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每天都会有不少的优质文章发布,我们将在每周为你总结上周 Matrix 值得关注的好文章,让你第一时间了解 Matrix 里的新鲜事。
作者:包几君Pro
精彩节选:
效率,一朵散发诡异气息的彼岸花。彷佛谁得到它,谁就可以搭上通往成功的快车。
如果你问我喜不喜欢搞效率,我会说我当然非常喜欢。从 Todo 到 Calendar ,从番茄法到 GTD,从 6 块钱到 328……研究时间管理、任务管理,以及各式各样的效率应用几乎成为我闲暇之余一大爱好。
不过接下来的剧情大家都能猜到,原本期待这些效率工具能带给自己实质性的提升,结果往往都是半途而废,最终落成一个反生产力的下场。除了失望与自我矛盾,生活并未改变。 按照经典句式提问:为什么下了那么多软件,搞了那么多方法论,却依旧效率不起来?
编辑荐语:作者探讨的问题,也是很多在效率之路上探索的读者所面临的问题:看似有很多工具可供选择,也尝试过不少方法论,但是为什么总感觉自己在效率的路上反而越走越远?本文避开形而上的讨论,抽丝剥茧地分析了造成效率低下的真正原因,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为同样受效率困扰的读者带来一些灵感。
作者:Log924
精彩节选:
由于专业和工作原因,自己这么十多年来总是和外语在打交道。进入大学后,作业和毕业论文都需要通过英语完成;工作后,邮件和报告也是英语;更不用说从事的中英翻译了。在工作之余,自己也时常写写英文博客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虽然是英语专业毕业,但是毕竟英语不是自己的母语,无论自己怎么练习,输出依旧是弱项。写作中,通过自己的仔细检查,可以避免大多数的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但是对于词汇储备和用法,却依旧有些捉襟见肘;想提高时,又苦于没有专业人士指点。
最近在探索 Setapp 的时候发现了一款叫做 ProWritingAid 的软件。那么作为一款英语写作助手软件,它是否能够成为在不同场景中提高我英语写作质量的「助手」呢?
编辑荐语:ProWritingAid 是应用订阅平台 Setapp 中的一款写作辅助软件应用,在作者的英语写作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本文介绍了「写作辅助」类应用的功能,并且如实记录了自己使用过程中的对比和发现。如果你也对英文写作感兴趣,不妨通过本文来了解一下「专业写作辅助」应用到底是什么。
作者:思考问题的熊
精彩节选:
当我借助这篇两文章再一次梳理了 VS Code 使用场景后突然多了点感慨。在热衷于讨论和标榜 All-in-One 工具的今天,VS Code 轻量快速的软件本体加上开放丰富的插件生态代表了另一种思路,似乎正从某个层面朝着这个方向大步前进。
如果本文没有涉及到你的领域,不妨去插件市场探索一番,万一找到什么有趣的摸鱼神器呢?
编辑荐语:在部分人眼里,VS Code 可能是一款只有程序员才会使用的代码工具,但是作者却开发出了很多新玩法。文本编辑与写作、管理协作、网站开发、数据分析……VS Code 可以满足许多不同纬度的需求。如果你想尝试一下 VS Code 但又苦于不知该如何上手,那么本文将会是你入门的不二选择。
作者:面包芝士
精彩节选:
场景1:你是一名视频项目经理,正在和甲方沟通。甲方说想要科技感,你可能想确认到底是点线面的 Apple 风,还是蓝色炫光金属材质的炸裂风
场景2:你是一名动画师,正卡在一个2秒的动效上,想到以前的某一部片子好像有出现过,但却始终想不起这部片子叫什么。
场景3:你是一名后期剪辑师,正在赶制一部片子。你记得曾经用过一个音效,但忘了存哪里,结果又重新找
这些场景总结起来应该是三点:
- 信息沟通不对称
- 案例库缺乏沉淀
- 素材库缺乏有效管理
我们是如何用Eagle来改善这些问题的呢?
编辑荐语:众所周知,Eagle 总是被称为「设计师的好伴侣」。但是现在告诉你 Eagle 还可以为视频工作室所用呢?作者与整个工作室里的同事共同使用 Eagle,无论是项目经理还是剪辑师,都可以用它来找到让自己更高效的秘诀。希望他们的经历可以给你探索 Eagle 的过程带来一些灵感和借鉴。
作者:XNOM
精彩节选:
疫情全球蔓延不见拐点,美股破天荒地短时间内多次熔断,经济危机似乎初现端倪。这样的情势下,想必人人都会紧张自己的钱包有没有变得瘪了一些。我也不例外地提高了对自己几组基金定投组合的关注频率,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据。组合中的其中一只基金,持仓收益率超过 45%,换算成年化收益率也超过 20%。通常来说,一只基金的年化收益达到 10% 就已经非常不错了。面对高出整整 10 个点的收益率,我为什么最终没有选择止盈呢?
在分享我的决策思路之前,我们先定义几条逻辑。这几条逻辑,实际就是支持我最终决策的基础。
编辑荐语:在经历了美股熔断等全球股市大跌后,如何配置新的投资策略成了一道难题。本文站在基金定投的角度,在讲述自己收益率超 45% 却不止盈的逻辑的同时,也介绍了对待基金定投的正确态度,以及合理止盈的思路。虽然投资心得类的文章从来都不构成投资指导,但是本文依然给疫情下的投资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作者:泫zz
精彩节选:
总结来说也就是从两个方向入手,在不损失效果的前提下,加大带宽或者使用 CDN 节点,减小文件体积。如果大家在配置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查找不能解决,请积极提交工单,云服务商的技术客服基本都能解决你遇到的问题。
虽然各种网盘搭建的文章层出不穷,但是大部分文章只写搭建,不介绍后续的维护和优化,导致很多用户在使用个人博客的时候也是虎头蛇尾,写了一两篇文章就不了了之。作为一个使用 hexo 三年的个人博主,我对于如何更新和维护个人博客也有一定的心得,如果大家有兴趣,下次可以讲讲如何维护和更新 hexo 博客。
编辑荐语:网站打开速度慢是建站初学者常常会遇到的困扰。文章思路清晰、内容简明扼要,以并不长的篇幅分析类网站打开速度慢的原因,并介绍了两种提高静态网站打开速度的方法:使用 CDN ,或者将网站部署到服务器。假如你在建站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打开速度的困扰,本文应该可以帮到你的忙。
AMA 是 Ask Me Anything 的简称,我们想知道大家关心的科技圈的问题或者想要寻求的帮助。机器人向我们的 Matrix 作者群收集到了一些大家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被转发给少数派编辑部的各位编辑,他们将会选择部分问题进行回答,被回答的问题和答案将会公布在每一期的 Matrix 周报中。
SunsetYe:各位编辑是怎么解决走线问题的? 我的桌面有不下六条线,其中有 1/2 是随时需要拔下来带出去使用的,这让我的理线工作十分困难。也尝试过走线管、线头收纳器,效果都不是很好。想蹲一个大概的解决思路或者是淘宝单品!
路中南:少数派办公室最近正在改造,其中升降桌如何跟走线配合、如何做到功能与简洁两得,办公室的小伙伴们正在研究中,所以到时候可以留心一下相关的文章啦。以我来说,我会专线专用,根据在用的设备在包里放一个 Power+ 套装,里面装有 C2L、C2C、转接线和小巧的 18W 快充头等套装。出门充电带这一套 + 充电宝就够啦,就不用频繁拔下家里的充电线。
至于家里的,等你来我家做客就知道我是怎么处理的了 🌚大概思路是利用显示器和其自带的简易集线器把线尽可能收到显示器的背面。桌面就用紫米插线板配合多孔快充充电头两个,同时满足笔电和 Switch 的供电,还能给手机们提供 PD、QC 快充、无线充电。插线板上的线会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从显示器背面一路供电给笔电和 Switch,另一个方向则是将所有充电线集合起来,供电给各种手机和平板。
Heron:平时都是怎么寻找选题的?写作技能很烂要怎么提高文章质量?
老麦:对于个人作者来说,选题应该来自于身边的工作和生活,编辑部因为工作需要,选题方法就要多很多,包括但不限于热门事件、领域计划、讨论迸发等等。写作本身可能是需要一些逻辑思维和文字功底的,但更多还是要后天勤奋,不断的训练,我们之前也尝试过训练营的模式,可以自己主动去寻找相关的学习机会。
路中南:我们近期也会有类似写作训练班的活动,可以期待一波。
Matrix 已聚集了一批优秀的分享者,你可能经常看他们分享数字生活的心得或体验,但可能并不熟悉他们。为了进一步拉近大家的距离,我们策划了这个板块,邀请 Matrix 内活跃的分享者,讲讲他们关于数字生活的故事。
本期我们请到的是在少数派写稿从初二写到大二的六六同学~ @SunsetYe
Hello,我是少数派作者 SunsetYe,如果熟悉少数派的老读者应该在很早之前就见过我的 id,也是我派老鸽子精中的一员🌚。
初二发现了少数派这块宝矿,之后跟着责编感受我派社区的氛围、学习各位大佬的经验,慢慢开始写稿,到现在已经有将近 7 年的时间了。让我开心的是,现在的我派依旧有不少年轻的血液,有一部分甚至是内容产出的中坚力量,在我心里这是其他社区无法比拟的良好氛围。特别想感谢 @侧脸君 和 @Yvesss 两位老伙计在一开始对那个小朋友的信任与宽容啦~
至于现在,我是一名大二在读的本科生,误入文科院系却又读着一个理科的四不像专业。这个专业除了在大一折磨了我整整一个学年之外,也让我有机会接触更多领域的内容;索幸上海有「跨校辅修」的政策,现在也在隔壁「蹭」一个计算机的辅修学士学位。
工作上主要是在少数派供稿。除了在和编辑约稿、写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选题之外,近期在筹备一个 路由器相关的专栏,在微博上做完调研后目前处在初期规划阶段。
作为一名「文科院系的理科生」,印象里学习过程中会遇到最大困难是什么?最后是如何克服的?
我日常所使用的设备完全属于「朴实无华」的范畴,但设备数却又有点吓人,但这也确保了我在多个场景下都有最适合的设备来学习、工作。
这是疫情期间我窝在家里的书桌,有趣的部分下面会单独拿出来讲。
某笔记本 13.3 (2018) + Surface Go + Logitech K380
这套设备是我主要产出内容、日常打杂用的设备,去上课前我会根据当天的任务轻重携带至少 1 台电脑。
Surface Go 会在轻办公或应急场景下使用,虽说它的配置属于「基本不能看」那一队的,但实际的性能比购买前的预设高了不少,在轻办公场景下没有太大压力,编辑 Word 文档 / 使用网页应用的同时开个微信或 QQ 都没有太大问题;而我一开始选择购买它的原因也很简单:只带 iPad 出门始终有一块需求的小空白没有办法很好地满足,如果天天都带着电脑 + iPad 又是对颈椎的极大摧残。而 Surface Go 加上键盘盖也只有 765g,极大地减轻了我日常外出的负担。
而另外一台笔记本电脑则是某一个非传统厂商的「超极本」范畴产品。公正地讲,2018 年的它在当时可以满足我大部分的性能需求,但现在已经是看 B 站都卡的「老年人」,该找个机会换了;但在上一些需要用到电脑的课时还是会带上它,与 Surface Go 甚至不能睿频的孱弱性能相比,体验仍旧是好的。
顺带说一句,强调「非传统厂商」是因为我深受其害:一开始是想着性价比高、某些设计点很满足我的需求,没想到在需要与售后打交道的时候才发现,官网驱动、固件等下载近乎没有,客服与维修点的人非常不专业,惹得一肚子火。
iPad 2018 + Apple Pencil
这套设备是我主要的学习工具。上面提到过我的颈椎不好,近两年出门的时候会尽量少带东西来减轻负担。使用 iPad 来存储我的课本除了能减轻负担之外,还能存储更多 PDF 文件,变相满足我的「囤积欲」。
OneDrive / 坚果云 + PDF Expert
由于就读专业的问题,有很多 PDF 文档需要放在一个统一的地方存取,而我日常生活中又在使用坚果云,习惯上就会把 PDF 放在坚果云上,再通过 PDF Expert 连接它的 WebDAV 服务随时查看想要的资料。而 OneDrive 主要是用于放一些体积大或是低频的电子书籍与定期备份 PDF Expert 中已经标注过的文件,在用途上有所不同。
QQ + Goodnotes
这套组合其实是今年受疫情影才发现的。一些手写比较方便的作业,我会使用 Goodnotes 完成,之后再使用「获取屏幕截图」功能分享到 QQ 中自带的「我的电脑」上,直接粘贴进作业 / 考试的答题框即可。
顺带提一句,Goodnotes 散养的文件组织方式在文件变多了之后十分不友好。目前探索出来的方式是尽量都把它们丢到文件夹里,需要的时候按照分类去找。偷偷在评论区蹲着看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啦~
AirPods、AfterShokz AS650 + Spotify、Apple Music
耳机有啥好写的?
因为鄙人耳道奇葩,市面上的真无线耳机 95% 以上是带不上的😭。入耳真无线在带进耳朵里之后不是惹的耳道疼就是一晃就掉;一样的耳机同学带上之后狂甩头也不掉,给孩子自闭得呀……还好还有 AirPods 能满足我的日常出行需求,AirPods Pro 跑去店里试了一下也不掉,等现在这个坏了再说啦。
这么惨的情况下跑步就没有好用的耳机,最后买了一个骨传导耳机准备尝试。没想到骨传导耳机的音质尚且算可以接受,而且在我耳朵上也是狂甩不掉,算是了结了一大心病。
至于音乐服务,Apple Music,或者说 iOS 自带音乐一直是我听歌的主力。但在 iOS 13.1 发布之后多了很多莫名其妙的 bug,甚至把 log 反馈给支持社区都没有回音的情况下,主力平台就转向了 Spotify。Spotify 最神奇的用法就是用手机做 host 连接蓝牙耳机,之后使用电脑端控制,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注意力的分散。当然,Spotify 的算法确实比国内的音乐软件都好上一大截,只是受限于曲库上的区别,它推荐的歌还不能和我达到极高的匹配度,但依旧令人满意。
飞书、语雀
从去年开始,各大厂商就有把厂内孵化的产品对外开放的趋势,飞书和语雀就是我目前使用的其中两个产品。飞书是在我派编辑的「利诱」下使用的,用下来发现对内容创作者确实友好。良好的协作体验,评论、段落写作体验也都经过专门的设计,舒服!
至于语雀,是之前在 Matrix 作者群里问一个问题的时候 @思考问题的熊 推荐的。它是一个阿里内部孵化的知识库工具,一开始是给内部写文档用的,之后就开放给外部了。我当时的需求是一个在线版的 Markdown 笔记本,要对搜索、图片、代码高亮等支持良好。在使用之后也确实体会到了这个产品的优势,而且官方收集反馈、敏捷开发的速度也很快,一些小地方经常是一不注意就已经做了改进。
相比飞书,语雀更像是一个带着浓厚技术气息的 Notion,它也可以嵌入多种文档并在线预览,但没有 Notion 好看,也没有 Database 等更有「生产力」的视图。而它组织内容的顺序是大纲式或者说目录式,相比传统的「文件夹」式整理也更有逻辑。而综合的产品形态也让它有更多可能,与自研 Sketch 插件紧密联系的画板知识库、可以充当重要文件中转站的资源知识库等也让玩法更加多种多样。
总的来说,这是我心目中笔记软件应该有的样子。近期也算是高强度地使用了这两个产品,包括在飞书上和编辑对稿、在语雀上一起完成大作业等,不能说是性能倍增的利器,但也让沟通更顺畅、进一步减小成本。
n 台手机、电子书
这个小部分倒没什么好说的。我日常是不打游戏,所以手机都是很多年前的产品,满足日常的通讯需求即可;至于用手机的数量完全取决于当时手上有几张必须要用的卡,比如我现在个人有 2 张卡,但因为学校里移动基站信号非常差,就只能多办了一张卡保证基本的网络通讯。
电子书则在今年寒假由 Kindle Paperwhite 1 换成了小米多看电纸书。KPW 1 的阅读体验在今天来看依旧不差,买新的设备有一大部分是因为多看的信仰,到手之后发现 Android 系统的开放性 + 不差的软硬件确实带来了较高的可玩性,目前在薅微信读书的羊毛当中~具体的体验羊店之前和作者中的电纸书用户们约了一篇圆桌讨论,应该会在最近的读书月系列中发出来。
折腾
我是一个挺喜欢折腾的人,会花很多时间在一些「不值得」的事情。当然这个习惯在每个人生阶段都是不一样的,比如以前的我为了省钱把数据多次集体迁移到不同的产品里,最后没辙了才会选择去购买服务。当然,现在的我不会因为这种事而纠结。现在我折腾的大部分是能带来成就感的,或者是能省下我更多精力的事情。
整理、整理、整理
这是算是我的一个解压方式,在消磨(浪费)了时间的同时又觉得自己做了一些事情,真是很棒棒呢!但仔细想想在家里自己不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是爸妈慢慢拾掇出来的,所以这也算是一个生活中的时间成本吧。
其中一个很大的「运动」就是在 PC 上整理文件。我会使用 SpaceSniffer 来整理一些没发现的大文件,配合自己的主观判断和搜索到的相关信息去做删除或是移动操作。
不管是哪种整理,在看到整理后工整了那么一丢丢的样子,其实都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不管是现实还是电脑中的文件,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折腾个一会儿,给自己一些时间发呆。
仔细想了想,我的优点和缺点里都有一个大大的:没有爱好。
当然,这里指的是没有一个在朋友、陌生人面前说出来就倍有面子的爱好。所有爱好都是需要花钱的,没有那些相对费钱的爱好让我的大学生活稍微好过了一点,但没有爱好也意味着在情绪波动的时候没有事情是我愿意投入时间、抽离现实的,这也让我曾经情绪低落了一阵子,甚至改变了一些人生轨迹。
那就来聊聊那些不怎么花钱的小东西吧~
挂耳咖啡
义务教育阶段的时候,咖啡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提神用的「工具」,而现在我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了解它。对于咖啡,便宜的那一拨里最有趣的入坑方式在我看来就是挂耳咖啡:你只需要购置一些挂耳咖啡包加一个手冲壶就可以试着感受比速溶咖啡好得多的咖啡品质,而挂耳咖啡包最便宜的只需要 3 元/包左右,目前来看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手冲咖啡最奇妙的是,每一个变量都有可能引起风味的变化。同一款咖啡包在不同水温、不同闷蒸时间下呈现的味道可能会完全不同。这个世界与速溶咖啡完全处在两个维度。顺带一提,挂耳咖啡在买之前可以先看看一些「独立精品」的牌子,这些挂耳通常会比同价格的大厂味道好一些。
正是因为存在这些变量,你需要善用网络上的资源,在正式入坑前投入时间来探索相关知识
日系文具
我在高中的时候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去屯一些日系的文具,这大概是我最费钱的一个「爱好」了。在面对当时的题海时,至少还有手上的笔是好用的,也算是莫名的一种慰藉吧。
三菱 Kuru Toga Advance 自动铅笔 + Nano Dia 铅芯 + 百乐ER - F6/F8/F10 橡皮:
前者是笔芯会自动旋转的自动铅笔,Advance 版本的旋转角度更大、效果更明显,可以保证书写出来的字迹粗细稳定。班上最难被安利的女生同学都被它打动了,买买买!
中间的算是三菱铅笔芯中的高端产品,除了国产常规操作的 HB、2B 等硬度,它还有 H、B、F
等更加细分的硬度可以满足日常的需求,HB、2B 都不顺手的朋友们可以试试有没有喜欢的硬度。我现在用的是 B 的硬度,大概是 HB 的硬度 + 2B 的黑度。至于最后的橡皮,阻力小、擦得干净,硬实力就在这里,不需要多说什么了。
三菱 UMN-155 + 百乐 Juice Up + 斑马 JJ15:
这三个是中性笔里我最喜欢的,前两支略贵,但体验的提升也是巨大的;斑马 JJ15 在日系按动笔里性价比极高,同时这也是它给无印良品代工的按动笔的母版。之所以推荐的都是按动笔,无非是按动笔皮实、耐用、顺滑,P500 也很好用,但是如果放上一阵子就会发现所有笔集体掉线。在买 UMN-155 的替芯的时候有三个版本(UMR-85N / UMR-85N(K6 或称日本版) / UMR-85E),记得买后两个版本,第一个国际版不值那个价。
🤖️:感谢大家支持本期 Matrix 周报,也感谢六六同学带来的精彩分享。大家有什么问题想要问他或者编辑部的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