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去黄山看云海,我在黄山看云计算
2019-08-06 11:47:57 Author: mp.weixin.qq.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41 收藏

前阵子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不晓得你有没有发现,这些年我们身边好多东西前面都加了智慧二字,什么智慧交通、智慧气象、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家居……给人一种“万物皆可智慧,智慧洒满人间”的赶脚。

可我们坐在家里,走在路上,又感觉世界还是老样子。

既没有科幻电影里的飞行汽车,垃圾也还得手动分类。这种反差不禁让人疑惑,这些所谓的智慧XX”究竟智慧在哪儿呢?


1985年电影《回到未来》描述的2015年的汽车

正巧,一群朋友张罗着去黄山旅游,说是体验当地的“智慧旅游”

幺哥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后来工作太忙就没去,逮着这次机会,便以“探究智慧旅游为由申请了出差,美滋滋踏上了去黄山的路(其实主要为了避暑)

回过头来看,这次出行不仅让我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也让我对于智慧XX”有了新的理解,在此一并和各位浅友分享。

Let's Rock !

1.风景篇

既然是旅游,照例还得晒晒风景。

我国著名的旅行博主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换言之,和黄山相比,天底下的山全都是弟弟。

乍一听,好狂啊!可当我真的站到黄山脚下,那股王霸之气扑面而来时,我心中只有七个字:“徐老师诚不欺我!”

黄山虽叫“黄山”,但其实它一点也不黄,观感上更接近墨绿,据说原本叫“黟山”,后来因为跑到这里搞化学实验炼丹修仙,所以就改名叫黄山

7、8月并不是黄山的旅游淡季,按说人流量应该很大,可是售票处却没多少人:

黄山的可游览面积很大,当地向导说步行一天是逛不完的,所以我们决定坐缆车上山。

索道上的风光美到让人想摔手机,痛恨手机镜头没法留住眼睛看到的那种震撼感。

缆车从一片云里钻进又钻出,像是穿过一道天门,另一边的景色完全变了样,秀美的黄山显露出霸气硬核的一面。假如黄山是一个人,那一定是穿衣显瘦脱衣有肉那种。

缆车开了足足10分钟,到半山腰时,忽然下起了雨,我看见走道里有个人正在卖雨衣,用的扫码支付,心里一惊:“莫非这就是他们说的智慧旅游!这也太沙雕了吧?

好在并不是。


雨势渐大,我们决定径直前往黄山最著名的打卡点:迎客松。行进并不顺利,雨水在阳光反光下,乍一看还以为是霜雪。

我们经过十几分钟的冒雨攀爬,终于湿身登顶,景点周边有不少游客在此停留,但算不上拥挤。

雾中的黄山像极了一幅山水画。

打卡迎客松。

下山时,雨丝毫没有停的迹象,通往缆车的路上排起了长队,游客不少,但大家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靠右站,留出了上山道和应急走道。

画外音:“等等!幺哥你这写的啥玩意儿?莫非要放弃写科技,转型做旅游博主了?”

咳咳……这位大哥请先收起二十米长的刀和两百斤的锤子,现在让我们回到正题。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文章开头我说要来“探索智慧旅游”,可逛了半天,我也懵了,除了刚才扫码卖伞那位,还没见着什么特别科技感的东西。

2.寻找“智慧旅游”

趁着排队,我决定四处找找黄山智慧旅游的痕迹,发现一些端倪。

比如,山里居然有满格 WiFi 信号,连上去测个速发现网络居然比我家还好,打游戏看视频都不成问题。


另一个可疑之处,是景区很多地方都贴着带二维码的海报,比如这张买索道票的二维码。


扫进去是黄山旅游的官方公众号,里面除了线上购票、订酒店、租车,还有攻略和天气等等。

顶部还会告诉游客看到云海和日出的概率。


一位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这个叫一码游黄山,是黄山智慧旅游的项目之一。

当地机场、火车站、游客集散地都贴了类似二维码,游客扫码进入微信公众号或是小程序直接对接黄山旅游官方平台。

如此一来,退票、投诉维权等流程也能直接对接官方,顺畅不少,而且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价格也便宜些,可谓是“有码胜无码”

难怪山脚下的售票处没什么人,原来大家都直接用微信或支付宝在扫码买票,刷二维码或身份证就进来了。

但这也不是“智慧旅游”的全部,还有一部分“智慧”是游客看不到的。

我们一行人去拜访黄山智慧旅游公司,并参观了景区的指挥调度中心,大屏幕上正显示景区的监控状态。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些摄像头覆盖景区内网,24小时工作,数据直通公安系统。


他说,目前整个黄山的核心景区已经覆盖 WiFi、摄像头和热感系统,整套系统相当于黄山景区的眼睛和皮肤。

通过它们,指挥调度中心可以看到每个区域的游客数量、拥挤程度、天气等状况,然后根据情况来安排工作人员前往协调,确保游客的安全和体验。

黄山景区人数实时统计图

也就是说,之所以刚才下山队伍井然有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指挥调度中心派了大量工作人员到现场维持秩序。

对于热门景点来说,排队秩序永远是个问题。指挥调度中心就相当于黄山景区的“操作系统”,可以起到“负载均衡”的作用,工作人员举了个例子:

黄山有两个入口,前山和后山,两边的索道运力不一样,游客路线也没法确定,大量游客们恰好都选了同一条通道,就容易造成拥堵。

通过数据采集和实时调度,可以将后面排队的人调配到另外一条通道,减少排队时间。

屏幕上又晒出一张GPS定位系统图:


工作人员告诉我,当景区出现一些危险状况,指挥调度中心会通过 GPS 定位找到距离最近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救援。

同时,景区还配有雷电预警、停水调度、森林防火系统等等,这些都是景区的免疫系统

游客的安全、黄山自然景观的安全,靠的全是这些。

还有一部分“智慧”则体现在营销和管理层面。

黄山旅游的副总裁王坤告诉我,通过采集和分析数据,智慧旅游平台可以了解游客的属性、旅行动机和需求,继而优化广告投放和各项服务。

具体采集信息的技术方法很多,随便举个例子:停车场的摄像头通过检测车牌号就能知道哪些地区自驾群体多,以及有多少游客在本地租车出行。

为了把游客的数据用起来,他们目前正在打通停车场、公司内部管理、酒店、票务等多个业务的数据,让整个景区变成一个“智慧体”。

虽然背后的这些事不会被游客看见,却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旅游体验。

当某个游客从黄山游玩归来,隐约感觉:“今天这趟旅游运气真不错,预订酒店门票很顺利,入场不怎么排队,景区也不拥挤,山上还有信号和WiFi … …”

他或许不会想到,这一切并非自然而然发生,而是人为干预和技术应用的结果。

听完工作人员的讲解,我想起之前去杭州的一次经历。

打车的路上我发现不怎么堵车,就跟司机师傅聊起杭州市利用城市大脑改善交通的事,结果司机师傅一脸懵逼,表示你踏马在说啥我也一字也听不懂。

这位司机师傅并不知道城市大脑的存在,却丝毫不影响他因此受益。

杭州市这几年从全国“拥堵城市排行榜”的前几名猛降到30多名,很大程度上也得归功于智慧交通”。2分钟,系统就对整个城市的路况进行一次扫描,控制交通信号灯来引导车辆,尽力避免交通拥堵。

这些,大部分吃瓜群众并不知道,也不必知道。

杭州市里车辆川流不息,黄山景区人来人往,你我身处于一个庞大的智慧调度体系中而不自知,就像你身上的某一个细胞感受不到的存在。

人们也更难料到,自己诸事顺利的背后居然会跟机房里那些低声嗡鸣的服务器主机有关。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你以为的岁月静好,是有机房的主机和运维在替你负重前行

3.云计算篇

在为黄山游客负重前行的人里,有个哥们叫王书生,他是黄山旅游信息技术部的负责人。黄山景区的高峰限流5万人,但凡IT系统出点问题,他第一个背锅没跑,游客们投起诉来一点都不含糊。

所以早几年前,每到黄山的旅游高峰期,他就慌得一比。

王书生

2015年出的那次突发情况,至今说起来都让他心有余悸。

当时,机房的一个关键的交换机不知是因为潮湿还是线路老旧,莫名其妙就坏了,导致景区酒店的管理系统和票务系统当场扑街。

买了票的游客入不了场,订了酒店的游客开不了房,眼看着景区入口和酒店大堂滞留的游客越来越多,投诉电话一个接一个。

情急之下,公司赶紧调派大量工作人员到售票处人工售票,协调游客入场和办理入住。

“幸好当时是中午,已经避开了早上的游客高峰,加上公司一套应急预案,这才稳住局面。”

王书生说,黄山旅游的机房里最早一批服务器是04年买的,由于潮湿和雷雨天气,再加上机房线路老化,很容易出现各种突发又棘手的问题。

再加上外部网络攻击,技术部门需要随时应对突发,那几年他脑袋上的鸭梨简直比黄山还大。

不过,他说从去年开始,自己背上的担子就轻了不少,原因是黄山旅游跟中国电信天翼云合作,把所有核心IT系统都迁移到了电信机房和天翼云。于是,本着孔融让鸭梨的精神,王书生反手把压力抛给了黄山电信。

接手的哥们叫江泳,他是黄山电信云和物联网的负责人。其实对他来说,压力并没有王书生那么大。

因为很多传统机房会遇到的问题,对中国电信的云机房来说根本就不存在。

江泳

首先,他不用担心机房老化问题。

江泳告诉我,中国电信在黄山本地建了一个A级的数据中心,机房从温度、湿度、通风、空气净化到硬件、线路等都有有严格的管理规范。线路短路、断电等问题在电信级机房根本不会出现。

其次,服务器抗压能力和安全性也比传统机房大大增强。

江泳说,景区在人流高峰时,网络访问会突然增加,传统服务器会遇到瓶颈,但云计算可以提前对算力、网络资源进行调配。

抗网络攻击能力方面,普通公司的机房跟电信级的机房也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在没有上云之前,景区的IT系统往往只能“单打独斗”,独自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黑客毛贼或悍匪,上了云,则相当于进了云计算厂商搭建的碉堡里,直接获得云厂商的云安全防护。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当地政府和公安局的数据也托管在这个机房。

江泳说,在应对外部流量攻击方面,中国电信有一个很大的优势——云网融合

中国电信本身就是做网络起家的,如果把网络带宽看做公路,网络流量是行驶的车,那么俯瞰中国互联网,大部分车辆都跑在中国电信建的公路上,或者要从中国电信的高速出口(网络出口)才能上高速公路(骨干网)

于是,中国电信也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来抑制网络流量攻击。

当网络流量从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服务器,中国电信可以直接在网络层面就能“把路封死”,从源头上遏制住网络攻击。

江泳还告诉我,即便服务器真出了问题,也不用太担心,因为有备胎。

他说目前黄山智慧旅游公司用的是一套混合云架构(即:公有云和私有云组合使用),核心IT系统托管在在黄山电信本地的机房,并且在天翼云上弄了一个“云备胎”,所有核心数据会实时同步到天翼云上。

如此一来,本地系统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能直接从云上拉数据进行恢复。

反过来,即便出现极端情况比如网络光缆被挖断,网络完全断开,由于机房就在本地,景区各项系统也能正常运作……

到这一步,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早些年,很多传统政企都排斥云计算,因为直觉上大家会觉得云计算不太安全、不稳定,自家系统还是放在自家机房比较好,怎么可以放在别人家(云厂商)的服务器呢?一来断网怎么办?二来数据放在别人那也不放心。

如今从黄山景区的例子看来,情况完全反转过来了,无论是从稳定还是安全上来看,云厂商都给出了比自建机房更靠谱的方案。

---

有人把互联网发展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以互联网公司野蛮生长为主,下半场则是大批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为主。

回过头来看其实不难发现,黄山国内旅游景区是下半场的一个典例,云计算和网络就像当年通水、通电一样,正对一个个传统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未来逐渐发展成现实世界的基础设施。

黄山是中国最早一批做智慧旅游试点的景区之一,也是最早做信息化建设的一批景区。

王坤告诉我,02年他第一次来黄山时,下了火车,连公交车都没有,他就打了一辆黑车,面包车里摆着木头小板凳那种,一路来到黄山脚下。

那会儿别提什么智慧旅游,连个像样的信息化系统都没有,全靠人工售票。这十几年,黄山经历了从纯人工管理到信息数字化,再到用上云计算的过程。

不难想象,全国的各大旅游景点或多或少也正在经历类似的信息化变迁。除此之外,政务、医疗、教育、交通、工业制造、旅游等各个领域也都在逐步上云,和互联网紧密融合,这也是智慧XX”出现得越来越多的原因。

下半场带来的变化未必像上半场那样酷炫浮夸,相比之下它会更加内敛,甚至有时候看起来有点low,不那么浮夸酷炫有科技感。

也许,只是在餐桌上贴了个二维码,也许,只是医院开了个挂号小程序,但这些无一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我们身在其中,就像生活在水里的鱼,一时之间很难感受到什么微妙变化,但随着时间累积,终有一天会有所察觉。

再介绍一下我自己吧,我是谢幺,科技科普作者一枚,日常是把各路技术讲得通俗有趣。想跟我做朋友,可以加我的个人微信:xieyaopro不想走丢的话,请关注【浅黑科技】!(别忘了加星标哦)

在这里读懂科技


文章来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0NDEwMTc1MA==&mid=2247493295&idx=1&sn=d0d5129f7fa6c4bbb63b3089179f8446&chksm=fb03e2b6cc746ba0b498a280db0eac176c7e507f65779270bd43d41689ebc0c8029e3f2454d9#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