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还不够格在苹果工作啦!我从 iPhone 4 时代开始关注 Apple,热爱 iOS 6 拟物设计。这些年也听说过不少苹果员工的经历,但仅仅停留在耳闻,从未眼见,很好奇也很期待,未曾想自己有机会近距离接触 Apple。在一家企业担任 PM (Program Manager),主要负责 Apple 的案子,和我派分享与 Apple 共事的感受,以及其中发生的种种趣事。
Apple 有个部门叫 EHS (Environment, Health, Safety),会对全球各地的星级酒店进行 EHS 评估,员工只有入住通过 EHS 认证的酒店才能报销,而这类酒店基本上都为五星级,譬如万豪和喜来登。我司附近的年轻品牌酒店路程很近,但几乎所有 Apple 员工都选择住在三倍路程外的五星级酒店。高铁、飞机,也默认允许报销最高等级的 seat。
Btw,有朋友十分好奇 Apple 的图纸,想一睹为快或学习 Apple 的图纸内容,事实上 Apple 释放了每一代产品的官方图纸,供第三方厂商根据图纸制作对应产品的配件,如保护壳,充电设备等。从 iPhone/iPad, Apple Watch 到 AirPods,在这个官方页面中都能找到。
有趣的是,很多英文代号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城市名,譬如阿塞拜疆某个僻远的角落,或古罗马的某个城市旧称。另外,项目代码在 Apple 内部,或者同个项目中的上下游供应商,产品代号也不一样,譬如我们是 J804,下游可能是 T71,便于追溯。
Apple 的员工真的很多,各个国籍都有,我接触最多的员工来自日本、巴基斯坦、印度、台湾、西班牙等地,但基本上 base Cupertino。几乎每个人都带有国家口音,但并不难懂(好吧我承认听不大懂巴基斯坦的 😂 )。
并非每个 Apple 员工英语都很棒!只要不影响沟通和理解,所有人的英语都是可以被接受的。这段工作经历,对我英语的 business level 有飞跃提高,且称为 Apple-style English 吧,从中 「潜移默化」 了很多,举一些例子:
Apple 官网,或员工的日常口语也好,ensure, enable, develop, build up, bring up 等等十分常见,你会发现这类 「模糊」 单词或词组,用处通常不限定于某个领域,譬如 bring up yield 可以理解为「逐渐提高良率」,bring up production onsite 则是「把产线抓起来 / 让大家都紧张一点」。意思到位就好,含蓄又简练。
与 Apple (不知其它外企是否如此) 共事久了,开口经常中英互串,譬如 align,中文说「对齐」老感觉怪怪的,其实是「确保双方信息一致」的意思;「给自己留点 buffer」,这里的 buffer 是「留点空间」;常常会用 NG 代表不 OK,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因为被骂和 question 多了...... 我在负责 Apple 案子的时候,总结过以下。如果你遇到棘手的问题,Apple 的员工几乎无一例外,希望能在会上听到:
通常,我们在会议结束后 30 分钟内,即刻将会议记录整理好,并写一份 MIL (Main Issue List) 更新给与会的客户和同事,每周或问题点的 CP 前更新进展。
一份 MIL 通常包含以下要点:
而不是单纯,在会议上无声无息地抛出一个问题。
如果你能回答以上,且不说问题能否被解决,所有在为同一目标努力的人,无论是同事或 Apple,都能感受到你的工作态度,并愿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方向来尝试共同解决。
谈到供应链,大家都知道富士康和立讯精密的关系,Apple 十分愿意培养新供应商,对待案子里的新人也很耐心,让你迅速进入状态,对新技术亦十分欢迎。
个人角度:
某天我被通知,平时由老板负责的日生产报表邮件开始由我接手。一开始,我认为参照 production team 提供的每日生产数据,复制粘贴到报表并截图到邮件里,每日一发就好,也没仔细看。过几天,我犯了第一个错误,将 output (产出) 当作 input (投入) 概述在邮件中,还不到 10 分钟,即刻收到客户 C 的老板邮件 question 我的 data。
C 的电话立马就过来了,让我赶紧到会议室重发一封邮件订正。
这件事情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当一封邮件发出,所有收信(包括抄送)人都默认发信人,对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负责,了解其背后逻辑,并有义务 drive 这组数据背后的现场情况。当然,数据不单单只是单一的几个数字,背后需要对生产状况有精准的把握。这也是我在接管一封邮件后,学到如何确保数据准确,管理现场生产,监控库存,准时供应,避免跳票。感受到 Apple 对项目中新人的耐心,同时迅速带入一个案子和 MP (Mass Production / 量产) 阶段应有的紧迫感。
新供应商:
一般来说,Apple 常规案子的大致流程:
有些案子则例外。Apple 出于成本、反技术垄断、供应链意识等考虑,会评估某些供应商长期供货的安全性。个别案子技术难度高企,Apple 不像其传统项目让供应商立刻试样,而是先通过一系列技术和合作方面的问卷,找出供应商的技术水平与合作意向,并对比目前量产水平的差距,且内部讨论是否有能力达到目前的量产水平。
Apple 愿意花大量的时间,邀请供应商的工程师每周进行多次会议,讨论技术难关,按照 Apple 提供的改善方案一步步尝试,帮助供应商确立改善方向,逐步接近目前量产水平,缩小差距。
新技术角度
无论是发布会海报,还是 iPhone / iPad ID 设计,或系统 UI 动画 / 界面上,似乎都能感觉到 Apple 不像乔布斯时代那么激进,抑或说,没那么「好玩」了。诚然,Apple 如今市值高企,而全球环境内多种不同的文化和声音,有时无法做第一个拍桌子发言的人,就像 iPhone SE 刚刚推出,大家都在预测翌年将推出全面屏 iPhone SE。在我看来,实际上 Apple 并不像传媒的预测那么大胆,也并不刻意追高追快,而是在软件和硬件领域默默酝酿,待时机和技术成熟再宣发产品。Apple 内部对新颖的技术或工艺很感兴趣,时刻拥抱新奇事物,并乐意将其作为一种技术储备和可选项,对于供应商来说,指不定哪天机会就来了。
以上是某日清晨收到的一封邮件,对供应商当然是一个潜在的项目机会,而对于 Apple,采用不同工艺制造同个部件,可能带来优异的性能或旧材料局限的突破,或许能在最终产品上有新功能的出现,到消费者手中又将是一片惊叹。
Apple 每年都会在官网发布上年度的 SR 报告和环境报告,报告里令人惊叹的数字变化,以及早前承诺 2030 年实现碳零增长,依赖于对供应商社会责任的跟进时刻不停歇。
Apple 本身并未设立审查团队,而是在项目起始前委托第三方咨询公司(通常是外企),进行 EHS 三方面的实地踏勘审查,包括但不限于环保、环境、消防、人身安全等方面。举些例子,譬如公共设施的上下楼梯处容易踩空;某些操作工具检验报告过期;食堂没有对菜品进行留样;未取得环保评价等官方文件;现场审查员会随机抽查员工,询问公司提供的福利和制度,确认其是否知情或了解自己的权益。除了生产区域,审查员会对食堂、宿舍、污水处理站等区域进行审查。
现场审查结束后,一份带有 Risk Level 的问题点清单会上传到 Apple,供应商则需要针对每个问题点进行整改,每周将整改进展更新给审查方和 Apple,由审查方提供专业意见,Apple SR team 进行审核确认。不仅如此,整改期内 Apple 会多次安排现场复查,验证供应商的整改是否落实到位。
问题点清单可不是整改完就结束了,对于一些 Critical / Business Risk Finding,Apple 亦会进行复盘并展开会议了解近期情况,并委托第三方审查公司现场进行复审。
同时,现场审查后 Apple SR Team 会评估第三方提供的问题点清单,看有没有需要 highlight (高亮,或者:请大家注意) 的问题点,抑或是召起 escalation,可理解为「情况恶化」吧。本人就经历过一次因 escalation 引起的停产风波,那天 7 点起床开始接连收到老板和客户的电话,客户说 ta 半夜收到美国方面的 SR escalation 下令停产,只留对家供货。从当天早晨起的半个月内,双方高层展开了多次会议,最终还是得到了比较正面的结果。
这起风波过后,team 打算定制队服,我提议在左胸口印上一个 🧯 的 emoji,以纪念这段经历......下方是客户当时大清早发来的截图。
据我所知,很多供应商都曾被 Apple SR 整得苦不堪言,但从企业内部来看,从专员到公司高层,大家不经意间,开始愈来愈重视 EHS 了。老板偶尔冷不丁找我:「诶 Victor 这边的下水管道里有很多烟头,快点让 XXX 找人来清理干净」。投射在我身上,早期较多协调 SR 事项,尤其是消防问题,现在有个一言难尽的习惯...... 到供应商那出差,或者逛商场超市,一进门就习惯抬头看看烟雾报警器或防火门是否安装恰当,安全出口灯指向是否正确,有没有常亮......
Apple 对供应商的 SR 重视程度,一次次刷新我的想象,对待问题绝对不是打哈哈。传言有供应商非法雇佣境外劳工,而被列入黑名单,所有(包括当前开发的)项目都一概终止,且不得重返 Apple 供应链。
我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对接 Apple 各个案子的 GSM。有些企业内部习惯将 GSM 称为「采购」,在我看来,每位 Apple GSM 身上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强大的沟通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听起来,好像也不难嘛?这里我贴上 Cupertino 和 APO 的 GSM 招聘页面。
无论是从日常工作、邮件中,抑或是从以上贴图,完全能够感受到 GSM 极强的谈判、协调和学习能力,并且背后有缜密和敏锐的逻辑思维支撑。
GSM 的工作内容就是 manage (掌管) 整个项目,带领项目顺利地进入每个阶段,准时交付。而做到这一切,GSM 需要接近现场情况,而不只是停留在邮件中的数据,且负责解决项目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包括良率、工艺优化、产线验证、成本拆分、SR、现场管理,可谓是佛挡杀佛,用 "smooth out" 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借助含有大量数据的 Excel 表格,用以监控每个工序的投入 / 产出水平,由此预见可能的跳票风险。解释一下,跳票即是产出无法满足需求,不能准时出货给下游,那么下游对应的投入可能受影响,下下游亦如此,最终甚至可能影响到整机装配,你可以理解为由于某个部件的供应问题,导致 iPhone 无法按时供货,消费者就无法准时买到 iPhone 了。供应链中,供应商身处靠前的上游,即使一个小至几微米的小部件,最终也有可能影响到整机的供应。
GSM 有时去产线比我们还频繁,主要是查看现场的异常和设备运作情况,与设备厂家的工程师一起探讨运作流程优化的可能性。事实上,许多 GSM 并没有专业技术背景,但 ta 们理解和学习知识极快,能够迅速地思考更优方案,给人一种修读过相关课程的错觉。然而,单靠自身力量,GSM 不一定能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案,借助 MQE / MDE 的专业知识,协调设备厂商和供应商团队,协助验证这些想法,体现了 Apple GSM 极为强大的沟通协调能力。
量产阶段,GSM 很早到达会议室,我们上下午各展开一次 summary 会议,各个关键工序的 DRI 都会汇报开会前的当日产出;如果夜班有异常情况,每位 DRI 各自提出问题,我司的项目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PD,同 Apple MQE / MDE 一起检讨学习,讨论解决方案。下午的会议则 review 上午的解决方向,以及白天的产出情况。
量产阶段中,为了保持劳工熟练度和设备及工艺运转效率,Apple 要求供应商保持每天生产,而不是一次性生产接下来所需的产品,况且一次性大批量生产,若其中某个工序出问题,这批货大概率会被直接隔离,从成本角度是不可被接受的。分批出货有利于分散风险,以及追溯问题工序和问题点。
然而,任何案子都不可能生产数量恰好的产品,若有任何意外或产品质量不被允收,这时安全库存就派上用场了。GSM 会综合下游的需求预测以及生产周期,来控制安全库存的数量,一方面确保供应商最大程度降低库存呆滞风险,另一方面避免因库存太少而不足以覆盖未来发货。安全库存通常是波动变化的,GSM 需要根据供应商和下游的库存、短 / 长期需求而定,强大的协调和逻辑能力在这个协商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
曾经 assist lead 和 lead 过不同产品的案子,即使是 Apple,我们也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内部不同产品(如 iPhone/iPad, MacBook,音频设备等)的 GSM 也有可见的能力差异,iPhone 案子毋庸置疑,节奏是最快的,大家都很有紧张感,报告很多,人员专业水平很高也很齐备。
不只是 GSM,Apple 的工作风格是,今天我就是带着 target 来的,无论多晚都得完成,除了吃午饭我们会打哈哈,其它时间大家心照不宣,高效完成各自任务,工作效率极高。有意思的是,他们经常争取早点完成当天工作,然后火急火燎坐车,回酒店附近找好吃的去了...... 有时冷不丁地我还收到 iMessage:「诶 Victor,上次你说那家很好吃的 XXX 在哪来着」,但大家一起写报告,对数据,做 simulation 到晚上 9、10 点钟,也是常有的事。
曾见过 GSM 穿一件 Apple 周边 T 恤衫,前面写着 "We deliver",可以理解为「没错苹果交付从不跳票我排第二没人敢排第一」。有一回提到这件 T 恤,这位 GSM 和我说:「噢,那件 T 啊,大家穿着它都互称苹果快递员,哈哈」。
因为我也参与负责过国内 Top 5 手机厂商的案子,对国内手机厂商的工作模式也略有耳闻,或切身体会。国内厂商日常来一大批人,品质同时来五、六个人,研发的有三、四个,浩浩荡荡全都跑产线上,声势浩大,常常一人提出,众人附和,然后叽叽喳喳聊起来了...... 还遇到有品质和品质之间赌气互杠,让我们藏着货不出的,整体上的工作效率让我感觉没有 Apple 高,且较缺乏 data-based 的计划性。
有个有趣的细节,我所接触到的 Apple GSM 95% 都是女性,而国内手机厂商,到场的客户大多都为男性。
还有个趣闻,其中一位 GSM 吃火锅时和我说,哎 Victor,像我们这样没有修读专业学科的(补充:ta 只读了本科,管理),只能做 Project Management 了。再次补充,这位 GSM 制造业 Top 5,HTC、摩托罗拉、索尼基本都待过了,现在又去了全球 Top 5 其中一家......
临近公众假期常常收到 OOO (Out of Office) Notice,遇上圣诞节 + 年假,一不小心就失联半个月...... 有个美国老哥的案子大多与中国供应商合作,新年假期的时候,他说自己也不好意思打扰别人,索性申请年假照抄我们的假期,以至于我们开工了他还在休假......
还记得刚 lead 项目的时候,一起床就特别惶恐,担心自己某个决策可能影响到项目的走向错误(老板对待我们属于放养型),经常在梦里回邮件,有次还梦见带着客户一步步走进了湖里.... 但随着项目的进行,起床的时候,想着自己今天只要把这些任务,找各种方法解决掉就可以,也不那么焦虑了。
能和 Apple,并且是专业能力极强的员工共事数月,是超棒的项目经历!虽然很 tense,但着实成长不少,对自己的沟通协调,逻辑思维,风险预警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还真真切切在某些 iFixit Teardown 中看到自己和小伙伴们熬了这么久的小部件,有点不可思议......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其实源于无谱寺多年前的几篇文章,各位朋友也得以一瞥 Apple 供应链的工作模式。和 Apple 一起工作从不简单,可以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来形容了...... 有个想法是这段时间忽然产生的,最后和大家分享吧:现在我明白,为什么一台 iPhone,往往可以用上数年甚至经常摔到地上,也不像其它厂商那样容易坏了。
——
注:文中所有附图(相片、邮件、信息、报告、表格等)均根据本人回忆复刻,所有人名都是化名,因保密原因修改了部分内容,所有日期等于 RANDBETWEEN(1,12)&"/"&RANDBETWEEN(1,31)。
Note: all attachments (pictures, mails, messages, reports, sheets, etc) are recreated based on memory of previous events. All names (codes, projects, name of person, etc) are aliases. Particular content are revised due to confidential need. All dates are as RANDBETWEEN(1,12)&"/"&RANDBETWEEN(1,31) in Excel.
If you are uncomfortable of this article shared, please contact me or sspai.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妙的数字生活 🍃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作者?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