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写了好多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内容。
晚上跟朋友聊天时突然发现,光写了会如何如何,以及为什么会这样子,但是却没有写普通人和投资者应该怎么应对。
今天简单写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建立一个简单好用的,针对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的思考模型。
而这个模型很简单,就是抄作业,抄先行者日本和美国的作业。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很多发达国家都在进行经济机制的转型。
日本从安倍经济学,转为了岸田经济学。
美国从特朗普经济学,转为了拜登经济学。
站在美国和日本的角度,特朗普与安倍两位超人气巨星的骤然失去权柄,冥冥之中,似有一种历史的车轮在推动.....
废话不说,我们来看他俩与继任者之间政策的变化:
先驱者安倍与特朗普的策略,都是小政府大市场,政府搞货币放水,把资源配置的权力交给市场,财政减税,让市场主体来加杠杆。
继任者岸田与拜登的策略,都是大政府小市场,政府搞财政放水,由政府牢牢把握住资源的分配权,免除债务,让普通民众来加杠杆。
随着安倍与特朗普离开了政治舞台,日本和美国,都在从强劲的货币政策驱动经济,转向了强劲的财政政策驱动经济。
说白了,过去搞货币政策刺激,是相信由企业和银行来配置资源更为高效,搞“简政放权”。
而现在搞财政政策刺激,则是相信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来驱动资源,才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今,中国也在面临相似的局面,我们正在从安倍经济学走向拜登经济学,财政政策将取代货币政策,向市场上注入流动性和调配资源。
譬如前几天,银行隔夜拆借利率一度飙升至50%,就是这种改变的缩影,当惯了老爷的银行们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从前部正印先锋官,变成了押运粮草的后勤主管。
而这个局面,跟今年年初美国银行业的问题的本质差不多。
过去搞货币放水的时候,美国的银行们掌管着总水阀,可以通过在调动资源的过程中,通过结构性的息差赚取巨额的利润。
如今搞财政放水的时候,白宫和财政部管着总水阀,不仅银行吃不到经手的好处,之前资金错配问题也会暴露,都会成为一个个的地雷.....
所以呢,不要还按照过去十年货币放水的传统逻辑去分析,搞出来很容易南辕北辙。
配合之前的几篇文章,大家可以清晰的理解这一轮底层逻辑的变化。而如果不愿意自己思考的话,简单来看也可以抄同样策略的日本和美国的作业,这一轮开放后,我们大概比美国和日本晚一年。
譬如,银行业参考美国,就不必多说了。
譬如,随着本月中国资本市场的重新开放,美国的长期资金会像安倍去后,巴菲特投资日本的五大商社的模式,重新进入中国,投资那些掌握着全国资源和渠道的商团。
又譬如,随着本月开始,美国一系列高端制裁偷偷的取消,中国也会像拜登政府启动《基础设施和就业法案》、《芯片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在高质量领域进行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助推高质量的龙头企业长足发展。
简而言之,逻辑上分成两条线,分别借鉴今年的日本和美国。
要么看类似三井、三菱、住友、丸红、伊藤忠等代表着上游资源、通道和政府资源的财团,
要么看类似美国的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英伟达、特斯拉等代表着“高质量发展”的国产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