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Xperia 1 III 影像体验到手机街头摄影
2021-07-18 15:04:07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88 收藏

在去年 Xperia 1 II 体验报告 的结尾,我曾立下了「下一部我还会支持」的 flag。随着新一代 Xperia 1 的上市,我第一时间就下了单,成为 Xperia 1 III 量产版的首批用户,成功实现了承诺。

但在拿到新机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件事:面对这样一部试图进一步拉近手机与相机拍摄体验距离的设备,我真的要像市面上的大部分手机测评一样,拍拍样张、写写体验,给出一个结论然后收工大吉吗?

不。既然 Xperia 1 III 是一部主打影像体验的手机,那我就应该以摄影的方式看待这款产品。在这篇文章中,我的目标不再是「测试手机拍照体验」这么简单。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每周都会带着 Xperia 1 III——以及其它拍摄设备——走上街头,进行我喜爱的街头摄影。借助这个过程,我想顺便和你聊聊与手机街头摄影有关的林林总总。

注:关于摄影的基础知识与技法,请阅读会员文章《长途跋涉得返璞归真——旅行摄影创作指南》。摄影师陳川端在文中的讲解专业且详细,值得摄影爱好者——特别是摄影新人——认真研究。

第一章:摄影、街头、手机

为什么要玩街头摄影?

街头摄影(Street Photography)脱胎于纪实摄影(Documentary Photography)。自人类发明摄影术以来,摄影术就承接了绘画的纪录作用,并被迅速应用于新闻领域。在随后的发展中,徕卡公司(Leica)推出了轻便的 135 mm 相机,让摄影师们可以将相机带进城市的街头巷尾,带进社会事件的历史现场,带进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街头摄影也由此应运而生,成了纪实摄影的重要分支。

Video: The story of Oskar Barnack, the inventor of the original Leica -  Australian Photography
初代徕卡原型机及其发明者 Oskar Barnack,图片来自 australianphotography.com
©Henri Cartier-Bresson

直到今天,关于街头摄影的定义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边界,但只要提起这个词汇,许多人的脑中还是能产生关于它的画面——光影、构图、巧合、冲突等等。相应地,那些大师们响亮的名字——Henri Cartier-Bresson、Vivian Maier、Robert Frank、Elliot Erwitt、Lee Friedlander、Saul Leiter 等——也会一并涌上心头。

Saul Leiter: Early Color 2005 2006 howard greenberg gallery
©Saul Leiter
St. Petersburg, Florida
©Robert Frank
©Josef Koudelka

不过,无论如何定义街头摄影,「街头」都是这项艺术绕不开的范畴。在拍摄的同时,你需要走街串巷,一边用双脚丈量城市的长度,一边用双眼观察周边的人和事物。即使一天下来没拍到好照片,这种游逛与观察依然可以带给你充实与满足感。

VM19XXW03457-07-MC
©Vivian Maier
280. COL1976_15-02-17.jpg
©Joel Meyerowitz

与此同时,正因为街头摄影脱胎于纪实摄影,「纪实」就成了街头摄影的底色与魅力所在——走上街头,留心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人物和事件,按下快门留住各种瞬间,这种追随和纪录带来的快感无法用其它任何摄影形式取代。

为什么是手机街头摄影?

人人出门都会带手机,其随身属性与街头摄影的随机性天然契合。大部分人都不会天天背着相机逛街,但有趣的画面却时刻有可能出现。当相机不在手边时,拿起手机拍照就成了最自然的选择。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近年来,手机影像技术大幅进步,多焦段镜头、复杂计算摄影等相继出现在手机上,这也让手机在部分场景下的成像能力和拍摄体验有机会接近传统相机。加上其无可比拟的方便性,手机街头摄影逐渐成为「街头摄影」这个概念下一个愈加明确的子集。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经过我的拍摄实践,手机在许多情景下也可以成为街头摄影的利器。特别是在体验 Xperia 1 III 期间,我专门用它拍摄了不少街头摄影作品,也对手机街头摄影有了更深的体会。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街头摄影最常用到的相机焦段是经典的 28 mm、35 mm 和 50 mm,绝大多数知名街头摄影作品都是使用这三个焦段拍摄的。但不巧的是,几乎没有手机为街头摄影专门设计,除了小部分手机有 50 mm 镜头外,大部分手机的预置焦段都更偏向拍摄风光片。尤其近两年,手机厂商们发力的重点都是 20 mm 以内的超广角镜头。

使用 OPPO Find X3 Pro 拍摄

不过,许多手机镜头画质最好的主摄都在等效 26 mm 左右(譬如 iPhone、OPPO Find X3 系列、Samsung Galaxy S21 系列等),其焦距与 28 mm 非常接近,所能得到的画幅也类似,可以善加利用。另外一些手机(譬如 Xperia 1 III、Xiaomi 11 Ultra 等)的主摄为等效 24 mm,取景范围和 28 mm 相差略大,需要适应和调整。

如果你此前已有使用相机的街头摄影的经验,在拿起手机上街时,需要改变自己的拍摄习惯,特别是建立新的构图预判。

第二章:街头摄影可以拍什么?

「街头摄影可以拍什么?」是一个值得在走上街头前思考的问题。许多人都习惯漫无目的地乱拍一通,导致最终的成品也缺少核心表达。街头摄影当然不需要每张作品都表达什么深刻思想,但如果总拍主题空洞、只有画面的作品,会让自己的摄影能力永远局限于某个圈子中。

街头摄影也是有主题的

在许多人的概念里,「街头摄影」几乎等同于「街头瞎拍」。尤其拿起手机走上街头时,如果没有拍摄方向,很有可能真的完全不知道该把镜头对准哪里。

其实,认为「街头摄影等于无主题摄影」是一个巨大的误解。想把街头摄影玩好,设定主题非常重要。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习惯以单张的方式浏览照片,由此认为摄影创作也是以单张为单位进行的,但其实不然。从摄影发展至今,「项目」和「主题」一直都是引导摄影师们成长和成名的主线。

「主题」在摄影中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它可以是某种事物(譬如「街边的垃圾桶」)、某种人物(譬如「奔跑的小朋友」)、某种概念(譬如「深圳精神」)、某种时空联系(譬如「家乡的四季」)、某种拍摄技法(譬如「寻找对称」)等等——和写作、绘画、音乐等其它艺术创作一样,摄影的主题既可以具象也可以抽象,你的创作过程就是将这些关键词或元素串联在一起,并寻找那些与主题相关联的画面。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在没有特定想拍的主题时,我会有一个宽泛且恒定的拍摄对象——有趣的人们。我喜欢街头摄影的原因就是喜欢通过镜头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类,所以即使我只打算随便拍拍,也会选择人多的地点,并把注意力放在身边的人身上。选择一个万能备选主题也是个不错的方式,它能帮助你在任何环境下都有一个大致的拍摄方向。

©Elliott Erwitt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使用 RICOH GR III 拍摄

如果你想专门练习主题拍摄却不知从何下手,我推荐你阅读英国摄影师 Brian Lloyd Duckett 撰写的 52 Assignments: Street Photography(大陆译名《街头摄影:52 个任务清单》,有中文版)。Brian 在书中从不同方向提出了 52 个拍摄主题,其中包含大量对拍摄技巧的专项练习(如明暗关系、线条、剪影、构图等)。跟着这些主题,可以在快速提升拍摄技巧的同时,收获观察城市和人物的全新视角。

©Ana Cichowicz

当然,如果你觉得买书还要等,而你现在就想上街开拍,我也为你准备了 10 个马上就能拍的有趣主题。除了主题本身,所有关于主题的资讯和解读都由你完成,请不要限制自己,尽情放飞想象,并走上街头拍摄吧。

  1. 假如这世界没有手机
  2. 南方的冬天
  3. 我没能看到他的脸
  4. 一阵风
  5. 下午五点半
  6. 心情不佳
  7. 一个人,不孤单
  8. 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
  9. 虚惊一场

画面与内容

光影、色彩与构图

光影、色彩和构图是摄影的基础,也是考验摄影师基本功的部分。在许多时候,即使没有故事可拍,纯粹的光影组合依然能构成好看的画面。

使用 SONY α6300 拍摄

通常来说,日出后的两三个小时(早晨七点到十点)以及日落前的两三个小时(下午四点到七点)是更容易拍出光影效果的时段,因为在这两个时段中,阳光斜射地面,人和物体都会拖出长长的阴影,更容易产生好看的构图。美国摄影师 Alex Webb 就曾多次谈及自己的拍摄方式——每天很早起床,先拍到半中午,然后休息和吃饭。到了大下午再继续拍,直到太阳落山。

©Alex Webb
使用 RICOH GR III 拍摄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在实际拍摄中,阳光会根据地理位置、季节、天气等原因而有很大变化,需要酌情考量。另外,手机通常都会默认开启 HDR 合成算法,如果你想刻意保留画面里的大光比效果,要记得拍摄前将该功能关闭。

使用 RICOH GR III 拍摄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使用 iPhone 11 Pro Max 拍摄
使用 Fujifilm X100V 拍摄

能把光影、色彩与构图拍好固然好看,但作为摄影的基础,这些元素还需要有生动的故事作为支撑。只有好画面却没有好内容的照片更像是新手习作,看多了不免令人厌腻,就像总吃糖分很高的水果,终究会因为太甜而吃不下去。不过,纯粹的光影、色彩和构图练习仍是摄影初学者快速提升水平的绝佳方式。摄影作为一项光的艺术,能把光影、色彩和构图做好,依然可以打动观众。

使用 RICOH GR III 拍摄
使用 RICOH GR III 拍摄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人物百态

人物永远是纪实摄影的核心主题之一,也是街头摄影的故事主角。大街上的人物形形色色,纪录和抓取他们的百态也充满了乐趣与挑战。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使用 Xperia 1 II 拍摄

主流观点认为,拍摄人物应该以「不打扰人物活动」为前提,因此,摄影师要尽量以观察者的身份拍照,避免让主体人物察觉到相机的存在。

©Richard Sandler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画面里的小男孩被树枝划破了腿,很不坚强地哭了起来。我先按下快门拍到了照片,才掏出纸巾让小女孩帮他擦拭伤口

但这个观点不是什么牢不可破的黄金定律。相反,「主动让路人面对镜头,然后纪录其影像」也是一种不错的拍摄方式。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使用 iPhone XS 拍摄
使用 RICOH GR III 拍摄
使用 Xperia 1 II 拍摄

美国摄影师 Bruce Gilden 的拍摄方式 就很激进且具有代表性——他会一手拿着相机,另一手拿闪光灯,突然走到路人面前并按下快门,专门纪录人们被闪光灯闪到时的表情。在拍摄完成后,Bruce 则会向路人道歉和致谢。多数时候,人们都会原谅 Bruce,甚至微笑示好。

©Bruce Gilden

在为相机品牌富士拍摄 X100V 广告片 时,日本摄影师铃木达朗(Tatsuo Suzuki)也采用了类似的「㨃脸」拍摄手法。铃木达朗会在路人面前突然掏出相机,拍摄他们惊讶、恐惧、厌恶或冷漠的表情。广告片播出后引发了巨大争议,导致富士被迫与铃木达朗解约,双方取消了合作。

©鈴木達朗

当然,以上两个例子不是鼓励你拿着手机「㨃脸」,或者在拍摄中冒犯被摄者,而是说明在街头拍摄人物的诸多可能。距离被摄人物更近可以让表情、动作、情绪等细节更为明确且生动,如果你打算拍摄人物,就不要畏惧与人接触,大胆靠近吧。

冲突、趣味与巧合

街头永远充满了各种冲突、趣味和巧合,这些突然冒出来的人物、场景和画面会让你的照片妙趣横生。

©Masoud Mirzaei
使用 RICOH GR III 拍摄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拍摄街头幽默的代表人物无疑是英国摄影师 Martin Parr,他也是我最喜欢的街头摄影师之一。在他的诸多经典作品中,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可能是那幅《比萨斜塔》(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照片里,游客们都想摆出「手托斜塔」的样子,站在局外人的视角来看,这种集体「摆 pose」的行为十分滑稽。

©Martin Parr

不过,Martin Parr 不是只拍街头幽默,他还有其它主题更深刻、拍摄手法更严肃的摄影项目。在 Martin Parr 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对人的冷静观察以及淡淡的温情,这也是他的作品打动人的关键因素。

Martin Parr • Life's a Beach • Magnum Photos
©Martin Parr
©Rebecca Weston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说到巧合,就不得不提到鼎鼎大名的摄影理论「决定性瞬间」,许多街头摄影爱好者都将 Cartier-Bresson 的这套理论奉为圭臬,常常挂在嘴边。然而,「决定性瞬间」的诞生带有诸多偶然乃至误会,Cartier-Bresson 本人对「决定性瞬间」的解读也和如今的坊间传言有着诸多不同(下文会具体谈及)。总而言之,想在街头捕捉更多戏剧性的瞬间,最重要的是不断走上街头,不要停下按动快门的手。

©甜食
©Tavepong Pratoomwong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第三章:以摄影的方式看待手机摄影

手机影像技术的发展让更多人接触乃至爱上摄影艺术,但也导致许多人对摄影的认知也局限在了手机摄影中,尤其被框定在了由各个手机厂商引导、宣传乃至营造的各种概念中。在这个部分,我主张每个人都应该以摄影的方式看待摄影,当然也包括手机摄影。

别执着于画质

「执着于画质」是许多手机摄影爱好者的「常见病」。尤其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手机厂商乐于强调拍摄画质,每场手机发布会上,各种参数、术语和算法都是厂商们反复宣传的重点。与此同时,各路科技自媒体也形成了固定的评测套路,对比画质、对比夜景降噪算法等都成为手机评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手机评测里常见的对比环节

然而,在街头摄影——乃至整个纪实摄影——范畴内,画质从来都不是决定作品水平的关键因素。当你翻看一张一九六〇年代拍摄的、充满了胶片噪点的,甚至焦点都没对准的照片,它的画面依然可能打动你。事实上,类似这种情况的经典作品比比皆是,人们却从未因为画质粗糙而否定画面里的故事。

©Henri Cartier-Bresson
Man Carrying Box (1959)
©何藩
Joel Meyerowitz Retrospective at Kunst Haus Wien
©Joel Meyerowitz
©刘涛

街头摄影的美感就来自于讲故事。当你举起手机拍照时,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算法、合成、动态、夜景」等词汇上,每拍一两张就着急着看回放,就一定会忽略对画面内容本身的观察与捕捉,而这种做法恰恰是多数手机摄影爱好者的常态。这正是我想鼓励你尝试手机街头摄影的原因——让我们回到画面,回到摄影,去追寻那些更珍贵的东西。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使用 OPPO Find X3 Pro 拍摄

Xperia 1 III 的长焦镜头画质就谈不上好,尤其在环境照度较低的情况下,其画质衰减非常明显。但在我觉得合适的时候,我依然会用它来捕捉那些我来不及靠近的画面。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对于街头摄影来说,「拍到」的优先级永远大于「拍好」。以目前的手机影像发展来说,其在画质上仍和传统相机有着巨大差距,但我们之所以选择使用手机进行街头摄影,就是为了更方便地捕捉那些稍不留神就会错过的画面。

不要迷信「决定性瞬间」

「决定性瞬间」(The decisive moment)是个被过度解读和滥用的概念,但每当你搜索和街头摄影相关的文章及影片,这个词还是会反复出现。

百度百科对于「决定性瞬间」的定义是这样的:

决定性瞬间,指摄影者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将形式、设想、构图、光线、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特指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达出来。

这段描述释放了一个浓重的讯号——好照片需要依赖手快和好运气。当我们看到那些经典的街拍作品时,不免惊叹于画面里奇妙的巧合。再回看这段定义,自然也会愈加觉得「决定性瞬间」对于街拍格外重要。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使用 iPhone 11 Pro Max 拍摄

然而,百度百科的定义是错误的,「决定性瞬间」的原意也并非如此。1952 年,Henri Cartier-Bresson 想要将自己的摄影作品集结出版,于是将画册定名为 Images à la Sauvette,并邀请野兽派画家 Henri Matisse(亨利·马蒂斯)为画册创作了封面。在法语中,「Images à la Sauvette」的大致意思为「偷偷摸摸、悄然拍摄的影像」,恰当地表现了 Cartier-Bresson 在拍摄时提前找好位置和角度,等待画面定格的状态。但在画册引入美国时,编辑 Deke Simon 却将画册改名为 The Decisive Moment,并解释说这个词来自于红衣主教 Cardinal de Retz 的一句话——There is nothing in this world that does not have a decisive moment(世间万物皆有其决定性瞬间)。Cartier-Bresson 对此很满意,于是认可并沿用了「决定性瞬间」这个概念。

Henri Cartier-Bresson, Images à la Sauvette (Verve, 1952), cover © Henri Cartier-Bresson / Magnum Photos
Images à la Sauvette 首版封面,图片来自 henricartierbresson.org

相信你也看出来了,「决定性瞬间」的说法放在今天其实就是「标题党」,其诞生的起因只是图书编辑为了让画册更好卖。不过,这个说法确实精妙地概括了照片所能带给观众的惊奇感,以至于 Cartier-Bresson 在其后也开始使用这个词汇来解释自己的摄影理论。

©Nick Harvey

在实际拍摄中,「决定性瞬间」的出现并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预判,以及精心的设计和谋划。某张精彩画面的背后,有可能是摄影师在同一位置数十次尝试拍摄后的结果。

使用 Fujifilm X100V 拍摄
使用 RICOH GR III 拍摄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使用 α6300 拍摄

有趣的是,街头摄影里最重要的技术「fishing」(字面意思为「钓鱼」,即选好画面和构图,等待关键人物或元素出现在画面里,国内摄影师常称之为「陷阱」)就是 Cartier-Bresson 发明并推广开来的。那些充满戏剧性的瞬间之所以能出现,固然需要一些运气,但更需要的是耐心、反复拍摄与后期选片。

In Search of Brilliant Moments: Street Photography's Heightened Existence -  Interview with Matt Stuart | By Alexander Strecker | LensCulture
©Matt Stuart

运用 fishing 技巧拍摄到的最经典的照片之一,是英国摄影师 Matt Stuart 的这幅作品。为了拍摄到这个画面,Matt 举着相机在地上蹲了半个小时,直到鸽子以为他是环境中的一部分才肯安心落地,Matt 也最终拍到了这个如同鸽子和人并排行走的有趣画面。

使用 Xperia 1 III 拍摄
使用 α6300 拍摄

别怕重复和试错

街头摄影圈流行的另外一句话来自 Alex Webb,这句话是「Street photography is 99% about failure」(99% 的街头摄影都是失败的)。Alex 说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批评你的作品拍得不好,而是想强调重复和试错的重要性。

街头摄影的成片率很低,尤其当你想要在每次拍摄之后选出最好的作品时。在选定一个最佳角度之后,摄影师往往需要拍摄少则四五张、多则几十张照片,才能从中选到人物的位置和状态最令人满意的作品,这其实也再一次说明「决定性瞬间」的出现需要依靠耐心和尝试。

使用 α6300 拍摄
使用 iPhone 拍摄

Street Photographer's Manual 这本书中,作者 David Gibson 展示了自己的选片过程。在众多候选照片里,他先粗筛出了五六张照片,然后再注意排查小朋友们的姿态和表情,最终从中选定了最平衡的一幅。

在胶卷时代,摄影师们会利用 contact sheets 来进行照片筛选。Contact sheets 是一种底片册,摄影师将洗好的底片借助放大机「复印」成册,然后经过反复对比,勾选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再将之做出成品。到了数字照片时代,人们已经不需要这样来筛选照片,但 contact sheets 依然存在,它就是 Lightroom 里出现频率最高的照片预览(Photo Grid)介面。

Magnum Contact Sheets |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这可能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 contact sheet 之一了,收录了革命领袖 Che Guevara(切·格瓦拉)的众多神态,拍摄者是瑞士摄影师 Rene Burri

手机摄影爱好者通常已经习惯了「随拍随走」的拍照模式,遇到想拍的内容就蜻蜓点水地按两下快门,挑片时也直接从相册里选够九张、后期一下,然后就发到朋友圈。但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作品更进一步,这样的拍摄模式就太过浅显。手机摄影也是摄影,我们要以摄影的方式拍片和选片。

相册就是最简单的 contact sheet

我们再来看看 Alex Webb 的原话吧:

Luck – or perhaps serendipity – plays a big role… But you never know what is going to happen. And what is most exciting is when the utterly unexpected happens, and you manage to be there at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 – and push the shutter at the right moment. Most of the time it doesn’t work out that way. This kind of photography is 99.9% about failure.

运气——或者说好运气——(对于街头摄影而言)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当「意外」发生时,你能想方设法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出现,并在正确的时机按下快门,这是最令人兴奋的事。但大多数时候,事情却没这么顺利,这种摄影(注:指街头摄影)99.9 % 都是关于失败的。

所以,即使你拍了一天却一张好照片都没拍到,请别气馁——这是街头摄影的常态。你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拍摄能力会随着拍照数量的增加而不断提升,它们比成片更为宝贵。

第四章:想要学好街头摄影,这些素材帮你精进

文章进行到这里,你会发现我对纯摄影技术的着墨不多,原因其一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陳川端老师的文章已经足够优秀,而且我派也有大量关于手机摄影的技术向文章可读,无需我再赘述;其二是在街头摄影里,走上街头、持续按快门的坚持和努力比单纯地提升技术重要得多,本文中给出了大量经典作品作为案例,其目的就是激发你的拍摄冲动,并给予你参考和灵感。

不过,如果你想认真提升街头摄影的素养,依然有很多素材可以学习。在本文的最后一个部分,我列举了一些经过我验证或学习、确实可以帮到你的学习素材,帮你在街头摄影这条道路上更进一步。

The Americans by Robert Frank

The Americans: Frank, Robert, Kerouac, Jack: 9783865215840: Amazon.com:  Books
图片来自 amazon.com
  • 类型:画册

这是一本影响了摄影史的画册,也是一本神奇的画册。在 Robert Frank 拍摄这本画册之前,整个摄影界对「美」的定义几乎都来自 Cartier-Bresson——构图、秩序、精巧的设计、充满叙事张力的画面等,但 The Americans 里表现出的人物状态却随性、自然,许多照片看上去也没什么美感,甚至没什么主题。但正是这种拍摄手法将摄影术第一次从对绘画的模仿中剥离,开始延展出属于摄影专属的创作方式。

The Americans 影响了无数街头摄影师的创作,当你随便打开某位大师的访谈,几乎可以很容易就听到这本画册影响了他的创作的故事。我在第一次翻看 The Americans 时也一度有些困惑于 Robert Frank 看似随性的创作手法,但合上书页之后,那些影像久久停留在我的脑中,如同有某种神秘的魔力。事实上,The Americans 里的八十多张照片是从超过两万八千张底片里选出的,他们实际呈现的内容和意义远非看上去那么简单。

Street Photographer's Manual

  • 类型:图书

上文提到的 Street Photographer's Manual 是目前市面上关于街头摄影最系统的说明性手册,而且不同于大多数摄影教材讲参数、讲理论的内容模式,Street Photographer's Manual 主要内容是关于街头摄影题材、构图和创意方面的探讨,目的是让你读完之后知道自己如何提高,该拍什么。

这本书的编排也很出色,全书除了分为数个章节阐述摄影技巧外,还在每个章节之间穿插了对知名街头摄影师的生平介绍,并附上了他们的经典作品。这样的编排对摄影学习者而言非常友好,在掌握理论的同时,还能直接观看成熟摄影师的标志性作品,从而也对作者意图更为了解。

这本书目前没有中文译本,如果大家想了解本书内容的话,未来可以考虑在会员读书专栏里专门聊聊。

52 Assignments: Street Photography

  • 类型:图书

本书在上文也有出现,大陆版名为《街头摄影:52 个任务清单》。如前文所言,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就是 52 个不同的摄影主题,你需要跟着作者给你的任务完成拍摄,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你的各项拍摄和观察能力也会得到锻炼。

这本书的优点就在于任务十分明确,每个任务对读者的训练也很直接。譬如其中的主题之一「阴影」,在你拍摄时,注意力就要放在各种影子上,对于时间、光线、角度的把控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书中还有一些很有趣的挑战,譬如「一条街,一卷胶卷,一天」这个主题,要求你在一天时间内只用一卷胶卷(也就是 36 张或者 24 张)进行拍摄,并且只能拍摄一条街道。这其实是对摄影者综合素质的极大考验,使用胶卷相机也意味着你要手动完成所有参数设定,而仅仅二三十张的限制则对你的观察力和把握时机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当你能把书中的任务都「打通关」,从摄影技术到综合能力一定都能获得焕然一新的面貌。

森山大道,我的写真全貌

  • 类型:图书

森山大道这个名字在国内早已突破了摄影的范畴,成了和 坂本龙一 一样的「文化网红」。每当人们看到高对比黑白照片,都会忍不住说一句「这很森山大道」。但事实上,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森山大道其人及其作品,把高对比黑白笼统地称为「森山大道风格」也是不负责任的误读。

这本《森山大道,我的写真全貌》就是森山大道与诸多摄影师的对谈以及个人自述,与他对谈的荒木经惟、吉田修一、中平卓马等都是日本摄影界的大师级人物。除了谈街头摄影,森山大道还在书中谈及了大量和艺术创作有关的内容,阅读这本书所能收获的不是摄影技巧,而是艺术理念。

森山大道对中国摄影界的影响很大,除了这本「写真全貌」外,市面上和他相关的书籍和资讯也很多,可以相对容易地完整了解他的创作理念和经历,进而脱离部分网民对他的追捧和盲从。我个人其实对日本摄影师了解甚少,可但凡学习街头摄影,森山大道都是绕不开的人物,这本书也是我读过为数不多的和日本摄影师相关的作品。

本书没有简化字版本,唯一的中译本是台版,所以如果你此前没有读竖排书的经验,阅读此书时就得适应适应啦。

StreetSnappers

StreetSnappers 是由摄影师 Brian Lloyd Duckett 创办的街头摄影主题频道,而 Brian 就是上面那本《街头摄影:52 个任务清单》的作者。StreetSnappers 是我最推荐的街头摄影频道,Brian 在影片里介绍了关于街头摄影相关的诸多技巧,看完之后就足以入门。

除了传授街头摄影知识,Brian 还会定期更新 Q&A 和作品评论,解答观众的疑问并点评近期他拍摄或看到的街头摄影作品。这个频道就像一本紧跟时下进程的教科书,每次翻开都有收获。

Joel Meyerowitz: Photography Course with a Master

关于街头摄影的影片课程整体不算多,Joel Meyerowitz 的这套大师课是我觉得难得有「真东西」的大师课。Joel Meyerowitz 的表达能力特别强,所以我对他个人的关注和喜爱甚至超过了的作品。Joel 的大师课不是面向新人的「来,我手把手带你拍」,但在课程里讲解了他观察、选题、思考的方式,并不空谈。学完整个课程,可以获得摄影技术和思想的双重提升。

Joel Meyerowitz 的这套大师课不便宜,完整版的价格已经足够一些国内摄影师工作坊的入门价了,但 Joel Meyerowitz 所能传递的讯息是其他摄影师轻易难以企及的,所以依然值回票价。这个品牌旗下还有几门大师课,尤其 Steve McCurry 的课程 里也包含了大量街头摄影内容。如果能与 Joel Meyerowitz 的课程质量相匹配,那也相当不错。

最终章:总结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这篇文章和你看过的「手机影像测评」类文章大有不同,和其它摄影类文章也不一样。的确,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带给你重新审视手机摄影的方式。正如文中所言,当代大部分年轻人可能都是通过手机摄影来了解摄影本身的,这个过程里不免受到来自厂商和测评人错误的引导,对摄影的感受也产生了偏差。我想做一点小小的努力,尝试带你回到摄影本身。

所以,我在文中大量穿插了成熟的摄影师作品和我个人拍摄的小片——让我们不比样张、不比夜景、不比噪点和算法,把目光聚焦在画面上。文中引用的摄影作品既有大师之作,也有名气不那么大但拍得非常好的「不知名摄影师」的作品,希望这些来自不同角度、不同风格的作品能带给你灵感和启示。

此外,文中引用的作品经过摄影师通过公开渠道正式发表,如果你对更多作品感兴趣,可以搜索对应摄影师的名字,他们通常都有个人网站或社交媒体账号,那里有更多好作品等你欣赏。

拍照愉快!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67611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