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式小说创作利器,村上春树同款非线性写作工具:Scrivener
2021-07-05 12:31:51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196 收藏

Matrix 首页推荐

Matrix 是少数派的写作社区,我们主张分享真实的产品体验,有实用价值的经验与思考。我们会不定期挑选 Matrix 最优质的文章,展示来自用户的最真实的体验和观点。

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少数派仅对标题和排版略作修改。


我对写东西的热情可以说是起源于小学。那个时候用的是攒钱买的漂亮本子,在任何可以摸鱼的课上抽空完善故事情节和人物设定。等到假期的时候,再把这些文字一字一句地敲进电脑,发表在小说网站上,居然现在还能找到

我学电脑打字时候接触的第一个文字编辑软件就是 MS Word,当我有了更多的时间玩电脑之后,MS Word 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唯一的码字软件。在转用 macOS 之后,写作软件就变成了和 MS Word 地位等同的 Pages。

但是,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有这样几个问题困扰我。

首先,用 Word/Pages 写作的时候,最顺手的方式是从头一口气写到尾。而我是个思维比较跳脱的人,常常会有突然想写三章后的一个情节这样的想法,放在文档中的哪里好像都不合时宜。

其次,对于长篇小说来讲,大纲、人物小传分散在不同的文件夹里,加上需要上网现查的资料,经常要开很多个窗口,使页面变得非常混乱,而且非常容易打断写作思路。

还有就是,当我的拖延症越来越严重、而记性越来越差之后,许多精彩的脑洞只剩下一个写成了的开头留在文档里。我在设想之初就完善过的故事情节、世界观和人物设定都不知道被我放在哪里去了!想要从头开始写,实在是很难找回当初的记忆和手感。

上中学的时候,留给我写作的时间并不多。因此这些问题虽然很让人苦恼,但对写作体验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当我上了大学,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和金钱之后,就想着,能不能找到一款软件来让写作变得更舒服?

最初认识 Scrivener 是因为见到一个文科友邻在豆瓣分享「颠覆她论文写作体验的两个 App」,一个是用于文献管理的 Zotero,另一个就是 Scrivener

我当时吃下了安利,两个软件都下载下来试用了一番。Zotero 对那时还不需要看太多文献的我用处有限,而 Scrivener 的界面虽然好看,友邻也吹得天花乱坠,但是不能插入化学式和表格体验感极差这两件事还是劝退了我。

当时我一门心思地想用它写论文,忽视了它作为小说写作工具的可能。那一段时间里,我为了追求新鲜感,换了许多个写作软件,比如 Google Drive、小黑屋、备忘录和 Bear,终于在我不知道下一个该换什么的时候,从账单里找到了 Scrivener 的购买凭证,开始了用它写小说的不归路。

Scrivener 有什么独到之处?

大部分文档软件,都采用的是「线性写作逻辑」,即,最舒服的写作顺序就是从头至尾。然而这个逻辑读起来爽快,写作起来总不是那么顺手。

在 Scrivener 中,「非线性写作逻辑」成为了一个可选项。我既可以像在 Word 里那样一气呵成地写完一篇文章,也可以把一篇小说拆成四百个不同的场景,分别写好之后再拼接在一起。而写这四百个场景的顺序则全是看我心情。

比如,如果在文章中采用了 POV 写法1,用了主角和配角两方的视角来看同一件事,就可以把这件事分成两个文档,先写配角的亲身经历,然后试着以主角这个旁观者的身份切入。在成文的时候,却可以顺着主角的视角讲述这个故事,在事件完结后插入一章配角 POV 作为补充。实际上配角的故事还要在主角前面完成。

再比如,写作的时候因为缺少冲突或者一个过渡的方法,非常容易在一个地方卡住。这个时候就可以先去写接下来的情节,等到有了灵感再来补全缺失的部分。

Scrivener 的右边栏,则是非常方便整理思路。它分成「提要」「便笺」两个部分。

我一般在「提要」里写这个场景的提纲。这个栏目里的东西,默认成为这个文件的「简介」,在其他模式下可以直观地看到,方便后期的调整。同时,给每一个场景(故事)写一份大纲,且即使在写作模式下也可以随时检查,一方面可以提醒我不要写跑题了,另一方面则是为坑文作准备——如果真的写到一半忘记了,对照着大纲,很快就能想起一开始的设置。

「便笺」对我来说则更多地用来放置写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奇妙想法。比如合适这个场景但暂时想不到该怎么用的短语、主角的名台词、可以作为伏笔的线索……而且这一个栏目的文字是可以自行设置格式的(「提要」就不可以),所以也可以通过加粗、放大等方式来提醒我自己,有哪些东西一定不能忘记写。

Scrivener 中丰富的模式选择也让写作过程中不断调节场景的顺序变得简单许多。最简单的方法,毫无疑问,就是直接在左侧的「Binder / 活页夹」中拖动文件顺序、改变文件层级。

这款软件内置了三个模式,方便作者审阅并调整不同的文件。它们分别是:组合式文本、公告板,和大纲模式。

想要从头到尾审阅一遍,检查连贯性的话,就可以使用「组合式文本」模式。软件会自动把这个文档里包含的所有子文档整合到一起,方便从头读起,检查不同文件之间的顺序是否正确、切换是否流畅。切换至这个模式的快捷键为 ⌘+1。写作模式下,点击有子文件的文件或文件夹就可以自动切换到这个模式,顶栏的图标也会发生变化:

这个模式下,文件之间的分割会用灰色虚线展示,而子文件所在位置也会在左侧的文件列表(活页夹)中展示。

在这个模式下进行的修改,都会一一在原文档中还原,因此不必做更多的修改。

如果在审阅全文的过程中发现了前后不连贯的地方,就可以切换至「公告板」模式进行拖拽。它的快捷键是 ⌘+2,也可以选择点击顶部的这个图标直接进入。

选中之后,将会展示选中的文档/文件夹下的所有子文件的标题和提要。

「公告板」下有不同的模式,进入后的「初始状态」如左一,按照在文件夹内的顺序排列,可以移动顺序。中间图的「自由模式」则可以让各个文档在其中随意叠放、调整顺序。最右的「标签模式」则可以调整每一章的标签,把文件拖到哪一条颜色代表的线上,就代表这一个文件的标签修改为了颜色对应的标签内容。

左起:初始状态、自由模式、标签模式

在这个模式下,「提要」中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作者才能知道要怎么移动不同的文件板块才能达到想要的地方。如果大纲写得太多,一块「公告板」内放不下,可以选择在设置中调节每一块看板的大小和间距,也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在「提要」的第一行写一个「一句话简介」。

最后一个模式叫做「大纲模式」,也可以用来审阅文章内容并作调整,但我最喜欢的用处是在这个模式下检查文件夹下所有子文件的状态。

快捷键:⌘+3

相比于「组合式文本」只能检查正文内容、「公告板」只能查看文件的标题和提要,在大纲模式下,可选项更多。除了点击红框内的图标切换是否展示「提要」外,右键点击上边栏还能显示修改日期、字数统计、目标、进度等等内容,作者就可以借此检查每一部分的现状,并且借用 Scrivener 的分屏模式,同时修改文章的内容。

借用 Scrivener 的这三种内置模式,修改文章的顺序就要容易很多。直接拖动一个个文件这样的简单操作,还可以开多窗口审阅这样的作弊操作,无疑比 Word 里反复检查、复制、粘贴、再检查这个过程要省事得多。

还有哪些功能?

网络及本地备份

Scrivener 提供本地备份和基于 Dropbox 的网络备份。自从使用它以来,我断断续续地用中英文写了至少十几万字(词),出现过因为同步时间差造成的冲突文件(两个版本都有),但还没有出现过因为备份不及时导致的档案丢失。

在「设置 - General」里可以找到自动保存的相关设置。默认状态下,Scrivener 每两秒就会保存当前文件。同时,当你每次按下保存键的时候,Scrivener 就会在本地保存一个备份。

将默认的备份文件位置换成 Dropbox 文件所在的位置,就可以将文档备份至云端,可以在登入了同一个 Dropbox 账户的设备下访问。

在上面的图片中还提到一个功能,叫做「文本快照」。

每个快照就是对 Scrivener 中单个文档的存档,可以在设置中选择自动添加快照,也可以点击右边栏上的图标手动添加。

对不同的版本,还可以选择右键「在校对助手中查看更改」,Scrivener 就会自动分屏,并展示出两版文件的区别。只是由于对中文的支持还是不太完善,有些时候的追踪不太准确。

梗库和文档库放在一起

在很多时候,我都能冒出非常多奇怪的想法。一个有趣的人物,一个可以展开写写的梗,一个宏大的新世界。

这些想法有的时候因为没时间写而搁置了;有的时候因为只想了一个开头,故事接下来的发展好像无以为继;有的时候觉得文化政治方面还有不周全的地方需要完善……种种原因导致这个想法只成了个转瞬即逝的脑洞、半个大纲、一节开头。如果不抓住它们,以后再想要捡起来就很难了。

因此,我设立了一个「梗库」,专门来存放那些没有能被我好好利用的脑洞。

等到哪天闲来无事,或者几年后我再打开,就有了机会完善它们也说不定。

它取代了最初模版中的「研究 / Research」文件夹。这个文件夹的特点就是可以很方便地插入一切文件:图片、视频、音乐、网页、PDF……不论是什么东西激发了我的灵感,都可以轻松地放进去。

对于我这种用爱发电的作者来说,写什么东西都没有截止期限,即使过了也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这样做的缺点就是常常写到一半没灵感,或者觉得设定有问题,就卡住了,再想要捡起来的时候常常会忘了最初的设定是什么。所以,我会尽可能地记录想法、存档备份,让未来续写变得更简单。

在「梗库」中每一个文件的正文部分,我通常只会放引起我灵感的那句话 / 那张图 / 那段情节,侧栏的「提要」和「笔记」很少会用到。如果基于一个短句有了发展成一段情节的想法,就在其下新建一个子文档,把扩展过的部分写出来。「标题」写风格类别,「提要」写剧情大纲,「笔记」首先链接灵感的源文件,再之后如果遇到了喜欢的梗就可以写一点。等我有了动笔的念头,就把这些子文档扔进「在写」文件夹,根据新的想法不断调整大纲和细节,不断完善内容,直到写完丢进「完结」文件夹为止。

有的时候,故事从情节相关的那三个文件夹里慢慢发展出来,为了偷懒,直接结合已经成型的世界观和人设也是可以的。我的方法就是把人设或世界观所在的文档拖进新子文件的「笔记」栏里,和链接原本情节的部分放在一起。如果是写系列文,这么做也非常方便——右键点击超链接,选中「在快速参考面板中打开链接」,Scrivener 就会自动分屏,右侧展示出需要参考的部分,或者单独打开一个窗口,非常方便在写作过程中回溯最初的灵感来源。

姓名生成器

在「编辑 - 写作工具」中选择「姓名生成器」,就会出现如下界面:

对于主角种族的选项非常丰富,涵盖了大部分欧洲国家、日本和南亚的特色名字,在选择的时候也可以单独选择不同语言的姓氏和姓名,并且有男女之分。对于欧洲背景的小说,常常遇到「起的名字不符合出身」这样的问题,Scrivener 这个功能则是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补足。但缺点也非常明显:只会生成英文名,而且不能生成中文名字。

不足之处

Scrivener 最致命的缺点就是售价太高。电脑版售价 £47,即便用了学生折扣也要 £39.95,而 iOS 版还要额外付出 £19.99。换算成人民币是个挺恐怖的数字了,而 Pages 和 WPS 都不需要花钱。

其次就是对中文的支持很差。虽然软件更新了中文版,但在姓名生成器上无法生成中文名,字数统计的时候需要看「字符数」而不能直接看底端显示的「字数」,语义分析工具也只支持英文。

另外,虽然提供了云端同步,但是同步的过程有点麻烦。需要等文档上传云端才传输成功不说,如果在两台设备上同时打开同一个文件,就会产生冲突,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Scrivener 会建议建立一个备份。备来备去,何时是尽头呢?一个不小心还有出现冲突文件的可能,尽管根据我的经历并不会有文件因此丢失,但是对比两个版本然后选择自己想要的那个的过程还是十分耗时的。如果追求极致的同步体验,macOS/iOS 的备忘录是我至今体验下来最流畅的。

相比于国内制作的,专为网文设计的码字软件(如小黑屋橙瓜码字大神码字),Scrivener 仍有一些功能上的缺失。中文的姓名、门派生成器自不必说,由于国内作者圈的社交属性,国内的许多软件还内置了拼字和社交功能。在对日更数字非常敏感的网文圈,锁定(强制码字)、统计功能(今日总字数、时速、趋势图)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另外,这些软件大多数还提供敏感词检测功能,是 Scrivener 短期内应该不会有的一个功能。

结语

对于我这样的咸鱼又喜欢开脑洞的短篇写手来说,一个 Scrivener 就可以满足我的所有需求:记梗、扩展梗;按照喜欢的顺序写文;完成后非常方便地审阅、调整,最后发布。尽管同步问题可能有些烦人,但是我大部分时候并不会在其他设备上写作,所以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

如果你的需求和写作习惯与我相近,不如试一试 Scrivener!官网提供三十天的免费试用(以使用时间计算,而不是下载时间),可以在尝试过后选择是否购买。

题图:Unsplash @rafaelabiazi

本文中文字的出处:

关联阅读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了解更妙的数字生活 🍃

> 想申请成为少数派作者?冲!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67363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