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色批”到“三点饮茶”,我们为什么总在玩梗?
2021-05-24 12:55:27 Author: mp.weixin.qq.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167 收藏

喂!三点几了,做撚啊做,饮茶先啦!

三点几了,饮茶先啦,做甘多都冇用嘅,老细唔锡你嘅嚟。

喂饮下茶先啊,三点几嚟,做碌鸠啊做。

这个梗,不会还有人不知道吧?不会吧?

继“只有我会心疼giegie”之后,“三点几,饮茶先啦!”再次血洗B站。

这个如此洗脑又鬼畜的视频,我不允许你没看过。

鉴于非粤语地区的用户可能听不太懂,简单翻译一下就是:

“三点钟啦,饮茶先啦,还做个鸡儿工作。你做再多,老板也不会心疼你的,先喝茶啦。”

有网友称,三点饮茶是打工人对抗内卷的神器。

不知道你们看完啥体会,反正我是流下了不争气的眼泪。

万恶的资本家,苦命的打工人,嘤嘤嘤~

没有人能说得清,这些梗到底是怎么火的。但也没人能否认,它们就是如此地让人上头。

玩梗,你输了吗?

不知道从何时起,玩梗成为我们日常交流的必需品。

云吸猫必刷“awsl(啊我死了)”;看到心水的东西说“xxx赛高,或者yyds(永远的神)”;看综艺追CP,必发“kswl(磕死我了)”;

姐妹不叫姐妹,叫“集美”;吃饭不叫吃饭,叫“干饭”;工作不叫工作,叫“打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梗万梗梨花开。

要是哪阵沉迷工作,无心上网,你可能在一夜之间就会和朋友圈脱节。

互联网每天都在造梗,这些梗会迅速地被特定人群接收,然后在小范围内引发新一轮的传播和狂欢。

就像之前流行的“giegie”,其实是B站一对专门搞整活的情侣所拍拍的沙雕视频:

剧情是这样的,一个男孩骑摩托车载着女孩,上演了一个绿茶界的经典片段,由于女孩太过绿茶且表情太过抽象而广为流传。

他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哥哥,你给我买这个你女朋友知道了不会生气吧(拿出棒棒糖)?

真好吃,哥你尝一口,哥哥,你女朋友要是知道我俩吃同一个棒棒糖,你女朋友不会吃醋吧!

哥哥,你骑着小小电动车带着我,你女朋友知道了,不会揍我吧。

好可怕你女朋友,不像我,我只会心疼giegie(哥哥)。

截图来自B站悦悦大叔i

当朋友把这个视频发我的时候,我当时的表情是这样的:

当我看完第一遍:这什么沙雕玩意儿;

第二遍,好像有点意思;

第三遍:啊啊啊!!!giegie,你给我看这个,你女朋友知道了,不会生 气 吧~

然后这个梗,迅速成为了我和大学室友每日温习的功课。

一群猛男,每天在网上互叫giegie,真是让人为难。

这几天每到下午三点,大家还要相互提醒:到点饮茶。

这只是热衷网上冲浪的年轻人, 一个日常生活小片段之一。

我们的生活几乎被梗埋没了。

什么“潘嘎之交”、“药问4收棺之战”、“驴马王子”、“山东曹县”等等。几乎每出一个热点事件,就有一个梗。

还有一阵,跟朋友闹了点矛盾,然后他给我发了一句:

“从此以后,你走你的成华道,我走我的二仙桥。”

我百度了一下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非常老的梗,出自《谭谈交通》。

好家伙,这波我输了。

除了文字梗,还有缩写梗,常见的如 lsp/ghs/gkd/dbq/yyds/pyq等等,缩写梗的流行,原因很简单。

主要还是因为懒,还有一个原因则是为了规避敏感词汇,譬如gj/jc等。

当我们玩梗时,我们在想什么?

一个梗,通常意味着一个热点,它背后是特定时间节点、故事背景和剧情梗概等诸多因素的总和。

用知乎某用户的话来说,一个梗,好几G的信息就这么传递过去了。这个传输速度,比5G 更快更省事。

譬如“潘嘎之交”,关注过的人只要看到这四个字,基本就能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

而没有关注过该事件的人,就是一头雾水。

当你抛出的梗能被人接住,那么就可以确认,对方是友军无疑。

这是玩梗过程中带来的身份认同。就好比当你站在人群中央,突然用家乡话大喊了一句“敲里吗”,一定会有人用方言回应“干李凉”。

这个时候,你就能很快区分出来,谁是老乡了。

网络世界里,想要快速拉进和人之间的距离,同样需要先亮明身份,而梗是最便利的方式。

当然这个前提是,你玩的梗是有意义的。

适度玩梗,有益健康。但如果本身脑子不太好的,建议还是不要轻易玩梗,否则容易丢人现眼。

杭州来女士案大家还有印象吧,前几天这个案件也终于有了新进展。

案件被曝光后,大家都在网上发声为来女士哀悼时,一些缺乏同理心的人竟然用此玩梗,什么“化粪池警告”就是其中之一。

用他人生命玩梗,消费逝者,实属恶臭。

然而这种事,也不是国内才有。

美国黑人弗洛伊德被警察暴力执法致死,正义的网民纷纷拿起键盘发声谴责,一些无知的青年竟发起了“弗洛伊德挑战赛”。

比赛规则如下:

  • 参赛者需挑选一位朋友,最好是非裔美国人

  • 将膝盖压制住对方的颈部,并施加大量压力

  • 等待8分钟

  • 如果对方不能呼吸,那你就赢了

“杰哥不要啊,杰哥”则是另外一个被玩坏的梗,这原本是一个防范性罪行宣传片,讲述男生也会被侵犯,如今却经常被人拿来玩笑,而忽略其背后的教育意义。

这对娱乐至死这一现象最好的诠释,但并非所有事情都能拿来玩梗。

网民热衷于用梗来交流,明星也同样爱玩梗。只不过有些梗还真不是明星能玩的。

譬如打工人这个梗。

普通人用打工人自嘲每天辛苦搬砖,就为了拿一点微薄的薪水养家糊口,这是大部分人真实生活的写照。

但明星们光一件衣服就抵得上工薪阶层一年的收入了,尤其某些前天还在立富二代人设的,隔天就说自己是打工人。

日薪百万的明星们立着打工人人设,简直是把我等996社畜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真是看得人火冒三藏。

明星不合时宜地玩梗让人恶心,企业玩烂梗的也不在少数。

不知道从何时起,各个企业纷纷走上了玩梗营销之路,以为这样可以拉进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但是一个不小心,玩梗变翻车。

“躺赢”这个词原本出自电竞行业,后来广大网友也常常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在某件事上赢的容易。

但,女性内衣玩这个梗,怎么看怎么不对味。怎么着,女性穿上这款内衣,就能在职场躺赢?

搁这内涵谁呢?

然后李诞和他代言的内衣品牌就被骂惨了,真是活该。

企业玩梗的最高境界还是无心插柳,比如当初iPhone12出来的时候,大家发现12不香,不值得入手。

于是有人戏称,12不香,13香。

这个梗的最大赢家自然是王守义十三香,可能十三香自己应该也没想到,有天还能蹭到iPhone的流量。

由于网络造梗速度太快,我们根本来不及熟悉每个梗的出处及使用方法,这就很容易导致交流中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B站出现了专门科普各类梗的up主,微博也有专门做梗指南的博主。

在内容创作日益艰难的今天,我不得不对他们说一声“真牛”。

只要互联网仍有热点,梗就不会消失,up主们也不会缺少创作素材。

除了做小视频科普,还有各类专门的网站,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使用流行文化,譬如小鸡词典、萌娘百科,以及专门解释缩写梗的能不能好好说话。

玩梗不仅能养活自媒体,还能给画师提供素材。

万物皆可玩梗,而梗也能反哺万物。


其实,梗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也能让一些人更加乐于表现自己。

你身边或许就有这样的朋友,网上聊天骚话成堆,线下聚会却宛如失声。

这种情况在Z世代当中更为常见,其根本缘由还是,彼此缺乏共同话题。

在兴趣爱好越来越多元的今天,小众圈子变得越来越常见,想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很难。

哪怕是一天24小时网上冲浪,你也不见得就能找到能聊真心话的朋友。

我们企图用玩梗这种戏谑的方式去达成一种情感上的共识,并以此获得认同。至于你说了什么,表达是否精准,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当你想用玩梗的方式委婉地向朋友表达自己今天受到的委屈,朋友会迅速回复“hahhahahah,xswl,继续 ”。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会再细究,你藏在表情包背后的情绪起伏。

梗玩的越来越频繁,但交流却越来越浅了。

srds,nmkdwzssmlm?

参考资料:

小鸡词典

能不能好好说话

知乎问答: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玩梗?

《一剪梅》国外爆火:玩梗背后的“表达失语症”,知著网

老黑。
 
早年做过技术,也做过自由调查记者,之所以写【一本黑】公众号,是想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魔鬼,不然你没法理解人性。
为防止失联,你可以加我私人微信ofcourse9520
推荐阅读:
财富密码竟藏在天线宝宝里?
“为了起底黑窑厂,我出500块把自己给卖了。”
每天点的外卖,他妈的居然是半年前就做好的!

文章来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4ODAwNzUwMQ==&mid=2247499928&idx=1&sn=0011144398838c01aac469bb2d83b387&chksm=fde1d1baca9658aca4a36732ceea84660b391ca31084bd2cb5f1611a0cb0d3942a4b704ef873#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