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公司中,高效的协作是往往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基石。而为了提高协作的效率,我们也会通过使用各式各样的工具实现这一终极目标。当然,术业有专攻,不可能有一款服务可以实现所有的办公协作场景,而只能针对一些通用场景来实现全部完善。
而这也是对于内容创作或者是互联网产品团队而言,飞书可以满足绝大部分需求场景的原因,它解决了团队管理和内部高效沟通,以及最终内容呈现的落地形式,一方面保证了输出内容的有据可循,另一方面则确保了内部信息安全,这对于一个创意团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全功能 VS 小而美:降低沟通成本
事实上,几乎每一项团队协作服务的功能都可以进行垂直的功能细分,并且这些垂直领域都有对应的小而美的优质服务,但如果想要高效的协作领域,往往还是需要通过全功能的协作软件进行整合。我们已经证明,在工作领域无论是微信还是 QQ 进行沟通都极为低效,要是多人文档实时协作还通过 A 沟通软件,再到 B 软件编辑文档,信息的管理低效也可想而知。
所以对于我这样的内容团队成员,更喜欢的是将沟通和文档协作整合在一起,这样避免反复了多软件平台切换,降低沟通成本,实现高效协作。
内容团队的实战:为什么我们最终选择了飞书
作为参与少数派多项协作内容创作的作者,笔者我对于内容协作编辑这块可能更具有发言权。和很多内容团队类似,早期少数派大多是由作者个人进行内容产出,而随着专题栏目的需求逐步转换成多作者分版块协作产出,在这过程中少数派也经历了内容协作工具的筛选和迭代,而和其他内容团队的相比,少数派内容团队因为其平台的特殊属性,对于内容协作工具有以下几点需求:
- 需尽量支持基础 Markdown 语法
- 支持团队和外部作者的分权管理
- 支持导出为 Markdown 或者 HTML 等
- 服务稳定
即便是这看上去最为基础的几点需求,其选择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从 Quip、石墨再到飞书:内容协作工具选择之苦
派早报的第一季(2015 年之前),每日的派早报内容从我个人撰写逐步过渡到由编辑部统一产出,最初的协作工具选择是 Quip。
当时选择 Quip 有这么几点原因:跨平台应用(Windows、Mac、Web、iOS 以及 Android),并且支持团队账号和外部临时协作。每一篇文档都可以对段落进行明确的备注,并且支持沟通讨论。更为轻量化的编辑器(我们不需要对文章字体字号进行调整,只需要纯文本输出即可),而输出的内容可以最终通过导出为 Markdown 或者 HTML 文件,并最终呈现到少数派的网站中。
虽然这看上去基本上解决了我们协作需求,但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放弃,放弃的原因包括:编辑器对中文编辑支持不佳,直接用中文输入法编辑时会出现掉字的情况,这也使得我在协作时必须先在本地的 Markdown 编辑器上进行编辑,然后再粘贴到 Quip 中。同时由于 Quip 属于国外的服务,不稳定的网络环境也影响了我们的使用和协作体验(经常遇到 A 编辑的内容被 B 编辑内容覆盖掉的情况)。
到了派早报第二季重启之后,内容协作平台迁移到了石墨文档中,石墨文档的优势在于国内访问非常稳定,并且提供了各大平台客户端以及 Web 版本,对于习惯使用桌面 Office 办公套件的朋友而言,石墨文档更像是可以和同事协作的在线版 Office。而支持导出为 Markdown 文档也方便出内容后可以无缝的导入到后台中。
但作为更偏重内容输出而不是文档编辑的内容团队,石墨文档注重排版这一点反而成为阻碍。相比 Quip,石墨重点放在协作编辑,而对于沟通讨论部分较为薄弱,往往需要使用第三方的团队沟通服务进行辅助,这在协作时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沟通成本。
一些小的细节也让我们最终选择放弃石墨文档,比如设计以及体验都非常糟糕的 Android 客户端,以及对 Markdown 文法的缺失(比如我无法直接粘贴嵌入超链接的 Markdown 文法片段,必须手动在石墨上选中文字,再添加链接)等等。当然这些我们看上去的「缺点」并不适用于所有团队,只不过他不适合少数派这样对内容协作有特殊需求的团队。
什么优势让我(们)最终选择了飞书?
而到了 2019 年年底,少数派的派早报团队以及一周 App 派评的内容团队正式迁移到了飞书,而这一次迁移也着实解决了此前使用其他协作工具中的痛点,至少在我这样的外部作者看来,这种大而全的工具可以一站式的满足整个内容团队的「怪异需求」。
在飞书中,我被分为外部作者,因此在进行栏目协作时,作为外部作者的我是无法针对栏目自行创建文档以及建立项目文件夹的,文档的管理和新建只能由少数派团队成员操作,这就确保了内容权限上最大程度上由内部团队控制,而前面提到的曾经的两款协作工具,在权限控制上就远没有飞书这般严格。
飞书整合了信息沟通部分,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了在内容产出时出现的沟通不及时,无论是于内部编辑团队的沟通,还是选题讨论,甚至内容评论等都可以在一个闭环内完成,编辑在进行约稿时直接在飞书中可以直接和外部作者单独沟通,就避免在沟通软件和协作软件反复切换跳转。也进一步的缩短了整合内容输出的响应时间。
飞书的编辑器也是其一大优势,他有着和 Quip 一样的简洁,非常适合纯内容产出,对排版功能要求少的内容团队。并且因为飞书属于国内在线服务,也就不会出现成员无法访问服务而影响协作的情况发生。
而整个飞书的编辑器在功能的呈现上走的简约风格,我喜欢在本地的 Markdown 编辑器首先进行编辑,之后会将整段内容粘贴到编辑器上,飞书可以完整的支持 Markdown 语法,也不会遇到嵌入的超链接无法识别的情况。即便是在线直接编辑,简约的功能栏可以方便控制选择插入不同的内容。在团队成员实时协作时,通过不同成员对应的光标颜色可以判断输入的内容部分,所以在进行实时协作编辑的时候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输入冲突。
而整合沟通工具也让飞书可以实现真正的协作,而且使用方法也非常多样,例如某些专题中责编可以通过 at 成员来进行内容版块的分配,除了可以针对某段内容进行讨论之外,还可以对整篇内容进行全局评论,并以此衍生出新的内容,这种产出上的闭环事实上可以尽可能的约束沟通内容的属性,避免出现成员沟通到后面全是无关闲聊信息的情况。
结语
在经历了多次的内容协作工具的筛选之后,飞书成为我们最终的选择其实无外乎以下几点:适应内容输出团队的协作方式、稳定的服务以及内容团队管理。而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而言,飞书的编辑器提供了简约明晰的工具项,尤其是较为全面的支持 Markdown 语法,使得内容输出时更易专注。
- 点击 链接,立刻体验飞书。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