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OS 指针交互深度解析
2023-2-22 14:21:7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29 收藏

为什么 iPad 能做好键鼠,Windows 却做不好触控?iPadOS 指针交互深度解析


在护城河系列的第一期视频里,我们借着 iPhone SE3 这期视频大体聊了聊 iOS 的交互,界定了以 Home 键为基础的经典 iOS 和依托全面屏手势的现代 iOS。

这个图好像真的用了好几次了

但如果大家对 Apple 的历史稍有了解,就会知道 iOS 的交互逻辑是先在 iPad 的原型机上开发的,中间被乔布斯看上了之后,才转而立项开始设计 iPhone 的。可以说 iPad 因为触控加大屏的属性,天然就是 Apple 在交互领域的试验田。

所以今天的视频我们就从交互的角度,来分析分析 iPadOS 的当下,iPad 这个产品是怎么把触控+键鼠两套交互融合在这一个产品上的,最后也展望一下哪些细节是在为我们指引未来的方向。

Hello大家好,欢迎收看这期 Apple 护城河视频,我是初号。

iPad 的生产力瓶颈在哪?

先简单聊聊我对 iPad 是否有生产力这件事背后的思考,我认为这本质上是屏幕尺寸的矛盾,尺寸的矛盾背后其实是资源分配的矛盾。

iPad 的屏幕尺寸在 Apple 所有产品系列当中跨度都算是相当大的,并且不像是 iPhone 或者是 Mac,即使是不同尺寸的产品,提供的功能和体验大体上都是一致的,区别无非是显示内容多与少。

但 iPad 这边就非常不一样。比如定位相近的 iPad Air 和 iPad mini,mini 就是一个超大号 iPhone、一个笔记本、一个游戏机,除此以外的需求对它来说就太勉为其难了;但 Air 可以支持台前调度和秒控键盘,让它有了比肩 iPad Pro 甚至替代一部分 Mac 工作的可能性,跟小尺寸 iPad 只能分屏相比,效率提升不是一点半点。更别说支持全尺寸键盘的 12.9 寸的 Pro 了。

所以 iPad 不是不能做很多提升生产力的功能,什么抢了 Mac 的市场这种说法我认为完全是扯淡的,问题还是在于,尺寸跨度这么大的产品线,我要分配多少资源让团队来做生产力的需求,少部分专业用户的需求和大多数普通用户的体验提升,哪边做多少?一年做几个?

要怎么平衡、怎么对资源进行整合,我认为这才是本质问题。

通过台前调度这个功能,让我猜测是不是 Apple 有了新的资源分配方式,如今 Mac 全面切换 arm 芯片,macOS、iPadOS 还有 iOS 的底层代码应该有相当大的一部是通用的,这就给了资源整合更多的可能性。

iPadOS 16 上面出现了一些过去 macOS

通用的改进和优化直接复用 iOS 的成果,而关于 Pro 的生产力需求则跟 macOS 团队合作研发,像是今年新增的桌面级的 API、台前调度等等。iPadOS 团队的核心力量专注在只有 iPad 能做的事情上,比如大屏触摸的交互、比如手写笔、再比如键鼠的体验。这样就能支撑不同尺寸 iPad 都能有各自独特的使用场景和体验,Pro 够 Pro,标准版也会更好用。

WWDC 2022 iPadOS 16 的开场,其实已经把话说的很明白了

当然这都是我猜的啊,但如果我们假设这是真的,Pro 级别的需求真的是跟 macOS 团队合作完成的,那再往前想一步,我觉得有一件事就是非常确定的:

就是 iPad 一定会推出更大尺寸的版本,其实我在去年做台前调度的视频的时候就有这个感觉了:11 寸的 Pro 实在是有点尴尬,它的秒控键盘不是全尺寸,台前调度用起来也非常局促。所以 iPad Pro 产品线的屏幕变成跟 MacBook Pro 接近的 14 和 16 寸,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这样就给解放 iPad Pro 的生产力打好了基础。

11 寸和 12.9 寸的键盘,仔细看两侧功能键大小

反正我感觉这套逻辑是靠谱的,虽然不知道具体的发布时间,但是大的方向一定是这样的,新年第一个预言,咱们一起看看啥时候能应验。那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我们来聊聊 iPad 转型生产力的里程碑——虽然第一代 iPad Pro 2015 年就发布了,但是在我心中,真正开始正视 iPad 作为生产力工具的可能性,其实是 2020 年跟 iPadOS 13.4 一同发布的新配件,iPad Pro 的秒控键盘。

键鼠 vs 触控

关于触控和键鼠怎么相互兼容,业界有过非常多的讨论,也有非常多的尝试。这里就属微软最卷,大家可能在六分超超的视频中看到过 Windows XP 时代的 Tablet PC,也包括 Win 8 之后微软自家的 Surface。

因为我最近整了个 AYANEO 的 Windows 掌机,所以我又试了试 Windows 11 下的触摸体验,不能说非常难用吧,只能说非常难用,因为我每点错一次就在想「是不是接鼠标会更方便一点」。这样的心理负担,时间一长就会潜移默化地变成「难用」,思想钢印就扣上了。

但我今天不是来踩一捧一的,我今天想讲讲为什么他不好用,这东西真不一定是微软研发或者交互能力不行,我估计就算 Mac 加上触摸屏也是这德行。

这里面本质的原因,是键鼠和触控的兼容不是双向而是单向的。高精度输入可以兼容低精度的操作,反着来就不行。

有着高精度输入的操作系统,可以把交互界面设计的相对更复杂。为什么 Photoshop 界面有这么多按键,为什么电影机上的按钮密密麻麻?这都是为了让用户用更少的步骤就可以完成所需要的操作。

但是同样的工具放在 iPad 上,先不说功能是否完整,首先设计逻辑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手指触摸精度先天的缺失,所以界面设计必须要简化,按钮之间的间距必须要拉大,这块我相信大家在日常使用电脑和手机的过程中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我就不多废话了。

总之基于键鼠的操作系统,嫁接触控一般体验都是非常糟糕的,只能保一头。但是基于触控的操作系统,用键鼠的输入兼容他其实是相对容易的,所以 iPad 支持鼠标键盘跟 Windows 支持触控相比先天就会有很大优势。

但是如果仅仅止步于此,iPad 的键鼠支持也不用等那么久了,直接把鼠标接上去当手指头用就行了。Apple 显然思考得更加深入,既然 iPad 产品线要长时间保持触控 + 键鼠共存,那我怎么能让两者融合的更好,而不会让用户感觉触控操作和键鼠操作是割裂的两种用法?

这里面就能体现出交互的设计功力了。

首先我们必须得弄明白,直接把键鼠搬到 iPad 上面来有什么问题,其实大面上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必须保证鼠标控制得非常精准。

就像我们前面讲到的,基于触控来设计的界面,功能按钮之间的间距都被刻意的拉大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操作不够准确,鼠标带来的高精度反而是个累赘,更容易误操作。

反而如果降低精度,让鼠标在这个区域的坐标归一化,最后变成只有按钮三选一,操作成功率就能大大提高:

反映到实际的表现,iPad 的主屏幕应用图标之间间隔非常大,正常来说点不到的概率肯定是很大的,但是当指针靠近图标之后,有一个明显的吸附效果,指针直接变成了图标本身,悬浮放大,极其清晰地告诉你会点开哪个应用。

当你继续拖动指针,你也能看到指针好像被图标吸住了,超过一段距离之后指针才会从图标上挣脱,如果我们把鼠标划过的轨迹拎出来,相比于没有吸附策略来说,选中图标的线段占比更大,并且用动效给出了明确的提示和反馈。Apple 真的是把磁铁这个东西玩到淋漓尽致了啊。

Apple 在介绍这个功能时还举了编辑文本的例子:iPad 的指针会吸附在每个文字的中间,让你实时确定选中的起点,这个场景也非常直观的表现出了自适应精度之后对效率的提升,但我还想举一个更极端的例子——让我们把时间倒回 2019 年的 WWDC,这一年的发布会不仅仅宣布 iPadOS 支持鼠标和触控板,还有个可能不太起眼的东西:全新的 tvOS。

看看 Apple TV 的遥控器,不管跟 iPad 的触控板比面积、还是拇指操作时跟食指比灵活性,遥控器毫无疑问都是精度更低的。可当我用触摸板在界面中导航时,跟 iPadOS 完全一致的交互逻辑,让我在操作时行云流水,不仅仅很少出现误操作,并且还比传统的十字方向键更快更效率。

面对高低精度交互上的矛盾,Apple 在不同产品上给出了逻辑一致的解决方案。

这可能就是整个公司只有一个交互设计团队的好处,保证了交互和设计有极强的逻辑连贯性和一致性,不管是对内面对不同的产品团队,还是对外面对不同的用户,Apple 的交互传递的都是一种声音。公司规模越大,这件事越难办到,公司的架构和业务划分,对产品的影响其实有时候会更大更深远。

说到这,我们在回过头来聊聊这个指针本身,因为精度动态变化的特性,指针也不适合被设计成传统的、暗示精度很高的「箭头」,iPadOS 的指针被设计成一个圆点,在官方的介绍视频中,他们明确讲到了做成圆点也是为了让用户觉得他近似于你的指尖,不仅仅是形态上的接近,更在于这是在隐喻 iPadOS 仍然是以触控为交互中心的系统,你只不过是在用触摸板或者鼠标,来模拟手指在屏幕上的操作。

指针的形态会根据你选中的内容动态变化,它可能会变成应用的图标、按钮、文字光标,甚至在日历当中新建日程时,它还会变成时间刻度,帮你定位日程的时间。

在经过图标或者按钮时,你仔细观察的话,还能看到图标跟随鼠标发生变形或者移动,让你能明确知道指针其实仍然在跟随你的鼠标,而不是被锁定在图标上面,不然就真就变成电视遥控器了。

最后,指针本身也会根据背景的内容在深浅灰色之间进行切换,即使不做高对比度处理,也能让用户很容易的找到他的位置。所有的这些细节就是为了服务两件事,让鼠标或者触摸板模拟手指的操作,并且想方设法的提高点击的成功率。

熟悉感还有成功率,就是这套交互成功的秘诀。那回到这个部分开始我提的那个问题:如果 Mac 加了触屏,会不会也变成 Surface 那样,听完我的分析之后,感觉也不用解释太多了。

我认为触摸这种输入方式,是没办法把精度提高到跟键鼠一样的水平的,并且 Mac 产品的形态多种多样,我不认为触摸屏会出现在 Mac 当中,即使以 Apple 的能力也未必能做好。但是——我这里要说个但是了,其实也不是触控不适合,而是手指不适合,但其实手写笔的精度是很高的,Mac 有没有可能做类似 Surface Studio 这样的产品呢,这确实谁也说不好。

话说回来,我至少能确定的是,iPadOS 这一套键鼠的交互的理念其实是更现代的,也是传统键鼠交互的一次革新。在 iPad 上遇到的某些输入精度过高引发的问题,其实我们在用电脑时一样会遇到,尤其是文字编辑的场景,只是概率大小的问题。加上从 macOS 11 开始,界面的风格和交互有整体向 iPad 靠拢的趋势,我觉得在未来某一个时间点,其中一部分的特性被移植到 Mac 是非常有可能的。

展望未来

去年的新 iPad Pro 支持了手写笔悬停功能,可以让用户在落笔之前,可以先简单预览一下状态,这功能本身倒也不复杂,适用范围也非常垂直,就是给艺术创作者准备的,我看当初有些朋友说这个功能好像是反向加入了 3D Touch,我觉得倒也不着急下结论,可以一起看看今年 WWDC 上有没有开放更多的可能性。

但这个东西让我想到了另一个点,就是近十年我们已经把触摸屏幕这样直接具体的交互手段变成肌肉记忆了,但是下一个十年我们跟终端交互的方式又要发生一次巨大的变化,对着空中点来点去,不那么直接,甚至有点抽象的交互方式可能将要变成一个常态。

面对一块无限大的屏幕、但是精度有限的输入方式,iPadOS 上面的交互似乎是一个完成度非常高的,体验有保证的解决方案。其实很多人在猜测,台前调度揭示了未来 XR 眼睛的多任务呈现方式,这我不否认,但与其关注这些上层建筑,不如先想想经济基础是什么,底层的输入逻辑,对用户体验来说更加重要。

交互的准确性、暗示和反馈,以及用什么硬件和算法能够保证体验的一致性,我想这可能是在新时代,对抽象交互逻辑的又一次探索,而且这不仅仅是做眼镜的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我想做智能汽车的公司一样需要思考和回答。

我们跟智能终端的交互方式经历了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轮回,iPad 这个产品是最直接的亲历者。它的诞生第一次让用户可以用手这么自然直觉的操作智能终端,直接引发了一次交互的革命,而在重新思考何为生产力工具的过程中,它又一次试图融合抽象具体两种交互方式的优点,并且为下一次变革给出了方向,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所以看到这你也应该明白为什么我会说 iPadOS 是 Apple 交互的试验田了吧。

那关于眼镜的话题我们今天浅尝辄止一下,就简单聊了聊交互方面的问题,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Apple 现在的这些产品,或多或少都在为眼镜做试验田,像是 Lidar、空间音频、UWB 这些东西我想他们最终的效果都要到眼镜上才能发挥出来。

所以我们也在准备这方面的选题,大家不要着急,我希望用完整一期视频讲讲我认为的 Apple 眼镜会做成什么样,希望大家到时候多多捧场。

以上就是本期护城河视频的全部内容了,非常感谢的观看和三连支持,这里是两颗皮蛋的初号,我们下期见~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78446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