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玩意 086|少数派的编辑们最近买了啥?
2021-11-25 18:18:14 Author: sspai.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30 收藏

关于栏目

很多读者都会好奇少数派的编辑们到底平时都「买了啥」。我们希望通过「编辑部的新玩意」介绍编辑部成员们最近在用的新奇产品,让他们自己来谈谈这些新玩意的使用体验究竟如何。

内容声明:《新玩意》栏目如含有商务内容,将会在对应条目标注「广告」;来源为「厂商送测」的产品并无内容干涉。


@北鸮:华硕 ROG 游侠 RX 光学机械键盘

  • 购买渠道:淘宝自购
  • 入手价格:649 元

和手感显在、特点鲜明的段落轴相比,线性轴体之间的手感差异就非常微妙了。除去按键时能直接感受到的压力克数的差别,线性轴的手感差异还体现在弹簧回弹速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轴体是否「跟手」)、轴心稳定性(影响按在边角处的力度变化)、材质和模具精度(会影响轴体的声音与顺滑程度)等等。我自己很爱线性轴,一直希望用上一个压力克数不高、高速回弹、轴心稳定性极好、还能超级顺滑的轴体——其实我也没这么龟毛,是个线性轴我就能用,但之前能最接近我个人所有手感需求的轴体,只有我自己换了更轻的双段弹簧、全面润滑的、新换完模具的樱桃黑轴。我自己都嫌麻烦,这么折腾出来够拼一把键盘的轴就给我累个够呛,发誓再也不弄了。

之所以看上这把 ROG 的光轴键盘,是因为它搭载的 RX 光轴在许多个键盘评测视频里被称作「最强量产线性轴」,作为一个线性轴爱好者,我一直盯着它却不忍心下手。一号那天,ABS 键帽版的游侠 RX 突然从 899 降到了 599,新的 PBT 键帽版本也只要 699 元(我找到的 649 价格已经卖没了)——光这套替换键帽本身就要 200 块,看见这个价格,我想都没想,直接下单。

超长的左 Ctrl 是主要特征

朋友们,到手试机的一瞬间,我就明白之前 ROG 那只大眼睛收来的税都用来干吗了。

ROG 自研的 RX 光轴用了火山口的结构,中置 LED,这样的结构上次见到还是在被我喷得狗血淋头的罗技自研的 Romer-G。Romer-G 自作聪明的火山口轴心很大,但周边没有平衡设施,又弄了个莫名其妙的双触点,搞得又容易双击又沙涩,集合了机械轴体和火山口薄膜的最大缺点。ROG RX 则是采用了光学触发原理,原理上避免机械触发磨损的同时,留了足够的空间在轴体内部做花板子——为了保证这个火山口结构的稳定,让使用者在任何一个点都能获得相对一致的按压体验,他们在轴里塞了一套剪·刀·脚——这才是把各处优点都学了。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现在用过所有轴体里,轴心最稳定、回弹手感最好的,按键像是黏在我的手指上一样跟手,非常爽快。与此同时它的触发压力还只有 45 g,和常见的红轴完全一致。轴体的一致性不错,平均顺滑度很好,在我用过的所有线性轴里算得上独特且顶尖。光是这个轴体,这把键盘就值了。

光轴先天支持热插拔,虽然没啥用。

说回键盘本身。游侠 RX 自带了一个能插鼠标接收器的 Hub,但需要两根线分别为键盘本体和 Hub 供电,线材非常粗硬,这点挺让人不爽的。底部一排按键的长度与一般规格不同,左 Ctrl 和左 Shift 做成了一样的 2.25u 长度,打游戏疯狂下蹲很合适,但是平常按 Win/Alt 较多的话需要适应一下。RX 光轴因为采用了火山口结构,和 Romer-G 一样不能兼容常规键帽,这个 PBT 版本的键帽也不知道能比 ABS 耐磨多少,但手感还算可以,暂且不追究。键盘支持 Asus Armoury 的神光同步,我刚好还有一个 ROG 的鼠标,两位一起点亮桌面。

总体说来,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到手即用的键盘,有败家之眼加成,手感上乘,PBT 键帽也比 ABS 更加耐用,折扣价入手非常划算。估计过一段时间二手市场也会有一些更便宜的,有兴趣可以试试看。

@Microhoo:石头扫拖机器人 G10

  • 产品价格:¥3999

尽管扫地机器人发展至今已经让大部分家庭可以丢掉扫帚,但拖地这块我觉得大家在选购前还是应该适当降低预期,就此刻所有已经问世的产品来看,我们只能将其视作对扫地的「锦上添花」,也就是进一步拔除附着在地上的灰尘或者水渍等不严重的风干污渍——而这也和地板材质有关,如果你家里是光面的瓷砖那么拖地能力会强很多,而如果我家这种带自然纹理的防石材地砖就会打不少折扣。但尽管如此,也并不是说拖地机器人就一无是处,它能非常直观的弥补纯吸尘扫地机器人的清洁不足,也能在非极端场景下让你实现在家的赤脚自由。

用了一年云鲸扫拖机器人的我每天都在祈祷石头快点跟上,因为自动扫拖机器人的本质在于「自动」,而云鲸一代这一年下来能自动找到基站回充的次数甚至不能和它找不到路回家的时刻打个平手。云鲸经常要么在门槛边循环往复拖半小时,要么站在基站旁质问我是不是移动了基站害它找不到家,这和它的路径规划及定位有很大关系,因为它需要不时回基站清洗抹布再回到上一次停下的位置,往往这个时候它的定位就完全乱套,在 App 里实时显示的位置通常并不是它实际所在的地方。

就路径识别这块消费级市场里石头如果说第二,估计没有几个品牌敢称第一,所以当石头终于推出智能扫拖机器人 G10 时,对我来说无疑是新年快乐。关于 G10 及其它几款目前主流的自动扫拖机器人先看评测已经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和实测对比,如果你更关心它的客观能力建议通过这个视频了解,这里我主要想从自己使用过它前代 T7 Pro 及初代云鲸一年后的体验去分享 G10 的一些主观感受。

首先是它在扫地功能上的升级,G10 从之前的毛刷换成了对毛发缠绕情况更有效解决的胶刷,但因为我家里没有长发困扰所以无法体验它的升级,不过相比毛刷它至少有一个有点就是非常好打理,之前的毛刷间隙中其实很容易夹杂猫毛和一些颗粒垃圾,虽然并不会对清扫能力有多少影响,但总看着心烦。

左侧为 T7 Pro 尘盒

但尘盒的升级是我感触最深的,前代不规则形状的尘盒其实并不容易将垃圾完全倾倒出来,我经常需要额外拿一张纸巾戳进去擦,另外家里总会不经意间留下一些水渍,特别是浴室口,之前的尘盒垃圾入口和滤网是正对的,所以被吸进来的一些积水直接就喷向滤网,浸湿灰尘后简直就是把垃圾牢牢摁在滤网上的混凝土;而新尘盒的方正造型并且滤网与风口垂直,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甚至因为尘盒其实可以两面打开,对于清空垃圾也是帮了大忙。

这是在扫地功能上的升级部分,主要是大大减轻了清扫后维护的负担,至于清洁能力前代已经非常干净了所以我感觉不到太明显的提升也不知道还能有怎样的提升。

现在来说说它的拖地能力。

笼统来看它和市面上大部分产品区别不大,两个分别的清水和污水箱更换水,自动回洗拖布等都没有很稀奇的地方所以就不必赘述了。值得一提的是和云鲸等旋转抹布阵营不同的是 G10 采用了震动擦地,你可以理解为欧乐-B 系的电动牙刷原理,通过每分钟三千次的震动频率带走污渍。

G10 的抗菌拖布

相比旋转擦地它们只是拖地方式的不同,实际体验下来感觉区别不大,例如沾了水的泥土等这样不具备强力附着性的污渍清洁效果可观,但是对于那种风干后的酱油渍、咖啡渍等需要多清洁几遍,不过因为 G10 是机身自带水箱,可以使拖布持续保持湿润,相比云鲸系一块湿拖布走天下的方式清洁效率明显要好很多。

大体上相同,但细节上 G10 则厉害得多,光是它基站对拖布的清洗就可见一斑。相比其它产品纯靠一块不规则颗粒板摩擦清洁,G10 用的是一根滚动刮条毛刷清洗拖布,通过喷水、刷洗和刮水三步并左右往复多次清洗抹布,并且其中的毛刷也可以非常方便的自行拆卸清洗干净,这大概是我能想到对拖布清洁最高效的设计了。

另一个是 G10 的可升降拖布,我们知道任何拖地机器人都需要在清洁中往复回洗拖布再到之前的位置清洁,G10 的拖布采用了可升降设计并不总是紧贴地面,这样的好处一是不会在回洗的时候脏拖布二次污染已清洁过的地面,其次在它越过一些门槛的时候也能更自如。包括如果家里有地毯并且设置不拖洗地毯的时候,它也会在面对地毯的时候抬起拖布。

以上是我用了 G10 一段时间后觉得其最出众的亮点,相比其它参数和原理性功能也是最容易被使用者感知的。但总的来说,家庭清洁石头或许不一定是业界最顶尖,但一定是不会出错的,期待石头进入自动洗拖机器人这个领域后,如它之前在扫地机器人品类的建树一般不断强化并完善这个品类的功能,让家庭清洁更简单也更高效。

@Lincoln:CalDigit Thunderbolt 4 Element Hub

  • 购买渠道:中国亚马逊海淘(来自德亚)
  • 入手价格:1872.60 元(本体 1657.17 元,进口关税 215.43 元)

近几年我的外接设备已经逐渐从 Type-A 口渐渐转向了 Type-C 口,但于此同时我也越发觉得 C 口不够用了。就拿日常工作而言,除了一台显示器直接会占用一个 C 口,剩下的两个 C 口则分别会被雷电 3 转万兆转换器、外置 DAC、麦克风、U 盘、读卡器、C 转其他线缆来回占用,经常需要在「能用这个设备那么另外个设备就要妥协」的境地里反复纠结。当然还有些东西到今天都不肯改 C 口,没错就是在说罗技的无线接收器,虽然蓝牙模式也能用,但是无论是精准性还是延迟抑或是可靠性都不如无线接收器可靠。

在去年 Apple 发布的 M1 Mac 上支持 USB 4/TB 3 协议以后我就决定购买一个支持 TB 4 协议的拓展坞,来解决一直要插拔替换不同线缆的问题。因此我对拓展坞的需求也只需要 A 口和 C 口即可,但在当时确实没找到类似的产品。

是照骗,但也让我找到了想要的拓展坞

等到了今年 4 月新的 iPad Pro 介绍页面右下角出现了一个拓展坞,当时就引起了我的兴趣,一番搜寻以后发现它是来自 Caldigit 的 Thunderbolt 4 Element Hub,翻阅官网资料以后发现它有 3 个 TB 4 下行接口和 4 个 10Gbps 的 Type-A,我更确定它就是我想要的那个东西,结果因为全球芯片短缺无论是哪里都买不到,一直等到 10 月底买完新 Mac 以后才发现德亚终于有货了,顺手也下了单。当然这里也要谢谢新 Mac,帮我节约了一个移动式拓展坞,有必要的话还是要准备个 C/HDMI 转换VGA 的。

来张证件照,大概和 13 mini 一样长

经过长达三个星期的转运,Element Hub 终于到了我的手中。不过在用起来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由于是欧版的关系里面送的品字口电源线不兼容国标,欧版插座接地是单独的弹片而国标则是单独的插销,另外考虑到本身 Element Hub 是金属外壳,我可不想随手一摸整个人都麻一下,因此我还单独买了根靠谱的国标品字线作为替代。等真的换上以后,我只想说:「C 口真的怎么都不嫌多啊」

德标的接地和国标完全不一样,是一个洞

按照原本的打算应该是全部接在 C 口上的,但是实际上下行的 C 口全部是 TB4,而且总计只有三个,所以把 DAC 这样对带宽要求不大的设备接在 TB4 上纯粹是浪费。DAC 这样的设备对带宽要求不高,完全可以接在 A 口上使用;另外就是我手上的外接固态最快也就 1000MB/s,购买硬盘时也有附送 Type-C 公头转 Type-A 公头的转换器。这样三个 TB4 上目前用接一台显示器和一个雷电 3 转万兆转换器,未来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选择多接一台显示器或是临时接入一些 Type-C 接口的东西。而前面的 A 口目前则插入了鼠标接收器、外置 DAC、麦克风之类的东西,剩余一个接口留作备用。

插好插满

说回 Element Hub 本身,本身金属磨砂的处理让它放在桌面上就不会让人联想到「丑」;边角也有钝化处理,即便是不小心撞到也不会弄伤自己;虽然它的上联 TB 4 口虽然在(右)侧面,但由于设计成上下可翻转式,所以我这样习惯电脑放在左侧的也可以很容易地接到电脑上。当然,它给电脑反向供电永远是 60W 这个细节也很不错,一般而言其他拓展坞如果携带了比较大功率的外接设备,给电脑的供电可能就会不足,Element Hub 这样的设计就能很好的避免类似充不进电甚至越充越少的问题了。

最后,Element Hub 虽然说是 Thunderbolt 4 拓展坞但是只要是全功能的 Type-C 也都能用,因此我还特地接在了去年买的小新 Pro 13 上试了试。小新 Pro 13 上的 Type-C 是 5Gbps,但是 DP Alt mode 下可以拥有 5.4Gbps*4 路的带宽,这样就可以支持 4K 60Hz 10bit 4:4:4 RGB 的 HDR 显示器。但通过一次 Element Hub 的转接以后,显示器显示只剩下 5.4Gbps*2 路的带宽了;而且如果再在 Element Hub 下面接入 「C 转 HDMI 转接器」并将显示器接在这个上面,显示器将不能点亮。但每个 Type-A/Type-C 接口的带宽仍约有 5Gbps 的带宽。(注意无论是 Thunderbolt 3/4 或是 USB 3.2 gen1/gen2,约有 1/5 左右的最大带宽用于传输校验数据)

这里做个不严谨的猜测,Element Hub 在接入到全功能 Type-C 以后会默认将用于传输数据的总带宽根据不同负载动态分配带宽给不同的设备;而显示方面则会因为需要协议包装的问题,会折损一部分带宽,这样每个接口用于显示时会小于实际可用带宽。

如果你和我一样不需要其他接口,那么 Element Hub 一定是你最佳的选择。

@Lotta:ELECOM 液晶用清洁湿巾

  • 购买渠道:淘宝
  • 参考价格:59 元

朋友看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种草后推荐给我的 gakki 同款,买来一试确实有被惊艳到,平时用普通湿巾用力都擦不掉的痕迹(键盘印子之类的),用这个轻轻一抹就消失了!每片湿巾 140 × 150mm 大小,有 15 片、50 片、80 片三种规格,15 片是和普通湿巾类似的便携小包装,50 和 80 是桶装抽取式,适合放在办公桌上,随用随抽,十字形抽取口减少水分流失。我购入的是 50 片,希望可以坚持到明年 618。

在咨询朋友们关于屏幕清洁的话题时,也有被推荐到用「超细纤维布 + 屏幕专用清洁剂」来清洁,而这款湿巾的材料刚好也是超细纤维不织布,湿度适宜,虽然不是可以挤出水的湿度,但一张湿巾一次还是可以擦干净 13 寸电脑屏幕 + 手机屏幕 + iPad 屏幕 + Switch 屏幕;和用纸巾沾水、普通湿巾相比,擦完屏幕也几乎不会留下水渍。湿巾的主要成分是精制水、界面活性剂、防腐剂,能够减少屏幕静电沾灰尘,让屏幕清洁更持久,这样看来 50 片应该可以坚持到明年 618!至少我擦过一次之后,已经过去将近三周,屏幕上除了键盘印子,基本没有明显的灰尘。瓶身还重点标注了不含酒精,毕竟网上也出现过用湿度大的酒精湿巾擦坏屏幕的案例,这款湿巾基本可以排除擦坏屏幕的烦恼。

希望大家都可以拥有最干净的屏幕,不做脏脏包!

@Clyde:Fitbit Sense

  • 购买渠道:亚马逊海外淘
  • 入手价格:1458

因为至今没有查明的病因,前些时间我总会因为不消化导致胸闷气短,晚上更是心悸到难以入眠。对一个时不时都要独居且有疑病症的人来说,心脏方面的任何异常都会造成不小的恐慌。因此在跑了几次夜间急诊、带着心电图安心回家之后,我最终决定将功能相对简单的小米手环升级为带有 ECG 功能的智能手表。

你可以说这是买了一种心理安慰,但对我来说这很重要。

说到 ECG,不得不提的是 Fitbit Sense 的交互方式。它是一款没有任何实体按键的手表,主要操作都靠中框左侧的一个采用凹槽设计的按压区域来完成,振动反馈还算干脆;ECG 测量过程中,我们只需一边保持佩戴,一边将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放在金属中框上,等待检测完成即可;

与之类似的,EDA 扫描(通过皮肤电信号检测压力活动)也会用到金属中框,测量时掌心向下盖住表盘,等待振动提醒完成测量再拿开就能看到结果。

至于 ECG 功能本身,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 Fitbit Sense 的 ECG 功能激活全看网络环境,在大陆网络环境下就会提示「不支持」,但换个网络环境就能正常使用,还是挺随意的。另一个值得夸赞的点是,Fitbit 配套应用在本身非常干净的前提下,也没有太严格的后台保活要求,只要通知监听服务还在,手表上就能正常接收来自手机的各种通知。

另外,Fitbit Sense 并未搭载主流的智能手表操作系统,应用生态相对有限。好在个人常用的 Spotify 和 Sleep as Android 都有。前者可以看作是一个简易版手表客户端,提供播放设备选择、播放控制、歌单选择等基础功能,后者则能与手机上的 Sleep as Android 联动,借助 Fitbit Sense 提高睡眠监测效果。

正是因为可以同时通过两套方案(Sleep as Android 和 Fitbit Sense 配套应用)来生成睡眠追踪记录,我也可以基本判断出二者在睡眠追踪算法上的差异:在相同的夜晚,Sleep as Android 判定的深睡眠时长总会多一些,Fitbit Sense 这边则更加严格。过去一周的记录中,二者在总睡眠时间一致的情况下,深睡眠判定的最大记录差甚至达到了 1 小时。

姑且相信更严格意味着更准确吧,但有一点结论倒是 Fitbit Sense 明确带给我的:如果某天晚上的深睡眠时长不足 1 小时,第二天偏头痛就一定会发作……

说实话,一周体验下来,Fitbit Sense 对我而言真就像一个「大号手环」。这并不是说 Fitbit Sense 不好。作为一款优秀的健康监测设备,Fitbit Sense 提供了大量功能来帮助佩戴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目前我还没深入体验过的功能就有不少,比如正念练习、压力管理、EDA 扫描、呼吸管理、运动追踪、饮水提醒……它们都等着我后续一一发掘。

而现阶段,在满足我初始购买需求 —— ECG 和睡眠追踪上,Fitbit Sense 在我看来还是做得足够出色的。它唯一的缺点就是贴近皮肤的那一侧太容易被磁吸充电器刮花了,还不能贴膜!

@Tp:两台旧手机

HTC ChaCha

  • 购买渠道:闲鱼自购
  • 入手价格:¥79

大概九年多以前,还在读中学的我第一次看到 HTC ChaCha 就被它疯狂吸引了。不过碍于各种原因,始终没有入手。再后来,我就成为了 iOS 用户,再没想起过这台曾经的「梦中情机」。我最近恰巧在闲鱼上看到不到 100 就能入手一台 HTC ChaCha,略加思索后,还是决定还了这个「童年债」。

在手机越做越大的如今,这台 10 年前的设备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小」。一手就掌握,放在口袋里也丝毫不显累赘。或许是因为手机老旧的关系,全键盘的体验并没有想象中好。部分按键需要使点儿劲才能触发,再加上默认输入法不够智能,跟虚拟键盘相比并没有那么大的优势。

基于 Android 2.3.x 的 HTC Sense 即使在当时也是非常有特色的设计,放到扁平化设计流行的现在,这样拟物化的设计颇有一种古早而精致的感觉。不过由于系统太过古早,如今的很多 App 都已无法安装了,需要单独去找适配 Android 2.3.x 的 App 安装包。甚至连浏览器都无法访问如今的许多 https 网页了。

那时候的手机仍需要安装 microSD 卡才能满足存储需求,机身仅提供了 512M 的空间用于存储系统文件。在没装 microSD 卡的情况下,甚至连拍照、截图都不行。说实话,习惯了如今高度一体化的设备后,再用上需要拆卸电池才能插卡的设备,恍惚间仿佛回到十年前。

几天使用下来,个人感觉如果不是为了收藏或者还「童年债」的话,并没必要买一台 App 支持和使用体都比较落后的设备。最后再提一句,用 HTC ChaCha 拍出的照片还是很有「古早」味的。

Nokia N9

  • 购买渠道:闲鱼自购
  • 入手价格:¥88

我依稀记得十年以前,许多手机店里都贴着诺基亚 N9「不跟随」的海报。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诺基亚 N9 几乎就是「未来手机」的代表。即便到今天回头看,N9 的手势操作、熄屏显示和「全面屏」等设计都不显过时。

在 2011 年,许多手机厂商都只默认提供 512M 机身存储的时候,N9 就已经把起售存储提升到 16G ,并且为白色机型提供了 64G 的存储空间。在当年看来,64G 的存储几乎可以和「用不完」划等号,同年推出的 iPhone 4s 也仅有 8G 的起售存储。

不过 N9 的存储逻辑却不同于其他手机,系统将存储空间分成了「已安装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数据」和「用户数据」三个分区。三个分区大小固定,并且数据不互通。也就是说,你很可能会遇到「下不了 20M 的游戏,但可以存 50M 的电影」这样的问题。

不过,N9 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在系统体验方面,Meego 与如今很多全面屏手机的操作逻辑都颇为相似:边缘滑动返回、卡片式后台管理,甚至还有双击点亮屏幕在当时相当超前的功能。

N9 的影像系统的表现也相当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成片的整体表现依然有十年前那种「岁月感」,但光从观感上来说,N9 的色彩还原、宽容度比前面提到的 HTC ChaCha 要好上不少。

虽然如今只需非常低廉的价格就可以买到过去垂涎已久的设备,但当你从如今的智能设备再「由奢入俭」时,曾经的「梦想」可能会是充满不便的样子。

对了,明晚(11.26)20:00 在少数派视频号直播间,将有这两台旧手机上手直播。如果你有什么想了解的问题,都可以在直播间与我们一同探讨。除此之外,我们还准备了 iPhone 5、坚果 Pro、Google Pixel 3 等最近 10 年的一些手机,跟大家聊聊最近十年手机的飞速变化。你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预约直播,开播时将会收到推送提醒。

彩蛋

监工图腾萨利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 ,了解更多的新玩意 🆒

> 特惠、好用的硬件产品,尽在 少数派sspai官方店铺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文章来源: https://sspai.com/post/70133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