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地图 | 中国咖啡的小透明:海南
2023-11-23 17:18:21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20 收藏

距离《咖啡地图》系列的完结已经有一年多了。重新翻阅了一下之前的文章 ,虽然写了云南,但中国的咖啡产地除了云南还有一个地方,不过它在咖啡产业中更像个小透明,可我觉得挺有意思,所以决定简单的梳理一下,这就是——海南。

咖啡历史

1898 年,海南文昌南阳镇石人坡村民邝世连从马来西亚带回咖啡种子到海南岛文昌老家种植并种活了 12 株。在此后的 120 余年间,咖啡在海南这个热带小岛上快速生根发芽,后根据 1937 年出版的《海南岛热带作物调查报告》记载,文昌迈号、南阳等地区的咖啡种植已达 2000 多亩,占全省 70%。

据史料记载,1946 年琼崖农业研究会出版的《海南岛之产业》统计了 1924 年至 1935 年 海南岛咖啡输入情况,1924 年是 4900 斤,1925 年是 9790 斤,1927 年最多达 38397斤,可见当时海南的咖啡消费量正稳步增长。

琼中黎母山镇大丰咖啡种植基地,工人在晾晒咖啡豆

1935 年,爱国华侨陈显彰抱着「振兴实业,实业救国」的理想抱负,在福山大吉村创建「福民农场」,播种 200 公斤罗布斯卡咖啡种子,至 1942 年,陈显彰先生的福山咖啡已远销至粤港沪津等地。

1953 年,兴隆华侨农场(太阳河)咖啡厂成立,是新中国第一家咖啡厂。该厂第一包「太阳河」牌咖啡,是新中国生产的第一包咖啡。

20 世纪 80 年代,国内咖啡消费群体扩大,以国外咖啡品牌为主的速溶咖啡迅速抢占国内市场。1986 年,经国家经贸委、轻工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第一条速溶咖啡生产线获准立项,在海口咖啡香料厂的基础上成立海口速溶咖啡厂筹备处,投入 2100 万元从丹麦尼鲁公司引进一条速溶咖啡生产线。

20 世纪 90 年代海口力神速溶咖啡厂的咖啡生产线

1988 年 6 月,中国第一条速溶咖啡生产线正式投产,结束了国外咖啡品牌垄断国内速溶咖啡市场的历史。1988 年,这条速溶咖啡生产线通过国家验收,海口速溶咖啡厂筹备处正式更名为海口速溶咖啡厂,1994 年更名为海口力神速溶咖啡厂。

海南咖啡种植最鼎盛时期,全省咖啡种植面积曾达 23 万亩,咖啡产品畅销全国及东南亚地区。

后由于国际贸易等多种原因,「福民农场」咖啡遭全面砍伐,海南其他地区的咖啡树被橡胶、芒果等热带作物替换,咖啡种植规模大幅度下降,至 2009 年不到 3000 亩。

咖啡种植情况

咖啡种植,有一条咖啡带,是指南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而中国在咖啡带上的地区就是云南、海南、台湾。

目前中国大陆主产区就是云南,种植的是阿拉比卡种。台湾主要也是阿拉比卡,但是产量不大;海南因为整体的海拔问题,不太适合阿拉比卡种的环境,因此主产罗布斯塔种。

海南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它位于赤道北部环海地区,海拔拔 21 - 532 米,且原始森林等生态环境保护得较好,森林覆盖率达 60%。空气新鲜、无污染,这些都是种植咖啡的优质自然条件,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生长的海南咖啡,其质量自然比其他地区的更加优良。

最后,海南地区属于火山丘陵地貌,具有优良的土壤与水源。美素河起源于海南中部丘陵山地,河水清澈,流经海南广大地区。海南最大的水库—松涛水库,其干渠贯穿海南全境,水质优良、无污染。当地的土壤类型为火山质砖红壤,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土壤肥沃(含钾),有机物含量达 1.8 - 3.5%,肥力中上,很适合咖啡的生长。

目前咖啡主产区,种植罗布斯塔种的国家有:中国海南、越南、巴西、乌干达、印度尼西亚、印度。中国咖啡 98% 的产量都在云南,海南可能也就在 2% 左右。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2018 - 2022年,云南咖啡豆种植面积呈现出了先增后减的走势,产量呈现区间波动的走势。种植面积方面,2022 年云南咖啡豆种植面积达到了 127.3 万亩,同比减少了 8.6%,较近五年的最大种植面积(156.7 万亩)减少 了 18.8%。2021-2022年,受气候变化和地形环境影响,水土流失现象相对严峻,云南部分咖啡豆种植区域甚至已经不适宜种植咖啡豆。在此背景下,云南当地需要重点提升咖啡豆种植的可持续性。

产量方面,2022 年云南咖啡豆产量达到了 14.3万吨,同比增加了 31.2%,较近五年的最高产量(14.5万吨)减少了 1.4%。虽然 2022 年的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通过品种和种植环境改良等手段,云南提高了咖啡豆的单产量,2022 年云南省咖啡豆的单产量为 112.3 公斤/亩,同比增长 43.56%。

——《2023年中国咖啡行业全景图谱》

海南同样拥有咖啡豆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因气候、海拔等原因,海南更适合种植罗布斯塔咖啡豆。以罗布斯塔咖啡豆为主要原料的兴隆咖啡,是海南咖啡品牌的代表之一。

相比之下,海南的咖啡种植面积不占优势,但在自贸港政策下,发展咖啡贸易,正逢其时。海南咖啡豆产量远不能满足当地兴隆咖啡的生产需求,发展咖啡贸易,是海南弥补本地原料产量不足的市场需要。海南自贸港有原辅料加工增值超过 30% 可免关税的政策,为海南咖啡产业实现质的跨越提供了条件,海南不仅是咖啡的种植地,也可以是世界咖啡贸易和加工的集聚地。

今年 6 月,2023 万宁工会杯兴隆罗布斯塔豆技能大赛在海南热带植物园精彩上演。赛上,来自海南兴隆、福山、琼中、白沙的咖啡豆与越南、乌干达、巴西、印尼等世界各地的罗布斯塔豆同台竞技,参赛选手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罗布斯塔豆烘焙至最佳的口感和香气。

海南已经开始从低质的罗布斯塔,向精品罗布斯塔的种植转型。之前我也介绍过精品罗布斯塔,可以参看《咖啡地图 | 你可能猜不到越南是世界咖啡产量第二大国》

主要产区

在海南,有两个以咖啡闻名的地方:一个是澄迈福山,另一个是万宁兴隆。作为我国较早种植咖啡的地区之一,海南咖啡受益于周总理的赞誉和海南发达的旅游业,较早打造出了自己的名气和品牌。此外,海南主要的咖啡种植者均为华侨,他们喝咖啡、懂咖啡,知道如何才能种出好的咖啡,这也推动了海南咖啡的快速发展。

福山咖啡

澄迈县福山镇是海南最早种植咖啡的地方。福山咖啡由归国华侨引入至今,已推广到海南岛的各个地方。福山的土壤十分适宜咖啡的生长,当地农民大都有种植咖啡的习惯。据海南史料记载,1933 年,爱国华侨陈显彰先生在实业救国思想的感召下,怀着「振兴实业,实业救国」的抱负,从印度尼西亚回到海南考察。经考察,他认定福山地区「平芜绵邈,泉甘土肥,四季常绿,交通方便」,是发展热带种植业极为理想的天然场所。

1935 年,陈显彰在澄迈县福山镇成立了「福民农场」,开始大面积种植咖啡,进行商业性、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并出口海外市场。

如今,在福山咖啡风情小镇的福山咖啡文化馆的大厅里,仍摆放着爱国华侨陈显彰的雕像。后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福山咖啡园全面被毁,而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咖啡业发展也进入一个低迷的阶段。

1976 年后,不到 40 岁的福山农民徐秀义决定重振咖啡的风采,他带领全家人,投入多年的积蓄,重新开辟了咖啡园,随后又成立了集体企业,扩大了种植基地,并与县组织联合在福山镇创办了福山咖啡种植园及加工厂,开垦荒地以大力发展咖啡种植业。徐秀义点燃了福山人对咖啡的憧憬,澄迈县咖啡业由此蓬勃发展起来。1989 年,澄迈以上万亩的种植规模,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生产基地。

2010 - 2014 年,福山咖啡成为中国桥牌协会全国比赛唯一指定咖啡饮品;2006 年福山咖啡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福山咖啡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并于2010 年获得了原产地地域保护证书;2013 年以来,福山咖啡更是连续 11 年被评为「海南省著名商标」。

兴隆咖啡

在东南亚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潮州粉条福建面,海南咖啡人人传」。据说在东南亚,大部分的咖啡店都是由海南人经营的。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东南亚的归侨们不但把喝咖啡的传统和制作、冲泡咖啡的手艺带到了海南兴隆,还生产出了后来声名远扬的兴隆咖啡。1951 年,为安置归国华侨,当地政府在万宁东海岸太阳河畔创办了兴隆华侨农场,组织归国华侨开垦荒地、发展经济。由于归国华侨中的许多人在国外时有种植和饮用咖啡的习惯,他们便将这种传统和习惯带到了兴隆并逐步影响了当地民众,从一家一户、房前屋后的种植发展到了后来的集体经营。

兴隆咖啡谷

1953 年,新中国第一家咖啡专营厂商——兴隆咖啡厂于海南省万宁县兴隆镇的华侨农场成立,之后,农场开始大规模地种植兴隆咖啡。1954 年,农场从马来西亚引种罗布斯塔,开始加工咖啡粉,虽然产量不高,但兴隆咖啡已经名声在外。

兴隆咖啡产地范围内的太阳河发源于琼中县斩岭,流经万宁境内进入兴隆地区。而兴隆咖啡的主要产区处于太阳河中游,河水清澈,水质良好、无污染。产地范围属丘陵地带,表土深厚,土壤有机质丰富(含钾),适宜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最新的产量数据没有查到,根据过往数据总结一下:

  • 20 世纪 70 年代,兴隆咖啡种植面积达 1000 多亩。
  • 20 世纪 80 年代,农场对兴隆咖啡品种进行选种,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使咖啡干果从原来的每公顷产量 450kg 提高到 1200kg 以上,有的达到 1300kg。从此,兴隆农场成为海南兴隆咖啡生产的主要基地。
  • 1985 年兴隆农场招商引资,与香港公司联合办起海南第一个咖啡出口基地,并从巴布亚新几内亚引进 35 万粒优良种子,种植面积达 4200 多亩,总产达 70 多吨。

目前最新的数据来看,兴隆咖啡总面积应该有个 1 万多亩,年产量在 2000 吨左右。

现在兴隆更多的往海南旅游产业配套的方向发展。兴隆咖啡谷,位于海南省万宁市兴隆华侨农场,打造出以咖啡为主题,集农业种植、加工、销售、旅游休闲、度假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园。

隆苑咖啡庄园

兴隆的隆苑咖啡庄园地200亩,园区内设有咖啡种植区、咖啡工厂、咖啡屋、体验室和餐厅等,游客可体验咖啡种植、采摘、加工、研磨全过程,还能品尝到咖啡鲜果炖鸡、咖啡果皮茶等主题特色餐饮。

咖啡树种

国内目前树种资料比较开放的,还是云南咖啡。海南的资料非常少,不过可以确认的是,第一个通过国审的咖啡种是「热研1号」。

「热研 1 号」

1957年,香饮所的前身兴隆试验站成立,将选育咖啡良种作为当务之急。1958 年 3 月,该站张籍香等 3 人组建了咖啡组,这是中国第一个咖啡专业研究机构。1977年,科研人员初步筛选出 15 棵初级优良变种母树,其中被标记为「24-1」的正是后来的「热研1号」。

1983年,鲜豆、干豆产量是普通罗布斯塔咖啡树 2 倍的「热研1号」脱颖而出,此后 10 余年间,科研人员分别到万宁兴隆、万宁龙滚、澄迈福山等地开展区域性和生产性试验,测试该品种在不同地区的表现。2013年,「热研1号」通过国审,成为海南第一个通过国审的咖啡良种。

「热研5号」咖啡植株矮生粗壮,亩产 214.4 kg、蔗糖含量约 6.49g/100g DW、绿原酸含量约 2.88 g/100g DW,表现出高产、品质优的特点。「大丰1号」,具有花果期集中、产量高、品质优异等特性,亩产 173 kg,适合在可在海南省中部、东部、南部的适生范围内推广。

相关机构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Flavor beverage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science,简称香饮所),隶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副局级公益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香饮所是专业从事热带香料饮料作物产业化配套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主要承担中国胡椒、咖啡、香草兰、可可、苦丁茶、八角、肉桂、糯米香等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的产业化配套技术研发任务。

海南咖啡的制作

其实最有意思的就是海南咖啡的制作了。不知道是不是罗布斯塔的关系,为了盖住罗布斯塔本身的味道缺陷,演变出来的烘焙方法。

不同家会有不同的炒制方法,以福山咖啡为例。与炒菜一样,把咖啡豆放在大铁锅里,用直火加热,用铲子翻炒,具体步骤如下:

  • 将生豆倒入锅里,翻炒至成熟,倒出冷却。
  • 然后再次起锅,倒入白砂糖,熬成糖浆。
  • 当糖炒化后,倒入冷却的咖啡豆,然后搅拌,继续炒制。
  • 炒制完成,放入冷却盘,打散,冷却。
  • 冷却之后,就可以装袋或者直接研磨成粉使用了。

这是福山咖啡的烘焙方式,另外还有很多当地本土咖啡馆自己烘焙咖啡豆,都是炒栗子的那种炒锅,还会放入糖、奶油/黄油、盐一起。剩下的步骤类似。

海南匠人咖啡 Hainanese Artisan Coffee

海南传统咖啡的冲煮,可以用原生态来形容,非常简单粗暴,简单来讲就四步:

  1. 把咖啡粉放入烧水壶里。
  2. 煮的同时,用勺子疯狂搅拌。
  3. 煮够时间,倒出过滤,福山咖啡的做法是直接双层金属滤网过滤。
  4. 最后倒出饮用即可,如果不习惯,可以再放糖或淡奶/炼奶等搅拌饮用。

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选购一些海南咖啡,推荐福山咖啡可以买回来按照这种传统方式试试看。现实的讲,纯罗布斯塔,是我也喝不进去的东西,真的需要调一下才好。

最后

这是一篇《咖啡地图》系列的补充篇,其实罗布斯塔在意式拼配的使用上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但是单纯饮用确实要特调一下,海南咖啡的制作方法,就非常好的弥补了罗布斯塔天生口感上的缺陷,虽然制作过程看着可能比较「黑暗」,但味道还是可以的。

参考资料: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84361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