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三年后恰好相见:闲话 iPhone 15 Pro
2023-10-18 17:19:29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13 收藏

失望三年后恰好相见:闲话 iPhone 15 Pro

三年,是一段很短的时间吗?一千多个日夜,两三万个小时,秒针默默嘀嗒了一亿下。三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吗?只是眨眼之间,便匆匆逝去,留下一段似有似无而渐渐模糊的记忆。

过去三年,对 iPhone 甚是失望。在 12 Pro 上原地踏步的相机和莫名缺席的高刷注定着它难当大任,随后 13 Pro 板砖一样的重量让它与其小屏旗舰的定位背道而驰,而 14 Pro 也不过是上了个还没开发完全的荒岛。就这样,没什么可写的……

过去三年,生活的光似乎有些许黯淡。早六晚十一,在昏昏欲睡的间隙强撑起精神。刷不完的题海,上不去的分数,枯燥无趣的重复,不知将安置于何处的心灵。提起只需一嘴,聊来似又话长……

城市喧嚣,谁不想念乡村静谧?(湖南某村镇)

日历翻到 2023 ,大地上再也没有了把人与人物理隔绝开的栅栏。交上六月的最后一张答卷,在大江南北挥洒完两个多月的自在,再踏进曾梦寐以求的那扇跨越百年的校门,拿起笔准备写下新的篇章。

科技春晚拉开帷幕,我对 iPhone 15 Pro 感到尤为惊喜。高考后我并未更新设备,而此时我手上的 S20 又受到了来自不可抗力因素的损坏,我便与这块原色钛金属四方体一拍即合。

曾经最爱的三台手机

这不是一篇传统的评测文,而是想从一个普通用户兼数码爱好者的角度,和大家闲聊扯淡。全文约 5000 字,希望屏幕前的你能耐心读完。


「三无」的 iOS,是最好的 iOS

开箱亮屏,道一声你好。这一声你好从 1984 年一直说到了今天,也将继续低吟着直至遥远而不可预知的未来。

新机拆封时的留影

拿起手中,这样轻巧的感觉实在是久违了。前两年给人推荐时可能还会犹豫 Pro 的重量有些难以接受,但钛合金带来的大减重,让我很难不把今年的 Pro 系列推荐给所有打算购买 iPhone 的人。

翻转过来,原色钛金属别具韵味——由一层淡淡的灰色打下基调,又微微泛着金色光泽,低调而淡雅。不得不承认,苹果在玩弄颜色这块,向来是有着独到的眼光的。当然,除开蓝色钛金属。

超广角拍出来有些变形了…(上海陆家嘴景观)

金玉其外,并不一定会败絮其中,至少对于 iPhone 所搭载的 iOS 系统来说是这样。我将我决定在使用安卓机作为主力整整三年后又回归 iOS 主力的原因归结到 iOS 的「三无」原则:无感、无缝、无脑。

扔下沉重的书包,脱离无边的题海,浑身好一阵轻松。将主力换回 iPhone 后,这种释然之感似再次环绕着我。终于不再需要每天用 S 互传把手机图库同步到 iCloud 中了,用备忘录码的稿子也终于不再需要拿微信在手机与电脑之间传来传去了。是曰无感。

我们有时在手机屏幕上看到了一篇好文,又想用平板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这时就只需直接在Safari 里点开 Handoff 链接;或者有时我们用手机听着歌,又在笔记本上看到了一段感兴趣的视频,也只需要切换播放设备,而不需要把耳机断连再重连。是曰无缝。

隐私裸奔时代,我们都开始重视起自己的数据安全,这本是一件很正常的好事情。但在安卓系统中,我们需要与各种流氓斗智斗勇,各种权限大战接连不断,一些无良 app 就差把汝奈我何四个字写在脸上了。但在 iPhone 上,这样的烦恼便烟消云散。是曰无脑。

这样的「三无」当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会让你折腾手机的能力急剧下降,就像是困在厂商为你准备好的精装房。日子过得惬意,但总觉得少了点自在。

已经被精装房困住了

妙法巧解后的所见即所得

很抱歉打断一下大家的思绪,且容我先聊一会儿数学题。

在 2023 年新高考 I 卷数学考试中,出卷人极其罕见地采用了解析几何作为压轴题。对付这样的题目无非就是两招,一招为「无脑狂算」,一招为「妙法巧解」。前者无需过多思考,主打大力出奇迹;后者则要求解题人有着极高技巧,主打四两拨千斤。

在一年刷题中,我归纳出许多技巧,再面对运算繁复、逻辑严密的解析几何题时,就如庖丁解牛,得心应手。虽然最初强迫自己使用各种陌生的方法时,我也面临着许多困境,甚至解题速度和准确率还下降了,但回头再看,这样的做题习惯彻底改变了我的高三。

我猜你应该想到我想说什么了—— iPhone 的产品设计思路就是要去「秒法巧解」而非「无脑狂算」。在寻找那一个「最佳解」的路途中,必然会存在着一个难以预测将会花费多长时间的阵痛期。而 iPhone 挨了很多骂,其实就是因为它还没有走出这个阵痛期。

不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iPhone 15 Pro Max 上那一枚采用四重反射结构且搭载传感器防抖的潜望长焦镜头,这样的设计确保了未来的 iPhone 能够在镜头外观不变的前提下只用升级 CMOS 便可不断提升画质。但很显然这枚潜望镜的素质在 2023 年根本算不上顶级,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枚潜望镜头便处于这个「阵痛期」。

专利示意

不过很幸运, iPhone 在各方面的技术积淀都已经基本完成,前几年新出现的大小毛病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抛开潜望镜头,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年的 iPhone 是近几年来的第一款集大成者。

在 2019 年,苹果推出了在技术上跨入下一个时代的 Deep Fusion 引擎,但其在表现上却更像是倒跨入了上一个时代。过度锐化的问题让无数用户忍无可忍,顶级的硬件被拉胯的软件活生生糟蹋,大家都渐渐对苹果的拍照能力失去了信心。

来到 2023 年,苹果不仅解决好了历史残留问题,还一口气利用 Deep Fusion 的技术积淀为 iPhone 15 系列推出了升级后的光像引擎,更提供了默认 24MP 的照片输出。结合苹果孵化多年的 HDR 生态,以及已经成为其一大卖点的 Live Photo ,「所见即所得」不再是一句讽刺。我们有理由相信待到 Vision Pro 上市的那一天,「所见即所得」就将真正成为现实。

高光不溢出,暗部有细节。(上海邮政博物馆内景)

艺术源于生活,亦高于生活。单纯还原肉眼所见只能让我们回忆过往,对图片进行艺术再加工才能反映出每一个当下背后的情感。  Pro 之所以被称为 Pro ,与 Pro 系列独占的 ProRAW 是分不开的。有了 ProRAW 便有了极大的后期空间,手机摄影再也不是直出观感的比拼了,糖水片也似乎瞬间失了宠。

调调色质感不就来了吗?(西安城墙随拍)
冷色调照样很诱人~(上海天潼路随拍)

这样说来,我想 iPhone 的影像系统是足够庸常,又足够优异的。庸常表现在它没有赏心悦目的直出效果,有的只是还原真实情景的白开水;优异则体现在它无可匹敌的 ProRAW ,以及苹果生态下一系列优秀的后期 app 。

如果你想要街拍,也许会有人推荐你买小米,徕卡调色的确讨喜;如果你想拍风光,也许会有人推荐你买三星,色彩艳丽而不溢出。如果你对摄影有着自己的理解且想要拍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或者并不想拍出什么大作而只是单纯想还原生活中的点滴,那就买 iPhone 吧,你会很满意的。

黑白亦独有意蕴…(上海吴中路地铁站内)

大底当道,焦段越来越广,构图越来越难。不过很高兴,苹果这次提供了 24mm、28mm、35mm 三个默认焦段可选,也能算是个解决方案了。不过对焦距离过远的问题似乎没得到有效解决,时不时冒出的微距模式让画质回到了五年前,实在是有些影响使用者的心态。

至于视频录制,我想无需多言, iPhone 就是无敌的代名词。今年 iPhone 加入了 Log 录制的功能,也支持了 4K 60fps 的 ProRes 外录。可能你我对这些名词都有些犯迷糊,但它很显然是越来越 Pro 了。

听 Tim 的准没错哈哈(图源影视飓风)

花如此大篇幅来讲解影像部分,我是不大乐意的。手机只是生活的工具,又不是一台相机。可如今各家厂商都只顾发力于此,虽说确有成效,但不得不说有些走偏。

让「少量但重要的信息」触手可得

屏幕是信息的载体,如何在有限的面积下提供更多的信息一直是软件设计的一大难点。去年推出的灵动岛正如其名,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我们无时无刻不与「少量但重要的信息」打着交道,无论是麦门信徒点餐时的进度,还是赶飞机时机场登机口的提示,抑或是等待外卖上门时的进度追踪——我们必须要获取这些信息,但为了获取这些「少量但重要的信息」,我们却要执行点开 app 又进入二级菜单的繁琐操作。

去年灵动岛刚发布时,灵动岛除了比刘海浪费更多屏幕空间外似乎没有任何意义,但经过一年的适配完善,现在灵动岛已是高度可用。各种 app 的实时活动被常驻在屏幕最上方,这就极大提高了我们获取「少量但重要的信息」的效率。

从某种层面来说,这也是苹果从乔布斯时期「设计驱动」转向库克时期「功能驱动」的体现。灵动岛是为了提供一个实时活动区域来提高效率而灵动,是为了满足功能而被迫用漂亮的动画掩盖窟窿的难看;而不是为了秀出 iOS 丝滑的动画先做了个岛,再给它开发了一些用途。

显然灵动岛的思路是成功的,不然各品牌也不会纷纷效仿,例如鸿蒙推出实况窗。苹果再次给行业上了一课,让我们与「实时活动」间的交互效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说「One More Thing Moment」越来越少,但「Only Apple can do」不也一直给我们惊喜吗?

全系登岛!

在高考中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能否解出试卷的压轴题并不会对其总分造成多大影响,真正重要的部分是占比 80% 的基础题。

一台手机也是这样,若是有款产品能用上 100 倍超视觉变焦、屏下摄像头、四曲面满溢屏等技术当然对我们更好。但这些只能是锦上添「花」,用户首先需要的是厂商要将其作为一台手机的基础体验的那 80% 的「锦」做好。

而在各家厂商纷纷秀肌肉挑战压轴题的今天, iPhone 无疑是那个默默拿满基础题分数的考生——

A17 Pro 提供了极强的峰值性能,功耗的持续优化也让 iPhone 在同尺寸旗舰机中拥有着几乎最好的续航。

A17 Pro 尽管没能达到大家预期,但它依然独孤求败

8GB RAM 保证了 iPhone 15 Pro 有着足够长的使用寿命,也避免乱杀后台大大减少的优秀体验。很多人会有拍完照后分享给微信朋友的习惯,但若你切回微信却只看到一个大大的地球,我想你分享的欲望会大大受损吧。

斯坦福大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曾提出「延迟满足」的概念,意即不立刻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是作出一定的等待,以求在日后得到回报。对于 iPhone 15 Pro 的用户来说,他们也许现在会感到有些乏味。但苹果偷偷种下了几颗种子,这些种子能在未来结出无限的可能性。

能将 3A 大作搬到手机的 A17 Pro (不过插一嘴这更像是给 M3 Mac 打铺垫),能将现实情景永远留存的空间视频拍摄,能担起智能家居中枢大任的 Thread 协议……苹果在布一局大棋,棋局中的每一步都走得远见非凡。也许未来的某一天, iPhone 15 Pro 会被追封上各种各样的鼻祖的名号,它的光环会愈来愈显眼。

其实在将主力切换到 iPhone 的这段时间里,我也发现了很多曾经没有思考过的细节,而其中感知最为明显的便是 NFC 交通卡。

先前我使用的是三星 S20 ,它的 NFC 芯片位于后盖中央。这就意味着每次进出闸机时,我不得不将我托举着手机屏幕的手掌挪开,从正面把手机抓住,才能顺利刷卡。

而 iPhone 似乎一直以来都把 NFC 芯片放在了顶部,这就意味着我无需变换握持手机的姿势,只需将手机顶部微微倾斜,凑到刷卡区域。

灵动岛在向你展示着丝滑动画的同时,其实也提醒着你 NFC 芯片就藏在它的下面

这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细节,但却最能体现出苹果设计产品时坚持的理念,化繁为简,提高效率。

不过说到这里又不得不聊到 NFC 门禁卡的问题了,咱也不知道苹果脑子里装的啥,反正都已经骂得没意思了。

喜闻乐见的 Action Button

曾经 iPhone 的静音拨片有着极佳的口碑,但对于我这种手机常年静音的人来说,静音拨片唯一的作用就是积灰,所以对于 Action Button 的推出我是喜闻乐见的。

但目前 Action Button 的使用范围实在是过于狭窄,完全浪费了这枚实体按键。为了方便扫街,我将它设置成打开相机,但长按的操作相较于锁屏界面左滑似乎也没有方便太多。

如其所言,捕获精彩时刻~顺带补一嘴今年 iPhone 15 系列抓拍能力升级了

我理想中的 Action Button 应该至少允许用户自行设置长按、双击这两个操作,不然就浪费了这枚实体按键。何况为了方便日常拍摄,很多人会将 Action Button 设置为打开相机,却因此痛失 iPhone 快速切换静音状态的便利。

Action Button 还是个新生事物,我愿意给它一些时间来成长,当然更希望它不会让我失望。

至于 USB-C 接口的意义,我想就是让我在出门时可以少带一根线了,在传数据时不需要转接头且速率更快了。

在此我也想致敬一下先驱者——魅族 Zero 。 USB-C 绝对不会是 iPhone 最终给出的答案,未来是属于 MagSafe 的。目前充电问题已经由 MagSafe 解决,至于数据传输则可以采用 Apple Watch 刷机底座的 60GHz 传输方式。这样想来无孔 iPhone 发布的那一天似乎越来越近了,还真是期待呢。

创新的破坏与延续

不过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 iPhone 15 Pro 有些乏味?咱们聊了半天,也没看出今年新 iPhone 整出了些什么新意啊。

对此我的回答是,确实,您说得对。

我们将创新分为两种,一种是像乔布斯发布 iPhone 那样的「破坏性创新」,而一种是诸如提高性能、增强续航之类的「延续性创新」。

还记得乔帮主经典的「One More Thing」吧

苹果失去创新了吗?并没有,只是没有以显而易见的「破坏性创新」的形式出现,暂时没有打破智能手机这一物质载体。但苹果始终坚持着「延续性创新」,例如不断优化相机体验,推出灵动岛提高信息获取效率,提升 NPU 性能构建 AI 生态,提前布局智能家居 Thread 生态……

话又说回来,现在谁又敢说自己做出了「破坏性创新」呢?也许 Vision Pro 会成为这富于破坏性与创新性的一锤,但那至少也得等到它发售吧。况且若是只有 Vision Pro 而无 Vision ,它也很难走向普罗大众吧。当然我相信每一个关注着数码圈的人,都正翘首以盼着那一天的到来。

Apple Vision Pro 会引领消费电子的下一个十年吗?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折叠屏是「破坏性创新」吗?我觉得不是,它不过是换了层皮,本质上与直板形态的智能手机并没有任何区别。竖折很精致,提升了一定的便携性,但绝大多数操作还是要翻盖来完成,便注定着折叠不过是为它增添了一点玩具属性;横折让手机也能变身为小尺寸平板,但它的应用场景依然局限在已有的互联网生态中,除了能把手机当三脚架用,并没有创造出新的应用场景。

折起来,大不一样,却又处处一样

「延续性创新」就如积沙成塔, 15 系列对于 14 系列的用户来说吸引力不大,但对于 13 系列、 12 系列的用户而言却是很大的升级。我们不难猜测,苹果今年的目标就是要吸引刘海屏的「第二代iPhone 」用户们都去用上全新的灵动岛设计的「第三代 iPhone 」。

对于已经能拿到将近满分的成绩的尖子来说,冒着丢掉分数大头的险而采用花里胡哨的技巧来挑战满分的行为在通常情况下都是毫无必要的。虽说第二名、第三名都正步步紧逼,但只要 iPhone 的总分依然是尖子生的水平,苹果就没有必要过于大刀阔斧地换代,这是它作为一家企业不得不屈从的原则。

苹果知道手机市场正发生着一场腥风血雨的搏杀,而随着摩尔定律的失效,手机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苹果似乎只想稳住优势而不想再拼一把,反倒更想从中抽身,开辟出一条新赛道。这条赛道也许是山雨还未来却已经风满楼的 Apple Car ,也许是人尽皆知但充满着神秘感的 Vision Pro 。

当然,这些企业决策层面的东西与我们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是消费者,只用关心产品是否优秀就够了。若你习惯于万物互联的苹果生态,有一点细节狂魔的强迫症,我觉得你会同我一样很喜欢iPhone 15 Pro 的。接下来你要考虑的问题,不过是是否更新换代罢了。

若你不喜欢 iPhone 15 Pro ,认为它做得不好,其实也只是因为它不够契合你的需求,那么你更适合选购三星、华为、小米、 Pixel 等安卓旗舰。不同的人各有各的需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为什么数码圈的骂战越来越多呢?我希望所有看到这里的你,都能保留着自己的那一份理性,也能多几分思考。

我选择 iPhone 15 Pro ,不意味着它足够好,只不过是因为它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三年之约已至,我不过是一个赴宴者罢了。

实在还想再放张图咋办(摄于西安钟楼)

这是一顿法式大餐,没有哪一门菜能让你单独吃饱,精致的食物会一盘盘端上。

这是一场小步舞会,不够新潮,但优雅永不过时。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83577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