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度征文获奖结果公布:这些是大家都爱看的高分好文章
让我们最后再回顾一次……
从 2023 年第一次零点的钟声到情人节甜美的最后一秒,本次 2022 年度征文活动一共收到了百余篇投稿,26 篇入围文章被推荐至首页。当中有围绕读与写的方法与思考,有对亲密关系、自由职业等热门话题的探讨,也有性少数群体、新手爸爸/准妈妈分享的心路历程……
征文投稿截止后我们留出了一周左右的时间,让稍晚入围并获得推荐的文章也能拥有足够的曝光和展示时间。而现在就是揭晓最终获奖结果的时刻:
通过对文章收获的充电数量、用户收藏次数等数据的综合计算,本次 2022 少数派年度征文活动中的「高分作品」如下:
作者:yuchen_lea
电量:252
到了那样的一天,AI 真的能帮我们准确、高效地分析文本内容,那么我们读书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有一个不那么功利的回答:因为 AI 不能替代我们去体验和思考,因为我们需要通过思考不让自己被异化。人创造了神,却在很长时间一段时间让神主宰人的命运;人创造了金钱作为交易的工具,金钱却逐渐成为了评价人的尺度;人创造了技术,如果不想再次重蹈覆辙、被自己的创造物所掌控,我们必须要自己去思考。
真正的问题不是机器能否思考,而是人类能否思考。这个时代相比过往,更加要求我们去认识自己。
我想起自己初中时期曾有一段时间深陷「我存在的意义」的困惑。由于周围没有适合讨论的人,于是我试着和书籍去讨论。这段经历让我体会到了阅读不仅有趣,而且有用。我想,每个人或许总会在某个时刻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一个很感兴趣的事情,有一个困扰你的问题,然而网上的答案不能让你满意,周围也没有合适的伙伴来讨论。但是还有书籍。
作者:johnbens
电量:317
上述这些问题在一个人身上共同作用时,就会产生思维钝化的结果。法国作家福楼拜非常反感报纸与新闻,他认为新闻在训练读者放弃自己思考的权利,不需要再对重要的事物产生自身的观点 ,而是把这一工作完全交给所谓的「新闻从业者」。
[…]
新闻并没有意愿去做深度探索,而是倾向给出一个简单回答,直击观众情绪,而起不到任何教育和指引作用。例如把复杂的公众事件简单推责到众所周知的个体或组织,并宣称通过简单动作即可解决问题。把个体的付出、价值和成功与否简单的挂钩收入与名声。把商业中的创意、努力或者不道德、欺诈简单的总结为用户数、销量或者股价的涨跌。在这类引导下,会给人一种错觉,认为面临的大部分问题都有简单解。带着这样的思维看现实时,无疑会陷入巨大的失望,进而更需要新闻的慰藉。
[…]
现如今好像保持内心的宁静、专注的阅读、深度的思考都已经成为了极度稀缺且珍贵的能力。但我们都本不该如此,希望我们都有离开新闻旋涡,找到真实自己的能力。
作者:陳川端
电量:206
2022 年下半年,一个概念在社交平台与播客中很是火热,那就是「数字牧民」。
或许在过去,我一定也为之兴奋,甚至真的像我的朋友那样,去大理租下并改造一个带院子的房屋,去泰国,在咖啡店办公,在海边吃着物美价廉的海鲜,仍能链接着一线城市与国家的商业资源,在地理红利与信息红利下,享受着更高的生活水平和自由的人生。
但我已经变得理性,一种多少有些无奈的、成人的理性,我意识到这种新鲜的「风」其实并不新鲜,在我念书的时候是在新加坡见识到的「远程办公」,在我毕业时是在书里认识到的「Slash(斜杆青年)」,在我提交离职申请时是在上海遇见的「Freelancer」,这种唤醒本能与某种创新兴奋的风一直在吹,也一直在影响我,甚至对于所有的年轻人而言都可谓一种诱惑。但我开始踌躇,我当然也能讨论几句,但不会再有可以称为勇敢,但也可以被叫做是鲁莽的人生决定。
写到这最后一段时,我刚好到了 29 岁生日的这一天,这是个令人尴尬的年纪,我反思这三年的「自由」到底留下了什么,是丰盈的人格、未经扼杀的创作力、松弛自在的生活方式、无数激动人心或感动的奇遇时刻,还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社会位置,无法做出负责承诺的无能,以及关于未来的路该做出怎样的坚定亦或弥补的踌躇。
作者:宛潼
电量:301
很多没有经历过出柜的人会认为,出柜只是那一刻你决定宣告世界自己真实自我的瞬间。的确,那一刻很闪耀,会被很多人敬仰,被许多还没有准备好的人当成榜样,然而这一年下来,我想说的是,出柜是一次极为漫长的历练。宣告的那一刻只不过是你决定拿起武器,未来等待你的是无数次战斗和败退。更让人感到失望和窒息的事,在过去或许还有不少能够站出来为你加油打气的人,可在 2023 年的今天,孤军奋战往往成为了常态。
我仍然记得,在 2010s 的前五年,出柜还是一个可以在媒体上公开讨论的话题时,大家对它的包容和理解。即便它存在幸存者偏差,但那依旧是个让人充满希望的世界。我总以为人类的发展会不断向前进步,但往往很多时候事与愿违。在许许多多关于少数群体的介绍消失或被消失,以及罗诉韦德案也可以被推翻的今天,小到每个家庭,大到整个世界,仍旧有无数人在写着「割裂」和「倒退」的油门来上触底一脚。
可千万不要忘了,柜子会出现在每一个人身上,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在瞬间成为一个少数派。
作者:so1ar
电量:149
我为什么要抛弃 Windows 转而使用 Linux?是因为其开源免费,还是因为其流畅度高?是因为其可定制性高,还是只是单纯的标新立异?可能都有,我也不好说。但我很确定的是自从误入了 Linux 这个「兔子洞」后,我就再也离不开了,现在如果让我把系统换回 Windows,我可能反而会不适应。
但若是一个普通人来问是否推荐用 Linux,那么我的答案是不推荐。正如那句话所说:「Linux is free if your time is free」,我的建议是,不要贸然决定切换到 Linux,在考虑切换到 Linux 之前,要充分了解 Linux 的各种利与弊,要先问自己,是否愿意花大量时间研究系统与软件配置,是否愿意以及是否有能力阅读大量的文档与教程,其中很多还是英文的,以及在自己的使用场景下,常用的软件是否有 Linux 版本或相似的替代品,最重要的是,切换到 Linux 后,是否能有媲美甚至优于 Windows 的体验。以及不要头铁直接删除 Windows,切换到 Linux 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完全确定自己不需要 Windows 之前,都要保留一份 Windows 的安装,双系统也好,虚拟机也好,都要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作者:玉树芝兰
电量:120
[…]纸和笔是记笔记的方法之一,它们存在很久了,不会立即消亡。但它绝不是什么唯一正确的笔记「王道」。数字笔记可以让你捕捉更多的灵感,在更短时间里建立更为复杂的知识结构,帮助你更高效便捷地输出内容。你会发现几乎每一个数字笔记工具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并不完全符合你的心意。你可以自己动手加以改造,可以「重器轻用」联合多种工具构成系统,也可以多给它们一些发展的时间。不要因为别人鼓动性的话语,就弃之如敝屣,当场下单买卡片和抽屉,然后开始手动抄写之路。
因为你放弃了数字化记录,也就把新技术可能带来的更多便利和可能性,毫不留情地关在了门外。慎之。
作者:PostMeridy
电量:292
2022 年对于我来说,是家里蹲的一年。
[…]
也是由于这样的机会——或者叫惨状—— 2022 年我呆在电脑前面的时间比以往多出了许多,而单纯为了 60 帧的视频就每个月给 b 站交 25 块钱的订阅费也渐渐让我感觉到不太值,逐渐让它淡出了我的 Safari 历史记录,而更倾向于选择一些小众但是话题性强的流媒体平台。通过对屏幕使用时间的大体观察,我每天平均下来的观看时间在 2.5 到 3 个小时左右,换算成一年便是大约 1000 小时。
而在这一千小时以后,我想和你分享一些沙里淘金所积攒下来的,内容各异的作者与频道。更重要的是,也希望你能在里面找到 2023 年相见恨晚的那一个。
电量:194
写文章发出来不难,难在写出阅读体验好的文章。
不好的阅读体验会让读者过早流失,也意味着辛苦写出来的文章,反响可能寥寥无几。
但只要持续写、从反馈中学习,我们就能越来越了解「如何写出阅读体验好的文章」。
[…]
在回顾了自己用的这些技巧后,我也学到了这 3 点:
文章不等于笔记,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笔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自己的写作能力,填补与读者间信息的鸿沟
读者的视角能让我们学到更多,我们既可以从自己文章的读者反馈中学习,也可以作为别人文章的读者、从自己的体验中学习
创作本身便是学习的循环,不管是通过写作分享自己的知识,还是发布文章后理解外部的反馈,都能帮助我们持续的学习成长
作者:高拉
电量:178
2021 年中,飞书开始掀起一股「个人说明书」的浪潮,身边很多朋友们都写了又好看又清晰的说明书。为了证明自己也是当代网上冲浪的弄潮儿,我也加入了这一队伍。
写个人说明书的好处颇多。大家通常会把自己所有对外展示的一面都写进去,这样在职场中能快速建立基本认识,让对方了解自己的业务范围和喜好,避免一些开场尴尬,也基于这些认识更快建立信任关系。非常符合当代高效有效社交的趋势,所以备受爱打直球的朋友们喜欢。
大多数朋友的个人说明书都是在飞书文档或者 Notion,再买个属于自己的域名定向。我第一版的个人说明书也在 Notion,直到我发现了一个免写代码将设计稿转前端静态页面的代码方法之后,这个人就开始卷了。
[…]
作者:常有玫
电量:86
[……]回顾这七年的笔记生涯,我的一路折腾有意义吗?
嗯……应该,是有意义的吧。这种意义,不是来自于记了多少笔记,成长有多大。而是很本质的,我天生对这件事有兴趣,我这一路是快乐的。就像你问爱玩游戏的人,玩游戏有意义吗?他会告诉你:快乐就是意义。
不过,命运的馈赠何尝又不是一种诅咒呢。这七年里,我太过于看重笔记,追求整洁,导致我不断地在这个圈里转,我被困住了。这个兴趣已经妨碍到我的成长了,我不想再这样了。
所以过去两年,我一直在探索一个交代。这个交代,要解决了我以往遇到的所有问题;这个交代,能让我坦然地对过去说再见;这个交代,是「到这里,就结束吧」的挥别。
这个交代,就是「体系化笔记」,就是「侧边栏结构」,就是这篇文章。
如果你还在苦恼如何记笔记,如果你还在知识的诅咒里挣扎。我想说,你遇见的,我也遇见过;你经历的,我也经历过;我感受到你的痛苦;我也愿意与你分享我的喜悦。这篇文章并不是知识管理的又一篇陈词滥调。请相信我,请试一试,它真的是一个答案。
最后,我可以很坦然地说:我终于逃离了这个诅咒,我要开始过我自己的人生了。
恭喜以上文章的作者!
对应的奖品将通过站内信以及稿酬结算系统陆续发放,请各位留意通知。如果你想查看本次征文活动中的其他入围文章,所有投稿目前也已收录进 2022 年度征文 共创22
标签页面。和往年一样,我们将为这些投稿开放编辑修改、社区精选和首页推荐窗口,敬请留意。
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明年见~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