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软件工程与系统”高端论坛
2024-10-23 02:27:0 Author: mp.weixin.qq.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0 收藏

当前,软件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软件决定一切”的时代正在到来。另一方,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发新一轮智能化变革。在此背景下,软件定义的智能化系统正在成为赋能千行百业、推动新型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由此也为其所依赖的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方法与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次论坛围绕“智能化软件工程与系统”这一主题邀请了四位软件领域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并开展Panel讨论,分享最新技术进展与前沿观点。

INFO

“智能化软件工程与系统”高端论坛

2024年10月30日 13:30-17:30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交叉学科二号楼E1006

主持人:彭鑫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人/主持人

13:30-14:15

神经符号系统——非确定性管理的视角

马晓星

14:15-15:00

关于体系化开源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武延军

15:00-15:45

动态数据流分析研究进展与应用

苏璞睿

15:45-16:30

面向大模型算力基础设施的系统软件:思考与实践

刘譞哲

16:30-17:30

Panel讨论:智能化软件工程与系统发展之路

彭鑫

欢迎各位校内外老师、同学及业界同仁参会!

1

神经符号系统——非确定性管理的视角

报告摘要:

作为一种智能化软件形态,融合了神经网络和符号规则的神经符号系统模拟了人类“系统1+系统2”认知思考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神经网络部件的非确定性动摇了传统软件开发方法复杂性应对的基础,而现有技术仍然难以有效支持较大规模神经符号系统“端到端”的自动构建。本报告旨在以非确定性管理的视角,讨论分析神经符号系统构建的技术挑战,以及我们把神经符号系统用于定理证明这样的强推理任务方面的一些探索。

报告人简介:

马晓星,CCF理事、软件工程专委主任,南京大学教授、计算机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软件工程、软件自适应技术、软件体系结构与中间件等。研究工作得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973/86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等项目资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中创软件人才奖、两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为第2、第4完成人)等。

2

关于体系化开源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报告摘要:

开源已成为当前软件创新发展的主流模式。如何以体系化、规模化的方式,培养既满足产业需要、又具备社区影响力的开源人才,是高校科研院所软件学科的重要责任。报告将介绍开源发展的现状,提出围绕开源软件供应链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利用“源图”开源软件重大基础设施,梳理操作系统等大型复杂基础软件的供应链关键环节,之后通过“开源之夏”等活动,持续培养高水平开源人才。

报告人简介:

武延军,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副所长、总工程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CCF杰出会员、开源发展委员会执行委员。担任OpenHarmony社区TSC委员、openEuler社区常务委员、开放原子基金会开源安全委员会主席、中电标协RISC-V工委会轮值会长。主持多项基础软件领域国家级重大任务。当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开源软件供应链与RISC-V基础软件。

3

动态数据流分析研究进展与应用

报告摘要:

动态数据流分析在软件漏洞挖掘、分析、利用等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其分析性能和分析准确性是制约其应用的重要基础性瓶颈,团队围绕二进制软件动态分析场景,提出了一系列多标签污点传播分析方法,显著提升了数据流分析效率和分析能力,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套系统性解决方案;基于数据流分析能力的显著提升,提出了一系列以数据流分析为基础的漏洞挖掘、分析及危害评估方案,进一步提升了软件漏洞防治能力。

报告人简介:

苏璞睿,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网络攻防国际学术会议(RAID 2019)大会主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负责人,《Security and Safety》等学术期刊编委,主要从事软件动态分析、软件漏洞防治等研究,成果曾发表于ACM CCS、IEEE S&P、USENIX Sec、NDSS、SOSP等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成果曾获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一等荣誉。

4

面向大模型算力基础设施的系统软件:

思考与实践

报告摘要:

大模型及其应用推动了人工智能的新一波高潮。随着模型结构日益复杂和应用规模持续增长,从系统资源管理角度看,存在“不够用”、“不好用”和“用不好”的“三不”挑战,计算机软件技术正在面临新一轮变迁和发展机遇。本报告将从大模型系统软件栈为切入点,介绍团队在跨域资源混合服务编程、基于大规模(万卡级别)集群的训练/训推一体调度优化、多模型复杂任务协同调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报告人简介:

刘譞哲,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长聘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软件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ACM杰出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软件,近期主要关注大模型系统和无服务器计算系统等。在SOSP/OSDI/ASPLOS/SIGCOMM/NSDI/ICSE/FSE/WWW等发表论文80 余篇,获中国首个WWW最佳论文奖、《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5年高影响力论文奖等10余次国际期刊/会议优秀论文荣誉。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青年科学奖”、IEEE TCSC可扩展计算职业中期卓越研究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等;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担任IEEE TMC、《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等期刊的Associate Editor和多个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委员等。


文章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NDU4OTM4OQ==&mid=2247510505&idx=1&sn=6c0b1b49d3974cb2c64fe87535e30e58&chksm=fd9560cbcae2e9dda2ab7df340e3ee371bebf75c48ef0e0c53b87afee07e9f1f07ce7a19746b&scene=58&subscene=0#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