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图灵:这世界还没出现,但我相信它存在
2021-09-17 19:00:00 Author: mp.weixin.qq.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40 收藏

文约2800字,您将用8分钟了解人工智能之父图灵的故事

1954年,曼彻斯特卫报将一则讣告刊在醒目位置。讣告内容简洁,提到逝者名为“艾伦·麦席森·图灵”,热爱长跑、下棋和园艺。
讣告刊登8年前,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才刚刚问世。但讣告中说,图灵认为终有一天,计算机将如人类一般思考。
他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直到今日,他提出的“图灵测试”仍然不断被人们使用和探讨。
12年后,为纪念图灵,美国计算机协会创办“图灵奖”,奖项被称为“计算机届的诺贝尔”。
“艾伦·图灵诞生在一个文化和科技水平都与如今完全不同的时代里,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最伟大最值得纪念的人之一。他为计算机领域奠定了不可埋没的基础,没有他就没有计算机。”
图灵奖获得者、Google资深副总裁文特·瑟夫如是说。
艾伦·麦席森·图灵
1
解谜的人
罗马共和时期,凯撒为和属下将军联络,自创密码体系。他将一句话的字母按字母表上顺序进行数位偏移,敌军不知偏移位数,拿到密文如看天书。
但工具发展,算力迭代。在大数据面前,字母在单词中的出现频率被放大钻研。当时,密码表套数有限,只要样本足够,密码破译并非难事。
二战中的德军为规避这一问题,发明“恩尼格玛机”。机器有26个字母和26个灯泡,按下字母,密文对应的灯泡亮起。接收者使用同一套机器,输入密文获取原文。
机器独到之处在于,其中装有转子装置。每按一次字母,转子自动转动,密码表随即更换。德军使用最高级别恩尼格玛机,转子多达8个,密码表套数达到2000多亿,穷举破译需要数十年。
德国人坚信,这是一套不可破译的密码系统。
恩尼格玛机
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不久,带着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博士学位,图灵来到离伦敦不远的布莱切利庄园。他身上只有一个任务——破解恩尼格玛机。
上万人在庄园殚精竭虑。其中有数学家、统计学家和密码学家。在图灵到来之前,他们一度束手无策。德国人每晚都会更新密钥,这意味着每当午夜钟声响起,一切成果归零。
图灵因此被涂上光晕。他为正义而来,代表着数万人的希望。
可图灵当时脑子里在想什么,没人清楚。他不修边幅,经常恍惚神游,警察怀疑他是间谍,对他屡次盘问。
如今,我们沿着时光长河逆流而上,或许能够揣摩图灵思想——既然人类无法破译,那就造出比人脑计算能力强得多的机器,再让它代劳。用魔法打败魔法,用机器打败机器。
在之前,波兰的密码破译工作已颇见成效。图灵参考波兰密码机的设计,做出了“炸弹机”。机器共有36组转盘,每组相当于一台恩尼格玛机。
图灵的思考里同样包括对人性弱点的洞察。德国人循规蹈矩,信息中常用固定词组,密钥往往为相邻字母。同样,电报格式固定,开头通常是“日期”、“天气”或“希特勒万岁”。
炸弹机
计算量被大大缩减。到1941年的下半年,英国人竟已可以读取绝大部分德军情报信息。同年,英国海军围歼德国海军大战列舰俾斯麦号——当时世界吨位第二大的战列舰。1942年,英军又在北非消灭了德军的沙漠之狐。两场大胜中,情报信息居功至伟。
丘吉尔后来说,我们捏住了敌人的脉搏,这份功劳属于布莱切利庄园。
2
机器能思考吗?
事实上,为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机器并不在少数。从蒸汽机再到汽车,从弓箭到枪炮,机器的功能似乎只限于在人类操控下,对力量的延伸。
在图灵之前,这似乎是机器能力的边界。
1937年,《伦敦数学会文集》第42期发表题为《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的文章,作者正是图灵。论文附录中,图灵描述了一种可以辅助数学研究的机器,后人称之为“图灵机”。
计算机发明者冯·诺依曼直言,自己的发明思想来自图灵,自己只是计算机的“助产士”。
计算机的出现为人类开启了新的时代,但图灵的野望不止于此。二战之后,图灵的思考常常会触碰科学与哲学的交点——机器,是不是可以思考?
世界开始展现不同面貌。蚂蚁挥动触角交互信息,是否能比作神经元的信号传导?那巨大蚁巢是否能看做一个大脑?如果用晶体管代替蚂蚁,那是不是可以制造“人造大脑”,它会不会是一个智能?
图灵想象的瑰丽程度远不止此。他意识到机器和人一样,会犯各种错误,但关键在于从错误中修正和提高。
1950年10月,图灵发表论文《机器能思考吗》,引起轩然大波。他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一个人和一个机器在两个相互隔离的房间通过字条对话,如果这个人仅依据字条对话无法辨别另一方到底是机器还是人,那么可以判定机器具有智能。
图灵认为,人脑本质上也是一台精密的机器。而人类的各种“心灵活动”,也是一串串可以计算的程序。
这说法在当时太过惊世骇俗。机器能否像人一样思考?我们又要怎么定义人类的思考?无数人对这些问题近乎敬畏。自然,图灵对人工智能的定义遭到各行各界的反驳。最典型的莫过于杰斐逊教授在1949年的演说:
“除非机器因为感受到思想与感情,而不是偶然的符号涂写,写出十四行诗或创作协奏曲,我们才能承认机器和大脑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它不仅写出来了,而且理解自己所做的。任何机器都感觉不到( 不只是人工信号之类的简单发明) 成功的喜悦,也不会因困难而沮丧,因受奉承而沾沾自喜,因犯错误而闷闷不乐,因见异性而神魂颠倒,也不会因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暴跳如雷或一蹶不振。”
但图灵并不认同,他认为人工信号恰恰是机器智能的思考方式。
“对于这些批评机器不可能有丰富多彩的行为的说法,等于在说机器不可能有丰富的存储容量。这些都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而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
争论还将持续。显然,任何一个人都没办法变成一台机器,然后告诉大家自己是不是在思考。
但图灵用人工智能这一主题,将“人类思维本质”这一古老的哲学问题导向了一个更清晰的目标。如他所言:“我们还没有充分掌握人类的行为规律,但不能就此下结论说这样的规律不存在。一旦我们掌握了人类的行为规律,人类行为与机器行为之间的本质区别也就消失了。”
3
吃下苹果之后
后面发生的故事和苹果有关,但是并非童话风格结尾。
1952年,图灵因为同性恋,被当时禁止同性恋的英国法令制裁。两种选择摆在图灵面前,入狱,或者接受化学阉割。
为了继续自己的研究和思考,图灵选择了后者。但雌性激素的注射为图灵身体带来了耻辱变化。这同样使他的精神和肉体受到巨大摧残。
1954年6月7日,42岁的图灵手里拿起一颗沾满氰化物的苹果,他一口咬下。
“如同白雪公主一般,图灵吃了个毒苹果,但并不会有王子来吻醒他。”
这死亡带有冰冷的浪漫,却乖僻而残酷。图灵性格孤僻,他脑中有太多恣肆的构想,实在无暇与虚伪的人世过多寒暄。
在吃下苹果后的下个世纪,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也许有朝一日,机器或许真正会拥有信仰,拥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会欢欣鼓舞,会沮丧失落,甚至会坠入爱河。
科幻电影《机械姬》剧照
那时的人们或许会认为,现在这个世界理所当然如此。但人们应该记住,在无数年以前,这个看起来压根不存在的世界,曾经在一个人的脑海中熊熊燃烧了几十年。
正如有学者为他写下的碑文:
“一位天才本不应该,却不小心将生在我们这群凡人统治的世界里。理所当然,被我们这群凡人逼着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慷慨地给留下了一点智慧,让人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 END -
E
very Friday
   18:00
让我们一起从人物的角度,编码0和1的世界。

文章来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zYxNzc1OA==&mid=2247492989&idx=2&sn=604833b4813d0d2dc53e166ed1e9d86e&chksm=9b3ac3ccac4d4ada8ddf06340223ea1db095ec8907624973de96e122dfe615411a4c23f3df31#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