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高考就要开始了,按照惯例,还是压一下今年的全国高考作文。(不含上海浙江等比较放飞的地方卷)
推测不是为了搞玄学和赌运气,只是为了通过推测命题以及“取材”的思路,进一步来判断未来的趋势。
明天如果猜错了,就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如果猜对了,则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推演。
好了,拍脑袋式的推演开始:
参考前两年的文章,按照“修齐治平”的顺序,政事堂大胆猜测,相较于前两年的修身(理想意志)与治国(科技创新),今年的主题有可能是“平天下”,打开中国的大门拥抱世界。
再加上G20峰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我们的总体对外策略迈向开放,在俄乌冲突、沙伊和解中充当促和人,以及这半年来通过一系列“百灵来朝”式的外事活动。
因此,政事堂大胆的推测,今年全国语文的内核可能是(对内)文化传承(连续性、创新性)VS(对外)国门开放(包容性、和平性)。
简而言之,连续性和创新性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勇敢走自己的创新路并越走越好,包容性与和平性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携手维护和平的意志。
当然,考试不太可能范围扩的这么大,只会选出不同的部分做成AB卷,然后找几个外壳包装一下,譬如什么全球环保绿水青山,国际联合空间站,合作、和平的“he”字怎么写,向外国同学介绍“一个中国”之类的......
解完题之后,再聊点凑数的内容。
相较于去年政事堂建议准备的案例是于敏、袁隆平、屠呦呦、周建平等科技创新领域的体制内党员,都江堰、郑国渠等举国大项目作为万金油案例来使用。今年想要同时是党员,还涉及文化传承与开放交流的大佬属实不多,想到能写的只有敬仰的周总理。
因此,(凑字数)主要还是要看历史人物,老庄孔孟等文化传承的先秦诸子,在相互交流和学习中让中华文化守正创新,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打造了有中国特色的文明价值体系;汉张骞、唐玄奘、鉴真、文成公主、明郑和等文化交流的行走巨擎,趟出了几千年前的一带一路,结交了一群好朋友,决定了中华文明兼容并收的开放胸怀。
作为案例,这些经典人物的故事都可以往作文里面填充。
总之,自信点,写就是一副百家争鸣、汉唐盛世的气象。
如果碰巧你是“复兴中学”的学生做演讲,有两段人民日报的激昂文字可以根据命题的方向借鉴: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价值观念和文明体系。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等理念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率领的是当时世界最庞大的舰队,带去的是丝绸、茶叶和瓷器,而不是战争,沿途没有占领一寸土地。
上面两段是人民日报一篇评论的部分,全文见第三条。
当然,考试中我们扯了一顿古代的人物事迹,最终立论还是要回到现代,搞出古今跨越的感觉。
马可波罗、马斯克这“二马”也是可以写的,但容易太跳,涉及时事,可以借鉴汉唐故都的长安,刚迎接了中亚五国访问,胜利完成了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斯坦国名称比较长,可以凑字数)
如果碰巧命题相近,在作文中,还可以引用下面两段话的内容: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使者张骞自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各族人民一道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兴起和繁荣,为世界文明交流交融、丰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唐代诗人李白曾有过“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的诗句。
横跨天山的中吉乌公路,征服帕米尔高原的中塔公路,穿越茫茫大漠的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就是当代的“丝路”;日夜兼程的中欧班列,不绝于途的货运汽车,往来不歇的空中航班,就是当代的“驼队”;寻觅商机的企业家,抗击新冠疫情的医护人员,传递友谊之声的文化工作者,上下求索的留学生,就是当代的友好使者。
好了,脑袋拍完了,以上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