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每个人都有的肌肉记忆:2021 年如何重拾纸笔书写
上次谈练字这件事已经是 四年前 了。彼时我并没有想到,未来的生活会和手里的纸笔越来越远。尤其是成功读研后,我的生活就和纸笔完全断了联系。脱离了需要一直手画重点的医学课本,电子版文献的数量剧增让我不得不告别此前什么资料都要打印出来的习惯,再一步步进化到完全在 iPad 上批注、听讲、做笔记,直到毕业了开始工作了,我手里还是有一大把没用完的墨水和笔芯。
重提练字这件事,开始于前几天和因为钢笔认识的朋友聊天之后。他的工作内容比较传统,每天需要大量开会,几乎随时与纸笔为伴,随手写的笔记也字字有形——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理论用来直接解释进化论非常扯淡,映照在个体的生活中反而十分合理。如同缺乏日常使用的我几乎把本就不多的数学知识忘了个精光,等我尝试去好好写几个字,才发现握了笔,我的手都有点抖。
肌肉记忆也是需要唤醒的。我尝试着寻找了新的工具与合适的方法,重启我的练字之路。这篇文章我将主要从几个常常讨论到的问题出发,聊一聊现在还想练字的我们可能会考虑到、会发出疑惑的细节。
先说结论:不能。其原因和 这篇 英文书法入门指南中提到的类似。
或许你在各种社交平台见过那些在 iPad 上创作各种养眼的手写作品的影像,请记住,这些作者绝对不是在 iPad 上练好字才发出来的,而是先前已经有了写字的底子。iPad 对于会写字的人来说是一个只需要简单熟悉的新工具,而对于「不会写字」需要练字的我们来说,它并不是一个好的起点。
对于起源于象形符号,且正统书法审美来源于软笔书法的中文来说,即使在已经广泛使用硬笔作为书写工具的现在,想要更快抓住中文书写的要领,还是应当采用能够明确给予物理反馈的纸笔。如果以之前西文书法探讨的内容作为类比,中文书法,即使在使用硬笔时,也时时刻刻在采用基于「点尖」的书法技巧。如果你去观察一个正经现代书法家书写的钢笔字帖,就会发现,即便是采用了钢笔作为书写工具,即使是为了硬笔这种全新的书写工具,在他们的字形中,也能明显看到自软笔书法沿承下来的种种笔画处理。使用硬笔只是让这些在软笔上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练习体会的技巧更好实现。或者说,硬笔书法是尽可能用硬笔模拟出软笔书法的神韵,但框架结构等方面对硬笔工具做了兼容与迁就,比如硬笔书法可能没有明显的顿笔或刻意的逆行起笔,但最终成字在观感上仍是有头有尾。
在四年前的文章中,我拒绝屏幕临摹的原因是手指书写与纸笔书写无法在书写习惯上共通。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能尽可能细致地模拟压感影响的笔画变化的 Apple Pencil 和各类压感触控笔,书写体验比起之前有了极大进步。你还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硬度的第三方笔头、加装类纸膜、采用笔头套等多种措施尽可能模拟实际纸笔书写的手感,但这里的手感,更多地指向了纸张施加给笔尖的「阻尼感」,也就是摩擦。
阻尼感是二维的体验,在速记和日常使用时,我们主要感受到的手感,就是这层二维的体验。但当我们讨论的主题到「练字」这件事时,要想更明确地感受书写工具与纸张的互动,还需要一层竖直方向的形变,这就是模拟压感力所不及的了。
在讨论 钢笔 时,我不止一次提到笔尖的「弹性」与「材质」对手感的影响。对于书写者来说,拥有合适材质和弹性的书写工具,可以让硬笔书写对软笔书法中各种笔画技法的「模拟」更加得心应手。而对于已经决定练字的人来说,更需要这种反馈来辅助养成良好的肌肉记忆。哪怕你只使用圆珠笔或是铅笔这样,不像钢笔本身有那么多可控性的工具,单单纸张这种柔软的载体,也能提供一个稳定的三维的回馈。Apple Pencil 在屏幕上书写,只是在「显示效果」上能做到仿真,真正书写得到的回馈,和钝头 HB 铅笔划光面瓷砖别无二致。
而在使用实际的纸笔练好字之后,这种书写习惯可以更容易地类比迁移。毕竟 iPad 上的笔刷回馈可调,你可以靠调整参数来「隐瞒」书写习惯中的某些缺陷,比如力度不均、运笔不畅等等。但回到物理世界后,面对不可调的工具,缺乏的控制力还得重新学。可以说,选择纸笔练字是一个「从难到易」的过程,学会最难最普遍的东西,别的就可以举一反三。
这个问题很难下定论。
在我个人的理解中,只要使用的是最常用的书写工具,圆珠笔也好,铅笔也好,中性笔钢笔也好,都可以拿来练字。可能在笔的性质上,钢笔优于铅笔,铅笔优于滚珠笔,但这些都会远远好于玻璃加上触控笔。如果你只用中性笔,那么直接用中性笔练字我觉得未尝不可。
钢笔在练字途中被推崇,在我看来是源于它在书写原理上的同源性,它和毛笔一样都是水性墨水依靠毛细现象出墨,只是相比之下钢笔对重力的依存更重。钢笔的笔尖中缝也可以像毛笔一样,根据手部施力的大小发生一定形变,影响笔画的粗细变换,只是形变量也比毛笔更小。
——这也是我认为铅笔和中性笔也可以拿来练字的原因。如果你使用的笔头比较粗,比如 0.8 mm 及以上的中性笔或者笔尖磨钝磨圆的铅笔,纸张的形变也可以支撑你获得比较理想的书写回馈。太细的笔尖可能会让各种笔画的重点难以体现,而且过于暴露字的骨架,笔画不够饱满,观感很差。此外,不同型号的钢笔书写体验也差别很大,如果没有明确找到自己适合的手感,反而会让控笔更加困难,影响练字热情。
总之,如果你有一支长期使用的硬笔,只要它写出来不是太细,一般来说比 0.5 mm 粗,拿来练字都不会有太大问题。
市面上的字帖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现代钢笔字帖,经典毛笔碑帖,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钢笔碑帖。
选择字帖的大原则就是「喜好」。你只需要大量读帖,去看能买到的各种字帖,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或是你感觉书写的整体风格更贴近你的即可。但是,务必不要选择印刷字体直接模仿。人写字不是机器印刷,尽管现有的印刷字体大多离不开书法家的手写与输入,但它们终究经过了一次转制与调整,使字形更加适合屏幕展现,笔画的粗细、形态、起止位置,都有或多或少的更改,使得它们不一定符合实际书写时候的笔顺特点和笔画习惯。就像任政的书法,和取材于他的华文行楷,两者放到一起,你就能立马感觉到实际书法中的那种「人味儿」。
钢笔字帖市场目前处于一个鱼龙混杂的状态,一方面是各个硬笔书法大家基本没什么新的字帖作品,基本留在市面上的都是字库版字帖;二是出版社开始找各种社交媒体红人去写一些结构、笔画,乃至整体观感都烂到家的「字帖」,为您带来毒害级的视觉体验。当然,严格来讲我也没什么评判的资格,但我个人采用的钢笔字帖挑选标准是:
字形审美是非常个人化的。比如我个人非常讨厌庞中华和司马南,但我非常喜欢的顾仲安和卢中南也会被批评说不符合一般审美或者难学难练。重要的是,一定要在对比查阅之后,确定自己喜欢这个字形,然后坚持练习。最好避开小学生字帖,这一类别的字帖更大的意义是让学生「认识标准字」,而不是让他们写字更好看,所以就算采用的是名家手迹,大概率也是字库单字拼凑而成(,而且内容非常无聊,十有八九练不下去)。
那些代代相传,已经成为名家模仿范本的古帖,自然也可以成为我们钢笔练字的范本。现在市面上的毛笔字碑帖基本都不会只将碑帖的内容呈现出来了。为了做出差异化,它们基本都会在原帖的基础上做出一些改动,比如单字分解与精讲、碑文残缺字形修复、同一作者不同碑帖相同汉字的对比等等。对于希望练习硬笔字的人来说,如果你发现自己明确地喜欢哪几位硬笔书法家的字形,不妨查查他们在早年练习的是哪位大师的碑帖,(或是明确喜欢一个较少出现承袭者的古帖时,)可以尝试去直接摹古帖。
这种时候提供了「单字精讲」的字帖优势就比较明显。虽然这里的精讲基本都是毛笔技法,但你还是能从讲解中理解汉字的结构和书写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故宫出版社出版的故宫珍藏系列,开本够大,读帖满足感很强,技法讲解详实,单字讲解的部分结束后,全帖欣赏部分的字号大小很适合作为临摹范本。
现在还有一种顺应硬笔字练习所需的「钢笔碑帖」(当然,它不叫这个名字,这是我瞎起的),这类字帖的形态基本是取古代名碑名帖,由现代书法家直接替你完成了「从毛笔书法中提炼硬笔参照」的过程,配合精讲,将原帖中的单字转化成钢笔书法可以直接临摹的字形,供使用者参照。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样的字帖,对于喜欢古帖但自己的练习总是抓不到章法的练习者来说,这样的设计大大简化了学习过程。
但在挑选这类字帖时,一定要看清内页的钢笔字形,最好看到实体书再下单。因为严格来讲,经过现代书者转化的碑帖供你临摹,你临摹的就已经不是原帖,而是别人消化过一遍的字形。这个转化字形的过程非常考验编著者本身的书法功底。我见过一个系列,转化者机械地将毛笔字形的中轴线提炼出来,作为钢笔字形的参考,这样得到的字形笔画干枯、构造机械,破坏原帖美感的同时,也没能将硬笔的特点融入进去,每个字的结构都摇摇欲坠,无比丑陋。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跟名帖练习硬笔书法》系列,这个系列的作者对碑帖单字的提炼和处理就非常平衡,既保留古帖的神韵,又在硬笔的框架下拥有统一的美感。
当然,你刚刚没用上的 iPad 和手机此时就能排上用场。在四年前的文章中,我介绍了一些可以尝试的书法碑帖/集字应用,但它们有些已经停止了更新。我重新挑选了一部分质量较好的应用,可以在练字的过程中为你提供帮助。
iPad 和手机这样的屏幕设备,在练字这件事上,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作为方便的碑帖浏览器。你可以下载现成的古帖资源,或是寻找一些市场难觅的电子素材(比如一些九十年代书法家的老钢笔字帖)。字帖应用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快速寻找你想练习或是想写的字,适合在日常时想到什么字随手练习,不必次次都非常具有仪式感地跟随碑帖,毕竟大家还是挺忙的,稳定的大块时间真的不好找了。与字帖选择时类似,不要选择直接采用打印字体让你练字的应用,比如诗词应用西窗烛内置的练字模式就采用了打印字体。再次强调,别指望在 iPad 上直接练字。尤其是一代 Apple Pencil,它单从「笔」的角度看也不够好,重心太高,不好控制,何必让自己事倍功半呢?
目前能够选择的字帖应用中,我比较推荐的仍然是 之前推荐过的 其中三款应用:书法碑帖大全、不厌书法以及云章书法字典。
三款应用都适配了 iPad,并且仍然在更新。作为以碑帖为主要内容的应用,书法碑帖大全的特色是碑帖高清图下载,界面比较干净,相应地功能也比较简单。而同样是碑帖应用,不厌书法就比较全面,不仅提供了碑帖浏览,还可以进行拍照比对,方便比较字形,进行学习。可惜的是不厌书法没有适配横屏,只适合在桌面平放时参照使用,更接近传统的纸质帖本。
云章书法字典则主要以查字为主,原生应用的更新频率不算太高。但作者开发了同名微信小程序,并在小程序中集成了集字功能,借着微信完成了跨平台。如果你有查书法字典的需求,直接使用「云章书法字典」的小程序即可。
在测试过程中,我下载了将近二十款挂着「练字」「书法」为名的应用,它们要么采用了打印字体,要么把屏幕临摹当成了主推功能。如果你是刚刚习字的小孩,这种应用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第一要务是对「规范字形」产生概念,所以按照小学语文课本一样,采用书法家楷书字库/打印楷体都可以。但我们的目的是「练字」,还是直接参考已经确定是「美」和「艺术」的成熟碑帖/书法作品为妙,但同时,这些作品的字形可能与标准字形有差异,甚至可能在目前的硬笔行书草书中不再通用,需要自行取舍。
说了这么多,到最后还是不如一句「开练」来得重要。练字毕竟是一个手艺活,不管你是打算陶冶情操、磨练耐心、追求美感还是消遣时间,它最终都要落在手上。
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电子化的时代已经来了,你甚至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大人提笔忘字。小孩子字都写得七扭八歪,因为即使是他们,除了上学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也不再需要认认真真手写。我们有了语音输入,有了键盘和触摸屏,有越来越多的工作脱离了纸张办公,练字,甚至写字,对很多人都成了实质上可有可无的技能。
但总还是有人想去把字写好的。他们可能各有各的理由,可能是喜欢汉字精妙的表意结构,可能是喜欢一笔一划中的真诚,可能是工作所需,可能是为了考试阅卷,功利也好兴趣也罢,只要想练,总归来得及。不需要什么焚香静心,大家都已经很忙了,用碎片的时间,掏出纸笔练上几行也未尝不可。没必要有那么多负担,现在的我觉得,一切阻挡动笔的规矩都不是好规矩,最最重要的就是拿起手里的笔,一笔一划地临摹仿写,持之以恒,总有一天可以进步到自己想要的样子。
如果你有什么练字的心得,或是对练字、手写这些事有所思考,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如果你正在练字,也可以在评论区晒出你的练字照片,我们会抽选一些读者送出小礼物。如果你也想打卡练字,不妨在微博带 #和少数派一起练字# 话题参与打卡,大家互相监督。希望每一个想要练字的人都能真的获得一手好字。
> 下载 少数派 2.0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公众号,解锁全新阅读体验 📰
> 年终盘点活动即将开启,和我们一起投出你的「年度之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