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乙方的这六个月
2019-11-13 17:57:7 Author: mp.weixin.qq.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0 收藏

前言

六个月的时间看起来并不足以让一些事情尘埃落定,可惜对我来说它从未造成过实际意义的困扰,或许最初的时候让我有过一段时间内的疲累。对我而言现在唯一的联系可能就是每月的竞业报备邮件,对一个抗拒事务性工作的人来说也算是一种负担。
六个月的冷却期足以让我更客观的审视上一段持续两年半的工作,在复盘其中一年多的工作经历中依旧清晰可见的确信“你”足够的官僚主义以及对我的团队充满恶意,哪怕在我走后的这段时间内也没有平息,致使我离开了一个足够合拍的领导打乱了当初的长期规划。在这个文人相轻的圈子中不被人说道是件很有难度的事情,庆幸的是说道我的人只有“你”而说道“你”的人远高于我。
期望于有些事情可以尘埃落定,毕竟那是“我”的选择和人生,终究有些故事还没说完那就算了吧。

抉择、思考与沉淀

选择ToB/G业务的原因

我刚离开上家公司的时期选择性的接触了几家公司,在其中选择无外乎我从新到一家公司重复我上家两年半时间内的工作或开启一段我没尝试过的旅途。从现在的现实来看我选择了后者,想来看一看没见过的风景。
我曾机缘巧合有段时间接触了商学的皮毛,虽然并未深度但是他给我带来的是不同的思维视角。在技术外的视角下拥有了更宽幅的思考框架,选择业务时最核心、最基本的三个参考指标:1)潜在市场和客户数量;2)行业客户分布;3)定价与利润空间。
  • 首先我们值得肯定的是在全球大环境和国内政策影响的情况下,市场规模并不需要担心且客户分布不存在高度聚合,避免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潜在客户数量是决定ToB/G的业务有足够的上升空间和可能出现的不可控的因素;

  • 其次ToB/G的客户分布密度足够广阔,头部、垂直、特种、区域有足够的施展空间,虽然还是有较强的地域性但是未曾深度开拓的区域市场仍然呈较为健康的全国平均分布;

  • 最后安全市场的利润空间足够广阔不然不会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就像我刚刚入职说过的一句话一样“经过深思熟虑构想后的业务模式哪怕失败了也不见得证明模式就是错误的,它可能只是时间上不那么合适,暂时性的未被市场与资本所接受”。

关于ToB/G业务为我带来了怎样的体验

在甲方或者在乙方存在着一个永不变的主题“价值阐述”,只不过是向上管理的对象不同,本质上并无区别。ToB/G的安全业务从我的视角下在今天面临着的是更大的挑战、更激烈的竞争、更强势的客户、更难取得的共识、更难管理的团队。就比如说“合适的定价”这个问题,定价不是越高越好,因为高定价会对招聘、培训、标准化、规模化扩张、客户回款周期等各个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合理的定价既能够保证正向的销售速度,又需要有足够的利润流向未来的销售渠道。
在ToB/G的安全业务中我时刻在思考自己的团队切入了一个怎样的市场?这个市场规模有多大,在可预见的范围内存在怎样的增长?定价是否能保证合理的销售速度?是否为销售渠道提供足够的利润空间?总而言之,对现在的我来说它是有趣的。

关于人的挑战

在安全服务这样的ToB/G安全业务中的细分领域下它属于一个高密集人力的业务,对于基层人员的缺口量是非常恐怖的数字,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初入这个业务的管理者需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找到合理的业务规模化扩张路径是我认为的最佳实践方案,它可以为你解决总部所在城市增长快,其他城市增长慢的供给不对等问题。如果不知道如何去操作,可以参考其他优秀的高密集人力的企业在其中找寻别人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个部分恕我并不能分享目前我的想法,因为我并不能确信它是绝对正确的,同时也不想给自己的业务发展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如果哪天时机成熟或者我不在这样的业务中可能会再行记录我完整的思考。

关于人员组成模式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目前业界的成熟公司或业务上大家基本都保持自有人员+外包的业务模式,但我不认为他适合于我所在业务的当前阶段。因为外包商本质上就是要挣钱,不可能因为我们的业务是创业业务或者很有前景就与我们共渡难关,我始终认为在业务打磨期做这样的决策会对未来品牌的建立造成极大的隐患。这个问题或许等我更加了解市场的真正需求,业务不需要经常性调整时才会得到一个相对正确的答案。

我所看到安全服务业务的天花板

这个小节的文字是狭义的,毕竟我刚刚接触这样的业务不久,但并不影响讨论一些我所看到的问题:
  • 1)质量和规模决定平均服务水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好的技术人员都是在大数据、高并发的情况下训练出来的,ToB/G业务中的安全服务业务也是一样,所面对的潜在客户数、活动半径、规模差距,决定了作业模式和管理根本上的差异;

  • 2)核心能力必须自建不容外部插手,它是业务的核心竞争力,虽然我们不能拒绝引入外部力量,但可以节制保证其无法触碰业务根本;

  • 3)庞大的团队必然需要前置培养潜在管理人员,提前参与一些管理工作,等到真正做管理的时候不至于手忙脚乱,但哪怕是现在在位的管理者也未必都尽如人意,优秀管理者的二八定论现实情况下可能不足一九,在这个问题上我持悲观态度。

后记

想记录下的东西很多,但时间不够。前段时间和一位友人聊天沟通我的一些困惑,得出的结论是我的马斯洛需求中一些部分是失衡的,我正在思考并调整。大家也不用担心我是否不再关注前沿技术,那是我赖以生存的根本。
写到此处想起曾经看到的一段话分享给大家:“管理其实就是和人打交道,要去更多的了解人性,然后用某些方法去遏制人性恶的一面,再去用某些方法激发人性好的一面“,我很好、勿念


文章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MTAxMDE2NQ==&mid=2247483938&idx=1&sn=ed36ff8cbdeda8364c4f18267fd7ee88&chksm=ce1ce3b8f96b6aaea5af5d63ebeaa3712ebe1b3a3bf599c66d01a97924e9209e7ba557ceffca&scene=58&subscene=0#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