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读、Miraa 开发者周楷雯都装了啥?
2024-6-12 18:2:41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12 收藏

请向读者介绍一下自己吧。

少数派的读者你好,我是周楷雯 Kevin。从 2018 年在少数派发布 App「50 音起源」开始,我就专注于设计开发语言学习的产品,在此之后主要有学习日语语法的「捧读」和最近发布的「Miraa」,一款结合了 AI 和影子跟读、支持多门语言的学习 app。很高兴又能和大家交流我的近况。

你日常主要使用的硬件产品都有哪些?如果方便,请展示一下你的手机和电脑主屏幕。

  • 显示器:LG 27UP850N-W(可升降,多合一 C 口,sRGB 色域准,这三点可以满足我的生产需求了)
  • 电脑:MacBook Pro 14 2021
  • 键盘:Magic Keyboard 和 Magic Trackpad (我比较依赖 Touch ID,多年来也习惯了苹果键盘的手感和交互了,别的键盘老按错)
  • 耳机:AirPods Pro
  • 游戏机:SteamDeck 和 PS5,在等 Switch 2
  • 音箱:创新 Pebble Pro(声场自然,清晰的监听风格)
  • VLOG:DJI Pocket 3
  • 电纸书:BOOX Leaf 3(海外版)

平时主要依赖哪些软件和服务?

  • 视频:Disney+ Netflix 和 Amazon Prime(哪个有好剧集就订阅哪个)
  • 音乐:Spotify
  • AI:ChatGPT
  • 开发:Xcode 和 VSCode
  • 笔记:平时 Apple Notes 居多,Notion 主要是存一些需要协作的内容
  • 播客:小宇宙(利用碎片时间获取结构更完整的新知,散步的时候给自己大脑更新上下文)
  • 阅读:BOOX 配合微信读书,读一些偏复杂的、原理性的内容,文字形态能创造更多的思考空间

有没有什么特别推荐的非数码类产品?

推荐一款最近很喜欢的鞋,是 ASICS 的 GEL 系列。其中我自己偏爱的是 GEL-LYTE III,穿很久也依旧有弹性,没有鞋舌,穿脱也很方便。

请介绍一下自己的独立开发状态(例如工作节奏、团队规模和分工等)。对目前的状态满意吗?

目前主要还是我一个人在做。节奏比较规律,每天起床吃饭后先学一会日语,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产品开发我分为两个 track:Track A 是对现有产品做一些维护和常规功能的迭代,Track B 做一些未来的大更新或者未来的产品。为了避免一天内切换导致太大的认知负担,实际执行起来可能是周一做 Track A,周四周五做 Track B。

下午会和老婆一起做个八段锦,维护下身体,晚饭后就出门散步听播客。我「沉浸式」开发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这个节奏。自己想做的想法很多,但一个人的力量有点局限,到底要不要再组建团队,成了我最近经常思考的事情。

距离上次接受少数派采访已经过去快八年了,相比当时,对于做产品这件事的思路和观念有没有新的发展?

这几年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从团队变成了一个人,更加尽兴,但也多了些许寂寞。

就产品来说,新的体会是「产品的盈利能力取决于你输出的能力」。当我们说一个款产品盈利能力强,其实是指背后支撑产品的综合能力强。

拿产品交付来举例。产品交付涉及的不仅是设计、功能、体验,其实还有很多隐含的东西。长期、持续、不断优化的产品,其价格里其实也有一部分是给开发者的能力的——一种稳定的认知、管理、进化自我的能力。

即使是个人开发者作品,也可以关注到更多差异化群体的需求、给用户带来快乐等情绪价值。如果是团队的产品,那么还应当体现出更多的组织能力。例如,更高的开发效率、更稳定的开发周期、对产品更深入的思考、对体验细节更微妙的控制、更到位的营销等等。

产品交付的可行性也取决于综合能力是否到位。就拿我现在个人开发的状态来说,由于缺少团队化经营和相应的组织能力,也自然无法向用户交付依赖于这些能力的产品。

因此想明白了这些问题后,就不能只看到独立开发的好处。例如,我们经常会讨论产品重要还是营销重要,不同阵营还会互相鄙视,但其实这两者都是产品盈利能力的一部分。独立开发者通常都很有个性,不愿意去做某些事情;但对用户来说,他最终关心的还是所交付产品的综合体验,而不是下蛋的鸡有多么的特立独行。

请介绍一下新作品 Miraa 的开发动机和经历,以及为什么选择围绕「影子跟读」方法做一个 app?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rime/story/zhuanglesha-240612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