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1 | Follow:信息获取的另一种形态
编注:本文内容基于 Follow 公测版,公测版与未来上线的正式版功能和形态可能存在差别。
我在三个月前作为第一批用户体验到了 Follow 这一产品,很兴奋,使用了一周后就基于早期测试版本写了一篇《周报 #67 - 使用 follow 重塑我的信息输入系统》分享了对 Follow 的一些想法。
而现在三个月过去了,Follow 本身迎来了许多更新,正式开启了 beta 测试;其在我日常信息输入和输出系统中也已经不仅仅是「又一个 RSS 阅读器」,而是彻底改变了我的信息获取形态。因此想再写一篇文章更系统性地分享一下我对 Follow 的看法,以及我是如何使用它的。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是一种能够将网站内容转换为标准数据格式的协议,最早版本诞生于 1999 年,采纳并实现了这一标准的网站可以输出统一的格式以供一些阅读器或代码进行解析,例如可以通过 https://sspai.com/feed 这一链接来获取少数派网站的最新更新;而支持 RSS 的阅读器就像是一本自带目录的刊物,里面收录着来自不同网站和作者的内容,方便我们进行阅读。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和音视频等媒体形式的兴起以及网站出于对平台用户流量的保护,支持 RSS 协议的网站越来越少,这一概念也有些式微,慢慢淡出了普通用户的视野,成为了一些爱好者和极客的玩具。
于是,Follow 的作者 DIYgod 在 2018 年发起了一个名为「RSSHub」的开源项目,其初衷是「万物皆可 RSS」,通过社区贡献,将 Bilibili 视频、网易云音乐、小宇宙播客、即刻用户动态等图片、音视频、社交媒体网站甚至是 app 中的信息转为标准的 RSS 格式。
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 Follow 并没有改变或是拓展 RSS 协议本身,而是通过对信息内容媒介呈现方式的改变、浏览体验的优化及与 RSSHub 的深度集成,更面向用户地解决信息获取与浏览的问题,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我是很早期的 Reeder 4 用户,其交互与使用体验直至今日也少有软件能够超越;后来为了多平台同步也自建过 miniflux,自定义了一些样式,使用起来功能也还算完备;之后又迁移至 NetNewsWire,在 Apple 生态中使用还算无缝,但颜值一般;订阅了 Readwise Reader 后基本上 All in one 了,但是又有一笔不小的订阅费。
而 Follow 虽然不像 Reeder 一样原生 App、迄今也还没有好用的移动端,没法完全替代掉我原有的信息流,但其作为一个早期的产品,软件颜值和体验上已经打磨得非常细腻,经常能看到许多精心设计的小细节;与 RSSHub 的深度集成、视图(View)、自动化(Actions)、AI 摘要/翻译等特性也时常让人感到惊喜。
软件颜值和体验固然是一部分缘由,但其对我获取信息的流程与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则是我下定决心切换的最大动力。
在 Follow 中,我们可以在 Discover 页面中通过直接搜索关键词、RSS 链接、RSSHub 路由或导入从其他 RSS 阅读器中导出的列表进行订阅,也提供了自制 RSS 的进阶玩法。
除此之外,Follow 和 RSSHub 深度集成,根据提示输入平台信息,可以直接订阅对应平台,如输入 B 站用户 uid 即可订阅其动态/投稿,整体更加便捷。现在它已经支持了不少常用信息源,可以根据语言或类别进行筛选,且仍在不断丰富与完善中。
而对于那些只提供 newsletter 的博主/网站,Follow 提供了内置 Inbox 收件箱功能,可以使用对应的邮箱地址来收取 newsletter 并自动将邮件内容转为 Feed 内容,又减少了需要从成堆的邮件里找文章的繁琐,也保障了统一的阅读体验。
Follow 中在订阅信息源时除了按照标签和域名分组外,还可以在 Feed 这一级设置视图,例如文章、社交媒体、图片、视频、音频和通知这几类视图中。
因此在添加信息源这一步时就促使我开始思考和梳理对信息源的定义与筛选标准:
这些信息源形态各异,却又都能放进 Follow 的「视图(View)」类别中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例如图片就会有画廊和瀑布流的展示、社交媒体视图就更像是一条条动态博文,视频可以直接点击播放,而音频/播客则可以全局播放,甚至带进度条或是时间线跳转等功能,这也解决了我需要在 Apple Podcast、Spotify 和小宇宙等多个播客应用之间反复横跳的问题。
Follow 还提供了一些自动化规则,例如 AI 摘要总结、翻译等,我们可以自定义这些规则提升我们的信息处理效率。
例如我上述的 Action 中就包含了对个人博客类的文章进行推送通知、AI 摘要并且对英文内容进行沉浸式翻译(中英对照),这样能够快速地筛选和阅读信息,摘要和翻译使用的是 GPT 模型,不用使用自己的 API token,也算是白嫖福利了。
RSS 与 RSSHub 的结合确实让信息获取与阅读变得更加简单,但脱离了平台的那些「关注」「阅读量」「点赞」等特性虽然减少了一些信息噪声却也容易让创作者与用户多了一些「孤独感」。
Follow 将每一个 RSS 订阅源作为一个单元,记录下了这个订阅源的关注与阅读数据,当另外的人通过名称或是链接在搜索时,能看到有哪些人「Follow」了这一信息源(如这个页面),便于检索的同时,也天然形成了对其内容质量与价值的一种背书。
「Follow/Subscribe」这一行为在社交媒体平台已经几乎成为了标配,但这一概念用于让相对独立的 RSS 源之间互相链接却显得尤为巧妙,也使其更加开放。
而在某个 Feed 的文章页面中,我们还可以在左上角看到有哪些人阅读过这篇文章,点进那一个个头像又能够看到 Ta 们所订阅的其他 Feeds,满足我们好奇心的同时也在丰富着我们的信息维度。
同时,Follow 也提供了打赏(Tip)与助力(Boost)的功能让读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支持创作者,创作者只需要通过一个所有权认证即可收取奖励,形成一种正向的循环。
创作者与读者之间仿佛多了一条细微的橙色细线,感知并不明显,不会形成什么社交压力或是被窥探的不适,但却温暖而坚韧地存在着。
有时我们也会想看看他人尤其是同温层的人在关注些什么以丰富自己的信息源,但常常每个人关注点可能分布在不同的网站,而 Follow 提供了用户 Profile 页面可以直接关注,并且也支持直接关注用户的订阅列表,可以很方便地看到 Ta 们关注了哪些信息源以及后续新增加了哪些。
除此之外,用户也可以自己创建付费 Lists,感兴趣的用户则可以通过支付一定费用来订阅,形成一种新的信息分享与获取的形态,即不仅仅信息源本身有价值,筛选过滤出高质量的信息源也同样值得付费。
Follow 的出现并不只是优化了阅读体验,而是让我对信息源整理这一起点有了更深的思考,慢慢建构起了自己信息获取的新形态,如果将自己关注的订阅源视作一颗颗种子的话,那 Follow 则是这些种子发芽成长的沃土,让这些信息更好地内化为我们的知识和思考。
另外 Follow 目前刚开启公测,可以直接访问 https://follow.is/ 体验。公测账户有一些限制,需要邀请码才能解锁完整版功能,可以评论留言,我会发放一些邀请码。
> 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