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研与OpenAI及其他
2023-8-19 21:51:3 Author: mp.weixin.qq.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2 收藏

老砖家是搞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对各种AI有应用场景属于常规操作,没啥新鲜的。女科学家是搞医学科研的,如今也对各种AI有应用场景,有点超出老砖家的预料。有次她外出学习一周归家,跟我说,GPT对我帮助太大了,太有用了,她应该是泛指一批AI。我大概听了一下她的说辞,说得过去。

前段时间她疯狂看文献,一天一篇的节奏,Claude、poe、ChatGPT用得不亦乐乎,免费版Claude可以上传10MB以内的PDF,你可以和它一起讨论这份PDF。不过我提醒过她,若它的回答你能判断真伪,用用无妨,若在你完全不了解的领域,完全无法自判断它的回答真伪时,千万不要信它,务必找别的信源交叉印证。于是,她存疑时会用传统医学科研检索方式去寻求支撑材料,至少避免低级掉坑。因为我不是学医的,对医学领域的回答有效性没有感性认识,但在计算机领域,回答扯淡率不低,我被结结实实坑过。另一方面,回答有效性与提问方式强相关,同样的问题,换种问法,收到的回答很可能相差很大。我在计算机领域对此有深刻认识,没想到女科学家在医学领域最终也摸索出同样的认知。有天她给我细述了一个具体医学科研问题,说她最初怎么提问的,AI回答很普通,没什么价值,后来她拆分问题,细化提问,一旦发现某次回答开始有价值,就针对回答中的细节进行加强提问,不断迭代,AI的回答越来越有针对性,越来越有价值,直至产生巨大帮助。当然,我这样描述,仍然流于形而上,那是因为我不是学医的,她给我讲的时候是带着具体示例的,我听不懂,也记不住,只记得她兴奋得不得了。

老师已然如此卷,不曾想,学生更卷。她那个博士大弟子更疯狂,在用GPT-4看医学文献。作为医学生,在人均网络水平世界第一的区域,在寡妇王的凝视中,在美帝的封锁中,在这种前狼后虎的险恶环境中,搞掂了GPT-4付费与可达,行动力不是一般的强。GPT-4可以访问外链,可以针对最新医学文献提问并探讨,这个优势很特别,尤其当你所研究的方向涉及前沿时。话说回来,这位博士大弟子比较特别,硕士阶段相比许多人就已经卷出高度,主观能动性极强的那种,TA能如此快速拥抱高科技也在情理之中。我听说TA在用付费版GPT-4时,很是感慨,毕竟我自己也没用啊。女科学家被学生这么一卷,有心也用GPT-4。我说,你先把这些免费版AI用透了再说,AI就是个工具,如果现有工具能够满足当下需求,就不必急于GPT-4。其实,就是不想花钱,找个好听点的说法而已。

过了些日子,女科学家又跟我八,这次她的硕士大弟子也用上GPT了。

issy: LL已经用上GPT了
scz:  她怎么弄的
issy: 她哥给她装的
scz:  她哥?
issy: 她哥在XX读研,反正是个理工男,会搞这些

得,师徒三人全用上AI。还不是单兵作战,看这架势,平时少不了线上会议时互相交流AI使用经验,当然全是医学相关的。老师卷,学生更卷,老师的道友更更卷,合着卷王开大会啊。说起来,老师是最次的卷王,能用AI全仗老砖家和老砖家的道友们,自己搞不掂基础设施,离了老砖家就抓瞎。为此,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至少有两名前被研究对象或者说前疯子直接出手过。此处,我钓个鱼。相比之下,学生自己一把梭,NB。

我有个朋友赵贤辉,他应该对AI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有许多实战与独到见解,被人请去讲过这方面的课。那天我听完女科学家的侃侃而谈后,突然意识到,她们几个已然在医学领域找到了AI工具的正确打开方式,至少找到了贴合她们那个科研方向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样便很好。

年初OpenAI大热出圈,随着时间流逝,浪潮退去,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会用的人,用得好的人,借助这个工具极大提升生产力,不会用的、摸不着门道的,聊天新鲜劲儿一过,就束之高阁了。最后结局,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文章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MjQyMDE3Ng==&mid=2247486760&idx=1&sn=94cfea33cae72067a2eb6212686ae5c5&chksm=fab2ce17cdc547014cd4deabed193babf847981fb6e935f842da0de96d1367189c97e0acc552&scene=58&subscene=0#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