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truck 为什么是特斯拉史上最难造的车?
2023-12-12 19:31:15 Author: 爱范儿(查看原文) 阅读量:3 收藏

能把自家产品的争议和销量做到同等高度的企业不常见,特斯拉算其中的常客。
刚开启交付的 Cybertruck 从 2019 年发布的那天起,就注定了会引起巨大的争议,这辆又帅又丑的量产概念车,是性能最强的皮卡,也是制造难度拉满的怪兽,在长达 4 年的等待时间里甚至很多人并不觉得它最终能量产落地。
这份质疑不仅来自于它奇葩的外表,更由于其制造难度之大,甚至让特斯拉自己都几度停下了制造的脚步。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大家伙披上着的硬骨头 —— 超硬 30X 冷轧不锈钢。
它不是头一个,但是最激进的一个
特斯拉在交付仪式上展示了一段 Cybertruck 拖着 911 击败了并击败了另一辆 911 的比赛视频,马斯克略带讽刺的打趣道:
即便是拖着911也比911更快。
选择 911 作为对手,除了能展示出 Cybertruck 作为皮卡也能拥有卓越的性能,其实也有另一层用意。
1967 年,保时捷就打造出了一款采用不锈钢车身的保时捷 911S 车型,后来保留在了博物馆里,并没有成功走入大众市场,因为新材料使得保时捷的重量增加了 2~8 成,这是性能跑车生产的大忌。
用不锈钢作为车身材料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30 年代。
阿勒格尼技术公司为了在那个年代增加不锈钢的销量,和福特汽车联手推出了 6 辆锃光瓦亮 Model 68 Deluxe。
Model 68 Deluxe. 图片来自:souhu.com
这些定制车在数十年的使用中,无需保养还能够一直保持这样反光的外观,不锈钢一般都不会生锈,也不用给车身刷上全包围的车漆。并且不锈钢的车身强度要高于一般的钣金,发生碰撞时也不会轻易变形,安全性有了更高的保证。
这是当时许多公司想要将不锈钢引入车身材料的根本原因,但其本身过硬的特性,让冲压机在加工时更容易被损坏,而且难以焊接的缺点也不适合让这种材料在当时的设计理念中被广泛运用,不锈钢的最大优势也成了它走向大众的最大桎梏。
虽然没能走向市场,但这样独具特色的外观成功走进了银幕。1985 年上映的《回到未来》,里面穿越时空的跑车 DMC-12 正式采用了不锈钢车身,直到现在依然是许多人的「梦中情车」。
DMC-12 . 图片来自:oarington.com
用经典作品为上个世纪不锈钢在汽车材料中的尝试画上句号,也算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了。而下一次二者的再次碰撞,就到了 35 年后的 Cybertruck 身上。
用在 Cybertruck 上的不锈钢,有一个很中二的名字 —— 超硬 30X 冷轧不锈钢,听起来就和它的外观一样,不属于这个时代。
马斯克介绍这是一种从 300 系列不锈钢发展而来的合金变体,其实我们早都见过甚至正在拥有这种材料,打开你手边的保温杯,在内部应该会有如下的字样:
原来我们和未来科技如此接近,而特斯拉在 300 系的基础上用「冷轧」工艺增加材料中的马氏体,把不锈钢的屈服强度提高到与抗拉强度持平的水平。
通俗一点讲就是这种工艺能够增加金属硬度,相较于其他金属,经过冷轧的不锈钢会在强度上有明显的提升,也就是 Cybertruck 不仅看起来坚固,实际上也真是这样。
对于「30X」的释义业界产生了多种声音,有专家认为这代表特斯拉研究的新材料强于一般 300 系不锈钢的 30 倍,也有人觉得就是马斯卡口中的 300 系,只是换了个更酷炫的名字。
涉及到科研成果和行业机密,我们很难去佐证到底哪一种说法靠谱,不过有三点是可以确定的:
这是特斯拉自主研发的新材料,并申请了专利
30X 不锈钢比以往的同类材料硬度都要高
SpaceX 的星舰表面,用的也是同样的金属
星舰. 图片来自:souhu.com
当一款民用汽车能够在短时间内用上航空级别的同等材料,并且这两个产品都出自同一个老板手中,甚至有人脑洞大开,称 Cybertruck 有可能是在帮 SpaceX 清理「库存边角料」,颇有一种 LV 用小皮料制作口红包和钥匙扣的感觉。
难啃下的硬骨头,和敢操作的疯子
当然这种「库存论」只是一个段子,道出了人们对特斯拉材料决策的疑问。
上个世纪的不锈钢探索之路,尽管显现出了不锈钢的优势,但随之挖掘出来的缺点早已证明了这是一条没法走通的路,或者说没法走向量产的路。
要弄懂特斯拉对不锈钢的执拗,需要回到这辆新车的名字上,找找答案 —— Truck。
图片来自:cars.tvbs.com
民用皮卡在国内不常见,即使偶尔见到一辆,车主也很难发挥其所有的功能。而在大洋彼岸的皮卡历史由来已久,我们不去展开讲这段历史,工具属性明显的 Truck 一定是农场主和果园主的得力助手,光是一个载货牵引能力,就不是一般家用轿车可比拟的。
传统皮卡多数采用非承载式车身,这样的结构优势在于底盘可以吸收绝大部分颠簸和冲击,车体的震感因为分离式设计会被极大地削弱,并且不会因为崎岖的地形使得车身变形,底盘能够承受所有的苦难。
但操控和乘坐体验也因为这样的设计,表现得十分糟糕,车内空间也因为分体式而变得很挤。
而民用轿车的行驶路况较为平稳,舒适度被放在了购车理由的首位,承载式车身可以完全满足驾驶者的驾控需求,但车身结构强度不足也让其难以成为一辆优秀的工具车。
承载式车身. 图片来自:Toyota.com
那有没有兼顾舒适和功能性的民用车?Cybertruck 干的就是这件事情。
如果只是单纯将「车型」设计成皮卡但采用承载式车身,依然不能应对坎坷的路段。所以超硬不锈钢的车身,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
依靠其本身的硬,极大程度地弥补承载车身抗扭不足的缺点。就像在车身上支起了一个外骨骼,和白车身一起迎接路面的挑战,马斯克用「Exoskeleton」给这样颠覆性的车身结构命名。
超硬 30X 冷轧不锈钢具体硬到什么程度,其实下面这个传疯了的截图已经说明了一切。
它能防弹,经过马斯克的实测没有任何一个子弹穿透车门,ommy Gun、MP5 和 9mm 手枪都拿这个大钢皮没有一点办法。
这种「硬」,使车身抗变形、碰撞的能力大幅加强,也能在发生碰撞时分散过大的冲量,保护车内的所有人。
空间足、强度高、驾乘舒适这三个本来相悖的条件,因为加入了「不锈钢」而融合在了一起。
并且依靠特斯拉在不锈钢中添加的 18%铬元素,能在车辆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铬膜,以此隔绝氧气和水的直接接触,因此 Cybertruck 天生就能阻止金属氧化生锈,车漆这个大麻烦,终于是让特斯拉从源头给解决了。
为了驾驭这个和特斯拉一样倔的不锈钢,特斯拉和马斯克,没少吃苦头。
马斯克在一次电话会议中,称制造 Cybertruck 是个「自掘坟墓」的选择。现在看起来这个说法并不夸张,甚至有点委婉。
SpaceX 从立项造星舰,到首架验证机建成仅用了 3 年时间,并且这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箭。
Cybertruck 从 2019 年发布到 2023 年量产,却用了4 年整。
并不是说说汽车制造的难度要高于航天器,而是把不锈钢按照特斯拉的要求放到皮卡上,真的太难了。
高强度材料的难以形变,因此传统的冲压机遇到 30X 不锈钢根本无从下手,即使硬着头皮上,那对机器来说也是「伤敌八百,自损一万」,光是加工机器的耗材成本,都不可能让 Cybertruck 支撑到量产阶段。
特斯拉用了两个比较妙的方法,不算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1.「以暴制暴」:打败强大的对手需要用更强大的力量,特斯拉为 Cybertruck 定制了全球第一台 8000 吨压铸机。
2.「车型重组」:即使用上了最大吨位的机器,但毕竟 30X 不锈钢的实力摆在那里,因此传统的车辆曲线就不太可能在这不锈钢车身上出现,特斯拉通过类似折纸飞机的方式,先用激光切割,再弯折成型。
这样看,Cybertruck 另类的外观,并不是为了独树一帜,而是因材料做出妥协的产物。
不过尽管是这样方正的设计, Cybertruck 的风阻系数依然控制在了 0.335Cd,在此之前皮卡的平均风阻水平都在 0.5Cd,即使是已经做到极致的道奇 RAM 和丰田 Tacoma 也都大于了 0.35Cd,低风阻也让野兽版百公里加速达到 2.7s 成为可能。
车辆本身的制造难,适应各个国家的交通法规也不容易。主流车型的前部一般都会做得相对「软」,因为要保证在发生极端交通事故时,为被撞击的路人存留一丝生还机会。
出生反骨的 Cybertruck 虽然可以保证车内安全,但一旦有行人甚至是其他轿车和它发生了严重碰撞,造成的伤害一定是致命的,犹如坦克碾过了玩具车。
目前我们还不清楚特斯拉是否会对这一点进行前备厢材料的优化,但从已经公布的数据看来,这会是 Cybertruck 走向全球市场的一大障碍。
Cybertruck. 图片来自:CNBC
关于「超硬 30X 冷轧不锈钢」的技术细节差不多就是这些,材料本身的优势特性的确能够作为特斯拉选择它的原因,但并不够充分,因为对于一辆电动皮卡,抗扭刚性大、坚固、轻量化、节电的「铝」可能才是更好的选择。
新材料走向大众市场需要销量的支撑,不然只会迎来如 911 和 DMC-12 那样的昙花一现,不锈钢的结局应该会和碳纤维一样,成为极少数车子的专属。
抛开材料的原因,到底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支撑马斯克的这种选择?
工程交叉方法论
马斯克经常会强调他的一个工作理念——工程交叉方法论,并对此描述了一个五步工程协议:
质疑和挑战已有的要求,使其更加合理
删除不必要的过程
简化或优化设计,避免过度复杂化
加速周期时间
自动化流程,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早在2017年他就将特斯拉和 Space X 的核心技术部门进行打通,让「航天航天」与「汽车制造」的技术知识相互交换使用,当时在 Space X 科学家的帮助下,特斯拉工程师将 Model 3 的制造工时降低了 8 个小时。
当下的 Cybertruck 只是这种方法论下的又一个产物,因为 SpaceX 的存在,让 Tesla 决心使用航天材料;因为星舰的材料优势,让 Truck 披上了 Cyber 的外衣。
可以说这是「福特制」在 21 世纪的改良版本,极高的生产效率、极致的压缩成本,将一切可能降本增效的方法贯通在马斯克掌管的所有业务中。
特斯拉和马斯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存在。
一方面,它经常会引起众人的厌恶,譬如取消雷达、拿掉仪表盘、移走档把和拨杆类似的谜之操作;另一方面,你又不得不佩服它靠着这种执拗,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车企、造出全球最大的火箭
只是,仿佛只有这种「举世皆醉我独醒」的自信和倔强,才可能让如此科幻的 Cybertruck 真正开到了马路上,尽管它看起来依旧不属于这个星球。
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登上了火星,Cybertruck 应该是最有可能在上面行驶的第一辆民用电动车。

马斯克的 「ChatGPT」上线,嘴太损了

10 岁男孩喊话苹果:这个 Emoji 必须改掉 | Feel Good 周报


文章来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gzMTAwODI0MA==&mid=2652315432&idx=2&sn=0f8d19527ff69d6c6472b33a5b8f347c&chksm=9aa0f5ba72f4565fe4014cc3f761edd67280399ed0677a196a65af64859601143a5c1e281af8&scene=0&xtrack=1#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