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检务科技新动态
目前,我国正全力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检察机关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主动融入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推进法治信息化工程建设,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积极构建“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数字检察工作机制。
检察机关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新技术,加强证据审查、犯罪指控、公益保护,有力辅助司法办案。建成覆盖全国四级检察机关“一张网”,加强案件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分析研判,研发推广法律监督大数据应用模型,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法律监督质效,提升履职办案能力。
“数字检察”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撑。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法律监督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检察机关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法律监督的精准性、高效性和透明度,有助于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向纵深发展。数字检察不仅是对传统检察工作模式的革新,更是对法律监督理念、方法、效能的全面提升。
“数字检察”技术支撑的关键在于强大的算力。算力是数据处理能力的核心,它决定了检察机关能够处理和分析的数据量以及处理速度。只有具备足够的算力,检察机关才能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和高效分析,从而发现潜在的监督线索,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
高算力支撑需要国产化或信创的底层技术来保障,而底层技术的基础则是芯片。芯片作为整个信息化生态最底层的基础硬件,为整个计算机体系提供算力支撑。在“硬件—软件—服务”链条中,国产化能力的不断提升拉动自主体系的飞速发展。推进国产化芯片的研发和应用,对于提升“数字检察”的算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在芯片领域,国产品牌正在崛起。目前国产品牌采用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在市场的广泛认可中,以C86(复杂指令集C86架构)路线和ARM(精简指令集ARM架构)路线为两大主阵营;通用计算持续向多核多线程发展,多核多线程CPU可以支持更好的并发能力。
当前国内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主流基础应用平台都是按照分布式结构设计,数字检察的信息化建设方向也同样按照分布式架构进行设计,更多的线程用于处理更多的计算任务;复杂指令集可支持睿频、超线程技术,其线程数与精简指令集ARM架构物理核数相当。例如单核心算力ARM平台单核心每时钟周期浮点计算次数为 4,而C86平台单核心每时钟周期浮点计算次数为 8,为 ARM平台的2倍,对应于单核算力等同于ARM平台两核心。因此从物理核数来对标C86路线1核相当于ARM路线2核;以海光芯片为例,其生态兼容性上具备天然优势,不仅支持国内外主流操作系统、数据库、虚拟化平台或云计算平台,还能够有效兼容目前存在的数百万款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具有优异的生态系统基础。面向信创市场的大规模替代需求,实现了低成本、无性能损失的平滑迁移。
除了技术问题,基层院用户在开展数据治理与数字检察工作中存在不少难点和困惑。检察人员数据治理思维和素能的提升对推进数字检察与检察业务的深度融合有着基础核心作用,需在架构互联互通的数据安全利用路径、完善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上,强化数据获取与数字模型的建用推广、数字检察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纵深推进数据治理。
那么,数字检察工作向纵深推进过程中,如何有效统筹业务主导和数据支撑的衔接应用、如何更好地实现检察业务从数据化到资源化的转变?未来信息化技术又如何助力“数字检察”的发展?一方面,通过构建跨部门大数据平台,检察机关能够与其他执法司法机关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壁垒,形成监督合力。另一方面,智能化辅助办案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为检察官提供了案件信息检索、证据分析、法律文书生成等辅助服务,大大提高了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
未来,“数字检察”将继续深化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创新,推动法律监督体系现代化。通过构建完善的数字检察体系,检察机关将实现对法律实施情况的全面、实时、精准监督,同时促进跨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能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