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开源情报为中国革命和习近平新时代做出的巨大贡献
2021-10-31 07:30:00 Author: mp.weixin.qq.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41 收藏

情报,不止存在于秘密文件中,报纸、刊物、书籍中也蕴藏着大量信息。情报界公认,80%以上的情报,来自公开信息。信息网络时代,情报则蕴藏在海量数据中,数据是情报的基础,情报是数据的归宿。 
一、毛主席领导我军从一个胜利迈向又一个胜利,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这当中开源情报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毛主席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十分注重情报工作。他不仅发出指令搜集、使用情报,更要求在对敌斗争战场上运用情报。他提出的“玻璃杯里押宝”“十六字方针”“两种斗争”等论断,为隐蔽战线伟大斗争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27年6月中旬,毛主席在武汉召集“马日事变”中, 非常明确、坚定和自觉地提出“上山”的思想,但上什么山并没有具体提出来。对于井冈山,此前毛主席并没有去过,而是在两个不同时机、不同场合、不同人物的介绍下才下定决心:一旦情况有变就上井冈山。9月9日,毛主席发动并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由于敌强我弱等原因,起义失利,部队从5000之众锐减为1000余人,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毛主席随即率众上了井冈山。由此,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井冈山时期,报纸是毛主席搜集资料的重要来源。红军每次下山打土豪,筹粮筹款时,还有一项特殊任务,就是到国民党的机关或邮政局里搜罗一批报纸。毛主席能够从国民党不同的报纸中,相互印证、辨别真伪,分析出国民党的动向和意图、当前的形势和发展趋势,以便决定红军的战略和策略。
1929年1月,毛主席和朱德决定率领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此时急需判明尾追敌人动向。于是,毛主席派宋裕和带一个连到瑞金县城弄来了一批《国民日报》《中央日报》和大量的地方报纸,并根据报纸分析,印证了关于敌人的实力、动向和企图的情报。他和朱德、陈毅商量后,决定在敌人包围圈没有形成之前,马上向大柏地转移,并且利用大柏地的有利地形,攻打尾追之敌刘士毅部。2月10日,红军利用刘士毅部两个团兵力钻进大柏地这个口袋之机,打了一场大胜仗,歼敌近两个团,缴获大批武器,战果辉煌。这是红四军下井冈山后的第一个大胜仗,从此扭转了下山以来的被动局面。此后,毛主席率领工农红军在赣南闽西开辟红色根据地。在反“围剿”的战斗胜利时,缴获来的大量《中央日报》成为毛主席了解时局信息的来源,他参考报纸资料,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名文章。 
红军开始长征后,通过收集报纸,从中了解情报,分析形势,确定红军的行军路线就显得更为重要。当时,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决策已经确定,但落脚点尚未选定。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俄界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也只是勾画了一个大轮廓,即在与苏联接近的地方创造一个根据地,将来向东发展。

1935 年9月21日,红军长征到达哈达铺。毛主席连忙命部下赶到邮政代办所取走了所有能够找到的国民党报纸。在《晋阳日报》上,他看到这样一条消息:阎锡山部队正在进攻陕北根据地刘志丹部。《大公报》也报道:关于农村“赤化”问题,陕北甚于陕南。《山西日报》刊载着阎锡山正在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的消息。与此同时,叶剑英在驻地也搞到一张报纸,报道“国军”进攻陕北红军的新闻。毛主席、周恩来、彭德怀等人通过对这些消息的分析,不仅了解到刘志丹在陕北开辟了一块红色根据地,而且得知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也在当地。毛主席认为,陕北地域辽阔,群众生活艰苦,又是穷乡僻壤,还有几万红军,是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的好地方,于是决定红军北上陕北。
1941年,毛主席提出“我们自己非做搜集材料的工作不 可”。中央成立了中央研究局,专门下设材料室,搜集整编国内外材料,为党的决策服务。毛主席还专门布置搜集日本的重要报纸《朝日新闻》任务。《朝日新闻》在日本出版仅10天,便出现在延安的办公桌上,供军事决策使用,在当时信息渠道、交通都非常不发达,且国民党反动派加大对解放区的信息封锁的情况下,其速度一度迅速到令当时身处延安的美军观察组震惊。

1948年,毛主席一到西柏坡,就提出“凡是敌占区的报纸,不论是大报、小报都要”。坚持研究与分析报纸,以达到知己知彼的目的,正是毛主席屡屡克敌制胜原因之一。
1950年开始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美之间在开战之前和战争初期所进行的情报战,尤为精彩。毛主席明确指示:“在目前几个月内,只做不说,不将此事在报纸上作任何公开宣传,仅使党内高级领导干部知道此事,以便在工作布置上有所准备。”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两水洞首战爆发,118师首开纪录,“联合国军”遭到了迎头痛击。首战获胜之后,中国国内没有举行庆祝和新闻报道,参战部队也马上隐蔽起来,朝鲜战场也是暂时归于宁静。在这场激烈情报战中,在毛主席的亲自指挥和具体指导下,我军采取虚实结合、亦假亦真、一明一暗、内紧外松、巧妙利用传媒渠道等方式,连续不断地迷惑对方、误导对方和耍弄对方,使“联合国军”作出一个又一个错误决策,促使胜利的天平不断向志愿军倾斜。

从我党我军发展历史看,尤其是我党在几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过程中,毛主席灵活运用开源情报,领导我军从一个胜利迈向又一个胜利,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二、习近平新时代开源网络情报在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2002年3月,习近平(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到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调研。
2000年,在互联网时代刚刚拉开序幕,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便高瞻远瞩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的“数字福建”建设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大数据发展推进工作, 确定了数据强国的战略建设目标。2013年7月,习近平在视察中国科学院时指出:“大数据是工业社会的‘自由’资源,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2014年3月5日全国“两会”上,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 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这是“大数据”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了“社会治理、经济运行、民生服务、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等五项战略目标。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强调“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2016年12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再次强调了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治理能力、公共服务、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现阶段的重点是“数据开放与共享、技术产品研发、应用创新”,并提出“钻石矿”概念。

2018年4月21日至25日围绕“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为主题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举办,并以每年举办一次延续下来。
2021年2月,经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大数据与开源网络情报》一书,首次将大数据区分为公权机构数据、法人持有数据和开源网络数据,它揭开了长期不为人所重视的开源数据,具有重要“里程”意义。由开源网络数据提炼而成的开源网络情报,在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助力维护国防安全提供战略支援。当前,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持续恶化并在周边国家出现失控现象,周边敏感地区冲突不断,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激增;美军双航母编队常年驻扎在周边,空海一体加大力度刺探我军情,并拉拢周边国家展开联合军演;“台独”“港独”分子相互勾连紧密,不断制造事端;西方国家借助各类事件不分青红皂白,对我造谣抹黑,并企图破坏我“一带一路”,国际形势的恶化与敌对势力干扰力度的加大,使我国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开源网络情报可以提供宏观态势性和微观精准性情报产品,及时掌握最新动态,为维护国防安全提供有效的战略支援。
二是助力筑牢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不管世界格局如何变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全面的战略遏制不会改变,对我国搞“颜色革命”的图谋不会改变,对我国意识形态的围堵不会改变。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运用开源网络情报,及时提取分布多层的海量数据,并进行追踪溯源,分析研判,揭示各类网络事件事实真相,筑牢公众的“防火墙”,助力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
三是助力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文件中反复提及。开源网络情报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其独特优势,通过向有关部门提供针对性、精准性、定制性的数字信息情报产品,及时、准确反映当前国内以及有关国家和地区真实情况的方方面面,以此助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大数据应用服务本身即是治理体系 现代化的一部分,提高大数据应用服务水平、质量和能力, 是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重要内容之一。
四是助力经济发展和企业提质增效。开源网络情报在金融风险防控、“一带一路”海外利益保护、不良资产调查、防范化解重大社会事件、司法调查、重要经济案件调查等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企业提质增效方面,已经发挥出重要作用。发展大数据应用服务产业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实现在“发现、跟踪、追溯、研判、预警”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将能更好地助力经济发展和企业提质增效。在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背景下,开源网络数据作为大数据的主体,相比公权机构数据和法人持有数据,开源网络数据公开可得、使用合法、价值多元,超越国界,无关情感,具有公权机构数据和法人持有数据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三、迈入网络时代迎接数字经济,开源网络情报的重要性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将数据要素从技术要素中剥离出来,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反映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数据重要性认识的深刻程度和领先程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在顶层设计中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地位。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同比名义增长 9.7%,2002年至 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10.0%提升至 38.6%,比重逐步增加。尤其是在2020年,受疫情冲击,数字经济的增长比同期GDP名义增速多6.7%,对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发挥重要作用,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开源网络数据的应用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在金融、商业、工业、农业等各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发展数字经济除了要发挥数据作为新兴生产要素的价值外,更重要的是挖掘、提炼数据背后隐藏的重要信息,形成情报产品。
一是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方面。从微观层面看,开源网络情报除了用于挖掘潜在市场、拉动内需潜力,平衡供需关系以及产品精细化需求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在宏观层面,还能较为精准预测市场需求导向,有效化解“内卷”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是在宏观政策的调控制定方面。开源网络情报可作为政府制定宏观政策的重要依据。其能够有效结合区域特色,及时掌握最新最及时的世界产业动向和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协调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使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三是在与企业内部数据融合方面。当前,各个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需求快速扩张,开源网络数据广泛应用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与各类机构内部数据深度融合,丰富企业家的情报思维,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促进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倍增。特别对“走出去”企业实时掌握当 地政治、法律、文化及相关具体信息,破解海外项目情报缺失风险有独特优势。
数据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开源网络数据作为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公开、使用合法、数量巨大、传输迅速、成本低廉,蕴藏着巨大价值,值得深入研究、挖掘和利用。运用开源网络数据,应用开源网络情报,将有助于实现数据生产要素对其它生产要素的倍增作用,为数字经济发展服务。
(作者:福州市融通开源数据研究院秘书长) 

长按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可加入星球下载

里面已有近千篇资料可供下载

越早加入越便宜哦


文章来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MTE0NTE3Mw==&mid=2651124954&idx=1&sn=8e56397d3ba6025ef3dc73f8c28d784c&chksm=f1ae83e0c6d90af629d5c57ffac99415e902d492416f2c288332a65444a0ddcba01629b33181#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