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40 公里通勤路和一辆电动滑板车
2020-05-30 17:06:24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670 收藏

我的 40km 通勤路和电动滑板车

作为一种短途通勤载具,自电动滑板车出现在代驾行业,相信大家都在自己的城市中看过它在城市中穿梭的身影。

诸如电动滑板车、折叠电动车这样的轻型交通载具,真正上街骑行拉风吗?

答案是拉风,相当拉风。

这也是这种滑板车厂商想给你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但要想在现实中复杂的交通状况下使用这类轻型交通载具,实际的体验和考量也要复杂的多,这也是一般不会在相关的介绍 PPT 中展示的。

为了满足自己日常的交通需求,我在大一时购买了一辆小米与九号机器人联合推出的米家电动滑板车,在换代之前也陪我度过了将近两年的时光。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这款产品的使用体验和你可能关心的缺点,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我的通勤路

我目前是生活在新一线城市的一名学生,同时也兼职为一家科技媒体供稿。平时,我除了在学校完成学业外,一周还有 1~5 次不等需要去位于公司的本地办公室(或是共享办公室)处理工作,周末则都会回家。

虽然整体通勤距离不算长,但从地铁站 / 公交站到出发地或目的地的距离却不算短,具体如下:

往复穿梭之下,从住所前往交通中转站的「最后两公里」实在耗人心神,这段距离天天打车是笔不小的开销,但对共享单车来说也绝对不是段轻松的距离。因此,用一辆代步载具来决定这最后一程的交通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幸而,这段需要脚动完成的路途算是中上等路况,因此购买一辆畅快拉风、能带上公交地铁的轻型载具成为了我的考虑项。

最初的排除项

在一般的分类中,这种称得上「轻通勤载具」的,一般包括了电动滑板车、平衡轮、平衡车以及电助力车这几种分类,在敲定工具前我也颇做了一番功课,几位选手对我而言的优缺点主要如下:

就我看来,如果你是考虑正经上路,那么从生命安全考虑,请先将平衡车(尤其是不带把手的那种)和卡丁车组件排除在外,电助力车和电动滑板车尚可一战。

而我的具体考虑是:类似于折叠自行车的电助力车在长途骑行的舒适性上当然不错,但相比之下折叠步骤相对繁琐,折叠后的体积也较滑板车更大,不能满足我「必要时能搭配公共交通」的需求(之后的事实证明快速折叠易携带简直是赶公交必备)。

因此,我的最终选择是——电动滑板车。

我的选择:电动滑板车

选手介绍

小米与九号机器人联合推出的米家电动滑板车,是我在大一时购买的;即使是从目前来看,它也是同类产品中最大号的一款了(TESTV 在对这款滑板车的测评 视频 中也有相同的结论)。

在这款产品早期批次经历过爆胎等问题之后,在后期品质也逐渐趋于稳定;在海外的共享单车如 BIRD 等服务也采用了这款车型,足以证明它的可靠质量。

由于购买时间相对较早,我的这辆车也属于早期的批次,但在经历过一次换胎之后,它还算是风雨无阻地陪伴了我两年东奔西跑的折腾生活,而且几乎全年都保持在相当高频的使用状态。而使用两年之后,我最初的看法还是没有改变——这款有赛格威 / Ninebot 技术背书的电动滑板车,仍然是世面上最值得购买的电动滑板车选择。

我的滑板车(

它满足了我的所有通勤情形

在购入这辆滑板车后,我就带着他开始了我的交通征程。而在它服役的过程中,我感觉它确实符合能够满足我预想的通勤情形,甚至还有一些超出预想的意外之喜。

如前所述,有了它之后,我的通勤路径大概是:从家骑滑板车出门 → 抵达地铁站/公交站 → 将滑板车折叠收拢 → 搭乘公交/地铁 → 展开滑板车,完成剩下的路程。

丝滑的转场体验

电动滑板车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可以带上地铁公交,在我从老家的四线城市到上学所在的新一线城市,两年以来,它都没受到过工作人员的阻拦。

虽然带着电动滑板车上地铁的使用流程听起来望而生畏:将 12.5kg 的铁坨坨提进地铁站再提出来?但实际上在我确实是这样做的。尽管提着并不省力,但在地铁站还有升降梯可以选择嘛。

在熟悉了操作之后,从完全折叠状态展开为开机可以骑行的状态整个过程的四个步骤,只需要 2 秒就可以完成,在下了公交或是出了地铁站之后,周围的人还在匆匆寻觅一辆合适的共享单车,我就已经展开骑行踏上下一段路程了。而且它还时不时被我拿来赶公交:在离公交站百米远处看到公交刚刚停稳,跑步是肯定赶不上了,但用滑板车就还来得及滑行到公交车前门,然后迅速完成折叠之后直接提溜上车刷卡。对于经常经常要重复通勤路程的我来讲,真是想不到比这个过程更加适合用「轻快」来形容的骑行体验了。

这是电动车或摩托车做梦都实现不了的使用场景,倒更像是共享单车一开始想要解决的城市通勤痛点——但毫无疑问,电动可比脚动来的省力多了(当然前提是在平原城市,如重庆那样的特殊地理环境会让骑行体验大打折扣)。

此外,如果是需要经常在早晚高峰提着它上地铁,我建议买一只收纳袋收起来提行,除了可以避免蹭到其他乘客、也能更加省力且不那么惹人注意;而且有部分第三方收纳袋通过调整设计的方式,抵消了这款滑板车部分批次前后重心不平衡的小问题。

左:折叠形态 右:整车收纳包的收纳形态

丰富的周边配件

除了上面提到过的整车收纳包,线上的官方配件商城还提供不少周边配件,虽然在品质上与第三方并无太大差异,但胜在售价低廉且售后相对靠谱。当然,既然买了 Ninebot / 小米系列的滑板车,在第三方配件选择范围上比其他品牌要多不少,也这也是购买 Ninebot 产品相较于其他品牌的便利之处。

在使用中途,这款滑板车本身爆出了早期批次电机发热导致轮胎爆胎的问题,为了安全考虑,我选择了自己手动更换一套第三方实心轮胎。但由于这款滑板车的减震完全是依赖减震轮胎来实现,实心轮胎也让滑板车在道路上行驶每一次震动都更加明显。不过总的来说,这次小小的改装算是利大于弊(这个问题也在后期的版本更换设计被解决,新用户无需担心)。

换了个胎

目前无论是在官方配件商城还是淘宝,关于这款滑板车的配件也相当齐全,除了必须的护膝与护肘套装与头盔之外,还有前面提过的整车收纳包。

不少用户还为滑板车加了一个可以折叠的座椅,来更长时间的骑行更舒适;不过这样在折叠便携性上就要打一点折扣。对于距离稍长的骑行,其实我也认为有一个座椅是很有必要的,但在我过去的这两年里,我一直是站立骑行;而我之所以没有购买淘宝第三方座椅,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加装座椅之后,滑板车折叠、展开这个过程会失去「灵活迅速」这个优点;不过 Ninebot 官方也已经推出了相应的折叠卡扣式设计的座椅,算是给这个问题加入了一个更好的折衷方案。

官方护具、座椅

缺点

当然,这样一款轻型载具,也有着可以劝退大家的众多缺点,让我在这里一一列举。

令人在意的续航

这款滑板车官方宣称的续航里程是 30km,但在我的日常骑行中,它大概也就能坚持 20km。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我完成一趟从家到学校或办公室的移动,到了目的地就要立刻充电,实际的充电频率和习惯都和智能手机差不多,出门前对于电池情况的在意程度也差不多。

安全性低

正如看上去的那样,电动滑板车的一个最大缺点是安全性偏低。

由于设备的重心高、避震差、轮胎小,如果遇到急刹,或是道路上有一个对普通电动车来说无关紧要的路坑,在使用滑板车时就有很大概率会出现剧烈颠簸。因此我一般都在节能模式下以 20km/h 骑行,除了前述对电池问题的考量,还因为极速模式的 30km/h 对滑板车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

这种问题的唯一应对方案,就是你在上路时做好安全措施(戴头盔和全套护具)并集中精神。而在这种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的骑行,往往会导致快速疲劳,而且,如果应对复杂的非机动车道状况,自然也会消耗更多的精力。对我而言,单次骑行 10km 以上时,我需要担心除了车子的电池是否够用之外,更重要的是体力问题能否跟得上。

法律瑕疵

依照现行法律,这种载具也面临着路权不明确的问题,例如上海明确立法禁止电动滑板车上路行驶。而在大多数没有明确禁止的城市,电动滑板车这种载具也是没有路权的:这也就意味着一旦电动滑板车发生了伤害他人的事故,骑滑板车的用户往往会被认定为全责或承担主要责任,即使自己在道路上被撞,也要负次要责任。

不同城市对于这种电动滑板车的法律界定也不尽相同,在实际购买时,最好还是先了解下当地的政策法规以及实际的执法口径。

防盗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不被人关注、但实际上却相当重要的问题 —— 滑板车自身的安全。除了 App 自带的「锁定模式」,能在锁定滑板车无法骑行之外,实际上这样的电动滑板车并无任何有效的自带防盗措施,淘宝上售卖的第三方碟刹锁有可能会对碟刹盘造成损坏;而依赖手机 App 控制的「锁定模式」也因为步骤我个人感觉比较繁琐,我在实际骑行中并没有使用很多次(两年大概不超过 20 次的样子……)。

App 自带锁定模式

与电动车相比,相对「轻巧」的重量与体积也让它事实上可以被别有用心之人做出「滑板车被提走/滑走」的事;这让我感觉在骑行两年中没有真正遇到这种事情,还要多亏了我国偷车贼的知识储备还没有与时俱进……(国外针对共享电动滑板车的盗窃案例已经很多)不过这种属性,这也就决定了你在骑着它出去时不能真的扔下它自己去做别的事情(至少你不能跑太远)。

它也注定了使用场景受限:由于防盗属性的弱鸡,你的通勤距离两端最好都有泊车处,让它始终处于「眼皮子底下」。另外,拿它去小区某个门口的快递柜取快递也会很方便。

其他问题

电动滑板车在设计之初就没有为载客 / 载物预留任何空间,淘宝上有针对滑板车而设计的小型载物包,不过我并不推荐在已经安全系数很低的滑板车上再增加任何额外物件。

这种包……真的能放什么重物吗?

因此无论是前往办公室还是学校,我一般都会在背上背一个背包来解决装东西的需要(说起来我这两年买了五个大小不同的包也可能有它的原因)。

小结

尽管它有种种缺点,但其实每天骑着这款滑板车在路上驰骋十公里的路程,往往都是我一天中心情的高光时刻。不管是穿过密密的树荫,还是幽静的居民区,滑板车一加速,风扑面而来的时候总让我感到非常愉快。

于是两年之后,在再度选择载具时,我仍然选择了能让我充分享受骑行体验的电动摩托。

进阶选择:电动摩托

但总的来说,在两年的高频使用下,这款电动滑板车也算是超额完成了任务。在两年之后的今年,在我终于可以选择更高端安全的电动摩托时,仍然选择了 Ninebot 这个品牌于去年年末推出的九号电动摩托 E,直接完成 30km+ 的直线通勤。

在这里我不想多讨论与同类竞品的孰优孰劣,让我自己感觉滑稽的是,在我踩了这么久的电动滑板车之后,我更加意识到驾驶安全的重要,在新车的同时也买了骑行头盔,基本上除了取快递,我在骑行时都会主动戴好头盔(没想到还赶上了今年 5 月的头盔涨价热潮 ……当然这是后话);同时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我也已经完成了驾照 C1 增 E 的考试,成为正规的骑手。

对使用此类轻型载具的总体建议

前文中也有提到,在目前市场,对于这种问题,我能给出的唯一建议是:买值得信赖的品牌。这条准则几乎适用在所有消费领域,但对电动滑板车这种本身从概念上就安全性偏低的载具来讲就更加重要。

对于我来说,小米的品牌背书加上 Ninebot / 赛格威在平衡车领域的技术实力,也是我当初选择时的一个前提;虽然米家电动滑板车在这两年也爆出过不同的软硬件问题,但实际上也得益于市场旺盛的需求,小米 / Ninebot 也一直在对其升级更新换代。我所购买的初代米家电动滑板车,至今正常售价还是¥1999,与两年前一模一样,同时还推出了不同的后续升级款式满足更多细分需求。

同时,为了保证基础的安全性,尽管在道路上我偶尔遇到的和我同样滑着滑板车的用户中,我从未见到有相应的防护措施,我仍然建议你在上路时带好一只轻便的半盔以及护膝护肘,在米家 App 的配对流程中,厂家也设计了强制观看安全视频的流程,同时在长期的驾驶之后,我也逐渐认为电动滑板车站立驾驶比摩托更加需要护具,因而更不能在安全问题上大意。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找到数字时代更好的生活方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黎明前线Alan

3C撰稿编辑一枚 |目标:在派上写超过100万字(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60747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