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知识框架」学习新领域,来看我如何快速入门产品经理
2021-06-22 12:27:45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108 收藏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在你初识某个领域,想要深入地了解、学习这个领域知识时,总是会先极尽所能地收集一堆的资料,你或许会把一些基本的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得到一些公众号、网课、论文、相关的书等相关资料,也或许会向一些领域内的人请教,企图从对方身上获取快速学习该领域知识的通道或者方向。

但问题就在于,当你得到大量的信息之后,面对这些内容你会一筹莫展。一方面收集信息是没有尽头的,比如了解到「用户体验」这个关键词,你或许又会从搜索引擎中得到「用户体验地图」这个知识点,从而无限地去延伸开,想要面面俱到的心,在刚接触某个领域的时候还是相当强烈的;另一方面,对待收集到的大量信息会不知道如何下手,究竟从哪一个知识点开始入手,这可是个难题,如何把收集到的信息串联起来,如何规划一个合理的学习路径,更是难上加难;甚至是,当你硬着头皮选择了一个知识点开始学习,也还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看了很多,却始终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当你想要学习编程时,会很轻易的找到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路径,只需要按图索骥地去学习就好了,但并非所有的领域都如编程一样容易搜集信息,于是,开始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某编程网站职业路径图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整理收集到的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和学习路径,把学习步骤整理清楚再有序地、按部就班地去学习,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我整理的这套简易方法,能够帮助有需求的朋友们快速地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不论进入任何领域,都能在短时间内成为行家里手。

搭建知识框架

就像在进行写作前,通常我们会有一份写作大纲,明确自己要写的几个point,比如 如何阅读英文原著 这篇文章中,它的大纲大致是阅读前(选择书籍、找到资源)、阅读时(方法、工具等)、阅读后这样的结构。学习也是同样的,没有知识框架,我们就只是在零碎地接受信息,难以真正认识这个领域,也难以将所学应用起来。

所谓知识框架,就是把零碎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较为体系的框架,它本质上是一个知识导航系统,与现在笔记软件中比较火热的双向链接功能所不同的是,它不是根据内容去做联系,也并不包含知识的内容,只是单纯的表达知识间的关系如等级关系、相关关系、逻辑关系等。

它既包括知识概念、也包括技能,通过建立知识框架,我们可以迅速对该领域所需知识有个整体的了解, 也能发现需要填补的空白,规划出一个合理的知识路径,进行系统化地学习。

那么,如何搭建知识框架呢?

确定搜索范围,广泛搜集资料,建立初步的结构框架。

搭建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搜集大量的资料,梳理出领域内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对知识点进行扫盲,要求我们做到博观约取。虽然在入门之前,大量的搜集资料是一个很常见也实际的做法,但是容易出现几种情况:打开网页就开始顺藤摸瓜无限跳转,这在收集资料之初并不是什么有效率的做法,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很清楚知识间的结构,很容易从一个大的知识主题进去顺藤摸到一个细小的知识;或者是像没头苍蝇一样,在搜索框里打上「产品经理」「如何转行产品经理」这种泛泛的问题,就开始搜集资料了,恨不得把沾点边的关键词都扒拉下来,☝️这样未免也太没有效率了。

以我自学产品经理的经历为例,提供几个搜索思路给大家:

  • 招聘网站:可以看到产品经理所需要的技能、产品经理的职责和常见的一些产品方向;
  • 书籍:市面上大多还是入门类的书籍,多翻翻这类书籍的目录,看下他们的章节结构,可以进行小范围的主题阅读,大致了解一下知识分支和一些专业术语,快速厘清该领域的理论体系;
  • 培训网站 (起点学院、三节课等互联网职业类培训网站),看他们的课程大纲,也会了解到一些必备工具软件的使用;
  • 知乎:知乎可能收录了一些相关的问题组成了一个话题,或许还有索引,虽然这个索引有些业余,但聊胜于无;
知乎话题

搜集完上述资料后要仔细做好分类,整理出一个大概的结构,它可能泛泛地给出一些方向,比如产品经理的分类、技能、知识、职责等,可能写下了「原型设计」、「竞品分析」、「数据分析」;它可能还不成体系,各个知识、技能间看似也毫无关系,先不要着急,只管列出来,简单整理合并。

这一步的任务只是需要尽可能地掌握信息,目的是初识这个领域,最好能远观大象而不是靠近它的一根腿端详🐘,尽量把大象的全貌描绘出来,而细化和整理诸如大象有几颗牙齿的问题,那是后面的事情。

💡:基本还是围绕「道、法、术」来,分别对应知识、技能方法和工具运用。

完善知识框架

走到这一步,我们应该构建起了一个相对庞大的知识框架。这个时候需要重新审视这份框架,将其精细化。这个阶段相较搭建过程来说更为关键,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对领域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它是一个地基,领域知识大厦的构建就依据于此。

当把大象的全貌描绘出来之后,我们就需要去细化一些细节了。在粗略地搭建框架时会碰到非常多的概念,这个时候需要把概念拆解掉。这个阶段可以尽情地顺藤摸瓜,直到没有新概念再出现为止。

筛选出关键词,使用 MECE 分析法逐层分解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思考工具即 MECE 法则,MECE 全称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思是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所有部分完全穷尽,可以做到保证结构完整的同时不重复、知识颗粒度也足够细小

用 MECE 分析法将第一步中建立起的结构往下细分,直到在现有掌握的信息下无法分解为止。拿一个关键词为例,使用 MECE 去勾画出该关键词的知识框架,你可能会画出👇类似这种的一个分支。

修正、合并或建立联系

我们需要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相似、相近的知识点链接到一起。当然在学习中,或许还会不断地迭代更新这个知识地图,随着学习的深入,这个地图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当进行完这个阶段后,相信我们已经可以根据这份框架和所收集到的资料,规划出一个符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学习计划了。

践行并应用

践行

走到这一步,就开始正式地开始学习了。根据前面搭建的框架,我们已经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了。

比如我的产品经理的知识框架中包含「知识」和「技能」两个大的方向,技能中有一块是原型设计,需要学习通过 Axure 或者 Sketch 来绘制原型。有的人或许是设计师转行,已经非常擅长界面设计,可能他的侧重点就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有的人是零基础,想要先从简单的产品技能开始。每个人的情况和学习习惯不同,要学会合理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上一个阶段中,我们已经建立起了知识间的联系,如果某些知识存在前后关联的话,尽量按照顺序去学习。比如我们在学习电影相关知识时,会有关于研究每个导演特点的相关部分,但它的前置知识是你需要了解导演所处的时代背景,充分知晓当时环境对其导演风格的影响,才能做出更全面的分析。

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也需要将知识框架印刻在脑海里,无论学到哪一个知识分支,都要仔细思索它处在框架中的哪一部分,可以与其他哪些知识点相关联,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在学习中一步步把框架用内容填充,将其变得丰满扎实。

比如在学到「项目管理」这一个节点时,你不仅需要掌握相关技能,比如如何制作甘特图、如何把握进度、如何计算时间、质量、成本、风险等,还需要关联到一些知识,如在学习「需求管理」中的需求优先级的排列、需求的规划和变更,但它在你的知识框架中可能是完全独立的两块内容,你也很难在前期的建立框架时将其联系起来。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回顾,才能更好的推动你对某一个知识节点的把握和理解。

应用

前面都属于在「践行」这个知识框架,还在学习部分,接下来就到了「应用」这个框架的时候了。

当回忆起「项目管理」这一个技能节点时,我们或许会考虑到「时间管理」、「需求管理」、「资源调控」、「沟通技巧」、「任务分配」等多个知识节点,我们不妨在学习后仔细思考围绕关于项目管理的主题,这些知识是如何聚集在一起的,他们各自的关系又是怎样。

围绕这一个主题,我们或许可以把一个众多复杂的、某些地方交叉联系的子知识点提炼出来,将相关知识浓缩起来,变成一个新的知识节点。

接下来就是去寻找应用场景,结合一些案例,它可以是你的实践,也可以来自你的观察。你需要将这个知识具体化、情境化,知道如何在问题中运用学到的知识,才算是真正将这个知识内化。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些问题是有共性的,虽然各自不同,但本质都可以用一个方法去解决,这时候,就可以将这个主题抽象成一个模型,它包含这些知识及其之间的联系,包含主题知识内容对特定场景的解决方案,我们输出的这个模型,就是对这个知识框架的应用。

我们会拥有大量属于自己的知识「模型」,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将知识内化的呈现。

当你能够输出模型,并能从模型的角度看待、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已经踏入「专业」的行列了。

插播:另一种目的性较强的学习可以用一些别的方式来检验学习成果,如我在这篇文章中提到打算学习 UI,虽说当时没打算强求自己达到作图的目标,但因为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学习路径以及抱着「学都学了」的心态,后续还是想检验学习成果。而这个方式非常简单粗暴:投UI设计师简历,于我来说,达到被市场认可的水平算是已经「入门这个领域」。

学习计划

更新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势必会在学习中不断更新,或许会不断地增添或者删减一些节点。虽然这已经不在「快速入门」该领域的范围,但还是值得一提。

比如在初学产品经理时,我搭建起来的框架只有「知识」和「技能」两个大的模块,而在后续的学习中,我发现「能力」也格外重要,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这其中包括「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于是这个框架从原来的两大模块变为三大模块,且在不断地学习中不断扩展。

补充、更新知识框架,需要在实践中的积累以及开放的心态,定时去更新检阅自己的知识,在碎片化的信息中捕捉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找机会将其拓展补充到框架之中,让自己的知识框架和内容保持新鲜生命力。

总结

这套方法的核心虽说在于知识框架的搭建上,但搭建时运用到的搜集整理能力、践行时的快速学习能力、举一反三能力、运用时的知识迁移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方法说起来简单但践行并不简单。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 、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妙的数字生活 🍃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作者?冲!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宇宙浪费指南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67015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