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份安稳,哪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2019-08-26 19:02:00 Author: mp.weixin.qq.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66 收藏

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是“安稳”,或者说,“保险”。

说来惭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保险行业有些偏见,直到过了三十岁,我才开始逐渐有保险意识,并开始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保险。

胡适曾评价购买保险的人是「真稳健、真旷达、真慈爱」,保险利用金融手段去对冲我们生活中各种不确定性风险,是个严肃正经的领域。

我在了解这个行业的过程中做了不少功课,整理了三条关于保险的思考,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1. 保险是反人性的,它是在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支付确定的费用。我们没有办法预知未来,也一般不会倾向于去期待不幸。我们忌讳谈保险,认为它并不吉利。

另一方面,我们或许会本能地想要优先保护弱者——比如先保孩子和老人,其实这个逻辑也有问题,应该先去对冲强者的风险,也就是先给家庭的收入来源买上保险,这才是对整个家庭负责的态度。

2. 保险不是理财,保险无关收益。对于大部分保险来说,花出去的钱最好的结果或许就是「白花了」。

我们买保险是为了对冲风险,要关注的是风险发生时保险能够给我们的支撑,而不是评估风险未发生时可能的「收益」。

3. 不要相信表象,要看到保险的本质。后面的故事中也会提到,如果从「赚钱」的角度看,有些以分红为名的保险产品可能还不如最普通理财产品。

要理解一份保险究竟针对的是什么风险,比如有的分红险是为了抵御恶性通胀的风险而存在,考虑值得为这样的风险投入多少成本才是它的本质。



保障意识近年来已经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险的重要性。有读者会问我除了国家给到的军人医疗保障,该如果配置给家人保险的问题。国内众多保险产品明坑暗坑,坑坑洼洼,除非你不买,否则掉坑里的可能性还真不小。听业内专业人士分享几个掉坑的故事。
有一个读者来问:
黑哥,我前几年买了一款保险产品,一年交几万元保费,交款三年后,每三年就可以返还一笔钱,退休以后每年还可以拿到一笔钱。另外还有分红,分红最高档最终能拿回的保证保障,可以达到已交保费的五倍。您觉得这是好的保险产品吗?
从几年前开始,这样的疑问每隔几天就会在公众号后台出现一次,版本大同小异,比如到养老时返还,到孩子上学时每年返还,到孩子成人创业时返还等等……关键词都离不开「保本」「返还」。
这样的产品看起来很美,其实却是典型的保险头号深坑——
高保费、无保障、低收益、保本保息的分红险
此类分红险是 2008 年股灾的产物。为了追求业绩,保险公司设计并推出此类分红险,美其名曰「迎合市场」,果然击中客户软肋。
细究此类分红险的几个特点,就知道为何我在前面加了「高保费、无保障、低收益」这样一长串形容词:
第一,对于中产家庭来说,一年保费几万元绝对不菲,占用大量财务资源,此乃保费之高;保险期横跨几十年,如果中途想提前拿回钱,还要损失大量本金!
第二, 保费等于保额,此乃完全无保障;因为保费高昂,投保人以为自己花了很多钱,已经有了充足保障,殊不知完全相反。
第三,所谓保单收益(包含分红和固定返还金),实际在财务现金流分析工具里精算下来,真正的回报比一年定期还低,此乃低收益。
以上一句话概括,此类分红险占用大量财务资源、丝毫没有保障,还让家庭形成误区,以为自己买了许多保险,保障充足
分红险风靡市场多年,个人认为实属第一大坑。应敬而远之。
这个坑有多大?有人估计是万亿规模。
偶然发现,上了年纪的亲戚在银行买了一份「保本保息的理财产品」。拿回来一看,居然是一份趸缴(就是一次性付清所有保费)的万能险保单。
顿时哭笑不得,防不胜防啊。连有一定学历的中产阶级都掉坑,何况老人呢?
万能险可以随时提取账户,不用像分红险一样遭受本金损失。如果买的是期缴万能险,可以买到较高的保障额度,较为灵活。
但银行大量销售的都是趸缴万能险,那就「万万不能」了。
趸缴的万能险是前述「大坑」分红险的升级版本,把不透明的保险公司的分红,变成透明的公布利率,让你看得清清楚楚。
但如果把每个月万能险公布的利率全部拉平,你会发现跟同期的货币基金收益几乎一样。货币基金是什么收益水平,大家看看各种理财「宝」就知道了。
当年我在就职公司设计万能险时,找的投资渠道就是给某外资银行做同业存款,即把收到的万能险保费存入银行,签订银行同业存款利息水平协议,获利后在扣除保险公司利润、账户管理费后,再把剩余收益返还给客户。
所以,趸缴万能险除了流动性强,是个「换汤不换药」的坑。
已经掉入上述二坑的朋友们,该拿保单怎么办?理性冷静地做出思考和选择吧。
以上是老坑,再说说互联网时代的「新坑」。
近年来互联网发达,社交关系和同情心在网上也更容易被频繁利用。不知何时起,朋友圈开始互助与众筹信息满天飞。
新出现的网络保险互助平台,各种某某互助。不少读者看到这类平台后问我:
老师,我了解到网上某个互助平台,最低只要交 1 元,万一得了重疾就可以得到最高 10 万元封顶的保障。这可不可以参与?
这种互助形式,还真不是新鲜事。
虽然互助会组织筹集了资金,但并没有合适的监管,科学的风控,没有精算师也没有核保员。成员每人交点钱,万一谁家出事了,互助组织就按照当初商定的金额进行一部分的赔款。
随着互助的发展,人越来越精明,越是身体不健康的人越会参与这样的互助,出险概率越高,拿到钱的可能性越大。
于是,参与互助的出发点不是出于对保险的需求,变成了对钱财的贪心,严重违背了保险本质。
最终,互助组织要维持下去,会遭遇巨大挑战。
如果你要解决家庭保障的缺口,千万不要依赖互助形式,一旦耽误大事将追悔莫及。
再说众筹,一般是在当事人罹患重病后,家人通过某些官方众筹平台向大众求助善款的一种方式。
朋友圈里常见的「我的同事生病了,大家救救他吧!」、「孩子遭遇癌症,帮帮我们!」之类的众筹信息,转发人往往号称与求助人有一定利益相关,为信息的真实性背书。
这种慈善方式无可厚非,但信息真实性一旦经过社交工具扩散,很难核实,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也无法预估筹款是否能圆满解决问题。
我们不妨把问题想深一层:
与其出事后手忙脚乱,为何不一开始就购置好充足的疾病保障,非要等到出了事,才想起临时求助呢?
每个人都肩负责任,既然患病是生命中无法预料、无法避免的事情,责任就对应着一份保障,人一旦出险就会影响家庭财务,这才是需要保障的根本原因。
等到在朋友圈看到救助众筹,才想起自己需要家庭保障时,往往就晚了。
现代社会,每个人都需要储备一定的理财知识,资产的合理配置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但是保险理财行业的行情复杂,而且入门有门槛,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和知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朋友会掉进上文所说的坑中。如果想避免掉坑,最好还是听取专业人士的建议。
向大家介绍孙明展老师,他的公众号力求向大家传授正确的理财知识。为了更好地帮助每个家庭配置到适合自己、性价比高的保障方案,他还特地研发了“谱蓝”人工智能系统,一举获得国家科技金奖,并凭借此帮助数百万家庭解决了家庭保障需求,获得了人民网、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凤凰网、腾讯网、等社会及行业权威媒体的官方报道、倾情推荐!
今天为大家搞了一个免费的体验规划:
① 关注公号:谱蓝保险管家
② 并发送暗号司马+你的手机号码
即可免费获得孙明展老师团队赠送的
价值 800 元的量身定制的
家庭保障规划一份
定制化规划服务包括:
家庭成员保障责任综合评估
现有保险产品的性价比分析比较
基于家庭状况和需求的综合保障规划构建
扫码关注
发送司马+你的手机号码即可免费体验

文章来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5ODYwNTE4Nw==&mid=2247485643&idx=1&sn=5c387d3cdca8e369a2495d5e370bb172&chksm=eca20727dbd58e317619b4187ae98db9b0849b2dc8cc22387a7e0489f680ae093fe18b07fabc#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