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
本文是少数派 2022 年度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今年我们采用了更加依赖用户反馈数据的奖金结算机制,充电、收藏和阅读量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文章的最终排名与稿酬倍率。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或内容对你帮助,请尽量通过充电、收藏或评论等方式表达你的支持与赞赏。
写文章发出来不难,难在写出阅读体验好的文章。
不好的阅读体验会让读者过早流失,也意味着辛苦写出来的文章,反响可能寥寥无几。
但只要持续写、从反馈中学习,我们就能越来越了解「如何写出阅读体验好的文章」。
我便是这么做的,作为一个致力于做好知识分享的创作者,2022 年的下半年,我在机核一共发了 10 篇文章、7 篇被精选推荐到了首页。最近的 3 篇点赞收藏一篇比一篇高,收藏最高接近 300,在少数派这边首发的版本也收获了 320+ 的点赞。
回顾这些创作后,我发现了 12 个帮我提升文章阅读体验的写作秘诀,想通过这篇文章分享出来。
如果你和我一样经常通过文章分享知识,但不知道如何写出阅读体验好的文章,希望这一篇能帮到你。
1. 动笔前先定标题
在动笔写文章前,我会先定好文章的标题,而且要尽量接近能直接发的程度。
比如写这篇文章时,我就先拟定了一个标题《提升文章阅读体验,2022 年我用到的 x 个创作秘诀》,假如我已经写完了文章,这个程度的标题直接就可以拿来用。
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发现这样对我有两个好处:
- 避免写作偏题:一旦标题定下来,就能持续起到提醒的作用,避免我中途写着写着偏了题
- 更好评估选题价值:写一个好标题,需要更多思考目标读者是谁、他们需要怎样的内容、我又能提供怎样的内容,这样的思考过程,也能让我评估选题是否契合潜在需求、自己有没有足够分享的存货,避免随意定了个标题就开写、结果写到一半突然感觉发出来也没多少人会看,或是发现自己没东西可写
不管是避免文不对题,还是帮助选出自己更有把握的选题,这两点最终都有助于提升文章的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做法的有效性似乎早已在视频制作中验证了。专注于生产力知识分享的 Thomas Frank 在 YouTube 拥有 280 多万粉丝,而他在推特 分享 提升视频质量的 5 个简单方法时,也 建议 在拍视频前定好标题。
虽然我直至写这篇文章才想起他的推文,但当我发现我们都摸索出了相同的做法时,还是让我忍不住想要「啊哈」一下。
2. 用多级标题和注释写大纲
对于定好标题的文章,我曾经会直接开写,但现在,我会额外花时间写个大纲。
我的大纲由多级标题和注释构成:
- 多级标题:对文章局部内容的概括性描述,既有前言、正文、总结这样粗略的一级标题,也有更具体的二三级标题,一般我会尽量控制在两层及以内的目录深度,因为我发文章主要是在少数派和机核,这两个平台的目录也差不多支持到这个深度。
- 注释:对文章局部内容对写作要求,比如用什么写作框架,需要讲清哪些信息,我都会在对应的标题下加注释。
类似「动笔前先定标题」,我发现这么做对我有 3 个好处:
- 避免偏题:虽然文章标题定了,但写什么还是比较模糊,多级标题和注释能让我对局部要写的内容有更清晰的预期,进一步降低了偏题的可能性,避免文不对题的负面体验。
- 便于设计阅读体验:这样的大纲对我来说,就像是阅读体验的设计图,而我恰好知道好的体验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因而可以通过注释,具体描述开头、中间、结尾分别要写出怎样的内容。
- 减小写作阻力:如果没有这些辅助信息,我会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就像是在空白的时间轴上制作视频、或是靠着文件名写代码,这个角度而言,它们起到的作用类似建房子前打的地基。
为了写出这样的大纲,我会做这 3 步:
- 针对文章标题,列出能想到的、可以写的要点;
- 将要点分组、转为多级标题的结构;
- 拆解出每块内容的写作要求,补充注释。
3. 尽早抛出钩子
写文章的开头时,我会先抛出有吸引力、且和文章内容相关的信息,力求快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在内容创作领域,很多人喜欢管这种信息或行为叫钩子(hook)。
这里我举两个文章里的例子:
- 一个是我在介绍自己如何搭建知识库的 文章 中,开头第一句引用了我朋友的话「早就想偷学你记笔记的方法了」,以此让读者好奇「到底是怎样的方法」,同时也是用第三方的评价为文章的实用性背书;
- 在另一篇介绍游戏宣传片故事结构的 文章 中,我则在开头用了自己的内心旁白「卧槽?这片子做得也太牛逼了吧!」,以此让读者好奇「是什么片子」。
结果而言,虽然我无法精确分析这么做的影响有多大,但这两篇文章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知识库搭建的在少数派点赞 320+,宣传片故事结构的在机核获赞 100+。
而我选择提高开头的吸引力,主要有这 3 点考虑:
- 避免读者过早流失:我平时也会找各种教程文章看,但如果一篇文章开头看得差不多了,我还是没感觉没什么兴趣,我大概率就会选择关掉网页、将这篇文章抛之脑后,而这类亲历的负面体验也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文章,因而会想办法避免目标读者过早流失的情况。
- 提升读者的专注度:据我所知更高的兴趣强度有助于学习,因而我想通过有吸引力的开头增强读者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正文的专注度,继而更好的吸收我所分享的知识。
- 提升内容的整体体验:基于我对用户体验和游戏宣传片的了解,我发现好的体验设计都很关注开始和结束,如果起点和终点体验够好,整体的体验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我想到了将「有吸引力的开头」用作整体体验设计的第一块积木。
但怎样的内容是有吸引力的?我认为要尽量满足这两点:
- 能引起好奇的;
- 能突出文中信息价值高的。
这是由我自身体验得出的结论,当我在网上找文章看时,不是为了娱乐消遣、就是为了学习新知识。
前一种情况下我会更关注引发我好奇的内容,而后一种情况下,我则会依靠部分内容快速判断,这篇文章是否能帮我解决我的问题、或是否有我要找的答案。由此可以得出,一篇文章要想吸引人,引人好奇或突出价值至少得沾一点。
要引起读者的好奇,我常用的做法包括:
- 故事讲一半:比如我在介绍宣传片故事结构的文章,开头一句「卧槽?这片子做得也太牛逼了吧!」,让读者好奇「什么宣传片让他觉得牛逼?」
- 透露部分秘密:比如我在知识库文章的开头,提到我能写出多篇精选文章、离不开我的笔记和知识库,但没有讲它们是怎么关联到一起的,让读者好奇「笔记和知识库是怎么让他写出这些文章的?」
要突出文中信息的价值,我则会这么做:
- 直观展示成果: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示关键成果,既可以是图片、动图或视频,也可以找数据支撑,比如我在知识库文章开头提及「10 篇文章有 6 篇在机核被精选」,后面也用几个动图演示了「找笔记有多方便」。
- 引用第三方评价:用第三方的评价为文中价值背书,比如我在知识库的文章开头引用了我朋友的话「早就想偷学你记笔记的方法了」,暗示朋友对我的学习能力印象深刻,也为文中我能讲的实用性背了书。
- 表明为谁而写:提及目标读者的需求、渴望或目标,或是直接提文章是为怎样的群体而写的,让他们确信文中内容正是他们想要的,比如我在知识库文中提及「如果你也曾像我一样,苦于不知道如何做好个人的知识管理,或是面临笔记堆积成山、找起来头大的问题,我的分享或许能帮到你。」,就是在表明这篇文章是为谁而写的(当然写的内容也要真的为读者考虑)。
4. 开头展示预期收获
在前言的结尾,我会为读者展示他们预期的收获,或者说他们将会了解到什么。
这个做法源自个人经验,我发现那些让我体验好的知识分享类视频、播客,大多都会在开头讲清预期收获,让我更好的了解自己将要学到什么,这让我有了很好的体验,因而也学着用到了自己的文章里。
具体的展示做法视要点的数量而定:
- 一个要点:一句话讲清,比如我在知识库搭建的文章中只有一个要点,就用一句话加粗
- 多个要点:用列表罗列出来,比如我在宣传片故事结构的文章中有 5 个要点,就在开头罗列了出来
到这里,我已经介绍了 4 个技巧:
- 动笔前先定标题
- 用多级标题和注释写大纲
- 尽早抛出钩子
- 开头展示预期收获
这 4 个技巧基本覆盖了写作前准备和开头的部分,接下来要讲的另外 4 个,则是和写正文有关的。
5. 用因果与转折叙事
如果要讲故事,我会在表达中突出因果与转折,比如:
我刷了会手机感觉有点无聊,便拿起 Steam Deck 想着玩一会再继续写稿子,但这一玩就到了凌晨,结果这天稿子也是一个字没动。
为什么要刻意突出因果和转折?
还是上面的故事,但去掉因果和转折:
我刷了会手机感觉有点无聊,然后拿起 Steam Deck 想着玩一会再继续写稿子,然后这一玩就到了凌晨,然后这天稿子也是一个字没动。
如果我用得没错的话,你应该会发现第二段变得更乏味了,而用这种方法叙事,正是为了提升故事的吸引力。
要想这么讲故事,我会尝试用下面这样的结构表达:
- xxx 发生了,因而导致了 xxx
- 但是 xxx 发生了,因而导致了 xxx
这种叙事的方法并非我独创,而是来自《南方公园》的作者(点此前往原 YouTube 视频),我只是有段时间在研究如何做好知识分享,发现了擅长用游戏解释复杂概念的 Nicky Case,从 他的 YouTube 视频 学到了这种方法。
6. 在局部用合适的框架
如果文中的某一块内容有明确的目的,我会选用最合适的框架来组织语言。
这是受到了编程开发领域 文档设计 的启发,当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方为用户提供文档指南时,离不开 4 种文档类型:
- 教程:从零开始、手把手教读者做一件事,侧重完整走完流程,比如《发布你的第一个课程》
- 操作指南:旨在解决特定的问题,提供一系列步骤或不同情景下的做法,默认读者已经有一定知识储备,比如《如何将数据导入 Notion》《如何更改系统的语言设置》
- 参考指南:为读者提供快捷、准确的参考信息,内容像字典或百科那样结构化,比如《Notion API 开发文档》《视频上传参数要求》
- 解释:解释概念、术语、背景等信息,帮助读者学习,比如《什么是 Block》《为什么选择用 Python 开发》
而我写的文章又是以知识分享为主,目的上和这 4 种文档有所重叠,因而借鉴了过来。
但我也不是完全硬套,我会针对表达目的挑选合适的文档类型,从内心提醒自己、或用前面提到的注释写提示:
- 解决问题:用操作指南的思路写,讲清要解决的问题或行为目的,提供步骤或不同的做法参考,让读者知道怎么做
- 解释概念:用解释的思路写,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表达,让读者理解是什么或为什么
7. 用通俗易懂的表达
写知识分享类文章时,我会考虑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表达,因为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而不是写给我自己看的。
我的个人经历让我很早就开始关注这种做法,我看过太多不友好的「新手向」文章了,随处可见的专业术语和缩写、引用晦涩难懂的维基百科介绍,或是把一个概念用更抽象的方式「解释」出来,这些负面体验的影响之下,我也变得更加关注那些体验好的知识分享,每次遇到后都尝试拆解学习他们的做法。
通过在知识库搭建的 文章 实验学到的做法,我也收获了读者的积极反馈:
现在每当我要解释什么时,我会考虑这从 3 种方法中选一个最合适的:
- 配图:展示图片、动图或视频,用视觉元素把东西讲清,比如「用 3D 动画演示钢琴的工作原理」
- 举例:给一个相关的例子,比如「《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便是一个开放世界游戏」
- 打比方:用关联的东西帮助解释,比如「笔记软件 Notion 就像一把瑞士军刀」
这个框架是我从 Nicky Case 那学来的,早前我也零零散散的有感觉到视觉化表达、类比是很好的解释方法,但直至看到 他的 YouTube 视频,我才理解有 3 种方法可用,并开始有意识的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8. 让样式和结构更易阅读
前面不少技巧都和表达有关,但除了表达,还有两个因素对阅读体验的影响也很大,它们便是样式和结构。
会这么做也是源自个人体验,在我关掉一篇文章页面的常见原因中,文字密集成堆、没有用样式突出重点这些原因算是位居前列,这样的文章不仅读起来累,获取信息的效率也不高,因而除非特别感兴趣,大部分情况下我都会避而远之,这也让我自己写作时更有意识的避免踩同样的坑。
从样式和结构着手时,我通常会做这些:
- 用标题和子标题给内容分组
- 在每大块和每段开头包含要点,比如每个标题后的第一句话最好能概括后面大块的信息、每段第一句话最好能概括这一段的信息,方便读者扫读提取信息
- 加粗重要信息,但克制加粗的占比,毕竟一堆加粗相当于没加粗
- 罗列信息时用列表,像步骤一类的用有序列表,顺序不那么重要的就用无序列表
- 链接、英文、数字与中文之间空格,比如「这个做法是我从 少数派写作指南 学来的」「我主要用 Obsidian 来写作」「原因可以概括为 3 点」
- 适度用图片分割文本,降低阅读压力,尽量避免 PC 端阅读时整个页面全是文字
至此,我介绍了 4 个新的技巧:
- 用因果与转折叙事
- 在局部用合适的框架
- 用通俗易懂的表达
- 让样式和结构更易阅读
这 4 个技巧覆盖了我写正文的环节,而最后要介绍的 4 个技巧,将会讨论在正文基础上的优化,以及长期的做法。
9. 帮读者总结要点
每当我在文中抛出一定的信息量后,我会帮读者总结要点。
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帮助读者记忆,人短期能记住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而我写的文章又以知识分享为主,必然要传授新知识。有了每隔一段内容的总结,即便读者漏掉了一些信息,也能借助总结重新回忆,或是发现自己没理解透的地方再回去读。
我通常会做两种总结,视文章长度和信息量而使用:
- 全文:总结整篇文章的要点,基本写知识分享的文章必带
- 局部:总结前面临近的部分内容的要点,如果写长文会考虑用(比如一篇接近万字),总结单个标题下的要点,或每 4 个要点总结一次
10. 在结尾创造惊喜
写到最后,如果有灵感的话,我会为读者创造一些惊喜。
这是为了提升整体的阅读体验,前面我曾讲过好的体验都很看重开始和结束,而学习游戏宣传片的经历,也让我知道了结尾的惊喜有多么让人印象深刻,因而我也用到了自己的写作中。
具体做法上,我用这两种比较多:
- 开个玩笑:开一个和文章相关的笑话,让看到最后的读者会心一笑,比如我在知识库搭建文章的结尾引用了朋友的话「一年,你知道我这一年怎么过的吗」,也对应了开头他的那句「早就想偷学你记笔记的方法了」
- 提供福利:考虑读者读完后还想要什么额外内容,作为惊喜抛出来,比如我在宣传片故事结构文章的结尾,分享了一个精选的游戏宣传片案例库,让读者可以趁热练习一把
11. 找朋友测试
以前写完文章我恨不得立马就发,但现在我会先缓一缓,因为我要找朋友测试。
但文章又不是程序,为什么要测试?
因为我自己无法客观的评价自己的文章,当我写一篇知识分享的文章,我需要确保表达是通俗易懂的、文中的知识是实用的、全文的阅读体验也是良好的,即便我知道「如何通俗易懂的解释」,我实际写出来的内容也不一定真的通俗易懂,必须通过外界反馈才能检验。
而且测试还能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在 这篇宣传片故事结构的文章 中,朋友们给我的建议反馈大多指向了阅读体验的提升,而 这篇知识库搭建的文章,则是第一次没有任何负面反馈的文章,让我一度十分意外。
具体做起来,我的测试可以分为这 6 步:
- 草稿即将完成时,联系找出对主题感兴趣、又有测试意向的朋友,沟通好时间
- 将参与测试的朋友录入清单,防止遗漏
- 写完草稿后,准备一个公开版的文章,比如我会将图文转入 Notion 开启分享
- 将文章链接发给朋友,等待读后的反馈
- 收集所有人的反馈,集中记录在一个地方
- 分出负面反馈,逐一判断是否需要优化、如何优化,然后改文章
12. 持续学习、大胆实验
最后要分享的秘诀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因为前面的所有秘诀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它便是「持续学习、大胆实验」,持续学习新知识,将对写作有启发的做法投入实验。
学的对象可以是其他领域,比如我的写作技巧便受到了这些领域的启发:
- 游戏宣传片(Derek Lieu):让更加关注文章的首尾体验、了解了如何快速抓住吸引力,用占位符减小剪辑阻力的做法,也启发了我用大纲和提示来写作
- 视频制作(YouTube 创作者学院):让我学会了如何起一个好标题
- 游戏设计与教育(Nicky Case):让我学会了引人入胜的叙事技巧、如何通俗易懂的解释,以及找人测试解释的重要性
- 在线教育(Coursera):至少 17 门幕课的学习,让我对好的教育性内容设计有了切身的感受,也启发了我在开头展示预期收获、帮读者总结要点的做法
- 软件开发(Daniele Procida):技术向写作中的 4 种文档类型,启发了我如何专注于目的写作
- 用户体验(nngroup):让我了解了网页上用户常见的阅读行为模式,以及如何从样式、结构、表达等方面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
学习对象也可以是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比如把新的写作技巧投入实验后,从作品的实际反馈中学习,或是日常看其他人的文章时,将自己阅读体验的好坏作为信号,拆解分析别人的做法,学习是什么导致了自己的这些体验。
当然,学完后也别忘了用在自己的新文章里,从外界反馈中检验效果,只有经历了实践的检验,我们才能学到更多、写出更好的文章。
总结
总结一下,我在本文中分享了这 12 个写作技巧:
- 动笔前先定标题
- 用多级标题和注释写大纲
- 尽早抛出钩子
- 开头展示预期收获
- 用因果与转折叙事
- 在局部用合适的框架
- 用通俗易懂的表达
- 让样式和结构更易阅读
- 帮读者总结要点
- 在结尾创造惊喜
- 找朋友测试
- 持续学习、大胆实验
在回顾了自己用的这些技巧后,我也学到了这 3 点:
- 文章不等于笔记,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笔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自己的写作能力,填补与读者间信息的鸿沟
- 读者的视角能让我们学到更多,我们既可以从自己文章的读者反馈中学习,也可以作为别人文章的读者、从自己的体验中学习
- 创作本身便是学习的循环,不管是通过写作分享自己的知识,还是发布文章后理解外部的反馈,都能帮助我们持续的学习成长
希望我的分享能帮你们写出更好的文章,也期待你们实践后的更多反馈。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