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L4LB四层负载均衡IP伪造漏洞
2024-8-11 22:39:13 Author: govuln.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80 收藏

前言

去年11月,在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CNNVD报告过TOA的IP伪造漏洞,到今天快过去1年了,各受影响方也基本修复完毕,今天聊一下细节吧。

回顾

当初演示时,使用了百度搜索里的IP查询接口。演示视频中,通过muou程序,参数中指定任意IP,即可使得当前电脑的出口IP为指定的任意IP。

炒冷饭?

有同学猜测这是HTTP的Header追加伪造?有同学说这是装神弄鬼,炒冷饭?有同学说自己早发现了公司内部不重视,不修复。

那么,这漏洞到底是什么??

网上有聪明的同学,有一定IP伪造基本知识,结合我在推特上的历史内容,很快重现了演示视频里的IP伪造,即TOA(TCP Option Address)[1]伪造IP,那么仅仅如此吗?

漏洞描述:

显然不是。不过,对了一点。 (点开背景音乐,阅读更带感)

大型IDC内部客户端IP如何透传?

L4LB四层负载均衡[2]后业务需要使用用户原始IP,这是常见的功能需求。在大型IDC内部,一般会在RS节点上部署TOA(TCP Option Address)内核模块,用来获取TCP Option中的原始IP,也就是下图中TCP Segment部分。

漏洞如何出现?

开源的4层负载均衡,在FNAT模式下,未能很好的清除TCP Option中恶意构造的TOA信息,将恶意数据透传至RS服务器,导致业务服务器取到伪造IP。

危害是什么?

业务受损

IP在很多Web防火墙、反爬虫系统、防刷系统(薅羊毛)是用于做策略控制的基础强依赖,IP的伪造将导致这些系统完全失效,造成极大的风险损失。

信息安全风险

在很多后台系统中,IP同样被用于ACL的网络边界数据,IP的伪造,也依旧成成为可以突破的入口,比如对特定IP加白,直接放行等等。

我是如何发现IP伪造漏洞的?

这个漏洞原理确实如阿里的安全专家pyn3rd[3]在多年前所写,直接在TCP Option里追加即可,网上聪明的同学也猜到了。

不过,笔者并不是安全研究相关,平时从事的工作也是安全产品的研发,没有看过那篇PPT。发现这漏洞时,也是意外。在研发一款零信任四层负载均衡产品时,为了实现IP透传使用了相关技术。扩展一下,便想到了这里可能存在安全问题,顺便验证了各大厂的IP伪造可能性。

国内友商情况

国内大厂,不管是腾讯、华为、阿里、小米、阿里、百度等等,几乎都是使用了FNAT TOA的技术向后透传IP,很多技术方案都源于早期的开源项目LVS(Linux Virtual Server) ,各大厂按照各自的需求逐步迭代,有些机制上的安全问题,也被保留下来了。当然也有部分是IOA(IP Option Address),为了兼容UDP协议的IP透传。

相似之处

区别无非是opcode28,是200还是254 还是 253,亦或是其他。也无非是opsize 是8 还是精简的7。也无非是读取TOA信息的时机,是1SYN还是3SYN-ACK ,亦或是为了兼容而都去读取。整体来看,大同小异。

差异

而最大的差异在于L4LB处理来自客户端TCP Option 既有信息。

  1. 已有TOA信息清理还是不清理?
  2. 相同opcode如何处理?
  3. LB串联时,如何保留客户端(来自LB)的TOA信息?
  4. 原包内容中的TCP Option长度已经满了,怎么办?

而这些情况只是L4LB的难题,那么对于RS服务器上的TOA 内核模块又会有哪些问题呢?

  1. 读到TOA 信息后,要继续读,还是终止读取了?
  2. 继续读的话,又读到了TOA,那么选择哪个?
  3. 都读完了,却没有读到TOA信息怎么办?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回头看下本次漏洞的各厂商表现。

入门级漏洞

演示视频中的漏洞,是百度引入的外部IP查询API,这个API后端L4LB也是使用了TOA技术向后透传IP,因为LB跟后面RS服务器配合问题,造成了客户端可伪造IP的问题。此漏洞的发生有以下几个条件

  1. L4LB产品使用FNAT模式传递客户端IP
  2. L4LB未清除客户端TCP协议中Option信息,自己也追加了一个TOA,之后就直接向后传递
  3. 服务器主机启用TOA模块获取IP,且解析Option时,读到了伪造的IP,没有读到L4LB追加的IP

TOA加在前面还是后面?

L4LB 把TOA 放在TCP Option的最前面,还是最后面呢?这里就涉及到RS上的TOA内核模块读取机制了,这里也是很容易出漏洞的地方。

当然,也不排除是L4LB读取到TCP Option中已经有了TOA信息,便不在追加。(这在L4LB串联的场景中,是十分常见的做法)。

显然,这种实现方式,大概率是L4LB 这边问题很大,利用成本很低。

进阶级漏洞

国内大部分厂商都不存在这么简单的漏洞,那么意味着他们都没问题吗?然而并不是。

L4LB的难题:TCP Option 满了回到前面的问题,L4LB收到的客户端TCP Option 的长度已经超过最大长度40字节了,那么L4LB怎么处理? 没有空间去追加客户端IP了,还要读取吗?

不读很多L4LB丢弃本次真实客户端IP 的诉求,直接透传给下游了。问题就出现在这里,那么,只要客户端恶意填满TCP Option ,不留给L4LB追加的机会,即可伪造任意IP给下游。而这就是国内大厂出现这个安全漏洞的地方。

注意,我这里用了下游,并没有说是RS,很多时候是L4LB串联,那么它的下游还是L4LB了。

读取如果L4LB发现已经满了,无法追加了,那么他要继续读取,而且要要清理、删除,才能规避这类问题。

DPVS 的漏洞

LB侧(DPVS):dpvs中,在src/ipvs/ip_vs_proto_tcp.c文件的tcp_in_add_toa函数中,387行附近,判断当前TCP包中TCP option是否有足够空间来追加TOA结构体。若不够,则直接返回,够则追加。在 TCP OPTION规范中,长度为40字节。在DPVS 的TOA定义长度为8字节(ipv6为20字节)。

RS侧(TOA):内核模块TOA hook了获取IP的函数,来获取客户端IP,在toa.c里最终是调用get_toa_data来获取。以IPv4为例,其中378行开始,读取到TCP Option中数据,匹配TOA的特征后,即返回。IPv6也是类似问题,不再赘述。

变态级漏洞

读取TCP Option ,清空TOA信息,就高枕无忧了吗?然而并不是,那思路是什么?

如果黑客构造了一个完全合规的TCP Option ,并且长度超过40字节,里面没有恶意的TOA IP,也不留给L4LB留下填充客户端IP的机会,那么,后端的RS 服务器,会拿到什么IP?还能造成安全风险吗?  客户端拿到的是L4LB的内网IP,难道把这些内网IP拉入黑名单吗?你确定敢这么干?

内网IP

再说了,内网IP一般会出现在你的各种风控策略、ACL策略中吗?

思路这么多,那么到底该如何修复呢?

TOA 问题修复

通过前面的原理讲解,聪明的你一定知道要如何修复这个安全漏洞了。

也就是说整个TCP Option都要逐一字节读取、清理,防止有多个TOA的信息在里面。然而,L4LB这种产品,QPS都是十万、几十万的性能挑战,突然每个网络包都要多了这么多内存复制的动作,性能下降是最大的挑战,不过,这就是研发同学去考虑的问题了。

DPVS 修复方案

我在像DPVS反馈这个BUG时,提了一个PR Remove toa field, fix security vulnerability. #925[4],将所有恶意TOA字段都使用TCP_OPT_NOP 设置为空。然而这样,面对TCP Option被填满的清空,是丢失了客户端原始IP的。虽然性能上影响不大,但依旧有一些安全风险。

DPVS的专家ywc689[5] 给了一个更专业的、更安全的修复方案ipvs: toa enhancements #928[6],只允许了以下几个opcode的Option,以及对应长度的opsize,并且选择了特别好的重置时机,在应对几十万QPS的网络包处理时,几乎没有新增性能损耗问题。(了解相应opcode含义,请阅读TCP Option Kind Numbers[7]

// ...
const uint8_t opts_maxlen[64] = {
    [2] = 4,  [3] = 3,   [4] = 2,
    [8] = 10, [30] = 40, [34] = 18
};
// ...
if (tcph->syn)
    opts_protected = (1ULL << 2) | (1ULL << 3) | (1ULL << 4)    /* MSS, WS, SACKP */
        | (1ULL << 8) | (1ULL << 30) | (1ULL << 34);            /* TS, MPTCP, TFO */
else
    opts_protected = (1ULL << 8);    /* TS, drop SACK, MPTCP DSS/REMOVE_ADDR */
while (fast < ptr) {
    opcode = *fast;
    opsize = *(fast + 1);
    if (opcode < 64 && ((1ULL << opcode) & opts_protected)
            && (opsize <= opts_maxlen[opcode])) {
        for (i = 0; i < opsize; i++)
            *slow++ = *fast++;
        opts_protected ^= (1ULL << opcode);
    } else {
        fast += opsize;
        pruned += opsize;
        if (pruned >= reqlen) {
            while (fast < ptr)
                *slow++ = *fast++;
            break;
        }
    }
}

虽然,这里opcode30(Multipath TCP (MPTCP))的Option存在,但也仅允许SYN包时出现,如果RS的TOA内核模块是读取ACK内的TOA,那么这里是不受影响的。但是,如果你的TOA内核模块读取的是首个SYN包的TOA,那么变态级思路的问题依旧在。

问题验证

笔者实现了一个TCP Option自定义的工具,叫木偶(muou)[8],你可以通过sudo ./muou t -b 020405b4命令来实现自定义TCP Option,这里演示了一个修改Maximum segment size的Option,MSS值为:1460。

按照你对这个漏洞的理解,假如这些漏洞都还存在,你需要实现一个通杀各大厂商的payload,那么该如何构造呢?

笔者的技术方案是eBPF sockops 操作TCP Option,此工具有一定危害,这里做了一定限制,本次只开源了二进制程序,防止定制成为攻击工具。

具体的技术方案,以后分享。

国外的现状

国外的L4LB产品资料相对比较少,现在的产品都是基于eBPF XDP做的,比如Isovalent公司的Cilium[9]、Facebook公司的Katran[10]、CloudFlare公司的Unimog[11]等产品。相对来说,不需要使用TCP Option/IP Option等方案,直接在L4LB侧转发给相应的RS服务器。

这里插一句,笔者没有吹捧eBPF,国外的现状确实如此,大多使用eBPF + XDP 实现的L4LB。

关于L4LB 四层负载均衡

更多关于,请阅读SRE技术专家laixintao的四层负载均衡漫谈[12] 系列文章。

IOA 安全吗?

本文重点讨论了 基于TCP Option传递的客户端IP信息方案,从L4LB负载均衡到RS的TOA内核模块,不管是代码实现,还是协同机制,都存在着细微的差异,而这些细节恰恰是安全问题所在。

那么,基于IP Option的客户端IP透传方案国内哪些大厂在用?他们安全吗?

参考资料
[1]

TOA(TCP Option Address): https://datatracker.ietf.org/doc/html/rfc7974

[2]

L4LB四层负载均衡: https://avinetworks.com/glossary/layer-4-load-balancing/

[3]

pyn3rd: https://weibo.com/u/1977418460

[4]

Remove toa field, fix security vulnerability. #925: https://github.com/iqiyi/dpvs/pull/925

[5]

ywc689: https://github.com/ywc689

[6]

ipvs: toa enhancements #928: https://github.com/iqiyi/dpvs/pull/928

[7]

TCP Option Kind Numbers: https://www.iana.org/assignments/tcp-parameters/tcp-parameters.xhtml

[8]

木偶(muou): https://github.com/gojue/muou

[9]

Cilium: https://github.com/cilium/cilium

[10]

Katran: https://github.com/facebookincubator/katran/

[11]

Unimog: https://blog.cloudflare.com/unimog-cloudflares-edge-load-balancer/

[12]

四层负载均衡漫谈: https://www.kawabangga.com/posts/5301


文章来源: https://govuln.com/news/url/B16r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