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 | 学习不止在课堂:这些方法和技巧帮你做好知识管理
2021-09-07 18:30:00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74 收藏

开学季 | 学习不止在课堂:这些方法和技巧帮你做好知识管理

开学季

少数派的读者中有不少学生朋友,而对这个暑假之后即将进入大学的读者来说,接下来摆在眼前的可能是新的城市、新的生活环境和新朋友,以及更多可以自由安排的时间用来学习、探索。

因此和往年一样,少数派也将整理一系列围绕开学季这个话题的内容与资源,不管你是打算为自己挑选一台好设备、好工具,还是投身知识与书本、发展一门新爱好、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这些文章都能为你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开学的日子转眼就到了。同样来得迅速的还有毕业的日子。对大部分大三大四的准毕业生来说,毕业论文是面前稳稳横着的一道坎。而如果你是新生,尽早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文献、整理文献、总结问题的习惯,你的大学学术生活会比其他人轻松得多。

在少数派,我们有不少作者曾分享过自己的知识累积、文献管理、论文写作等各个阶段的经验与方法,他们有的结束毕业论文,有的是在读硕博,还有一些是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大学教师。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整理了一部分来自这些作者的优质内容,希望能给你的论文写作和学术生活带去一些帮助。

在信息之海中寻找正确的鱼

想要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深挖,大量的阅读积累必不可少。在实际操作中,面对海量的论文、消息与书籍,要找到真正有用的那几篇,单靠「毅力」和「决心」硬读不可取,更不现实。这时,正确的「信息检索」技巧就能让你更精准地定位需要的内容,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检索库,在精不在多

不少同学在准备阅读之初,不知道从何下手,于是去胡乱搜索各式各样的集合帖子,把推荐的十几二十个资源库一股脑堆在面前。等到真要检索时,又被自己攒下的这么多条路震慑,哪条路都走不好。空谷 在《如何构建「思维大脑」:我的信息搜集与整理方法》一文中就指出了这一现象,并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常用的书籍、论文、视频以及其他碎片信息四大分类进行了精简的推荐。除此之外,作者还整理了自己的信息整理方法与工作流,供需要的读者参考。如果你正发愁自己的信息检索从何下手,不妨看看这篇文章。

筛选文章,自有技巧

选择了正确的数据库,输入了正确的关键词,蹦出来的论文可能几十,可能上百,若是热门领域,几千篇的数量绝对不是一个学生能一口吃下的。事实上,在检索页面就已经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论文详情页和作者详情就足够你筛选一篇合适的文章。鸿苓 的《我的毕业论文选题和文献审读方法,你可能也会用得上》总结了阅读文献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从文献检索,到简要筛选,再到后续的阅读整理以及论文笔记,每一个环节文章中都有涉及,这些经验或许能帮你把「入门」这件事变得简单一点点。

完善的文献整理工作流是减负利器

在实际的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缺的常常不是论文数量,而是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论文。如果没有良好的文献整理习惯,写作时,有一大笔时间都会浪费在寻找正确的可用文献上。「我读过这么一篇文章,但我找不到了」是一种真实的折磨。越早建立一套完整的文献归纳与整理工作流,你就能在后续的研究与写作中越高效。

寻找最贴合场景的工作流

在阅读文献时,你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献来源有的是纸质书有的是电子版、笔记过于分散、读过的东西时间太久忘记重点、找不到两篇文献之前的联系等等。而每一个人的工作、学习环境都是有所差别的,单纯地照搬可能并不会有好结果。chyixian 是在日本留学的在读文科博士,由于日本的电子化进程缓慢等现实因素,她的文献来源多且杂乱,于是她寻找了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文献笔记工作流。更重要的是,《文科博士生眼里的资料管理、阅读和笔记系统》这篇文章在记录工具的同时,也记录了她思考和构想的过程,读者可以从这些记录中学到考虑问题的思路,而不只是一个孤零零的结果。

尝试高效的笔记方法

「读到就写,写过就忘」是不少人在进行笔记工作时遇到的大问题。面对混杂铺陈的笔记和感想,无法分散的块组成紧密的网,就没有办法把信息一步步组建成知识,这些读过的东西会因为缺乏关联性逐渐被遗忘。老师们常常说的「在脑中建立知识网络」就是这样的道理,当信息有机相连,才能组成有效的结构。问题在于,在知识网络的构建之初,记忆很难直接支撑起这个庞大网络的结构。这时可能就需要一些有效的辅助手段来帮我们做好这件事。

「卡片笔记法」是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采用的一套笔记方法,依靠筛选、索引、标记等一系列操作实现知识点或笔记的连结与检索。和燕燕 在文章中对这套笔记方法以及它的应用做了详细的介绍。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或是不清楚如何摆脱「看完就忘」的难题,这篇文章都能对你有所帮助。不止是文中提到的 Roam Research,你也可以用其他的工具实践卡片笔记法,stevesun 也提供了自己在 Notion 践行卡片笔记的实例,如果你想采用其他工具,可以对照两文进行参考。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但是说到底,文献阅读和资料整理这些流程,都是要依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惯用工具等等一系列因素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化用」而不是「照搬」。少数派有不少关于文献整理和笔记的文章,而选择这些也是因为它们不仅分享了作者在这些方面的经验与实践,更重要的是它们带着思考的过程,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和燕燕的这篇《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双向链接,它适合你吗?》就对当下大热的「卡片笔记 + Roam Research + 双向链接」模式进行了反思,其实任何方法论都是这样,在使用前、使用中,都可以进行反思与评估,逐渐发觉最适合自己的文献归纳方式,顺利地开始你的研究工作。

有做论文的方法才能做出好论文

对于学生来说,以上说的那些检索、阅读、整理的方法,最终还是要落实在自己的创作上。可能是一次小组作业,可能是一篇小课题,可能是毕业论文。这些写作自然也有它们的规律和技巧,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思路,你的论文产出还能再顺畅一点。

好的文章从确定选题开始

一篇好的论文,哪怕是一个小的课堂作业(或者少数派的一篇稿子),都要从一个好的选题开始。不少人直到论文答辩近在眼前还想不明白自己的选题,还要靠导师或是同学帮忙,而这样做出的文章,十有八九结果不会好,甚至可能过不了。不妨试试早一些开始,学会寻找现象、发现问题、确定选题,有了科研的思维,自然就可以在这条路上快人一步。Sharon大橘子 的《确定论文选题有多简单?我用少数派给你做个示范》以你正在看的少数派为例,展示了怎么样从一个小小的问题,逐渐演化出一个规范的论文选题。如果你是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同学,这篇文章可能会对你有所启发。

从学生角度阐述了如何选题之后,我们来看看最终交给导师的选题报告应当如何呈现。玉树芝兰 的这篇文章,以大学教师的身份,从导师的角度探讨了一份论文的选题报告可能出什么问题、可能哪里有弯路。这篇文章就脱胎于他与学生关于选题的对谈。

好的工作方法奠定研究基础

选题有了,接下来就是开始进入研究过程。想要进行一个完善、严谨的研究,正确、适宜的研究方法必不可少。在诸多研究方法中,调查问卷可能是被使用最频繁的,不管是毕业论文还是小组作业,调查问卷总是「看起来」最为方便、最好分析的一个。但在实际操作中,作为方法的调查问卷其实也有很多坑,一不留神就会做出有偏差的问卷,引导出错误的结论。这篇文章按照规范流程为你一点点剖析了问卷设计的注意事项,哪怕参加了工作,这些知识你说不定也用得上。

如果你对科研相关的内容很感兴趣,想进一步学习,不妨看看 @玉树芝兰 王树义老师在少数派开设的付费订阅课程《科研新手全面入坑指南》。专题从选题、文献研究、论文阅读、写作、答辩及其它等六个方面对科研新手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你可以前往课程详情页面查看完整的课程大纲。

好的格式为你的辛苦收尾

经历了一系列折磨,你的论文和报告终于完成了,但距离最终的解脱还有最后一步:格式。与其说论文排版非常神秘,不如说 Word 太神秘——它不方便、不快捷,还总有乱七八糟的小问题,但超高的占有率让它成了无法避开的选择。即使许多学校已经将 PDF 格式当作了首选,你可能还是需要一份 Word 版的初稿来与导师交流反复修改。这份《论文格式调整指南》是作者在完成硕士论文后写出的总结,涵盖了基本上你需要学会的所有 Word 格式操作。如果很幸运,你的专业、学校和导师都允许你采用其他格式和工具,这里还有针对 LaTeXMarkdown 的写作工具与流程分享介绍供你选用。

希望你在新的学年里学得扎实、学得快乐,也希望这些文章能在你的学术研究道路上提供小小的助力。

如果你有和文献管理、知识网络构建、论文写作、学术研究相关的内容想要交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更欢迎你在 Matrix 社区分享你的经验。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北鸮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68623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