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留学第一步,毕业多年的我如何搞定 APS 审核
2022 年春天,基于一些现实的考虑,我决定以海外就业、生活为长期目标,开始出国留学的准备。2023 年,我获得了加拿大某个 diploma 项目(相当于 college)的录取。或许是由于大龄「倒读」且在国内无亲无故,我连续两次被加拿大移民局(IRCC)拒签,没能成行,只能继续准备 2024 年秋季入学的申请。为了提高录取概率、保证自己有学可上,也为了控制成本,我将申请的主要方向转移到了德国。
德国的公立大学素来以严进严出闻名。录取和毕业难度高,在我看来并不是缺点,而是了不得的优点:这有助于提升我未来在求学和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德国的大部分硕士项目普遍免收学费。这对我来说也相当有吸引力。
不过在准备申请学校之前,我必须先通过第一道考验,那就是:
万恶的 APS 审核。
什么是 APS 审核?
APS 的全称是 Akademische Prüfstelle,官方译为「留德人员审核部」,由德国驻华使馆文化处和 DAAD 联合成立于2001 年 7 月,其初衷是为了应对当年一度猖獗的学历造假。APS 审核针对的不是「申请人的国籍」,而是申请人的「学历」和「学籍」。也即,只要你在中国大陆地区接受本科及以上阶段的教育(包括大陆高校与国际、港澳台高校合办的项目),就必须通过 APS 审核,才能获得申请德国大学的资格1。
APS 审核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料审核。申请人必须按官网要求,邮寄包括毕业证、成绩单在内的一整套资料。如果申请人正在大陆地区的高校就读、尚未毕业,则需要提供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毕业证公证件。如果申请人毕业已经超过一年,还需要提供一份表格式简历,简单描述从毕业至今的各项经历。在资料审核通过后,申请人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参加面谈审核。在面谈通过后,申请人就会收到终生有效的 APS 证书。
一次 APS 审核的费用为 2500 元人民币。面谈若未通过,有最多两次「补考」机会,需要另外付费。换而言之,作为在中国大陆读过本科的同学,你一生中最多有三次 APS 面谈的机会。如果三次都没通过,这辈子就很难再去德国接受教育啦!
准备繁琐,机会有限。或许正因如此,我的留学中介从一开始就把 APS 审核说得非常重,我当然也不敢怠慢。
关于资料准备
审核部有一份非常完整的申请材料清单,其中共有 11 项内容,具体要求也非常详细。其中的 1~3 项不必多言。国内高校的毕业证、学位证和成绩单,档案馆都可以直接开具中英双语版并密封、盖章。有了密封的官方中英对照,这些资料是不需要公证的。德语或英语的语言水平证明,可以使用参加过的语言考试成绩。我的托福和 GRE 成绩都在有效期,直接打印官网的电子版即可。
比较麻烦的是清单中的第 7 项资料:高考成绩和大学录取花名册。我在山西大学读了心理学本科,之后又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了第一个硕士。因此,我必须分别提供高考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成绩,以及本科和研究生两份花名册。我参加高考是 2004 年的事,年代已经很久远了。为了凑齐资料,我专门回了一趟太原,找到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复印了将近 20 年前的高考成绩。接着,我又找到两所母校:山西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分别开具录取花名册。由于研究生是免试推荐,我不需要提供考研成绩,只需要出示北师大花名册上的「免试推荐」字样即可。最后,我需要把这些资料拿到公证处,做中英双语公证,并将公证件作为申请材料,邮寄给审核部。
关于面谈准备
在资料收集完成的同时,中介为我安排的「辅导课」已经开始。说是辅导老师,其实是刚刚通过审核、已经在德国读硕的同学。说是上课,其实也的确是上课。辅导课的内容说起来非常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
把你之前学过的所有专业课(甚至部分非专业课)再学一遍。
APS 审核的面谈部分本质上是「口试」,目的是检查申请人是否真的学过成绩单上标明的课程,是否真的学到了足够的专业知识。主持面谈的考官对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有相当的了解。在面谈中,他们不只会要求申请人自我介绍、谈论赴德留学的目标,还会对申请人成绩单上的具体课程做深入提问。
心理学的流派分支、人名、术语和理论众多,把这些内容梳理一遍、全部记住,当然很难。但只是「记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 APS 考官还要求你:
能展开解释,能谈论细节,能说明应用场景。
考官会问出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 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如果是选修课)你为什么考虑选修这门课?
- 这门课是怎样的老师、以怎样的形式教授的?课程中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 你在这门课的考试中取得了格外高(或低)的分数,能说说是为什么吗?
- (展示一张纸,上面画了一张图)请告诉我这张图是你学过的哪一个理论(或经典研究)?请简述该研究。
- 请谈谈你的毕业论文(设计):你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用了怎样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
- ……
这还不够。考官是德国人,不会说中文。因此你只能选择:
用英语或德语面谈。
如果你学过心理学,读到这里,不妨想想,你将如何用英语或德语介绍下面这些概念和理论:
- 动作电位与突触传递
- 所罗门·阿希的从众实验
- 皮尔逊积差相关
- 斯金纳的强化相倚
- 唐德斯的「ABC 减数法」
- 埃里克森的八个发展阶段
你有 15 秒的时间准备,然后有 45 秒的时间讲述。请在听到「哔」声后开始准备……
不好意思串台了。真实的面谈过程,比托福/雅思的口语考试复杂得多。如果你讲述不流畅,逻辑不通顺,甚至答非所问,考官可能会不客气地打断你、批评你。即使你讲得似乎很顺,考官也可能会打断你并向你追问。追问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 你刚才谈到的这个概念(或公式、术语、理论),请举出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
- 你在自己的实习或工作中,是怎样运用这个原理的?请讲一个你的亲身案例。
- 你觉得自己所学的内容,可以如何服务于你未来想要申请的专业?
- ……
我在山西大学学了四年应用心理学,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了三年教育心理学,七年间修了三十多门专业课,最后一门课修完至今(到 2023 年为止)已经十三年有余。有些知识因为多年不用,早就还给了老师。另一些偶有涉及,但事到如今,还是要重新整理、回顾一遍。
翻开中文社交媒体,吐槽 APS 审核的声音并不少见。但,我在了解了 APS 审核的全过程后,对它一点都不反感,甚至有些欢迎。这不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性的复习考试吗?如果连这种程度的复习和考试都无法通过,连已经学过的知识、能力和方法都无法运用自如,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心理学科班出身」,又凭什么能应对德语或英语授课的项目呢?
上课不参与,下课讲中文,听课靠 pad 转录,小组讨论靠划水,复习靠读 ppt,考试靠背重点,……吗?
我的生命,不能再这样子浪费。
抱着如此的觉悟,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死目标:
一次性通过 APS 审核。
关于备考时间
第一节辅导课是 2023 年的 10 月 15 日,寄出全部材料是 11 月 10 日。那段时间里同时在推进的其他事项,着实一点不少。我的 ACSM-CPT(健身私教)资质即将到期,为了续期,必须修足够的在线课程学分。12 月初我要参加日本东京的 Game Market 桌游展,为了准备样品,必须在 11 月上旬之前完成全部设计文稿、然后交付印厂。此外还有一些翻译和授课的工作,以及在线读书会和分享活动。虽说是在深圳龙岗「隐居」,却一点都没有隐士的悠闲。屋里有套高大上的茶器,我没能用它泡任何一次茶。
11 月中旬,我整理完成了全部的 APS 复习资料。因为之前教过 AP 心理学,也考过 GRE 的心理学专项,当年的学习资料都能派上用场。最终我用于复习的资料包括:
- 每门专业课一篇的复习提纲,包括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模块、每个模块下面的主要知识点、每个主要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以及应用、拓展和延伸,总共四十多页。
- 与复习提纲配套的思维导图。
- 包含大量人名、流派、理论、术语名称的速查表。
- 方法学课程(统计学、测量学、质性研究)的补充汇总,包括基本的公式和原理。
- 本科和硕士的毕业论文。
在此之后,我平均每周把上述复习资料复习(背)一遍,又和辅导老师「模拟面谈」了若干次。即他模拟考官用英语提问,我则用英语现场作答。每次遇到我答不出、答错或讲不完整的地方,就立即补充内容,更新到复习资料里。
2024 年 1 月 9 日凌晨,我等到了中介的通知:APS 面谈安排在下周四(1.18)的早晨。1 月 14 日,我上完了最后一节面试辅导课。此时我已经准备妥当,也做好了觉悟:只考虑通过,绝不想着「还有两次补考机会」。
1 月 16 日,我从深圳飞赴北京。为了防止意外,我提前一天到审核部所在的亮马桥 DRC 外交办公楼踩点,并且临阵磨枪、在酒店里又做了一轮复习。能做的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做完,接下来就看临场发挥了。
关于面谈现场
1 月 18 日是面谈的日子。按照短信通知,申请人必须在早晨 7:50 之前抵达 DRC 办公楼一层大堂。这一天参加面谈的同学约有三十人,我在其中几乎必然是最「年迈」的一位。7:50 一到,里面走出一位工作人员,逐个核对我们的身份证,然后指示我们乘电梯来到 13 层的审核部。在这里,所有人都要拍大头照、再次验明身份,并进入旁边的等候室。
八点刚过,考官们就来到等候室叫号「领人」。我是第一批被叫到的几个人之一。负责我的考官是一位胖胖的中年德国男子,面相还算和善,说话非常客气,并非社交媒体上流传的「某灭」。
面谈的第一个环节是笔试。考官说,鉴于你毕业这么多年,就给你一个最简单的题目罢!听到题目,我顿时笑了:的确是我在复习时着重准备过的内容,而且确实很简单。说完题目要求,考官就推门出去了,只留我一个人在小隔间里。
笔试时间 20 分钟,我用 15 分钟写完考官要求的全部内容,花 3 分钟检查、修改了一遍,然后用 2 分钟发了一会儿呆。时间一到,考官准时进门,「没收」了我的答题纸,带我走进旁边的面试间。面试间里还有另外一位副考官。他们一人主要负责提问,另一人主要负责观察和记录。
面谈的标准时间约为 25 分钟。可想而知,考官不会对你所学的每一门课程逐一发问,也不会允许你长篇大论、滔滔不绝。面谈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大量的追问、打断和转移话题。或许是笔试题真的很简单、我又写得足够完整,考官自始至终对它不闻不问。提问涉及了两三门本科的课程,以及另外两三门研究生的课程,结构和要求如前所述,难度和深度也没超出「模拟面谈」的范围,只是具体涉及的课程有些「偏」。
例如,我大四学了一门专业课,名为「问卷的编制与使用」,考官就挑了这门课发问,要我描述课程内容。讲真,当年这门课的授课老师,是我在山西大学经历过的、水平最差的老师,没有之一。这门课总共只上了几周,没有专门的教科书或扩展阅读,内容也非常水。——或许正因如此,我对该课印象十分深刻。为了能在 APS 审核中言之有物,我在复习时,不得不自「编」一套课程大纲,塞进 3~5 个主要模块和一些知识点,把它描述为一门服务于毕业论文的、实操性质极强的「好课」2。
又例如,考官拿着硕士成绩单,没有问最难的「多元统计」「质性研究方法」,反倒问了我选修的「老年心理学」,而且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当年为什么选修这门课」。我说,我的专业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我修的发展心理学课程主要涉及青少年发展,教育心理学课程也是青少年教育;选修老年心理学,一来是想补足「毕生发展」的另一端,二来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衰老、为自己的生活做预备。
当然,经典的「看图说话」环节是不可避免的。考官递过来一张纸,纸上画着一张图,是心理学的一个经典研究。我的任务是描述该研究的全过程,介绍对应的理论及其影响。我在看到图的第一秒就笑了。当年本科的「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的最后一道大题就是这个研究。我当年完全答错了这道题,考试只考了 70 多分,明显拉低了本科的 GPA。过了十八年,我还是对此耿耿于怀。或许正因如此,在复习 APS 的时候,我重点回顾了这个研究。这还真是颇有宿命感的一幕。不用说,笑完之后,我在现场对答如流,以至于没给考官留下继续追问的余地,这个环节就顺利结束了。
或许是听说我想学运动心理学,考官还问到了我修过的「网球」和「足球理论与裁判法」两门课。谈到后者的时候,面谈时间已经所剩不多,或者说,面谈现场的氛围已经十分轻松,以至于仿佛是在闲聊。我告诉考官,我小时候最早在电视上看到的足球比赛就是德甲,而且一度很喜欢德国国家队。考官很无奈,双手一摊,表示「最近几年我们踢得不好,真难过」——然后,话锋一转,面谈便到此结束了。
走出 DRC 大楼,时间刚好是早晨九点。虽然名义上是一场大考,我的情绪却相当平静。如果要我回忆彼时彼刻有多大「把握」,我只想说:
我要是没通过,就没多少人能通过了。
面谈当天是周四。成绩和证书实际上是第二天(1.19,周五)签发的,但真正收到已经是两周之后,此时差不多都快要过年了。从这一刻起,我的德硕申请终于跨过了门槛,可以正式启动了。
结尾:给自己一个交代
APS 审核之于我的意义,不止是迈过门槛这么简单。我的本科学校实力不强,专业设置和教学水平更差。我在大多数课上全程睡觉、考前背重点,四年总 GPA 年级第一,轻松拿到外校保研的资格,但也落下了不爱学习、不肯深究的毛病。第一个硕士在北师大,读起来便非常吃力。虽然三年中有两年半都在抑郁状态,但不能以此作为借口。能拿到硕士学位纯属低空掠过,自觉没有学到什么本事。
毕业十三年后,我终于有机会把当年的所学重新整理、回顾一遍,并经由外人之手得到验证和认可。经此一考,我对当年的自己,终于有所交代,不必再背负「水」的心理包袱。
虽然有点晚,但总比一直差劲下去要好。
笔者现就读于德国科隆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硕士项目(英语授课)。
题图来自 Harinath R, Pixabay
>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