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天中学会倾听,这是我的实践技巧 | 年度征文
2020-03-05 16:35:35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459 收藏

编注:本文是「少数派 2019 年度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篇征文的投稿赛道为:多一度思考。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听人说:要学会听别人说话,要学会倾听。

但这件事听上去确实是有点虚无缥缈的。在网络上别人总是会说要换位思考,要看着人家的眼睛,别人说话时不要打断。这对已经掌握的人来说确实不难,但对更多的人而言,倾听是一件难理解更难实践的事。

倾听这件事就好比投资,是一件实践大于理论的事情。这也就意味着,想要学会它就必须得多看实战的案例,学习经验,真正了解它是怎么一回事,进而总结、然后躬行,而不是一直学理论。

本文会列出一些例子,让大家更深刻地去体会那种感觉。但例子总归是例子,例子是没有办法代替生活的,愿大家都能做个生活上的有心人。

下面欢迎大家对号入座😀。

听人说话,未必是倾听

How to Practice Active Listening to Improve Your Relationships 这篇文章里有一句话说的非常贴切:

People don't come to us (or us to them) to have their problems fixed, but rather to share their struggles in an effort to find their own way.

人们来找我们,或者我们去找他们,不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想分享苦恼,然后自己去寻找解决的办法。

请你回想一下,遇到一些烦心事的时候自己当时是个什么样的状态。一般来说,对于这些烦心事你的内心往往已经有了一个答案,或者内心已经描绘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和方向,只是仍然会觉得自己有些困惑和烦恼。

这时你往往会想要跟你亲近的人聊聊天,希望他们能够倾听你的烦心事,温柔地引导你采取适当的行动。当你向他们提出聊天的想法的时候,他们往往也会安安静静地,听你讲话。但与你亲近的人若只是给出一些基于理性思考得到的答案,或者用语言来表达他们对于这件事的看法,他们也是没有办法停下来去与你的内心产生共鸣的。

事实上这个时候的你处于一个特别感性的状态,根本不需要他们不请自来的建议,尤其是当这些建议或者看法与你内心的想法背道而驰,更会让你倍感压力,感觉自己的心被什么东西硌住了。你其实只需要他们在听你的声音、了解你的苦闷,知道你现在的处境很艰难就可以了。试图帮助你解决问题,只会让本就焦躁的自己觉得更加无助。

有这样一种理解,如果要把一个人的感性与理性思维具体化,那么就是象🐘与骑象人🧑的关系。象对应的是感性思维,骑象人对应的是理性思维,骑象人只能哄着象,但不能像操控马一样操控这头象

这就好比你的女朋友生气了来找你倾诉聊天,这就是她的内心里这头象因为某些原因愤怒地想要挣脱她这个骑象人,所表现出来的样子。而骑象人之前的哄骗招数都用完了,希望通过与你合作来把这头象拉住——但你却拿着硬梆梆的大道理,或者你认为非常正确的建议,去怼着骑象人的脑袋往里面塞。

不停止内战一致抗你才怪呢。

你要做的只是静静地听女朋友说话,全身心投入到对话中,保持一颗对这件事的好奇心,不提供任何建议。引导她、让她讲,让她自己说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拉着骑象人的手,一起把她内心里的象🐘哄好,这才是你应该做的。

常见的聊天是各说各话

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聊天状态往往是这样的,

A:我昨天在淘宝上看到一件贼好看的衣服~

B:哦这样吗?我记得我之前也在淘宝上看过一些好看的装饰呢~

A:嗯嗯,我跟你说,那件衣服是怎么样怎么样的……

如果你看完觉得似乎没有什么感觉和共鸣,没有关系,你可以尝试在一次多人聊天中保持安静,去观察一下周围人说话的内容,是不是经常在说 「我昨天」「我感觉」「我记得」

没错,这就是各说各话,每个人都喜欢聊自己。

有的时候,即使他们聊得热火朝天,一副相见恨晚的样子,但他们依然在聊自己。而且即便大家都是在讲自己,但依然能聊得下去,依然可以从天南海北,聊到床头床尾。

这种情况我觉得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这是一种放松的聊天方式,当你真的很累了,这样聊一聊其实也无妨。但对方并不会因为常和你聊天而对你产生一种亲切感,因为你一直都在讲自己,并没有在听他讲。他的内心里可能并没有觉得你跟其他人有什么差别。

在写倾听的文章中,一般会告诉你不要打断人家说话。但是在我的观察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说话,不打断你说话,仅仅只是在等你说完话之后,他好讲他的事情。

所谓该吃吃,该喝喝,啥事没往心里搁,大概就是这个状态😅。

其实我也会有这种情况。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假如我说淘宝上有件好看的衣服,我脑子里往往会勾勒出这件衣服的画面,这种画面往往会对我本人有强烈的吸引力,让我头脑发热,四肢不能控制,同时认为听我说话的人都听得津津有味。但是这个时候,我的语言往往并不能把这个东西描述得特别清楚,让对方仅通过我的语言描述就与我有同样的感受。

这其实跟疫情刚爆发的时候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而且当人家在回复我的时候,我依然沉浸在刚刚自己感动自己的强烈发热中回不过神来,根本没有认真听我的小伙伴在说什么。

假如我的小伙伴跟我一样激动的话,那就变成了一场「说者有意,听者无心」,同时却又两厢情愿的喜剧。

倾听是可以练习的

如果你依然觉得我前面描述得比较抽象,在脑海中难以形成具体的画面,你可以带着我刚刚说的这些东西去生活中体会。以前你可能没有这么在意,现在你尝试着不要发言,带着这些思考,用心去观察他人聊天时的情况。

不用太久,一周就好。亲自去体会,总比听我在这唠嗑要强。如果你感觉有点内味儿了,再慢慢回来想想也无妨。

而在我的改善过程中,我的想法是「共情倾听」。

在与同学、朋友的非正式沟通中,我基本不做发言者。并且我会对他们所阐述的事情表现出强大的好奇心,即使有时候我真的不感兴趣。聊天时,适时帮他们描述一下他们的状态,帮他们总结,然后再引导他们继续兴致勃勃地接着他们的话题讲下去。

接下来的部分是实际操作的部分。想要一蹴而就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对于这些实际操作,你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新的习惯来培养。少数派有很多关于习惯养成的优质内容,在这里我就不做更多的讨论啦。

调整姿势,摆正心态

想要做到它,就先成为它。现在,请你先清空你的大脑,然后朗读出来告诉自己:

我会倾听他人。

你可以多重复几遍。别怕,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还有一头象🐘——在你心里。

这其实是我们两个骑象人,在告诉你的象,这个叫做倾听的东西很有趣,让它冷静下来,不会因为话题内容没有谈及自己,觉得失去了「存在感」就大发雷霆😡。

如果要用一个简单的词概括如何开始的话,我想用「共情」这个词来描述。这其实是要你从内心去接受,我想要影响别人,就得先让别人影响我。

「共情」所要求的不是在语言内容上赞同对方,而是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且深入地理解对方,去体会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让心与心之间进行深刻的交流。

聊自己大家都会,学会听别人聊他们自己不是更酷吗?

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通常会强行清空自己的大脑,想象着我的灵魂从我身体里飘了出来,飘到对方的身上观察,没错就像电视里演的那样。这其实是在要求大家冷静下来,当大家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可以问问自己,自己通常是怎么沉下心来的。沉下心来之后的那种感觉就是我们要的。

放开他,让他讲

引导他人聊天得分两步走。

第一步,克制住想表达自己的欲望,具体表现为不要以「我觉得」「我昨天」「我记得」开头,试着从「你之前」「他觉得」开头。这件事情做久了,就像我前面所说的,别人会非常愿意和你聊天。

就这点而言,我实在是想不到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只有克制。这就跟计划表里的少刷手机是一样的,道理咱都懂,可有时候就是忘了或者忍不住。你是如何防止你自己刷手机的,你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克制自己。

第二步,恰当地引导他人表达自己。

恰当的引导,我把它分为两种: 开放式提问确认式回答

开放式提问中,「开放」意即要多问「How」「Why」,而少问「What」「Whether」,翻译过来就是要提出主观问答题,而不是客观判断题。

「最近有没有什么新鲜事?」

「为什么你会觉得会是他啊?」

「你之前说,你在淘宝上买了一件衣服,感觉怎么样啊?给我推荐一下呀。」

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在把话题的内容部分让给别人,让别人表达,让别人聊自己,这是契合了人内心需求的,会让他感觉很舒服。而喜欢用非开放式提问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口普查员、话题终结者、客观判断题出题王。

「你喜欢这个礼物吗?」

「你昨晚有没有追剧啊?」

偶尔问两句无伤大雅,但这类问题因为通常只需要答「Yes」或者「No」,没有办法释放别人内心的表达欲。所以如果对方并不想跟你聊天,那就很容易引起厌恶感。

确认式回答则是察言观色,帮别人总结他说的话,确认他说的话里的信息。

虽然那只猫在你眼里,可能确实只是一只普通的野猫,但是,很显然地看出这个花盆主是非常讨厌这只猫的。观察两幅图,你要做的, 不是左图那样对客观事实讲出自己的意见,而是像右图一样重复的话并表达出的情感。

确认式的回答并不一定有实质性的内容,但是依然会让对方感觉很舒服,增加了他对你的信任。以后遇到你,愿意说心里话的可能性就变大了。

先看前面提到例子,是如何修改B的对话的。

A:我昨天在淘宝上看到一件贼好看的衣服~

B:哦这样吗?我记得我之前也在淘宝上看过一些好看的装饰呢~

B:oh淘宝上有件好看的衣服?是怎么样的啊?推荐推荐呀哈哈哈。

A:嗯嗯,我跟你说,那件衣服是怎么样怎么样的……

还有一个例子,是我最近和同学的聊天。

你可以思考一下这段对话。

如果你觉得有所不妥,那该怎么修改会比较好呢?

我在后文会给出我的分析。

不要提任何建议,除非别人专门找你

让我们再重复一下这句话,真的很重要。

人们来找我们或者我们去找他们,不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想分享苦恼,然后自己去寻找解决办法。

为了牵住别人心里的那头象,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前文所述的「确认式回答」。不带观点,只描述别人的话或者客观事实:

「那听上去确实很令人讨厌!」

「原来你是觉得这个特别靓啊!」

有人会说,那对方会不会觉得我没帮他解决问题呢?

那倒不会,就像前面说到的,每个人的内心里往往早就有了一个想法,你帮对方牵住了象🐘,对方会自己去解决的。而且在问题解决之后,他其实没有注意你其实什么建议都没提,但他的内心依然很感激你,会增加对你的信任,觉得你这个人跟其他人不太一样,会更加愿意跟你聊天。 他以后遇到你都会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即使他也不知道为什么

贪玩蓝月都没我讲得这么贪玩。

如何判断别人是否非常需要你的建议?看他是不是在听你说话。如果他一直是自说自话,那说明他只想倾诉一下,并不需要你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

当然,这条建议不适用于工作场合,毕竟工作是需要大家集思广益的,是真的要解决问题的,是理性的场合。

最后,我给出我对刚刚那段对话的分析,

当然,我也会给出我对最后一句话的修改方案:

「无纸化笔记?这个怎么说?」

「你这么说,确实是很方便哦,那应该很爽吧?」

你可能会问

我比较在乎别人能不能给我带来优质的对话内容怎么办?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目前是一名大一的学生, 对于社会关系的需求要大于对于内容的需求,简单来说就是我更愿意也需要交朋友。

但我知道少数派的一些前辈们,现在已经不需要这么多社会关系。他们更需要的是,这个人能不能给我带来新的思考方式,能不能有点料,而不是整天七大姑八大姨地乱扯,也就是对于内容的需求大于对社会关系的需求。

这里我也给出我的想法。在倾听的基础上,在我前面提到的「开放式提问」中,假如想知道事情 A 的内在逻辑,可以将自己的问题改为「你觉得 A 跟那件事情有没有什么关系?」,并不断地组合他的话题和你想知道的问题共同出击。

这样一来,看似是对方在不断地说话,但其实他只是在你的引导下,向你想知道的方向往下聊。也就是, 你掌控着话题的方向盘,而对方踩着话题的油门,到哪去,最终还是你说了算。

你这是不是在用技巧耍别人啊?

这确实是技巧,没有任何疑问。但在我的观念中,对于一个人来说,拥有能让他人信任和开怀的人格很重要,学习一些技巧,让自己能够发光发热,也是同等的重要。因为找到一个赏识千里马的伯乐实在是太难啦

技巧,对于优秀的人来说,永远是锦上添花;而对于待优秀的人来说,却不能雪中送炭,甚至还会火上浇油。没有内涵,光凭借技巧,非常容易一脚踩空、被人看穿的。

所以,在我的2019年终总结里有一句话献给大家:

学习交流沟通技巧很重要,但比技巧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修身,即用心打造自己的高价值,如个人形象、谈吐气质、文化素养;养性,即对自己的健康心态的建设。有了高价值,才能增强自身的吸引力。

一切交流沟通的技巧, 都是建立在自身的高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以此来提高对方的用户体验,最终才会有所收获。

我需要一直都倾听吗?那我会不会憋死?

会。 [doge]

我曾经自己试过,每天都按照我自己的策略一直听人家说话,自己基本上一句话也不说。但是一段时间之后,我感觉像个膨胀的气球,只有输入没有输出是会炸的

所以,之所以我对聊自己这个事情保持中立态度,是因为自己会感觉非常不舒服,感觉自己就像个垃圾桶,被人家疯狂地塞垃圾。再厉害的东西,被强行塞满都是会坏掉的!

所以,正常聊天的时候,你大可不必一直听,也可以讲讲「我感觉」,没有任何关系。但如果别人真的是在倾诉情绪的时候,我觉得,听着,还是会比提建议要好吧 😄。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让你的数字生活更美好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EsCoffier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59157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