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斯诺登:哨音响起前 | 人物志014
2021-12-24 18:0:0 Author: mp.weixin.qq.com(查看原文) 阅读量:13 收藏

雕刻着古典花纹的大门建在二楼,客厅中央放着一尘不染的一台Commodore 64计算机,和后面的卧室仅有一窗之隔。房前小草坪种着山茱萸,夏天开满白色木兰花。拨开嫩白花叶,总能在里面找到遗落的塑料玩具兵。
这是斯诺登关于自己童年居所的记忆余晖。在那个一切尚未上传到云端的年代,这记忆更像粗糙但触手可及的工艺品。
记忆最鲜活的地方是与母亲的博弈。每当夜幕降临,小斯诺登会被早早赶去睡觉。但他不愿乖乖躺下酝酿睡意,总会悄悄拉开窗帘,监视客厅中的一举一动。
最常看到的是父亲,他会在沙发上坐到凌晨。有时候在看球赛,有时候在用那台计算机打游戏。
有一晚,小斯诺登揭开窗帘一角,发现父亲在开飞机。
在面前那块闪烁着彩色光点的屏幕中,父亲驾驶直升机从基地起飞,飞入星光闪烁的幽暗夜空,飞越平坦沙漠上空的明月。父亲试图救援一群仓惶呼救的人质,将他们送往安全之处。总有敌方战斗机和坦克前来捣乱,每次坠毁,父亲都发出一声压抑着的底呼。
那架小小的直升机第一次载着人质安全返航时,父亲的欢呼有些得意忘形。他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把头凑到窗户旁,想看看是否吵到了小斯诺登。
父子俩四目相对。
小斯诺登扑到床上,裹紧被子,徒劳营造入睡假象。这时,父亲的脚步声渐渐清晰。
“已经过了上床时间好久了,小子,你还没睡吗?”
小斯诺登把头蒙进被子里。突然,父亲推开门,将他一把抱起来。他大脑一片空白。电光火石之间,自己已经来到了客厅,坐在了父亲的腿上。
父亲把副驾驶的操纵杆递给小斯诺登,随即屏幕光点重新开始闪烁。小斯诺登脸蛋通红,他太兴奋,以至于没注意到操纵杆压根没连线。
1
只能向前
斯诺登童年和游戏为伴。在圣诞节,父亲送他一部任天堂游戏机,附赠《超级马里奥兄弟》游戏卡带。小斯诺登如痴如狂,无数次从邪恶库巴手中拯救碧姬公主,总梦见自己钻进绿色管道。
游戏机偶尔失灵。小斯诺登心急如焚。他自己拆开游戏机试图修理,结果却怎么也没法把零件按原位装回去。连之前闪烁的指示灯都悄无声息。
急切变成了愧疚与畏惧。出乎意料,父亲并没有指责斯诺登,而是耐心依序指出游戏机每一个零件应安在何处。父亲教诲他,如果机器很有效率,只是有故障,你便修理它。如果不是,那么你要做出调整。这是你对科技的基本责任。
父亲是位电子系统工程师。为了修理机器,父亲将斯诺登带到了自己的实验室——斯诺登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的地方。他照着父亲留下的指令条,一字一句地敲下人生中第一个“HELLO, EDWARD”。
计算机听从了这位七岁孩童的指令,乖乖向斯诺登问好,惊的他半天回不过神。
直到很久以后,斯诺登闻名全球,他仍常回想起这一切的开端。
“从那时我就意识到,如果我的输入有缺陷,计算机输出便有缺陷。如果我的输入完美无瑕,计算机输出便完美无瑕。这是世界上最一致与公平、表达明确且没有偏见的事情。”
两年后,家里迎来了第一台家用计算机。斯诺登一个猛子扎进网络海洋中。这海洋包罗万象,每片海域都闻所未闻。
他向别人请教芯片组与主板不兼容的问题时,有位计算机科学家为他写了一封信,洋洋洒洒两千字,内容都是对问题的具体解答,给出建议的同时,还细心分为好几个步骤。
斯诺登被感动坏了。现实中谁又会在这方面给一个孩子这种尊重呢?
沉浸在网络中的平静在高中时被打破。15岁那年,斯诺登父母决定离婚。
这成为青春期混乱的序曲,对于当时的斯诺登而言,童年时期家庭坚不可摧的形象瞬间幻灭。
斯诺登一度反思是不是因为自己过分痴迷电脑,才把一切弄成今天这份田地。孤独为斯诺登带上一副面具,他变得越来越内向,人前的他风趣真诚,无忧无虑,但在独处时,他常对着镜子发呆,反应过来时竟已留下泪来。
高二时,斯诺登被诊断为单核细胞增多症。他常常连睡14小时,浑身乏力,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即使在使用电脑时,他也常常栽倒在键盘上,屏幕上敲出一长串乱码。
唯一能让斯诺登稍稍提起兴趣的是游戏。父母出于愧疚,如同竞赛一般,争相为斯诺登购买各类游戏。但玩的游戏越新颖酷炫,斯诺登内心的空虚感却越强。他打开游戏,却连读取界面还没走完就昏睡过去,醒过来要用好久分辨自己究竟在何处。
一天,不知为何,斯诺登竟打开了那个久违的《超级马里奥兄弟》。新的敌人不断从右边出现,而马里奥没办法后退。斯诺登突然感到一股悲凉,没人问问马里奥究竟愿不愿意往前走,是不是真的肯搭上性命去救一位素昧谋面的公主。
他突然意识到,无论是马里奥、路易吉,还是你和我,都只能往人生的一个方向前进。无论我们走了多远,一堵叫做时间的墙始终在我们身后紧随,没人能后退,只能向前。
2
为谁而战
身体状态每况愈下之际,斯诺登尝试改变。他申请了大学,并被成功录取。
被大学录取缓解了斯诺登的抑郁情绪和身体疾病。而此时,家庭破裂的影响已现端倪。
家里每个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秘密,对于斯诺登而言,最残酷的考验莫过于被其中一方拷问对方如今过的好不好。
斯诺登身心俱疲。慢慢他意识到,这个世界很公平,你越清楚别人,你就越不了解自己。
这是斯诺登对隐私权意识的萌芽,“我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更没有权力去探讨别人的私事。
不久后,911事件爆发。
裹挟着全美的悲愤,街边纷纷挂起情绪激昂红蓝标语,将近10万名美国间谍重返工作岗位,靶场里的靶纸都换成了带着阿拉伯头巾的男子肖像。
这种愤怒感染了斯诺登,当美国决定开战后,他做出了自己一生中最后悔的选择——毫不犹豫支持战争。
斯诺登决定参军服役。入伍后军营生活艰苦,全靠斗志支撑。即便如此,斯诺登和伙伴仍会半夜畅谈,如果找到本拉登会如何处置。
军旅生涯并不长久。因为一次训练中受到严重腿伤,斯诺登拄着拐杖退了伍。
然而报国热情并无丝毫削减。既然无法在战场上投效国家,那就在计算机前,用头脑和双手来为国家鞠躬尽瘁。
相关岗位审核严格,国家背景调查局几乎调查了斯诺登生活的每一面。无论是半夜搜索的那些令人脸红的关键字,还是曾年少无知发布的厌世言论。
在最终的测谎中,斯诺登以优异成绩过关,他进入了情报机构。那一年,他只有22岁。
在中情局的工作经历谈不上美好。在晚上,空荡的办公楼弥漫着死气沉沉的氛围,电梯不断发出刺耳的“砰砰”声,昏暗感应灯不时突然亮起,仿佛有人尾随在后。飘动的美国国旗在灯光的映照下展现出渗人的惨蓝,如同游荡的恶灵。
几经辗转,2009年,斯诺登加入了美国国安局。
在当时,斯诺登了解的情况并不比普通人多,他只知道,在之前少数具有道德勇气的国安局职员的爆料中,小布什总统曾在911事件后授权国安局展开无数监控。但他当时认为这监控系统完全是防御性的,只有那些意图参与圣战和购买恶意软件的人才会受到追踪。
但当斯诺登在工作中无意间接触到一份名为《总统监控计划解密》的报告时,他发现疑点重重。报告中有无数逻辑不通顺之处,同时列出了一系列不明所以的法律论点来支撑各式监听计划。
斯诺登无法忽视这篇报告含糊不清的描述,以及语焉不详的法律依据。他决定寻找这份报告的加密版本。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两份报告完全不同,对比之下,解谜版本甚至可以称为彻头彻尾的谎言。两份报告的唯一相似之处仅仅是标题。
加密版本中,披露了美国最黑暗的秘密——《星风》计划,将民众私人网络通信定义为情报信息。
也就是说,通过手机、电脑和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全美,乃至部分其他国家公民的一举一动,都在美国政府的监视之下。
报道读完数周,斯诺登都在恍惚中度过。他曾认为自己只需要搞懂自己负责的技术问题,不需要去质问自己的政府。但到头来,自己保护的一直都是政府,而不是自己的国家。
这是对他内心深处价值观的动摇。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自己的工作守护的是美国人民。但这一刻,自己分裂开来,一半的自己初心依旧,一半的自己成为了政府的帮凶。
他质问自己,究竟在为谁而战?是美国政府的利益,还是全国人民的利益?
无数念头在斯诺登心中浮沉。他试图否认这一切,但努力终究徒劳。遭到背叛的感觉如附骨之疽。
2011年,斯诺登回到老东家中情局。当时他的年薪已经达到将近20万美元,穿着拉夫·劳伦西装,口袋里是最新款式的苹果手机。他还在马里兰州买了宽敞无比的新房。
逃避现实似乎是最正确的一条路。他只需要装作自己什么都没看见过,然后努力赚钱,和自己的女友共度美满生活,这听起来非常容易。
但各种交织着的想法像以最快速度落下的俄罗斯方块。斯诺登面前不断浮现起自己接触过每一位普通人的音容笑貌。便利店店员,洗车房老板,做销售的邻居和自己的父母、女友……
“他们什么都不知道,这或许对他们是件好事,但对我而言是莫大的折磨。”
就连去门口取信,斯诺登都会想起小时候,母亲总是阻止自己拆开姐姐的信。当他问起为何不可时,母亲坚决地回答,因为这不是写给你的。如果你强行打开它,那你就是在犯罪。
“犯了什么罪?”
“很严重的罪,会被联邦政府抓起来的那种!”母亲严肃的神情在斯诺登面前活灵活现。
艳阳高照,斯诺登站在前院,把手里的信撕了个粉碎。

为了摆脱胡思乱想,他靠看电影转移注意力。当斯诺登夜里沉沉睡去,他梦见白天看过的电影《魔戒》,被魔戒侵蚀心智的咕噜,在自己床边哀叫:
主人,主人,信息渴望自由!
斯诺登惊醒,背后全是冷汗。
3
挺身而出
2011年5月1日深夜,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击毙。
斯诺登关掉刊载相关新闻的网页,只是轻轻地松了口气。
在另一个网页里,列举着美国近十年来的累累罪行——永无止境的阿富汗战争,血债累累的阿富汗政权,那些被杀害的无辜平民……
而此时,整个美国正在举国欢庆,街上灯火通明,喇叭声响成一片。
2011年下半年,斯诺登饱受癫痫困扰。他又回到了自己高中时期的状态——精神忧郁,意志消沉,每天只是躺在沙发上沉睡。每当他苏醒,都能看到电视报道中,那些美国扶植的阿拉伯政权,在当地为非作歹。
在一次沉睡中,斯诺登梦见自己年少时在家里玩过的一款叫做《纱之器》的电脑游戏。游戏中的长老创造出可以通过精致花纹影响现实的“纱之器”,籍此控制世界。一位年轻男孩发现了这台机器的魔力,被迫陷入流亡生涯。所有事物陷入混乱,直到大家开始质疑这台机器的价值。
睁开双眼,斯诺登看见电视中对一位突尼斯小贩的报道,为了抗议屡次被骚扰与敲诈,他站在广场中间点火自焚,从而开启了“阿拉伯之春”。
斯诺登挣扎着从沙发上爬起来。
下定决心去做些什么已非易事,但真正执行起来,斯诺登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难度。国安局的监视文件如同一座座漂浮在大洋上的独立岛屿,需要拼接无数岛屿才能窥见大陆全貌,可是没一会儿,岛屿就会自顾自飘走。
如同在航海早期人们绘制航海图的方式,船长写日志标记坐标,陆地上的制作者再进行加工,经过数百年的资料累积,才能形成一张完整的航海图。而斯诺登孤身一人,没有数百年也没有数百艘船,网络汪洋甚至比太平洋更加浩瀚。
一切几乎陷入停滞。一次偶然间,斯诺登发现了国安局的布告栏。
这是国安局内部类似于新闻博客的内容,里面常常更新一些有趣又重要的文件,员工通过阅读这些文件来跟上形势。
时间一长,有人向斯诺登抱怨,布告栏档案太大了。
斯诺登马上意识到,这是自己能为自己想做之事找到的最佳理由——用正当手段,不停歇地收集资料。
很快,他做出了一个自动布告栏,不需要任何人在上面发文,即可自动编辑。他将布告栏命名为“心跳”。
后来斯诺登揭露给新闻记者的所有文件,几乎都是通过心跳得到。
获取文件的过程孤独又折磨。这一切像一坨巨石坠在斯诺登心底。即使是自己的挚爱,也无法袒露心声。他只能强颜欢笑,而这种谎言又成了更大的折磨。
整理档案的过程同样辛苦。斯诺登需要剔除那些真正不能展示给新闻记者的合法机密,同时还要保证自己读取国安局电脑的安全。为此,他想到办法,将2009年的旧电脑搬出来——他们无需连接云端,更加安全方便。
搬电脑的路上,一位IT主管将斯诺登拦下,问他要用它做什么。
“窃取机密。”
斯诺登回答。随后两人对视大笑。
终于,斯诺登填满了一张又一张的SD卡。他把银行账户里的钱取出,放在女友可以找到的箱子里,又把修窗户和换灯泡一类的杂务做好,最后加密了自己的旧计算机,删除了里面的所有文件。
留下一张谎称出差的便筏,斯诺登飞往香港。
随后的故事无需多言,在香港,全世界的人都认识了他。
4
吹哨人
关于斯诺登最近的动态,是他获得了俄罗斯永久居留权,同时提交了美俄双重国籍申请。
由他引爆的火山喷发之后,他过的似乎还不错——做了自己的电音单曲,和推特上的美女视频聊天,还把自己的女友接到了俄罗斯,顺利完婚。
但没人能真正释然。
有人要为他申请诺贝尔和平奖,也有人骂他是危害国家安全的叛徒。从英雄到阶下囚,评价不一而足。
而当媒体采访斯诺登时,他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了定义。
“揭露不是因为对政府有异议或者反对,而是为了让船掉头回港,得到整修和补给,才能起航,向更远的地方出发。”
“这才是揭露的出发点。”
“因此,我既不是个英雄,也绝非叛徒。”
“如果非要定义我的话,那就叫我吹哨人吧。”


在一个秋日的午后,斯诺登乔装出门。莫斯科的深秋带着萧瑟的寒意,街上行人寥寥。
他在这座陌生的城市走了很长时间的路。今天是他和妻子的两周年纪念日,他要为妻子找一朵玫瑰,不论是红玫瑰,白玫瑰,任何一束花都可以。
斯诺登想起自己离去后妻子的日记,里面写着“我的世界突然敞开,又突然关闭。我像是迷失在海上,身边没有指南针。我几乎窒息。”
他忽然拿定了主意。他要为她找一束蓝色紫罗兰,他相信她一定喜欢。

文章来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zYxNzc1OA==&mid=2247496869&idx=1&sn=6720b6c0bf109907c656b2ff331f132a&chksm=9b3ad214ac4d5b025548ad55d8c733019c3621ffa54ab720d10ab946ee0eb66eaa203008debd#rd
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unsafe.sh