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发代号 2-786
征订热线:010-82341063
经典老剧承载着几代人的文化记忆与艺术匠心,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尽管“魔改”也是一种创新,但这种片面追求夺人眼球的效果、充斥低俗恶搞内容、超过对原著进行改编所允许的限度的“魔改”,把很多原创者表达的内涵、内核、内容,包括原创的思想进行改编,违背了原创者的初心,与原著精神内核相悖的形象,无疑是对经典的亵渎。泛滥的AI“魔改”,尤其是对那些已经深入人心、公认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经典老剧的“魔改”,在让人感觉荒谬甚至不适的同时,恐怕还有更大的隐患。借助于AI技术,轻易将画面、人物动作进行修改,带来的变动更加夸张,也更加冲击感官认知。但这种所谓的“二次创作”可能涉及知识产权法律问题。AI技术确实带来很多积极的方面,但也伴随一些负面的效果,比如滋生新型侵权行为。尽管AI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本身是中立的,并不构成侵权,但使用这种软件技术进行“魔改”则有可能构成侵权。一方面,目前这类经典老剧版权并未过期,如果未获得原创者许可,便用AI擅自对原作进行再加工、再创作,则涉嫌侵犯原创者的著作权。另一方面,在一些恶搞型换脸视频中,使用原来影视剧中的某些人物形象,使演员形象受到严重歪曲,则涉嫌侵犯当事人肖像权。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经过AI技术处理的短视频,不仅愈发逼真流畅、真伪难辨,而且制作门槛越来越低。任何影视二次创作都可能涉及知识产权问题,AI“魔改”经典影视作品也概莫能外。AI“魔改”视频理应严守二次创作法律“边界”。一方面,创作者、发布平台要尊重原创者的合法权益,积极寻求与版权方的合作和授权,确保“AI二创”合法合规。另一方面,创作者在二次创作过程中也应严守创作底线,不过度解构、曲解原作内容。不符合人物和剧情设定的颠覆式、反转式“魔改”,不仅达不到幽默的效果,还会对原作品版权和表演者的形象造成损害,造成对传统经典的冒犯和践踏。无论如何,AI技术不能成为侵权行为的帮凶,对经典影视作品来说,AI“魔改”必须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运行,并引导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如果失去了“守正”的“创新”,变成没有边界的恶搞,就不是可以“一笑而过”的小事。从这个角度来说,短视频创作行业有必要树立危机意识,不再以引流逐利为创作目的,不再生产缺乏精神内涵的流水线产品,而是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强化创新思维,以精品赢得好口碑。(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分享网络安全知识 强化网络安全意识
欢迎关注《中国信息安全》杂志官方抖音号
文章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E5MDAzOA==&mid=2664232500&idx=7&sn=c9f2a8422b12185f09472a50ea6e85da&chksm=8b59f4cdbc2e7ddba6abe77834788873fa50c4b6f536a6d98f5c7516336f233078a9120b9771&scene=58&subscene=0#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