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记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向上的心,不断学习成长,不论是积累经验还是开阔眼界,只有这样才能守住本心,完善自己的身心。向内求,向外修,明俗识,行自我。
今年团队中的一位合伙人分享说,他回爱人老家过年,对方家族长辈聊起工作事业时问他,到现在有哪些成就或积累,他回想这么多年来,一时语塞。原因在于,近几年主要精力偏家庭,且做的事多是SAAS的代理销售,偶尔有个别定制,但都只是浅尝辄止。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现状。一直在浅水区游泳,让你谈谈潜水的感觉,你能淡多少?
当我们在讲个人且无法得到满意的答案时,可以尝试把个人放在不同环境与团队中,这样能有对比与影响,更易显现问题。当你是一个自律且有想法的人,你就能够管理自己,影响他人,这样的结果可能更倾向于你期望的方向。当你不是这样的人,你可能被环境或团队影响,这也是工具使用的一部分。当然这仅仅处于初级阶段。
成长是一个长期且多维多阶的课题,后续继续更新。
内耗无处不在,既有自我内耗,也有家庭内耗、工作内耗,也可以称之为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又叫心理内耗,它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
简单点说就是,当你感觉特别心累的时候,这时候你就是在精神内耗。
在这个过程中,你无法说服自己,无法原谅自己,更无法放下自己,内心的痛苦无法找到情绪的出口。
是的,我也曾这样,甚至近期都频频觉得自己也在内耗,可能是补偿心理作祟,也可能是性格问题。每当我发现有这样的表现时,我会马上调整自己,审视并跳出这种状态。我有一些简浅的总结,不要过于关注内耗,而要把自己变得简单且纯粹,你越纯粹,越简单。如果你固执,那就坚守自己的信念。毕竟,在你的人生旅途中,你是最重要的人,无论好坏,都必须接受。
减少无用社交,聚焦再聚焦。
如果你觉得某件事对你没有必要,那就不要参与;
如果你觉得与某个人的交往不感兴趣,那就减少接触;
如果你觉得某个人不靠谱,那就放弃;
如果你突然想吃根冰棍,那就吃;
如果你想拓展人脉,就该多参与一些活动;
如果你想让爱你的人更加爱你,那就自律,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让自己变得更出色;
所谓责任和认知捆绑,当你认知到了,责任就成立了,责任是不需要讲的,而是通过默默的努力来体现。经常放在嘴上讲的,多数不是责任,而是目标或某种结果。
是一剂调料,或一剂毒药,你既不想要,又无法避免。感性会让你看到人性的弱点与力量,哭泣会让你释放与补充。因为自己不会哭,看到别人哭的很透彻就会很羡慕;因为感性共情的大同,你发现原来人间有真情,你会变得无私,甚至有时会失去理智。见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