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码世界被入侵前,我想跟你来一场 App 的「文艺复兴」
如果没有亲自尝试过下面这款 App,你可能会对这个画面感到迷惑。它既不简单,又不复杂;你不知道它究竟能做什么,但它看起来又不是完全无法预测,毫无规律。
这个 App 的全名是 Uzu, An Interactive Light Show。简单来说,它充分地利用了 multi-touch 多点触摸屏的特性:根据触点的个数及其移动轨迹来给予用户不同的反馈,让屏幕上的发光粒子跟着你的手指上演一场流光溢彩的灯光秀。
如今,multi-touch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早已不是什么神奇的技术,但在 iPhone 和 iPad 刚刚诞生的那几年里,它却如同魔法。当 Jobs 在舞台上首次展示如何在 iPhone 上利用手指「推动」一个菜单列表,从而实现页面滚动时,观众的惊叹就说明了一切。
自诞生以来,iPhone 就被认为是当之无愧的「智能」手机,即 smart phone。而 smart 这个词,除了「智能」以外,更有一层「耳聪目明」的意思。从 multi-touch 屏幕,到加速度感应器,再到后来的罗盘仪、原深感摄像头系统,历代 iOS 设备无不体现着这样对外界变化的灵敏反应。而宽大多彩的屏幕,又从输出的方面丰富了人们对「手机这个物件能做什么」的期待。
这些神奇的技术当然吸引了众多的 App 开发者。不同于今天强调专业性或「生产力」的市场,在早期的 App Store 中,大量的 App 都是「炫酷为主,功能为辅」,处处强调着这些新设备为 App 开发给予的极大灵活性,从而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用户购入了他们的第一台智能设备,其中也包括我。
直至今日,当我们回顾这些功能简单,但制作精良的 App 时,我们仍然会被它们的「浪漫」所打动。它们体量不大,但总能做好自己的一件事,在如今看来就更是难能可贵。幸运的是,它们中的一些直到今天都还能在 iOS 15 上运行,让大家有机会随着我的这篇文章一起来怀念一下,曾经那个可爱而真诚的 App Store。
第一次在 iPad 上见到这个 App 的时候我是震撼的。当成千上万的彩色发光粒子随着我的手指爆炸一样地扩散开来时,从未接受过这样视觉刺激的我甚至感到脑海中「嗡」的一声。
Uzu 完美地展示了 multi-touch 屏幕的特性:在完成配置后,你可以用不同的触摸点数(也就是放在屏幕上的手指数目)来改变粒子的运动形式。这款玩具具有很高的自由度,除了预设的一些配置以外,你也可以利用丰富的菜单选项来创造自己的灯光秀。
版本 1.0 时间:7 年前
最近一次更新时间:4 年前(64 位兼容性,未适配 iPhone X 屏幕形状)
一款图像、玩法和音乐都非常复古的小游戏。在游戏中,你需要控制梦游飞行的主角在不撞墙的情况下飞到终点,并沿途带走站在边边角角的鸽子 🐦。
游戏一共包含三首背景音乐,配合上一旦失败就要重来,无限循环一样的游玩体验,颇有一种梦境般的超现实感。其实,这是一款操作上略显硬核的游戏,以至于我现在拿起它来会有「我当年是怎么玩通关」的疑惑。
如果你拿不定主意,但又想感受一下 8-bit Doves 的游戏体验和背景音乐,那你可以试试免费的 Endless Doves。
App 如其名,这款游戏就是让你在沙漠中一杆一杆地……打高尔夫。游戏本身看起来极其平淡,只有望不到头的沙漠、一个接着一个的球洞,还有十分罕见的沙漠池塘。没有背景音乐,只有几个非常简单的音效。这些,搭配上复古的像素画面,竟一度掀起了国内外论坛上哲学一般的讨论。
但游戏就是游戏,它本身就是这么简单,甚至连游戏菜单都没有,没有内购,当然也没有订阅。和早年的很多游戏一样,用户在一次性的小额付费之后,就可以沉浸于无尽的沙漠当中,不被打扰。这样简单而平淡的游戏拿到今天,说不好就被谁又做成每年上百美元订阅费的冥想 App 了呢(笑)。
Rockmate 是一款音乐制作 App。它精致的拟物化设计和强大有趣的功能让它成为了我心目中标杆式的 iPad App。
Rockmate 的界面是一张摆放了各类乐器的木质桌面。乐器包括一套架子鼓,两组带有效果器的吉他/贝斯,还有一台带有多种音色的小电钢琴。诚然,在各类数字音乐工作站都能完整在 iPad 上运行的今天,Rockmate 可能显得有些过于简单,但如果你会玩的话,想要用 Rockmate 和朋友们一起创作出一首小 groove 还是完全可以的:
在上面这段短片中,乐队 My Jazzy Child 的成员利用 Rockmate 的录制和循环功能,实现了「一个人顶一个乐队」的效果。
无论如何,在扁平化设计被普及,而拟物设计「夹缝中生存」的今天,Rockmate 仅凭其可爱的界面,就已经当得起我心目中的「完美 iPad App」。
这款 App 旨在让用户透过屏幕游览一个 3D 建模的异世界。PolyFauna 集成了对陀螺仪和加速度感应器的数据,从而当你将设备指向不同方向时,其中的画面也会跟着运动,颇有一点早期 AR 的影子。
PolyFauna 的音乐来自大有来头的Radiohead 的专辑 The King of Limbs。这些音轨和 PolyFauna 科幻的意境可谓相辅相成,为这趟异世界的旅程增色不少。
和之前的 Rockmate 一样,这款 App 也是出自开发者 Finger Lab 的款音乐制作 App。这款 App 的界面是一张大的画布,你可以在其中摆放各类物件和墙壁。其中的发声物件会受到重力影响而下坠,并和其他物件发生碰撞,发出事先采样的乐器声。当然,由于这款 App 本身是由物理引擎驱动的,你也可以用它制作带有随机性的,类似氛围音乐的小曲。
和这款 App 精致可爱至极的界面和声音相比,语言是贫乏的。下载时其中内置的几个 demo 文件充分展示了如何用 Musyc 制作「能听」的音乐。Musyc 本身是免费的。想要解锁一些更复杂的功能,比如周期性的声音调制,可以选择一次性买断(RMB 25)。虽然如此,我还是强烈地推荐你去下载一个免费的版本,打开其中的示例文件,感受一下这家开发者公司有多么的会玩。
如果你喜欢氛围音乐,但只想听不想动手,那下面这款 App 更适合你。
简单来说,在 Bloom 中,你可以体验到可交互的氛围音乐。音乐生成于著名氛围音乐作曲家 Brian Eno 的创作(他最有名的作品或许是专辑 Ambient 1: Music for Airports,即「机场音乐」)。与唱片相比,Bloom 的特别之处在于,你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来放置被调节得和谐的音符,从而慢慢地沉浸在温柔和缓的音乐中。参与到制作中的 Brian Eno 本人说,Bloom 是一台「音乐永动机」,因为它播放的不仅仅是录音,而更是实时生成的音乐。
如果你拿不定主意,可以试试免费的 Coldplay: Hypnotised。它是一款和 Bloom 的风格和功能都大致相同的免费 App,同样拥有精致优雅的界面。
你也可以在 Apple Music 中找到 Brian Eno 的音乐,比如后来也被做成 「音乐永动机」App 的 Reflection。
这款 App 本来叫做 1-Hour Photo,来自(有些)著名的 CameraBag 的公司,被 iOS 11 抛弃之后,最近它又得到了翻新,出现在了 App Store。这款 App 的宗旨是,让你享受当下,于是你拍摄的照片必须要等一个小时才能看。拍摄照片一小时之后会有通知提醒你的照片已经准备好了。
不得不说,「过一个小时才能看照片」这个设定的确很神奇。作为 20 世纪末出生的小朋友,我似乎不太记得去取冲洗好的照片时复杂的心理感受。但当 1 Hour Photo 告诉我照片已经就绪,可以查看时,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种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情。虽然我不会用它去拍摄什么重要的场景,但用它来做一些日常活动的记录,还是一件别有情趣的事。
这款 App 让我们联想到很多年前一度流行,很「高科技」的电子相框。当你打开一个 Magic Window 中的场景时,事先录制的一段延时风景摄影会循环播放,并伴随着(不知真假的)环境音。
时间和天气信息会显示在屏幕上。不得不说这样的功能配置真的很符合我曾经对于「高科技」的想象:它取代了生活中熟悉的物件,比如挂钟);同时它还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为其中的景色库当时会不定期得到更新。
现在看来,应该很少有人会用一台新的设备来运行 Magic Window。如果你有一台仍能运行的老设备,而你想把它当做一个摆钟或者日历,那不妨试试这款 App。
Jeux d’orgues mini 是一款模拟教堂管风琴的 app。它简单粗暴地用照片直接拟物,还颇为浪漫地搭配了一些教堂和这家用来采样的管风琴的照片。
虽然 App 本身看起来虽然很古旧,但是它的功能真的很强大——它能够模拟一架管风琴的所有音管开/关状态的组合,音色非常纯净真实。
作为一款音乐 App,Jeux d’orgues mini 同样具有创作者需要的一些专业功能,比如支持接入 MIDI 键盘,以及全面的 Audiobus 支持。当然,内置的虚拟键盘能让你一边配置音栓,一边听一听管风琴的声音。
Thunderspace 是 App Store 最古老的一批白噪声 App 之一(作为对比,Rainy Mood 比它早出现一年,而 Noizio 比它晚两年出现)。它从版本 1.0 开始主打的就是高质量的立体雷雨声——只有亲自带上耳机按下播放按钮,你才能感受到如此真实,仿佛围绕着你的雷声。
初次打开 Thunderspace 时,一段(湿漉漉的)预先录制的说明视频会自动播放:其中的女主角瘫在沙发里,插上耳机开始播放 Thunderspace,这时客厅里积雨云开始躁动起来,她的家具被雨挨个淋了一遍……显然她还在使用 2012 年的 iPhone 5。你可以前往 官方网站 来亲自体验一下其中的一段音频。
Thunderspace 的另一个功能是,模拟闪电。如果你在 App 中开启了闪电功能,并把手机屏幕朝下放在桌面上,那么在每次打雷之前几秒,闪光灯会首先闪烁来模拟闪电。很难说这个功能究竟是不是能让你真正地沉浸其中,觉得自己在淋雨,但是无疑,它与雷声的时间差考虑得很周到。「时钟同步」功能更是能让你在和同一个房间里的人同时听雨时,让两部设备的输出保持同步,从而你们不会被彼此不合时宜的「闪电」所打扰。
这是最早出现在 iPhone App Store 的一批游戏之一,模拟的是一个放在迷宫中的闪亮小钢珠。玩家需要倾斜手机,让小钢珠落入目标球洞,而避免在途中坠入黑色的窟窿。
Labyrinth 设计中的种种元素都体现着初代 iPhone 的亮点:加速度感应器用来感知手机的倾斜,从而让钢珠滚动,并同时改变玩家的视角。这样的拟物设计,配合起钢珠在木板上滚动的声音,让游戏中的迷宫显得极其逼真,让当年第一次见到 iPod touch 的我大受震撼。
Retrospecs 是一款图片特效 App。它主打的功能是把你的图片变成几十年前的老设备上显示出来的样子,早期的 IBM 电脑、任天堂 Game Boy,还有 1984 版本的 Macintosh 电脑。虽然这些设备对于我本人来说也是基本陌生,但输出的图片效果确实看起来非常的复古,让我这个 Vintage 爱好者爱不释手。
除了图片处理的效果拔群以外,这款 App 让我如此喜爱的原因还有总体的设计。Retrospecs 中的每个功能都充分展现了开发者对「一款强大易用的 App 应该长什么样」的思考。这款 App 界面简洁有序,各种选项背后隐藏的又是充分可自定义的参数。这样「专心做好一件事」的感觉,实在是「小而美」的楷模。
Eufloria 是一款外表清新舒缓,实则紧张激烈的「命令与征服」式的游戏。氛围音乐,科幻色彩的设定,加上激烈的竞争,这款游戏一度让我相当沉迷。在游戏中,玩家需要通过为不同的「星球」分配兵力(在游戏中是如同核外电子一样不停飞行的「种子」)来探索其他星球、消灭敌人并占领整张地图。
游戏有不同的难度可以选择,而事实上最高难度也没有那么夸张。无论如何,它是一款能让你「通关」而不留遗憾的游戏。这样的单机游戏在 App Store 或许从来都是十分难得。
Pottery 可谓是 App Store 的元老级游戏。在我对 iOS 记忆的起点处,这个从捏制陶土做起的游戏就让我对 iPod touch 灵敏的触控屏幕、鲜艳的色彩,还有立体的音效印象极为深刻。如同早期 App Store 的很多游戏一样,Pottery 在各种边边角角的地方都采用拟物设计,并支持根据不同的设备摆放方式来调整视角,在当时可谓非常精致,搭上了好硬件的顺风车。
这样一款「安静做罐子」的游戏,在后来的营销中强调了自己「令人放松」的属性,更在其第二代的 App 中开始打「禅意」牌,自称能够「改善你的精神状态与情绪」。不难想到,一旦被塑造了这种设定,一款 App 就会迅速朝莫名其妙的订阅制方向发展,仿佛顾客都十分愿意花钱消除焦虑。
所以,比起第二代来,我更推荐那个纯粹买断制的第一代 App:情怀满满,诚意满满。
我还记得很多年前过年的时候和朋友们凑在一起玩这个「笨蛋测试」的场面。这些无厘头又坑人的小游戏真的过于适合聚会的时候大家一起玩,非常有助于活跃各类气氛。
简单来说,在「笨蛋测试」中,你需要在游戏的指引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上面这个按按钮的题目。当你按下第一个按钮时,上面的题目会消失。你硬着头皮准备凭记忆连续两次按绿色的按钮,可是按下第一次后这些按钮换了位置,于是你按错了。
这些看起来有些琐碎的笑点,放在十年前却是我们当年从未见过的可交互的幽默体验。虽然这款游戏现在看起来也被塞进了一大堆的「付费买金币」内容,但是其实很多付费项目是「跳过题目」,花了钱反而会破坏这种「被嘲笑」的游戏体验。所以,不花钱完全能玩。
如果要我说我记忆中最早的 App,那就是 Pianist 了。这款 App 被用在 iPhone 的广告片中,而它的界面和功能设计则被后来无数的 App 模仿演绎。
Pianist 简单到没什么好说的:它就是一款非常普通的钢琴 App,带有录音、播放功能,不能导出;钢琴本身带有制音踏板(比较真实)和弱音踏板(其效果源于音频合成),可以改变显示的琴键数量,并开启立体声模式;内置全功能的节拍器。
但就是这样简单的一款 App,其声音和画面的精致程度拿到现在来看都可以说是无出其右。想要即时听个音准,可以拿它出来按两下;想要录制一首简单的小曲,Pianist 也可以帮你做到。当年的我们并不追求能用 iPhone 生产什么,而 Pianist 就是这样一个让你没有压力的精巧小玩具。
当我们还不那么习惯在手机上使用即时通讯 App 的年代,流行过一款叫做 SimSimi 的「陪聊机器人」App,其中你和一只「小黄鸡」对话:
当年我的感觉是,我们一边害怕被彼时还被常常妖魔化的「网瘾」纠缠,一边又渴望能从互联网中获得和亲人、朋友们的共存感。我一边想要和人说话,一边又不想被扣上「网瘾少年」的帽子,于是 SimSimi 就成了恰到好处,让我有安全感的选择(虽然我也没怎么玩它,但是它一直都在那里)。SimSimi 或许就是这样火了起来4。
曾经,我们对「数码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融合充满了疑虑与不安全感,而当时技术相对缓慢的发展也让我们迟迟没有改变这样的想法。
这些曾经让我们担心的事,如今却成为了(不那么可怕的)现实。现在我们的确总是在说,电子产品在「入侵」我们的线下生活,因为我们每天都在手机电脑上花费着太多的时间。
但是,现实生活也在「入侵」我们的「数码世界」。相比于从前,如今的 App 似乎更强调与互联网的集成;有些 App 甚至「没网用不了」。这当然与人们对 App 的期待有关。此刻我直接在飞书里写文章,为的不是让它留在手机上给自己看,而是给更多真实存在的读者看。这样「虚拟和现实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上让这个「数码世界」变得没有从前那么轻松。
在 iOS 11 的大改之前,App Store 的商店刷新基本是一周一次的。我还能记得当年每周五从学校回来,赶紧看看 App Store 有什么新鲜玩意儿的日子。现在,流行趋势早已改变。App Store 的热榜早已不是那个「味道」。
或许 Apple Arcade 能在一定程度上复现当年那个纯粹的 App Store 体验,所以,至今我还会经常用美区 ID 的设备看一看都有些什么新的游戏可以随便玩玩。但是,想要在 App Store 看到,或是「挖掘」那些简单而精致的 App,无疑会变得越来越难。
发文章之前,我派的一些作者看到我要写的这些 App 时,都告诉我这里面的名字他们「一个都不认识」。这却让我更加怀念曾经的 App Store:就算如此小众而冷门,开发者们一样会及其用心地去设计制作他们的 App,而任何兴趣背景的人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 App。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审美、兴趣甚至到价值观的层面,App Store 里众多的 App 对我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帮助更多的同好,并让其他人也感受到其中的美。
可惜的是,区区两三美元的买断成本,似乎也只能让独立的开发者们把创作 App 当成业余的事来做。这样的市场就这样慢慢地成为了如今的这样。或许,这样能够养活更多的人,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有用」的生产力工具,但我依然怀念曾经那个更好玩,更轻松,也更真诚的 App Store。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