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订阅《中国信息安全》
邮发代号 2-786
征订热线:010-82341063
文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科技与网络安全研究所所长 李艳
一、《倡议》再次重申对数据价值的重视
二、《倡议》回应国际社会对数据流动困境的共同关切
三、《倡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
《倡议》提出秉持“开放、包容、安全、合作、非歧视的原则”,通过国际社会各主体间的共商共建与共享,携手构建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打造共赢的数据领域国际合作格局,最终实现让数字红利惠及各国人民的目标。更富有建设性地提出了实现目标的“推进路径”:
一是要以“尊重”作为合作之基石。相互尊重基于互相理解,是开展合作的基础。尊重不同国家与不同地区之间关于数据跨境流动相关制度的差异性,尊重各国依法采取的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以及个人隐私的保护性措施。
二是要将“平衡性”与“效率性”贯穿始终。出于对数据战略价值的重视,各国从自身国家安全、社会公益以及个人权利保护等角度出发,会采取一些保护性政策,但如何平衡数据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找到政策的合理区间,既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又能满足各方安全诉求成为各国数据政策制定者们的最大挑战。各国需要找到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平衡点”,相互理解彼此的差异是第一步,接下来就应该找到共同的、可接受的,能够建立合作的平衡点,如何找到呢?这就是《倡议》所提出的无论是监管还是限制措施都“不超出实现目标所需求的限度”。与此同时,“平衡”发展与安全关切固然重要,但在实践中还要考虑到效率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最大程度地降低各方的合规成本。因此,《倡议》明确提出可以通过建立“负面清单”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
三是着力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合作框架。《倡议》提出的框架既包括良好的数据流通环境与秩序,还包括具有透明度的各类管理措施以及具有互操作性的政策框架。这需要各国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等多主体的共同努力和最佳实践,集思广益,探索出务实的搭建措施。当然,除了上述路径外,在新技术与应用迭代更新的背景下,还应该充分发挥技术的能动性,让数字技术“赋能”流动与安全,在此过程中,一定会给治理理念的更新与框架的设计带来新的方法与启发。
四是要始终坚持弥合“数字鸿沟”。《倡议》切实支持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诉求,鼓励发达国家向他们提供更多的能力建设与技术援助,真正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甚至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往往会造成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而这正是国际社会希望尽力去避免的情况。它是一个更大的发展问题,是实现数字红利“普惠”的应有之义。多年来,弥补数字鸿沟,特别是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一直被联合国视为实现发展与普惠的重要议题。
总而言之,从国际大势看,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应用的推动下,信息社会正迈向数智社会新阶段,数据的重要性还在不断强化,如何更加高效的释放数据赋能之价值事关全人类的未来。从内生需求来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等作出新的部署。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实体经济借助大数据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实体经济和大数据融合,对于整个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着力推进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释放数据价值具有重大意义,《倡议》可谓因时应势而生,一方面回应了国际社会的重大关切,凝聚各方共识;另一方面旗帜鲜明地提出应对之道,呼吁各方协力,期待它能为全球数据跨境流动注入新的发展与实践动力。
分享网络安全知识 强化网络安全意识
欢迎关注《中国信息安全》杂志官方抖音号
《中国信息安全》杂志倾力推荐
“企业成长计划”
点击下图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