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头一回知道索尼手机也是需要抢的。提前一周就要交定金,尾款窗口只有 72 小时。我当时定了个闹钟,23 秒就完成了付款,绝不是为了赠送一张 400GB 的 MicroSD 卡,而是为了能早点拿到货。
从命名就可以看出,Xperia 1,重新开始,强势回归。
这部手机有三点非常吸引我:
说真的,哪怕你从来没用过索尼手机,当你看到外观、听到铃声、听到按键声、甚至是听到录像的提示声时,错不了,这是索尼产品。
我很少觉得一款手机的外观很好看,尤其今年又是这样一个群魔乱舞的情况。
但索尼 Xperia 1 这个白是我近些年很少见到的「非常中正」的白。没有任何浮夸的花纹和反光,就是干干净净、纯粹的一块白,上面写着 SONY、XPERIA。边框是亮面的磨砂材质——你没听错,它是磨砂材质,但表面像是有一层镀膜一样,又处理成了亮面的样子。整机重量只有 178g,终于脱掉了半斤的头衔。
好感到此处戛然而止。背板和中框之间可以插纸,而且是四周都可以插,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神奇的悬浮工艺;正面听筒没有金属铝网,用一天就全都是灰;旁边的摄像头也没有任何遮蔽措施,就这么大大咧咧地敞着;底部接口老生常谈不对齐;顶部 SIM 卡槽不用卡针就能揪出来,但是揪出来就重启,装回去再重启。
接下来是屏幕。
这个屏幕非常...长,长得像遥控器一样。(用米家打开空调)毫无违和感。但实际上和其他手机比,Xperia 1 并不是长了,而是瘦了,横向宽度类似 iPhone X,刚好可以单手操作,所以这应该算是小屏旗舰中屏幕最大的吧。
这个 21:9 的比例确实有趣,点外卖的时候比别人长一大截,上下分屏,上面看视频、下面还剩大致相当于 16:9 的空间,可以聊微信,这也是目前为止分屏使用最舒服的手机;和其他手机比,Xperia 1 所显示的内容量明显更多一些,这取决于手机的逻辑分辨率,可以参考少数派之前的文章:
在 Android 上它的单位是 dp,这个数越大,一屏显示的内容就越多。我写了个小软件来检测安卓手机的逻辑分辨率,测出来 Xperia 1 的逻辑分辨率是 418x976,比 iPhone XS Max 还要更大。这个小软件我也开源了出来,方便大家下载使用。21:9 横过来正好是 2.33:1 电影画幅,所以看大多数电影的时候刚好可以满屏;看网剧的时候左右会有黑边。
电影使用这种画幅是因为用了一种叫做 Anamorphic Lens 的变形镜头,这种镜头会把整个画面拉窄,所以左右就可以多收进来一些画面,然后后期再拽回去。这样不只画幅更大,光源也可以散发出这种横向炫光。以至于后来很多没用变形镜头的电影也会选择裁切到 2.33:1 左右,然后通过后期制作横向炫光来模拟这种「电影质感」。这种电影在 Xperia 1 上看就非常舒服。
我本来就喜欢细长细长的东西,在用过这款手机之后,再去看其他手机,反而觉得胖胖的。
至于兼容性问题,不能说完全没有。最直观的,微博 app 首屏的广告就会变形,一些写得比较烂的软件也会出现这种强行拉伸的低级问题;HandShaker 下方会留一个大黑块。但是 90% 的情况下,兼容性是不用操心的。Android 软件在开发之初就为各种屏幕比例做好了准备。
那么 4K 呢?很遗憾,虽然屏幕的物理分辨率达到了 3840x1644 (Pentile),但在 90% 的使用场景中,它的渲染分辨率 低于这个数字,同样用刚才那个小工具可以测得是 2560x1096,大致相当于 1080p,可能是为了省电。只有在部分软件中,显示视频或者图片时,才会用到 4K 分辨率。比如在系统内置的视频播放器中,表层的 UI 还是 1096p,但下面的视频是 4K;分屏的时候也是这样,上面的视频小窗口是原生分辨率,其他部分是 1096p。目前我发现能开启 4K 模式的软件,只有这么几个。
实际上,想在这个手机上观看 4K 电影,还挺麻烦的。YouTube 支持 4K,但是码率低,画质也就那么回事;Netflix 在 Android 上不提供超过 1080p 的视频,在 Xperia 1 上更是不超过 720p;Google Play 电影同理。想来想去最简单的办法,似乎就是下载盗版,如果是蓝光 4K 片源还得找个转码的软件把音轨转成这几个软件能认的格式。如果这么做你实在过意不去的话,那就去买张碟子,然后下盗版。
其余的比如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根本也不给这台手机提供 4K 内容。iPhone 上有,智能电视上有,就安卓没有。
我也尝试过给 Xperia 1 强开全局 4K 模式,但是之前在 XZP 上成功的方法在 Xperia 1 上出现了触摸失灵的 bug,宣告失败。不过平心而论,在这台手机上,开不开 4K 其实对清晰度的影响不大。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是相册里,人像的头发恨不得每一根都分辨得出来。搞得我总是误以为自己拍的好,实际上只是屏幕好。
但除此之外,哪怕平时都是 1096p 渲染,因为实质上像素密度的增加,已经完全看不到一般 Pentile 像素排列导致的文字彩边问题了。
下一个特性是 HDR,因为是 OLED 屏幕,所以 HDR 效果自然要比 LCD 好,并且这次索尼还给这块屏幕增加了「大师模式」,是根据索尼的专业级 Master Display 调校的 BT.2020、10Bit、HDR 模式,目的是准确还原内容创作者期望的 HDR 色彩和动态范围,所以这个翻译有点偏差,Creator Mode 为什么要叫「大师模式」,连索尼官网都管它叫「创作模式」,你们自己能不能商量好了再卖货。
抛开名称不提,你会发现在播放 HDR 内容的时候,它的画面平均亮度比 iPhone 要低很多,只是 10bit 是靠「8bit + 抖动」实现的。如果你喜欢比较鲜亮的色调映射,需要关掉「大师模式」,开启 X1 for mobile 视频图像增强。X1 的效果可能是我见过所有视频画面算法中效果最好的,没有之一。颜色变鲜艳、对比度增加的同时,保持了人像的自然肤色。好就对了,毕竟是从索尼电视上搬过来的。我自己是一个原教旨主义者,更喜欢「大师模式」偏向准确的处理。
所以有了这么多黑科技,这是不是手机上最棒的一块屏幕呢? ……就差一点点,就一点点。
无论我再怎么告诉自己它分辨率高、它 HDR 准,但每当我掏出 iPhone 的时候还是觉得,True Tone 真香。所以后来我都把夜间模式的快捷开关放到通知中心里,遇到暖光的环境,手动变黄。假如能加上这个功能,绝对算是「顶级屏幕」。
接下来我们必须得说一说它的相机,因为这个手机是索尼影像、视听和移动通讯三大部门整合之后的第一款旗舰产品,也确实立竿见影,刚才那一大串商标有一半都是相机方面的。
SteadyShot 是防抖系统,索尼的相机镜头上写的 OSS 指的就是 Optical SteadyShot,光学防抖。Xperia 1 也有 OSS,这跟其他手机的光学防抖有什么区别呢?
暗光录视频的时候,右边的 iPhone 因为同时使用光学和数字防抖,就导致了这种明显的伪像。暗光下快门慢,抖动又客观存在,数字防抖也只能修复多少算多少,这些运动模糊就没办法了。Xperia 1 这边整体曝光低一档,晃动幅度比 iPhone 更大,但确实没有伪像。所以理论上它更多依赖光学防抖本身,数字防抖的效率并不高,并且快门时间也不会特别长。这就是为了每一帧画面的清晰牺牲了稳定性,暗光的时候录像最好还是能加个稳定器,然后放弃广角头。
BIONZ X 是索尼微单上的图像处理芯片,这颗芯片直接决定了相机有多少功能,这次在 Xperia 1 上应该不是把这颗芯片直接拿了过来,而是把一部分算法搬了过来,明确知道有的就是降噪算法。
这个手机的夜景表现不像华为那样会把黑夜拍成白天,硬件感光能力和三星 S10+ 类似。毕竟 Xperia 1 用的 IMX445 处理器也只是一颗 1/2.6 英寸、单像素 1.4u 的「小小底」传感器。虽然暗光的时候也会自动启用多张合成,但是效果有限。不过这样也能把夜晚拍的「像夜晚」,意境好,而且不容易失色。
CineAlta,是索尼的专业摄像机产品线,这次为 Xperia 1 提供了一个「电影大师」app,这个软件一看上去就是个专业的摄像 app,画幅直接就是 2.33:1,下方是音量计、时间码、HDR 状态、编解码器、电量、内存容量、参考线,最下面是已经拍到的所有素材;右侧是项目号、分辨率、帧率、色彩风格、镜头、ISO、白平衡、快门、对焦,还有一个抓拍按钮。我前两天尝试用它拍了几段视频,结果发现曝光有问题。
这个软件其实只是 UI 做得「看起来很专业」,但实际上摄影师需要的很多功能,比如直方图、斑马线、峰值对焦,都没有。你要知道在大太阳底下拍视频是不能靠屏幕上的画面亮度盲狙的,不然就会曝光高一块低一块。然后这个软件不支持自动曝光,拍的过程中也不能手动调,所以遇到出隧道的场景,没法拍。
所以你也别指望说有了这个软件就可以拿它拍微电影什么的,限制太大,影响发挥。如果不是为了拍 HDR,FilMic Pro 明显更好用一些。哦对 S9 那期其实就是用 FilMic Pro 拍的。
EyeAF 是索尼比较新型号的微单上才会有的眼控对焦,甚至 a6400 这种机器还可以支持实时眼部跟焦。我用 Xperia 1 拍照片的时候,凡是遇到人基本都可以识别眼睛,从来没有出现过丢焦的情况,还是挺厉害的。
可是这么好的功能只有拍照片的时候能用,录视频用不了。而且一旦把视频分辨率调到 4K,别说眼控对焦,手动对焦都没了。
这其实只是 Xperia 1 差劲的拍摄体验中的一部分。取景器分辨率那个低,它比华为都模糊,模糊到有时候对没对上焦我都不知道;
整个相机 app 里找不到 HDR 的选项,也没有任何提示,它和 iPhone 一样检测到 HDR 之后预览画面也会变成 HDR,但是总慢半拍,如果它还没反应过来要用 HDR,这时候你按了快门,恭喜你这张就没有 HDR 效果;
然后拍照还特别爱发热,热就热吧我手不怕烫我能忍,索尼说“我忍不了”,热了之后就开始禁用功能了,然后这时候再录像就会开始卡;
而且我不知道为什么,相机 app 录视频的稳定行还不如电影大师 app,我用的过程中出现两次死机,必须强制重启;这个两段式快门按钮几年前还是个新潮玩意儿,但到现在,大部分手机都不用再操心对焦的时候,半按快门对焦这个事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而且玩过相机的朋友都知道,无论你在哪个界面,是看图还是设置,只要半按快门绝对能回到拍摄界面,在这个手机上不是;
上个礼拜我去巨蛋看演出,国家大剧院要求还是比较严的,演出的过程中是绝对禁止拍照的,所以我很乖,过程中没拍,等演完了演员上台的时候我看大家都掏手机拍,那我也拍一张吧,结果就……
我说用华为拍照不能是纯小白,用索尼更是。华为那个是你得后期会修,索尼这个是你得拍摄过程中就得门儿清,处处是坑,都得避开。这手机用到后来我都被虐成抖 M 了,反而特享受这种到处是坑的感觉,就有点像你打通关了一个特别难的游戏,感觉其他游戏都是小儿科,再回到 iPhone 按一下就能出照片,我也觉得小儿科。我这叫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做个评测感觉自己很贱。
看完剧出来,我盯着巨蛋漂亮的夜景,摸了摸兜里微微发烫的索尼手机,叹了口气,掏出微单,拍了一张。真好看。
讲真,这套广角 + 主摄 + 长焦的摄像头搭配还是挺好的,你比如说广角,虽然不能对焦,但是默认不会大幅度修复畸变,有一种 GoPro 的质感,我反而很喜欢;而且这个广角镜头特别适合用来裁切成 2.33:1 的画幅,来模拟变形镜头的质感。我在用电影大师 app 的时候也大多是在用 16mm 头,也省的我操心对焦。
这个手机的人像模式拍出来的照片也还挺可爱的,抠像有些小 bug 但无伤大雅,而且默认开启的美肤效果,据我女朋友说是贼好看,磨皮不磨细节,反正我用 iPhone 的时候她从来不让我拍,但是换成索尼之后老拿我手机偷偷给自己发照片。而且有时候拍姑娘吧,HDR 太狠了不好。
Xperia 1 整体的色彩取向和风格有一点索尼微单的影子,但是不多,在 HDR 方面比微单要更激进一些,多张 HDR 也比相机更容易触发一些。总体来说我还是很喜欢 Xperia 1 拍照的风格的,它跟现在的手机普遍的糖水质感有挺大区别。没有什么 AI 色彩挂历质感,就是干干净净一张图,这功底是真没得说。
问题就是拍照体验实在是太差了,这你也没办法怪手机团队,因为索尼微单那个体验,也算不上是很好。
这个手机的拍照体验,和它的整体系统体验,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这个怎么委婉地讲……
难用
我平时用的是 iPhone,换到索尼之前我短暂地用过一加,换过来之后,我还是觉得这手机缺功能。
拿到机器之后第一件事是卸载百度系软件,系统预装毒瘤百度 app 和毒瘤百度地图 app,全都干掉;预装的应用商店是应用宝,这也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预装应用商店不能静默安装的手机,不是所有人都会去装 Google Play 的;骚扰拦截的功能没有,解决办法是索尼给你预装了一个腾讯手机管家;有 NFC 但是没有闪付和公交卡,公交卡我试了好多办法,前前后后试了三个小程序,全都不行、北京一卡通 app 的二维码也不行,搞到最后发现只有亿通行 app 的二维码才能坐北京地铁,要不是每次都有 Apple Watch 解围就真的尴尬了;节假日闹钟就更别提了;指纹支持 Google Play 和各种应用,唯独不支持微信支付宝,所以每次微信支付都得输密码,支付宝干脆自己搞了个人脸支付,安全性大概率不如 Face ID;最后就是索尼这图标,来,你给我找短信在哪;
所以这个手机的内置浏览器不是什么 QQ UC 换壳,而是个 Chrome,不是清流,根本只是因为懒惰罢了。
毕竟你看,索尼都没给这个系统起个专门的名字。它对 Android 的修改程度非常小。一句话概括:这个系统的「原生」程度比一加都要高。不应该叫 Stock Android,应该叫 Barebone Android。
好在是这次起码还是把 Google 框架给装齐了,可以找个 Google Play apk 装上,有了 Play 之后这个手机一下子就变得正常了许多。但我的正常是能用 Netflix、YouTube 和 Gmail,我不知道这些对于你来说算不算正常。
Xperia 1 是立体声扬声器,也支持杜比全景声。它还支持「动态震动」,来根据音乐节奏震动,听歌或者看演唱会的时候比较带感,但是唯独不支持游戏内震动。为了这个功能,Xperia 1 内置一颗横向线性马达,但这颗马达没有表现出任何线性马达的质感,完全是转子马达的手感。调校这么差也只有索尼了。
Xperia 1 的电池只有 3200mAh,快赶上 iPhone 小了。我这段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很少遇到白天不需要充的时候。倒不是白天就会耗光,而是刚到下午就发现电量已经低于 50% 了,焦虑感导致我必须充电。如果某一次强忍着不充,那回家的时候电量必然飙红,非常不踏实。这还是中度使用。
这并不是因为 Xperia 1 的后台管理不好——它后台管理确实不好,禁用启用哪个软件还得我手动去设置,一点都不智能。但即便我把后台限制地很死,一天撑下来也仍然是勉勉强强。屏幕是大头,但 30% 左右也是 Android 手机的正常水平,这样一来就只能归功于……电池太小了。这个手机还会很贴心地在电量低于 15% 的时候开启节电模式,并且给节电模式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 STAMINA。
电池小就勤充着点,这个手机非常接地气地支持通用的 USB-PD 协议,这年头不用私有协议的手机真的难找了。但这年头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好找,尤其这个价位,但索尼不支持。这也是我对这款手机最不满意的地方:哪怕它电池再小一点,支持无线充电都比现在好,反正出差去浪怎么着也得带个充电宝。
不过索尼还是很贴心的,虽说电池小,但是它会想办法能让你的电池寿命久一些。内置的「电池保养」功能会学习你的充电习惯,比如我会通宵充电,那么它在晚上就不会一口气把电池充满,而是充到 90% 左右,以防电池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等到早晨你快起床的时候,再充满。这个功能其他手机上我没见过,iPhone 也是升级到 iOS 13 才有。但其实这个功能不新鲜,索尼的 Walkman 上就有,只不过那个更绝,直接把最高电量限制在 90%,这电池永远都充不满,听说低配版的特斯拉轿车也有这个功能。现在的手机厂商都狂飙充电速度,看到索尼给出这样的功能,莫名地觉得很暖心。
性能这部分其实不需要过分赘述,都是 855,性能不会有多大差距,索尼也不例外。所以例行展示一些表格就好。Geekbench 是正常 855 水平、3DMark 也是,各种游戏也都是顶着满帧运行的。但是发热控制不够好,在玩游戏的时候或者录视频的时候,机身温度容易超过 40 度。我遇到这种情况时一般选择上水冷。
这款手机支持 Wi-Fi 4x4 MIMO,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它的 Wi-Fi 接受能力比 iPhone 还要再差一些,与路由器同样的距离下玩游戏,Xperia 1 有更大几率出现 460。LTE 规格仍然是 2x2,但是不支持移动 3G 和电信 2G/3G。
以往无论评测什么手机,视频上传的那天,就是我开开心心换回 iPhone 的一天。SONY Xperia 1 是第一个我有点不舍得换掉的机器。
以往我们看到手机市场同质化极为严重时,总会有人说「真不是故意趋同,而是因为各种零部件的最优选择只有那么一两个」。追异形屏的时候,他们说「提升屏占比没什么别的办法」;追曲面屏的时候,他们说「想要大电池的话,不做曲面屏看起来太厚了」;搞多彩后盖的时候,他们又说「正面都一样了,能玩出花样的只有背面」。但这种时候往往有那么几个手机厂商出来现场打脸,索尼是一个,曾经的锤子是一个。
所以哪怕销量只有国产品牌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我们还是需要索尼这样的手机存在,来告诉这些只知道跟风的厂商,什么叫做「有自己的思考」。
我还是会换回 iPhone,因为 iOS 的完善程度比它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但它比 iPhone 好的那些地方,我一个都不会忘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