功能设置。你可以在「通用」中设置连接外部设备时是否要显示在桌面上,开启新「访达」窗口时默认打开的文件夹。更多细节设置可以在「高级」中更改。
随着电脑内文件的增多,如何快速定位需要的文件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平时做好文件整理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记不住文件在哪儿,搜索功能就可以派上用场。
各个系统中都有不少应用程序试图在这方面帮助用户。其实, macOS 本身就带有强大的搜索与定位功能,只需要记住文件的几个特征就能快速找到它们。
先来看一种最基础的搜索方式。打开访达,在菜单栏中依次单击「文件 → 查找」或按下 Command + F
组合键进入搜索状态,就能看到搜索框。
此时,对于输入的搜索短语,访达会列出所有与之相关的文件或文件夹。
例如, 搜索「图像」一词,结果包含了名称含有该词、种类符合该词、内容含有该词等多种结果。名称或内容中含有「图」和「像」两个字的文件也会显示出来,也就是说搜索短语会被拆分。要搜索一个确切的短语,可以将它放在引号(“”)中。
经过测试, 在中文系统中,中英文引号都可以。此外,在搜索框下方还会给出一些搜索建议, 可以单击切换至这些搜索条件。
在默认情况下,搜索的范围是 这台 Mac 。然而,有时我们需要在当前文件夹中进行搜索,可以单击工具栏下方这台 Mac 后面的文件夹名称进行切换,如下图所示。
在访达的设置中,可以更改默认的搜索范围。开启使用以前的搜索范围后, 可以让访达记住以前的搜索范围,比如上次是搜索此 Mac ,那么这次也是,如下图所示。
并不是所有文件都需要显示在搜索结果中。比如一些系统文件,我们平时不需要使用,不小心修改了它会带来麻烦,那么可以在搜索结果中屏蔽这些文件夹。
打开 系统设置 > 聚焦
,在隐私选项卡中通过下方的加号、减号增加或删除需要屏蔽的文件夹,如下图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隐私设置也会影响 LaunchBar 等第三方软件的搜索结果。
有时只输入一个关键词, 可能会搜出几十、 上百个结果, 想要获得更精确的搜索结果,可以增加一些搜索条件。单击搜索框最右侧的加号、减号可以增加或删除搜索条件,通过拖动搜索条件,能够对搜索条件进行排序,如下图所示。有了更多的条件,就等于多了几次过滤,搜索结果会更加符合预期。
macOS 提供了多达几十项的搜索属性,包括了文件相关的各个方面。但是, 默认情况下只在搜索属性菜单中显示名称、标记、内容等少数几项。在属性列表的最下方可以自定义需要显示的项目,如下图所示。对于日常的搜索,组合使用系统提供的这些选项已经足够了。
看完上面的搜索技巧,你一定觉得,虽然搜索的精确度上去了,但每次都要这样操作也太麻烦了……实际上,如果经常进行相同类型的搜索,在第一次设置好搜索条件后,以后单击一下就可以直接搜索。
可以单击访达最右侧的存储按钮将搜索条件保存起来,默认保存位置为 /Users/用户名/Library/SavedSearches
。在保存对话框中,勾选添加到边栏复选框将其添加到左侧的个人收藏区域,再次需要时单击即可。
这也是智能文件夹的创建方法。智能文件夹能够聚合电脑中所有符合条件的文件或文件夹,而且不占用实际磁盘空间,里面显示的文件也在原来的位置。访达栏中的最近使用其实也是一个智能文件夹,其作用是便于用户快速找到最近打开过的文件。
当你需要打开指定路径的文件夹时,一层一层的按照路径点击显得费时又费力,你可以选择 访达 > 前往 > 前往文件夹…
并输入你的文件路径,如果你想要前往该文件夹的上层文件夹们,你可以在下面提供的文件夹路径图中点击想要前往的层级。
此外对于几个常用的系统默认文件夹,比如,「文稿」「桌面」「下载」,你可以选择「访达 > 前往」直接前往,或是输入相应快捷键,这些系统默认文件夹不支持自定义修改。
如果你的 Mac 需要连接 WebDAV 服务器,你可以选择「访达 > 前往 > 连接服务器…」,在「服务器地址」中输入地址(WebDAV 服务器地址应该与以下的格式类似:http://servername.com/path/)并点击「连接」。
若要退出,请在「访达」左侧列表中选择该服务器并右键或双指轻点触控板,选择「推出」。
预览 App 是 macOS 系统中非常容易被忽视却极其好用的一个系统应用,它掌管了图片、PDF 等文件的编辑功能和绝大多数格式文件的预览功能。
预览 App 的好用程度甚至名声远扬到了 Windows 用户群体中,甚至有开发者为 Windows 系统专门开发了一款叫 QuickLook 的 App 来实现类似的功能。
在 macOS 系统中,有 3 种方式可以启动预览 App:
打开方式 > 预览
。一般在两个需求下,用户会使用预览 App 来打开文件:一是需要窗口化地查看文件,通过空格键预览对单个文件的查看很方便,但这样就不能做其他操作;二是需要对文件加以编辑。
既然名字就叫「预览」,那最重要的功能当然是「查看」。单张图像的查看不消多说,如果是多张图片预览,比如要筛选旅程后留下的照片,可以在 顶部菜单栏 > 预览 > 设置… > 图像 > 打开文件时
选中「在同一窗口中打开一组文件」,然后在文件夹内选中所有要查看的图片双击打开,就可以在预览窗口看到所有图片了。
打开边栏的缩略图,就能够一边选择一边查看图片,将心仪的照片移动到新的文件夹中;或者全选后在「顶部菜单栏 > 工具 > 调整大小」里统一更改分辨率。
不过,在涉及更改大小等编辑操作时,还是不宜一次处理太多大尺寸图片,否则有软件崩溃的风险。
PDF 的查看方式则更多样,「选取边栏显示」中包含了双页、显示重点备注等查看方式。
除了在电脑上打开图片,当你身边的 iOS 设备开启了「连续互通」功能后,也可以通过手机摄像头拍摄并打开照片。
在 顶部菜单栏 > 文件 > 从 iPhone 或iPad 导入
里选择你的设备,拍照或扫描文稿,设备会即刻打开摄像头,完成拍摄/扫描后便在 Mac 上自动打开。相比起拍照再隔空投送,这种方法显然快得多得多,在课堂上拍幻灯片、工作中扫描文档都非常方便。
在图片处理已成为几乎所有人必备需求的现在,苹果也为「预览」赋予了堪称强大的编辑功能。打开一张图片后,你可以在「顶部菜单栏 > 工具」里调整颜色、调整大小,或做些旋转、翻转的处理;而在「预览」窗口右上角,有一个「显示/隐藏标记工具栏」,可以更细致地处理图片。很多要求不高的编辑工作,不必打开专业软件,在这里就可以完成。
「选择工具」有「矩形」「椭圆」「套索」「智能套索」四种,加上「即时 alpha」,都是抠图的好帮手;被「选择工具」选中的区域,复制后还可以在图中或其他任何可粘贴图片信息处粘贴,包括「预览」打开的其他文件。
「速写」功能可以自动识别你画出的图形,准度惊人,随手画出的圆形、箭头都可以迅速修正;「绘制」使用笔画来绘制形状,可通过按压触控板的力度决定绘制颜色的深浅;「形状」工具下除了常规形状,还可以制作突出重点的视窗和放大镜效果;「文本」可以让你在图片的任意位置进行批注。
三者结合,既可以标注图片,也可以制作简单的水印,满足一些处理图像时的初阶需求。在工具栏右侧,则可以调整形状颜色、描边粗细度与颜色、字体、字体颜色等等。
编辑界面里还包含了一个有趣的「签名」功能,以应对我们需要签字的场景。你可以通过触控板、iOS 或 iPadOS 设备、摄像头扫描纸面等方式建立自己的签名。相比打印、签名再扫描的传统流程,可以节约许多时间。
在少数派写作时上传图片有空间限制,而 GIF 格式的图片往往会超出限制。此时,就可以在「预览」中将「缩略图」显示改为「缩图清单」,手动删去 GIF 的一些关键帧,以此来达到减小整体图片体积的目的。
针对 PDF 文件,「预览」提供了比常规图片更多样的编辑方式。上面说到的 GIF 处理技巧,PDF 亦可以如此操作;你还可以将 PDF 的单独页面拖拽去桌面或其他文件夹中,就能生成新的 PDF 文档;两个 PDF 之间,通过拖拽缩略图就可以合并且实时保存。
在「标记工具栏」里,除了上文所说的图片编辑时的功能,还增加了「文本选择」,高亮选中文本;「编校」,移除文本;「备注」键入备忘内容等。同样,你也可以用附近的 iOS 或 iPadOS 设备辅助编辑。
阅读 PDF 的过程中,顶部菜单栏 > 工具 > 添加书签
或按下 ⌘Command - D
都可以为当前阅读页添加书签,再在左侧「选取边栏显示」工具上选择「书签」,就可以看到当前文档内自己标记的书签了。
需要裁剪出某个视频中的某一段?没问题,选中待剪辑的视频后重压触控板, 快速查看功能将展示如下图所示的窗口,拉取视频底部的黄色进度条选择希望保存的部分即可,根本用不着打开复杂的剪辑工具。
若你的 Mac 配备了触控条,也可以使用触控条精确选择待修剪区域,选择完 成后单击触控条右边的 修剪 按钮即可,如下图所示。
导出文件时,「预览」有丰富的格式选择。如果导出 PDF 文件,菜单栏中有一个专门的「导出为 PDF」,打开「显示详细信息」,可以进行修改纸张大小方向、加密等操作。如果直接导出并选择 PDF 格式,则可以添加 Quartz 滤镜。除了黑白、不同色调、不同亮度的滤镜,还有「缩小文件大小」的选项,可以帮助你压缩 PDF 文件。如果你有保密安全的需求,在「预览」中导出时还可以进行加密操作。
以图片文件为例,使用预览工具打开一张图片,然后依次单击菜单栏中的 文件 > 复原到 > 浏览所有版本
,即可进入类似于时间机器(Timemachine)应用程序界面的历史版本浏览界面。如果你之前编辑过该文件,这里就会显示出之前版本的文件。
如下图所示,左侧窗口显示的是当前版本的文件,右侧是一系列历史版本的文件。通过单击右侧区域右下角的上箭头、下箭头,或者单击屏幕最右侧的时间线刻度,可以浏览文件的各个历史版本。
如果想要恢复到某个历史版本,只需要在时间线中选择该版本后,单击下方的恢复按钮。然而,有时候我们只是想要提取出某个历史版本,并不想覆盖现有的版本,那么可以在时间线中选择该版本后,按住 Option
键,此时恢复按钮已经变为恢复副本,单击它就会生成新的副本,然后保存至需要的位置即可。
macOS 的文件系统对应用的设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这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知识,但我还是想为大家介绍一下 macOS 的文件系统,以帮助大家举一反三,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件管理与应用操作的技巧。
文件系统看似简单,认为不就是文件夹套文件夹吗?但其实经过云服务时代的洗礼,以及 iOS 的激进改革,有不少新手可能对 macOS 的文件管理系统没有整体性的认识。
想要理解 macOS 的文件管理系统,就要从 macOS 的前辈——Unix 系统的文件系统聊起。
在 Unix 系统中,所有的文件组成了一个树状结构,任何文件/文件夹都有父级文件夹,除了系统的根目录。这个设计也被带到了 macOS 中。
打开访达应用的「设置 > 边栏」,确认「位置」中的「用户名 + Macbook Pro」这一选项有勾选上,然后点击访达边栏上的图标,再点击「osx」的硬盘图标,就进入了 macOS 文件系统的根目录。
使用快捷键 ⌘Command - ⇧Shift -.
,就能看到文件夹中的隐藏文件。仔细看会发现,其中不少文件夹的命名,还沿袭了 Unix 根目录中文件夹的命名。
当理解了 macOS 的文件,都与系统的文件树(File Tree)相关联时,就能看破不少软件界面上的障眼法(在 macOS Catalina 之后,出于安全考虑,重要系统文件都被转移到单独的文件树中,与一般文件隔离开来。这一机制有些复杂,这里不做展开,如果有兴趣可以阅读 这篇文章)。
在访达的侧边栏上,最上方是一列个人收藏,其实都是这些文件夹快捷方式,免去用户要从文件根目录找起的麻烦。例如「应用程序文件夹」,就是根目录下的文件夹(使用快捷键 ⌥Option - ⌘Command - P
可以在访达底部显示选中文件的路径)。
不仅是这些本地文件,甚至 iCloud 云盘中的文件,都同样位于系统的文件树之中。打开「终端」应用,拖动 iCloud 云盘中的文件到终端界面中,就会显示出文件的真实路径。可以看到,iCloud 云盘文件其实位于/Users/用户名/Library/Mobile Documents
文件夹之下。
在上文讨论 Windows 与 macOS 打开文件的逻辑之分时,曾留下一个疑问:为什么有的应用是直接打开应用,在边栏选择文件;而有的应用则是在文件管理器中选择文件,这两个设计模式的区别在哪?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区别呢?
想解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理解「资源库」这个概念。
之前说过,应用的本质是处理文件的工具,而文件又都占据着系统文件树中的一个位置,这自然就产生一个问题,应用应该如何管理自己要处理的文件。一种方案是「不管理」,就是放任文件在文件树中的不同位置,通过文件夹来整理文件。例如摄影师需要管理他的照片,就根据拍摄日期不同,把照片文件分门别类地放置进去。
这个方案的好处是心智成本低,适用于所有不同类型的文件。但坏处是找起文件来太麻烦了。如果是按拍摄日期分类,那如何快速找出同一个地点的照片呢?总不能人工把每个文件夹看一遍吧?因此一种补充手段是给文件加标签,给照片打上地点标签,就能快速找到。但标签一多,标签本身管理起来就非常有挑战性。另外针对不同类型的文件,文件管理器只能以图标或文件名的形式展示,可以呈现的信息非常单一。
因此,资源库作为另一种文件管理的方案被设计出来,它将应用所用到的文件,组合成一个资源库。
以「照片」应用为例,它是典型使用了资源库的应用。所有照片被导入到「照片」应用之后,就不再以单个文件的形式存在,而是成为资源库的一部分。导入之后,照片文件就可以删除以节省空间,「照片」应用的照片不会受到影响。
「照片」内的所有照片,存放在「照片图库」这个文件中(文件路径是 /Users/用户名/Pictures/Photos Library.photoslibrary
)。类似的,「音乐」应用内所有的音乐文件,都存放在「Music Library」资源库中。
资源库的好处是能配合应用的功能,便捷地管理文件。例如「照片」应用有根据地点、拍摄时间甚至拍摄对象来自动分类图片。不同应用可以为自己的资源库,设计专门的展示效果,例如「音乐」应用,就能显示歌曲的歌词。
但这一方案的缺点同样明显,就是文件管理的灵活性非常差。如果用文件夹来管理文件,想要分享给朋友,直接传输文件即可。而到了资源库这里,首先要看应用支不支持导出某个文件,如果不行只能通过应用内的分享功能。其次一个应用的资源库,通常只能管理特定类型的文件,例如「照片」应用不能导入音乐文件,反之亦然。
所以即使 macOS 和 iOS 推动资源库这一概念多年,文件夹为核心的管理方案还是顽强地存活了下来,甚至在 iOS 上,苹果不得不逐步融入文件夹的概念,先是推出了「文件」应用,后来又为第三方应用提供「File Provider」等功能,算是对用户习惯的妥协。
最后要说明的是,macOS 同样继承了 Unix「一切皆文件」的设计哲学,资源库本质上仍然是一个文件夹。选中照片图片点击右键,点击「显示包内容」,就能看到资源库内部的文件夹和文件。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